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登錄
- 2018-11-10
- 在線時間
- 2855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8-11-6
- 閱讀權限
- 80
- 精華
- 1
- UID
- 5272612
- 帖子
- 2790
- 積分
- 72267 點
- 潛水值
- 73663 米
| 如果瀏覽伊莉時速度太慢或無法連接,可以使用其他分流瀏覽伊莉,www01.eyny.com(02,03)。 |
改變認知
史堤夫•李茲(Steve Rees)是個住在堪薩斯巿(Kansas City)的年輕爸爸。有一次他受邀到專門收容邊緣學生的特許高中德拉薩教育中心(DeLaSalle Education Center),參加職業介紹午餐會。在餐會上,史堤夫發現許多德拉薩的學生都是被其他學校踢出來的,其中更有少數幾個背負著不良紀錄。但他也發現,這些孩子對於在人生中有所成就的渴望,強烈到他無法想像的程度。
史堤夫告訴我:「許多孩子沒有辦法找到一門適合他們的課程。有的孩子有學習和情緒問題,有的有社交障礙,但是他們卻擁有不容忽視的潛力。」他決定為學校盡一份力。他為德拉薩的應屆畢業生設立了一個允許他們選修大學一年級學科的計畫;同時設立一套讓德拉薩學生和堪薩斯巿白領成人配對的導師系統。這些成人義工會帶著自己分配到的學生去吃午餐,然後讓他們進辦公室參觀,幾天後再出去吃一次午餐。這些孩子窺見他們可能可以擁有的未來,心裡受到很大的鼓舞。
沒有意料到的是,義工們和許多孩子建立起友誼,同樣覺得自己受益匪淺。計畫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史堤夫不以此為滿足。雖然他在此時剛好賣了他的建築師事務所,離開美國兩年,不過他從來沒有忘記過德拉薩高中還有孩子們帶給他的衝擊。「他們很有勇氣毅力,只不過這樣的勇氣毅力有時會被導往錯誤的方向。」
當他再度回到美國時,他向德拉薩的校長提議在學校裡開一門創意創業課程。學校很快同意了。「我們在課堂上做一些像用牙籤組成橋梁、怎麼寫一本書,或怎麼去做某些事之類的計畫,我的目的只是要讓他們開始思索實踐的過程。開一家理容院需要做什麼?如果你一年想賺八萬美元,你應該怎麼經營自己的理容院?在孩子們產生興趣之後,他們甚至會一起討論《紐約時報》商業版上的文章。」
成果非常正面,學生們十分熱情地投入。可是真正的突破這時才要登場。自稱是汽車迷的史堤夫和學生們一起設計了許多概念車。「我們本來只打算設計車型,並未考慮機器構造。孩子們自己做了小模型,然後我們投票選出其中一輛,大家合力用保麗龍做出一比一的大模型。孩子們開始問我:『為什麼我們不能組裝一輛真正的車子?』他們不會因為怕問題可笑就不發問。我一直告訴他們不行,可是在被問了一百次之後,我轉念一想:『孩子們跳脫了思想的框架,我得想個辦法實現他們的願望。』」
史堤夫買下一輛被撞爛的Indy賽車送到學校。一下子,他們從只能靠做些牙籤橋梁、保麗龍來想像,進步到可以親手修復一輛有形的車子。因為它原本是輛賽車,所以車體異常輕巧。史堤夫發現他可以引導孩子們把賽車改裝成電動車,如此一來,他們不但學習了新的科技,也同時明白什麼叫環境責任。
到了此時,這套課程的經費已經擴張到超過德拉薩所能負擔的範圍,於是史堤夫為它成立了一個非營利組織,命名為「心靈之旅」(Minddrive)。普利司通(Bridgestone)輪胎公司給了一筆贊助金,並且將他們的第一輛車運到公司測試,結果發現它居然能用一加崙汽油跑四百四十五英哩。「孩子們立刻覺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他們發現自己是有能力的。而在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基礎的機器運作、高科技原理和團隊合作。」
在我寫這本書時,「心靈之旅」的學生已經改裝了四輛車,分別是:報廢的
一九九九年的Lola Champ賽車、報廢的二○○○年Reynard Champ賽車、一九七七年Lotus Esprit跑車,以及一輛徹底被改裝成電動車的一九六七年福斯Karmann Ghia汽車。他們在二○一二年開著自己改裝的車,從聖地牙哥(San Diego)到傑克遜維爾(Jacksonville),一路上只停下來充電四十次,並在每一站發表演說。
二○一三年,他們開著另一輛車從俄亥俄州的阿克倫(Akron)到華盛頓特區。這個計畫特別和社交網站合作,只要它在網路上被提及,社交網站就會依次數贊助燃料費。
