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登錄
- 2024-3-6
- 在線時間
- 603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4-2-23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UID
- 14188590
- 帖子
- 1205
- 積分
- 1126 點
- 潛水值
- 16810 米
| 本帖最後由 ltz040109022 於 2016-6-22 10:58 PM 編輯
前一篇錯漏比較多,所以更正一下。
春秋時的作戰主力是車兵,基層編制一乘兵力,為甲士三人與徒卒二十五。后來生產力發展、兼並加劇,戰爭規模擴大,中原的一乘兵力擴編為甲士三徒卒七十五,而楚國一廣的徒卒更是達到百人。三名甲士為御戎、車左、車右。車左為弓手或將帥,車右為持戟力士,負責近戰。
步兵首次成建制登上歷史舞台是公元前632年,晉國“作三行以御敵”,即組建左行、中行、右行三個步兵單位。
步兵和車兵的地位主要差距在身份上:武士和平民的差距,因此車兵看不起徒卒。
步兵首次以主力參加戰斗,是元前541年。晉國在與北方群狄的戰爭中,大將魏舒提出,對方是步兵,而晉國是車兵,戰場地方又狹窄難行,不如改車為步。因為有些車兵不肯這樣做,魏舒不得不斬殺他們以明軍令。因為臨時倉促變陣,排出的隊形不倫不類,“翟人笑之”。最終結果晉國大勝。
此時盛行戈。戈者,柲也,長六尺六寸,其刃橫出,可勾可擊。車兵使戈,可以借助戰車的衝力不費力地割喉。步兵使戈,可以拖勾戰車上的甲士,或者是戰車本身。戈是車兵時代的兵器:戰車前有牽引的馬,當戰車向敵衝鋒時,馬是不會向對方的車馬迎頭撞上去,所以,主要的戰斗應該發生在側面。而車行較快時,橫向用矛直接刺中的機會轉瞬即逝,准確擊中還應有提前量,准確度可能下降。用戈橫向出擊,好像是橫向攔截,戈的側面突出的刃,可以像一個銳利的鉤子一樣殺傷。這樣,不但可能有較高的准確度,而且可以利用戰車運動的動能,增加攻擊力度。從戰車上與敵格斗的武士的角度說,用戈要比用矛有利的。
趾戈為武。
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荀子·議兵》
中原國家使用騎兵,是三家分晉的戰國以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當時車兵是武士的象征,而趙武靈王衣胡服,頗受恥笑。當然最終騎兵證明了他的價值,但是缺乏雙邊馬鐙和高橋馬鞍的騎兵此時近戰能力較弱,遠不足以和后世的騎兵相提並論。
車兵-步兵
-騎兵
是中國兵種的基本演變。
前一篇的作者以為只有江南才有水軍,秦國是有水軍的,在長江上游的巴蜀。公元前280年,秦昭王派司馬錯伐楚,秦楚之間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水戰。
車兵在后世逐漸演變為掩護用防具,兼具進攻的能力,比如衛青的武剛車、劉裕的卻月陣。到了戚繼光,更是結合火器革新了偏廂車。
漢承秦制,秦制四大基本兵種:車士、材官(步兵)、騎士、樓船士。
步兵是秦代軍隊構成中的主体。秦始皇陵出土的絕大部分武士俑都是步兵俑。步兵靈活性大,能適應各種地形、天候和戰斗形式,尤其利于在險阻復雜環境下行動,因而其區分和裝備都較其他兵種復雜,使用也較其他兵種廣泛。其主要區分有重裝步兵和輕裝步兵兩種。重裝步兵多數身穿金屬鎧甲,手持戈、矛、鉞、等長柄兵器,擔負著同敵軍重兵集團格斗的任務。輕裝步兵一般不穿鎧甲,持弓、弩等遠射武器,配合重裝步兵殺傷格斗距離之外的敵軍。步兵中百將以上的各級軍官,其主要職責是指揮部隊作戰,安全和自衛甚為重要,所以只穿甲帶劍,不持長柄兵器。屯長以下的小吏,既指揮戰士作戰,又親自率領戰士衝鋒格斗,所以既佩劍又持長柄兵器,並和其所率的戰士一樣,有的穿甲,有的不穿甲。
漢代有很多精銳部隊在中央,但往往不為現代人所知。
為國羽翼,如林之盛的羽林騎;精銳禁衛的羽林郎;冥冥中聞聲則中之的射聲士(射聲校尉);來自長水、宣曲的烏桓騎士(長水校尉)、三河良家子的三河騎士。這個三河不是日本的三河,而是河東、河南、河內三郡。
三國時期各國的建制部隊就更有趣了。
蜀置五軍,其左、右,將軍、督、護一人;其中師,監、護、典、參軍各一人;其前師,將軍、監、護、督軍各一人;其后,督、將軍兼一人。其將校略如漢。而兵有突將、無前、賓叟、青羌、散騎、武騎之別,蓋不全用蜀人也。
蜀國還有的白眊兵、元戎士也是大名鼎鼎。
吳多舟師,營校略異于漢。兵有解煩、敢死兩部,車下虎士、丹陽青巾、交州義士及健儿、武射之名非一,調度亦最無法。
據王欣夫《補三國兵志》統計,東吳軍隊有下列名號:羽林,是宮廷禁衛部隊。虎騎,拱衛京城的騎兵部隊。敢死、解煩、無難、馬閑,都是精勇的衝鋒隊,多分左右兩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領兵。
丹陽兵雖然名頭大,但是被曹操一個晚上手刃几十個,真沒見過打過什麼出彩的仗。
陶謙陶恭祖就是丹陽人,所以讓徐州的時候給了劉備不少丹陽精兵。
其實中國歷代的核心兵器是矛,亙古不變,從石器時代便主宰一切。
首先是后勤上矛的成本是近戰武器里最低的鐵兵(當然有揭竿而起、斬木為兵……)
其次是矛兵的訓練優勢,最低的要求、最快的成軍速度和成軍數量。
戰場上一寸長,一寸强。
戚繼光《紀效新書》:開大陣,對大敵,比場中較藝擒捕小賊不同。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一人回頭,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焉能容得或迸或退。
刀盾兵歷史上出現的比較少,可能是訓練和成本的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