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jjsub21 於 2023-11-2 10:41 PM 編輯
哈馬斯地道是地獄之門?IDF破地獄?
心得 寫於2023年10月30日
經過不足48小時的戰鬥,六角星旗幟自2005以軍撤退後,再在加沙北部不同地區升起。表示以軍已控制了一大片地區。但大家知道,包括以色列人,戰爭遠未結束。
當TunnelWar地道戰快要開打,西方媒體和不少專家談虎色變,望而生畏;他們異口同聲說,那是打開了地獄之門。他們相信Hamas不但可躲過了以軍大規模空襲,保存了軍力;而且多年來早已貯存充足彈葯糧水燃料。宛如迷宫的地道内更設下不同陷阱;這一切將逼使進入地道内進行近身作戰的以軍九死一生,身陷絕境。沒空軍,沒炮兵,通訊不靈,迷宫,陷阱,展不開的兵力...
這一切將令以軍傷亡慘重,曠日兵疲,沒法消滅Hamas
地獄之門,的確!
然而以色列人被大規模恐襲,說明了一件事,他們自2005起的對Gaza政策及只防守性攔截來襲火箭的戰術是行不通的,他們沒有得到長治久安!如果要在未來有安穩日子高,這一次,恐怕是要打開地獄之門,闖進去,即使刀山火海他們也要走一遭。
在這一個基本信念上,哉遊慣了的外媒似乎,沒人想到、看到。而這正是以色列人的信念。
enough no more! stop !
筆者會嘗試從另一些導向,分享自己的意見。
1.以軍的作戰目標:任何理性軍事行動,都先必須有合理及明確的軍事目標,否則知是屠殺。不竟軍事行動應是政治的延伸(見:戰爭論;及Grand strategy John MCollins)
以軍的目標很簡單:a.救出人質, b. 徹底剷除哈馬斯
但兩個目標之間的優次,取捨,相信隨後的軍事行動的打法,就會告訴大家,不言而喻。
有評論開始說憂慮軍事行動之後怎樣?其實最可能是軍管,然後過渡,那就牽涉外交及政治作為了。
2.哈馬斯之強
a.地道
Hamas經營了這些地道,可前朔到2007,所以是近20年,日見精進,而已有近千人專業施工隊伍。有西方媒體及研究報告指出近80%用於人道及救援的物資,被Hamas挪用到興建這些地道及軍用設措(筆者未追踪確認)
;此外,Hamas亦表示,他們已囤積了大量彈葯,糧水,包括燃料。而近年他們還建成了地下兵工廠,也存積了很多軍工原料。
(網上有很多短片介紹,看官不妨用google自行搜尋,那沒有被block)
不但是地道!是地底基地。
b.人數:
Hamas號稱已發展到35000到40000人(注意,那可是當年isis大掠四方時的兵員數)
所以,Hamas並非草鞋遊擊隊,也不是「金光大道」
是一支有規模,有基地,有自持力的武裝力量。
c.人質
d.藏軍於民
對手投鼠忌器
e.戰術優勢
正因上述種種,地道及藏軍於民;Hamas大可使用隱蔽伏擊,打了就跑等有效的戰術。
3.地道戰:以色列的預備
據外媒介紹以色列人為了這地道戰將有小型無人機,小型機械人,海綿炸彈(手榴彈),穿牆的熱源探測器,地底專用通訊器材,特別組織的工兵單位,特別組織的偵測隊伍...是高科技+專業隊伍。
對於攻入地道或摧毁地道,以色列人並不陌生,過去十多年,以軍已有三四次進入Gaza,進行上述的軍事行動。只是這次是超大規模而已。面對的迷宫比以往的更廣大更深入。
4.地道戰及城區作戰(歷史及聯想)
當早兩星期媒體提到城市作戰和地道戰,我聯想到
a.柏林戰役
b.硫磺島戰役
c.越戰
越戰的胡志明小徑和美軍大規模轟炸下的城市地下化等戰例,放在Gaza似乎不太適合,所以按下不表了。
a.柏林戰役
城市作戰-巷戰,近戰傷亡大,費時。在史太林格勒戰役後,相信蘇聯人,德國人對當中的竅門已相當清楚。
柏林戰役,蘇軍狂風掃落葉,先萬炮日夜齊轟,然後就是在入城,在進攻軸綫推進時,不停用重炮轟擊每一處建築物,每一個可能火力點,一幢幢建築物被夷平,成了廢墟。就這樣柏林街區,逐一清除。當然蘇軍也有死傷,但基本德軍沒有甚麽可用的戰術應對,沒有反擊的餘地。
類似的作戰方法,1944年英國21集團軍群在卡昂戰役中也使用,只是用上的是重型轟炸機及各款戰機而不是重炮。(題外話,卡昂戰役值得研究)
柏林戰役,卡昂戰役,他們才不理會建築物和平民。蘇軍當然不會考慮柏林市民;盟軍假設卡昂市民早已跑光。
現以色列已一再警告巴人離開北加沙。
b.硫磺島戰役
一直以來,美日雙方都有不少電影,小說講述這場戰役。近年筆者也看了一些。其中最深刻的是「硫磺島17歲」那一段,就是日軍連生火煮食,冒出一點烟,也會招來美軍大小艦炮的轟擊。
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中傷亡慘重。
這主要是因為日軍放棄灘頭抗擊戰術,將兵力躲進挖掘好的坑洞及崖洞陣地,有效避過了美軍炮火預備階段的攻擊。待美軍上陸,才頑強抗擊。
而美軍要達到戰役目的,有效控制及運作島上兩個機場;美軍必須攻占制高點摺鉢山,攻下兩個機場及消滅日軍(排除他們的威脅)
在過程中就是拔除山洞火力點的血戰。
由1945年2月19日打到3月4日,美軍在付出沉重代價後,控制了「地表」。包括山及機場。而整場戰役中,美軍大部份傷亡,都是這攻堅階段,而不是掃蕩躲到地底坑洞的日軍。
前綫的經驗,令他們發展出針對性的戰術!火力消滅敵人,逼使日軍退入地洞及岩穴。然後由坦克抵近炮轟摧毀甚或用轟塌洞口或用噴火坦克滅敵。若坦克因地形無法接近,則由反坦克火箭筒小組或噴火鎗小组處理,不是一件火器,是幾件齊上。
如果洞穴很深,美軍當然不會走進去找尋敵人,他們會由工兵把山洞炸塌又或將汽油灌入。
這種由前綫打出來的臨時戰術,到了冲繩戰役已有所發展。面對日軍更密集,成熟的地下坑道及碉堡,成了硬碰硬的考驗。(冲繩仍有不少碉堡和地下坑道遺址)
美軍之前那臨時拼凑的戰術,已發展成一套專業分工更系統的戰術。甚致備有泵車,電泵,長喉,炸山專用炸葯,由戰鬥工兵营把坑道爆破,摧毀。根據美軍77師的紀錄,他們的302戰鬥工兵營每日用3500磅炸葯;而他的兄弟單位303,全個冲繩戰役用上了650噸炸葯。美軍戲稱這叫blowtorch and corkscrew戰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