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家長易犯的十大錯誤!? (一)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看就好
很多中國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看著,沒有生命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不會說話也可以交流。肌膚的接觸,擁抱,關注的眼光,和他說話,孩子需要不斷的交流,會變得比較聰明,對愛有安全感。我們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下長大,腦子會變得怪異呆滯,然後永遠缺乏愛的安全感,終生追求那童年、嬰兒時期,失去卻永遠追不回的愛。
(二)把孩子當炫耀比較的物件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麼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說。說難聽點,孩子考試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人受到基因影響太多,包括智力,個性種種。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好,實在是你的基因問題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能帶來不滿和痛苦,對於事情沒什麼幫助。這種比較和競爭的心理,也導致中國人團體比較無法和諧做事,喜歡互鬥。對於能力強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來。學校的老師更是火上加油。整個 家長和 老師的教育觀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則中國人的團隊合作永遠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的觀念,把父母擺在權威的角色,認為子女是屬於父母的。這種不把孩子當一個擁有完整權利個體的錯誤觀念,會導致個人和社會很多不良的後果。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不要隨意翻看子女的日記或隱私。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告訴他要換尿片了,向他道歉,請他忍耐一下,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社會所缺乏的。在我們看來社會缺乏服務和尊重的觀念,是一種危險的信號,不被尊重的人以後也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遺憾寄託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路上走。即使孩子並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鬥爭大會。犧牲了親子的和諧關係,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理想。當子女長大回想起童年,儘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些愚蠢父母的作為。
(五)把學校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標
認為越用功越好,一切面向高考,面向出國。很多父母愚蠢地以為,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標兩個,一是高考,二是留學。目標訂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誘苦苦哀求,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科舉時代遺留的過時觀念,至今仍舊深存人心。其實事實擺在面前,很多人出國回來現在找不到工作,很多北大清華的現在也只能混口飯吃。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六)認為早起很好,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國教育界正在集體犯罪,剝奪孩子們的睡眠時間,毀滅中華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點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時。全國還在推廣早起才健康的錯誤觀念。睡不足會影響發育,腦力會減退。我們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對全國違法讓孩子在週末學習或晚睡覺的教育人士,應該用嚴厲的法律措施來禁止。剝奪中國孩子的玩耍、放鬆、睡覺的時間,是全國性的集體犯罪。應該逮捕這些犯罪的教育人士。
(七)認為孩子不應該做家事,應該把時間拿來學習
社會學家調查的結果,在家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可能是因為處理事情的能力比較強,所以長大以後比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較能面對挫折。中國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剝奪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機會,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學習分擔責任,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教養出一個個只會解幾題數學(又解不好)的傻孩子。中國父母應該讓子女充分分擔家事。學校應該全面減低作業分量。
(八)缺乏幽默感和輕鬆的一面
或許因為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什麼是家庭生活?什麼是親子活動?完全不知道。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鬆。一切都是逼,都是趕,都是高考。實在不知道人活著是為什麼。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缺乏輕鬆和幽默感的氣氛下,一個小挫折就會引爆衝突。
(九)認為父母的愛可以是對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藉口
男女之間,愛並不是一切為所欲為的藉口。或許因為電視劇演太多了,很多人以為愛就可以當一切的藉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想用這句話堵住子女的反駁。這簡直荒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別把愛扯進來當擋箭牌。父母的要求應該要合理。讓孩子心服口服。
(十)認為養孩子是艱苦的義務,不是享受
中國父母,經過傳統的教育,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也因為這個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度是,養孩子是一種上天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成長的樂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