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或 安全提問
 註冊
|註冊|登錄

伊莉討論區

搜索
請尊重及感激所有版主付出和奉獻發表文章前請先閱讀相關版規儲值後自動升級用戶組
julia無修一拳超人ntroverlord幼女中字
rarcawd 706約會大作孕ませテ绝区零hero par1491

休閒聊天興趣交流學術文化旅遊交流飲食交流家庭事務PC GAMETV GAME
熱門線上其他線上感情感性寵物交流家族門派動漫交流貼圖分享BL/GL
音樂世界影視娛樂女性頻道潮流資訊BT下載區GB下載區下載分享短片
電腦資訊數碼產品手機交流交易廣場網站事務長篇小說體育運動時事經濟
上班一族博彩娛樂

[繁]魔王陛下,RETRY

(10月新番) [繁]香格

[繁]最狂輔助職業【話

[簡]魔導具師妲莉亞永

[簡]青春之箱04-

[繁]魔王2099 02-
港台明星貼圖日韓明星貼圖外國明星貼圖電視節目討論電台節目討論電影討論區電視連續劇討論區
查看: 664|回復: 0
打印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其他]评《生命之树》有雷[複製鏈接]

Rank: 2Rank: 2

帖子
555
積分
247 點
潛水值
4457 米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1-8-20 05:04 PM|只看該作者|倒序瀏覽
作者:斯考特·方達斯(Scott Foundas)在泰倫斯·馬利克這部一拖再拖、比他其他的任何作品都曠日持久的影片《生命之樹》的開頭與結尾處,銀幕中心都出現了一片不斷盤旋的橙色天光。在這一頭一尾之間,馬利克所呈現的可以視作是他對斯坦利·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中那被省略的數千年的補充——僅僅一個剪輯便帶領我們完成從史前到太空時代的跨越。馬利克的電影同樣給了我們上了一次速成班,從物種起源到月球旅行、再回到地球;但在大部分時間里,影片都聚焦在二十世紀后半葉以及二十一世紀初,用驚人的手法將一個美國家庭塑造成為人類家庭的快速演進的縮影,以及那些深植于我們的生活、事關全人類之存在的宏大問題。我覺得,馬利克的這部影片超拔于其高度不平衡的電影生涯的其他作品。片中人與自然、物質與抽象之間的張力達到了完美的平衡。而馬利克的哲學思索-對比他上一部《新世界》中幾乎顯得過分天真的表達-則是智慧的、先知的。顯然馬利克為這部作品思索了相當長的時間:在七十年代末,在《天堂之日》開拍的時候,他便開始著手一個名叫《Q》的項目的前期制作。據說這是一個設定在中東的當代故事,其序曲則設定在史前時代。“想像一下,一個超現主義的的爬行動物的世界”,項目視覺效果設計師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在1995年接受一家洛杉矶雜志的采訪時對記者喬·基里斯(Joe Gillis)這么說道;他接下去的描述與《生命之樹》開始半小時后出現的生命進化的段落非常相似:“有一個彌諾陶洛斯 (Minotaur,希臘神話種半人半牛的怪物)睡在水中,它夢到宇宙演化,目睹地球從一片岩漿海洋變成擁有早期植被,到恐龍誕生,再到人。這會是一個充滿隱喻的故事,帶你穿越時空。”在馬利克迄今為止拍攝的五部影片中,《生命之樹》似乎也是最私人的作品。故事中心的那個家庭——父親(布拉德·皮特飾演),母親(杰西卡·查斯汀飾演),以及三個小男孩在五十年代所居住的德克薩斯的維科市——與在同一年代居住在奧斯汀市的馬利克的家庭不是一點點地相似。當馬利克身為地質學家的父親埃米爾(Emil)被菲利普斯石油雇用的時候,皮特所演的角色在《生命之樹》里從事著工程師的工作,為設計專利產品勤奮工作,但尚不富裕。而且就像現實生活中馬利克的家族一樣,銀幕上的奧布萊恩家族,也遭遇了之于最虔誠的教徒都會動搖其信仰的悲劇。如果我的解讀顯得拘泥,這是因為,正如馬利克大多數的影片那樣,《生命之樹》明確表達的東西太少了(小到角色名字與故事的時間地點都沒有確切交代)。相反,它以記憶片段的形式撲面而來——有些粗糙而尖銳,有些平滑而舒展——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被重新想起。在這個家庭中,長子(成年版的他由西恩·潘出演)是記憶這一切的人。他是一名建築師,生活在玻璃和鋼筋的現代城市叢林里(在馬利克的廣角鏡頭下這片叢林變得扭曲);而他的住處是一幢現代主義風格的豪宅,仿佛他本人一樣不快樂。