現在,參加「心靈之旅」的成員遍及七所不同地區的學校。史堤夫說:「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汽車,因為它代表了自由。所有的孩子也喜歡網路,因為那是他們溝通最便宜的方式。一開始是各學校的輔導老師推薦學生給我們,然後學生們開始口耳相傳,現在想要參加的人太多,我們反而為了要選擇誰很為難。我們去年在德拉薩只貼了一張海報,上面寫著:『請有興趣的人在十點半到體育館集合』。結果全校一百八十個學生,一共來了五十三個。想一想實在很感動,這些孩子為了參加這個課程,居然願意犧牲自己的週末假期。
「他們在過程中因為親手做出成果而增加了自信,每個人都認為這種感覺太棒了。我們盡力為孩子們策畫一個特別的結尾,像是開著電動車橫越美國。在完成之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再也不一樣了,他們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何事,而這種態度也會影響學校裡的其他學生。他們簡直將這些參加『心靈之旅』的孩子們,當成名人堂的英雄。孩子會覺得自己很特別,不少人還特地穿著『心靈之旅』的T恤去上學!」
「心靈之旅」的學生成就讓孩子們雀躍,但更引人深思的是,為什麼這些長年被認為成績很差、被教育系統放棄的孩子,能夠達到這種成就?
「他們是在教育系統中排名最後百分之二十的高風險學生。我們接觸到的是幾乎快成年的孩子,有些高一學生剛來時,甚至不懂如何使用量尺,你就不難想像他們的程度了。即使是學業成績很差的學生,我們還是能夠影響他們。我們發現他們有能力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未來,他們有熱情,可以改變生命,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有個原本幾乎每科都不及格的女孩,大家都告訴她這一輩子不會有出息了,在參加『心靈之旅』後,她不但以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後來還順利當了大學新鮮人。
「他們在學校裡找不到真正的價值。可是一旦有了自信,孩子們的成績就會突飛猛進。」
人性問題
一致性的教育當然會有問題,因為每個人天生就不一樣。所有的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大家的外型、天賦、個性和興趣全不相同。狹隘的一致性觀念製造出很多被系統拒絕的非標準品,以及被強迫接受補救教學的次級品,都是無法避免的結果。能夠符合系統要求的人就能表現良好,不能的人則無所適從。
這是嚴格要求服從的教育形態的主要問題。我說的不是遵守行為或社會風氣的生活規範,而是在教育學生時,是否會鼓勵孩子發問、尋找其他答案、探索不同可能、善用創造力和想像力等等。嚴格遵守規定是製造流程中很基本的原則,但並不適合用在人身上。因為我們不只長相不一、體型相異,而且只要在適當的環境裡,人人都有展現高度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潛能。只不過在服從的文化下,這類能力卻受到極度打壓,甚至成為被老師、同學厭惡的理由。
生產線對製造業來說很方便,卻無法套用在人的身上。依照年齡分級教育的假設前提為:孩子們最重要的共同點就是「相近的製造日期」。事實上,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不同科目時,速度都不一樣,一個在某方面資賦優異的孩子,很可能在另一方面欠缺天份;某些活動不輸大孩子的學生,可能在另一些活動不及比他小的孩子。除了學校之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會這樣分組,不會規定十歲兒童只能去某些場所,而且九歲的就不行。只有學校才會採用這種不合理的分類方法。
供給和需求原則也不能套用在人的身上,因為生命並不是一條生產線。你不妨去問問中年人或老年人,問他們現在做的事是不是自己在高中時想做的事,十之八九他們會回答你:「不是。」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變數,而其中絕大多數是我們當初連想都沒想過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