中國古代銅錢中間的方孔是怎麼來的 中國有兩個開國皇帝,長相上可能有點對不住觀眾,一個是朱元璋,一個就是這橫掃六國的秦始皇。要按《史記》的描述對他畫張像,那簡直比通緝犯還難看,司馬遷說他是塌鼻子、細條眼睛、雞胸,說話還帶“豺聲”(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眼睛不說了,爹媽給的。要說這塌鼻子、雞胸、嗓音沙啞,還真有一定可能。現在有人分析,他從小就患了軟骨癥和氣管炎,所以鼻子和胸挺不起來,說話齁婁氣喘。當然也有可能他太刻薄寡恩了,後人這是糟蹋他。不過,不管他長啥樣,沒有秦始皇,就沒有大中華,這功勞是否定不了的。況且偉人為什麼就非得是“偉丈夫”(帥男人)?秦王嬴政39歲那年,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成了千古第一帝。緊接下來,他幹了幾件事,當今凡有初中文化的人,都能數叨出來,就是車同軌,書同文,坑書生,修長城,外加統一度量衡。其實還有一條不大被人提,那就是至關重要的統一貨幣。那年頭的商人乃至普通人家,估計誰手裏都有五六種“外匯”。咱們現在要是去一趟越南旅遊,換一次越南盾就能把自己給換懵了,何況五六種!現在,塌鼻子的快刀來了,把你們這亂麻全一刀切了。從嬴政自號始皇帝那一年起,所有“外匯”、什麼刀幣、鏟子幣的——廢止,所有珠寶龜貝亂七八糟的——廢止,都不許拿來買東西了。 大秦帝國的的疆域上,只有兩種貨幣可以通行,一是“上幣”,就是黃金;二是“下幣”,就是銅錢。銅錢還必須是大秦中央統一生產的,上寫“半兩”倆字,重量也正好是半兩。這種秦朝的銅錢,後人就叫它“秦半兩”。過去百花齊放是太亂了,都說不清貨幣是什麼本位制了,可能烏龜殼也能做本位。現在,就是“金-銅本位制”,幹凈利索!秦法嚴苛,弄不好就剁鼻子砍頭,這號令一出,那些外匯、寶貝,立馬就成了古玩,擱在家裏自我欣賞吧。這個“秦半兩”的推廣,還有一個重大意義,就是統一了幣形。秦的銅錢是圓錢,外圓內方,從此“錢”的形狀就固定了,一直流行了2000年,到民國初年才被禁用。這個帶方孔的圓形銅錢,還影響到日本、朝鮮、越南、印尼、緬甸,他們的貨幣,都跟了“秦半兩”的風。有人要問了,銅錢的中間為什麼要有一個方孔?為什麼不像現代的硬幣不帶孔? 呵呵,這是個技術問題了。古代在鑄造銅錢時,鑄好了以後要打磨毛邊,為了方便加工,就把半成品的銅錢穿在一根筷子上,打磨時它就不會亂轉了。這就是方孔的作用。銅水注入此類“錢範”中,冷卻後,再打磨掉毛刺,就得到了銅錢,後來有人做文章,把銅錢戲稱為“孔方兄”。從此,孔方兄也就成了錢的另一個別號。孔方兄雖然出世比孔聖人晚,但它常常向孔聖人挑戰。由於咱們民族是個務實的民族,所以,孔夫子常不敵孔方兄。到了現在就更是,孔方兄天下無敵,孔夫子只能靠于丹教授一個人發揚光大了。只有一個地方不大聽話,那就是雲南。以滇池為中心的那一片地方,從春秋晚期起,就使用貝幣,祖祖輩輩用習慣了,秦半兩也沒影響到那裏。一直到元代都開始發行鈔幣了,對雲南也只能網開一面。到了明朝,政府強行在雲南鑄幣,還是沒人理。直到明末清初,貝幣才慢慢退出流通領域。貝幣到後來其實很不值錢了,明末一兩銀子,能頂500串貝幣,但你擋不住雲南同胞就願意用它。也有相反的例子,據考古學界研究發現,華夏民族的貝幣造幣總廠——海南,恰恰就從來沒流通過貝幣。那個地方,從一開始有貨幣,就是孔方兄,大概是漢武帝那時候運過來的。也就是說,在遠古的海南,貝殼就是貝殼,一錢不值,只有運到中原以後才有價值。這就相當於現在紙張和紙幣的區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