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中加入附件並不會使你增加積分,請使用主題方式發佈附件。
唐五代、宋初文人詞所用的詞調基本上都是小令。以短章小詞配合令曲,表現力受到很大局限。隨著宋代“盛世”局面的到來,歌台舞榭間傳唱的詞,也呼喚著新聲。宋仁宗時期,一生飄泊、沉淪潦倒而又精通音律的柳永與民間樂工、歌妓密切合作,創制了新的腔調,終於將體制短小、音促弦急的小令衍為體制宏大、音緩拍慢的長調,把詞的發展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詞的篇幅拉長了,容量加大了,表現手段自然也推陳出新。柳永把漢賦輔張揚厲、縱情描寫的表現手法大量運用到詞中來,使詞作層層鋪敘、淋漓酣暢,並善於吸收民間俚俗語言,與前代文人詞大異其趣,很快風靡一時,以至於“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北宋晚期的文人周邦彥在繼承柳永的基礎上,把慢詞長調的創制帶到了一個新的境地。他一方面繼續創制新調,音聲更為繁復多變,章法多出奇創新;另一方面由於他精通音樂,工於聲律,所以整理詞調,審音制律,使長調走向精嚴的格律化。他也有意識地摒除柳永詞的“俚俗”,走上了一條“醇雅”之路。他影響了整整一代宋詞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