他所回憶的,是在一個已成過往的中產美國(Middle America)中度過的童年,那時微風永遠吹過白色的亞麻布,皮膚被曬成棕色的孩子在自行車和秋千上過著永恆的夏天。這或許是個更加單純的時代,一個如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美國著名畫家)的畫作所表現的時代。但同時,這個時代也穿過了死亡的稜鏡;影片中這塊稜鏡是19歲的弟弟的死亡。(馬利克最小的弟弟,一個充滿抱負的吉他手,在60年代末自殺。)這也可能是理查德·耶茨的時代,是美國夢的時代;那美國夢,就夢一貫的那樣,在夢想者無法觸及的地方盤旋。這些場景,就如《生命之樹》大部分時候一樣,基本不靠對話展開——只有一些段落私語式的旁白以及大量的古典音樂(巴赫,霍爾斯特,格萊克(Henryk Mikołaj Gorecki,當代古典主義作曲家),馬勒)搭配那些迷狂而抒情的畫面,其表達力是言語無法企及的。馬利克特別用敏銳而強烈的筆觸重現了他的童年,更重現了一個孩子觀察與感覺的方式:第一次因為疼痛而漲紅了臉,影子在陽光下被神秘地拉長,理想化地認為父母是完美的人,領悟到所有的事物都必須消亡。像《2001太空漫游》一樣,《生命之樹》仿佛一部交響樂,起伏連綿、洶湧澎湃,而后回到作者钟愛的主題,以及——哪怕以馬利克難以為常人理解的標准論——兩者均廣泛涉獵了音樂、美術、詩歌,並比主流敘事電影更多地使用前衛的手法。“當我談到‘詩歌電影’的時候,我並不是說與詩歌有關的電影,”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洛斯塔米在2001的訪談中這么告訴我:“我說的是像詩歌一樣的電影,那樣的電影具有詩歌一般復雜的特性,也有著詩歌般廣闊的潛能。”如果馬利克願意接受采訪的話,他可能也會說出相似的話。如果說他過去的幾部電影,從某個角度看,在平淡和詩意之間來回搖擺,在此他完全將自己交給了后者,而《生命之樹》幾乎是他本人最純粹的一次表達——這就好像他完成了羅伯特·布列松在其不朽的《電影書寫札記》中對電影人提出的要求:“去展現那些,如果不是你,就可能永遠無法被看見的東西。”因為《生命之樹》開篇引述了約伯的話,而影片的高潮又設定在一個所有人都相聚在河邊、看起來仿佛是來世的場景中,一些人或許不可避免地認為(如果他們還沒有這么認為的話)《生命之樹》是一個真正的宗教信徒的作品。但在這些人眼中,馬利克從始至終是旅途中的追尋者,面對各種可能性卻並不表態。如果如伍迪·埃倫最近(在《午夜巴黎》中)所暗示的(也正如尼采在一個世紀之前就說過的),我們人類不過是“永恆太空中微小的光亮”,在《生命之樹》中你能感到馬利克伸手抓住那些搖曳的光點,把他們顛來倒去,審視他們的基本結構。與其說你在觀看這部電影,不如說你主動沉溺其中。電影行至某一刻,我發現自己正在想念自己過世的父親,他是一個辛勤工作的人,但從根本上他其實從沒能實現他為自己設定的理想。我也想到其他來來往往的人們,想到青春的信念被年齡和經驗所否定,想到了人們無止盡地想要把秩序和意義強加于混亂的狀態,也想到了那些藝術家們,從米開朗基羅到馬利克,多少個世紀以來,一直想方設法去觸摸上帝的手。在熱鬧的戛納,馬利克帶來了一件名副其實的、堪稱“大事件”的作品,這大概正是電影節追求的效果——《生命之樹》是我參加戛納的九年中,第一部在結束之前遭遇國際記者噓聲的電影。同時,馬利克本人,就像去年的讓-呂克·戈達爾,因為沒有出席自己的新聞發布會,也被一些記者非議(雖然他后來參加了周一傍晚的《生命之樹》官方慶祝活動)。當然,在馬利克的誠意面前,人們很容易以尖酸諷刺來回應,這種姿態有時甚至顯得有道理。(參考:達侖·阿倫諾弗斯基的《源泉》中可真有一棵實實在在的、流淌出生命汁液的“生命之樹”作主角。)我們在這里無法一一列出那些在誕生之初遭遇了不理解、甚至被公然仇視的偉大電影。《2001太空漫游》自然一定會在此之列。“是不是任何事物都無法避免最終的消亡?”一位牧師在某個場景中這樣問他的教友。而(像《2001》或《生命之樹》)這樣的藝術,正是問題的答案。【作者簡介】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分享分享0收藏收藏0支持支持0
若瀏覽伊莉的時侯發生問題或不正常情況,請使用Internet Explorer(I.E)。

使用道具檢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上傳和撰寫 侵犯版權(未經授權)、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