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wzapp 於 2009-4-24 03:38 PM 編輯
70年前,56歲的蔣百里在廣西宜山去世。他一生有許多傳奇:23歲以日本士官學校第一名畢業,天皇賜刀,震動中日朝野,從此學校將中日學生分開授課,預防中國學生再奪第一;30歲他被委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因抗議陸軍總長段祺瑞的百般刁難而拔槍自殺,傷癒後與護理他的日本女子佐藤結婚;“西安事變”時他成為張學良的階下囚,卻以謀士風範為張學良出謀劃策,促成“西安事變”順利解決;他有個女婿叫錢學森,美國人稱錢“一個人可抵五個師”;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新月社”的成員,寫過一部《歐洲文藝復興史》,由梁啟超先生作序,今天仍是美術學院的教材;1923年他就預言中日之戰是“持久戰”。1938年完成了著作《日本人》,最後一句話是“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它講和”。黃炎培先生在挽聯中寫道:“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一、日本士官學校的高材生
1882年,蔣百里出生在人文薈萃的浙江海寧。1900年,他進入杭州求是書院(浙江大學的前身)學習,兩次考試都名列冠軍。杭州還有一所東城書院,他課餘參加應考,五次考試還是全列第一。從此,他名聲大震。1901年,他從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慘痛教訓中省悟,決心棄文習武,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士官學校學習。他與同是浙江人的同學蔣伯器,才華出眾,成績突出,被章太炎譽之為“浙之兩蔣,傾國傾城”。在此期間,他與士官學校的同學蔡鍔成為莫逆之交。蔡鍔講:“要革命,筆桿不如槍桿。”這句話,促使蔣百里終生獻身國防。他們兩人與另一位同學張孝淮,被譽為士官學校的“中國三傑”。1905年,蔣百里以步兵科第一名畢業。按照日本的規矩,士官榜首由天皇賜刀,日本人引為殊榮,卻不料為中國人所得,日本學生視為奇恥大辱。從第四期開始,士官學校的中日學生分開授課,預防中國學生再奪冠軍。
1906年,蔣百里回國。浙江撫台張曾揚久聞他的大名,想委派他做第二標統,他卻舉薦了同學蔣伯器。蔣伯器憑藉這個職位,後來做了中華民國第二任浙江都督。蔣百里在老師的舉薦下,進入東北總督趙爾巽的幕府,任督練公所的總參議(相當於今天的參謀長),可謂少年得意、飛黃騰達。他向趙爾巽表示:“我在日本學的是初級軍事,中國國防應取法乎上,研究世界軍事。世界陸軍以德國為最強,我希望能有到德國實習的機會。”趙爾巽非常贊同他的想法。蔣百里來到德國,在第七軍任實習連長,統帥就是舉世聞名的興登堡元帥。當時,德國軍官看不起這位文弱斯文的中國軍官,但一個德國教官說:“你們不要嘲笑他,看他的步伐,就知道他騎術的高明。”的確,蔣百里在東京士官學校就是有名的騎手,從來不用韁繩、馬鞭和馬鞍。有一天,興登堡元帥召見蔣百里,拍著他的肩膀說:“從前拿破崙說過,若干年後東方必出一位偉大的將才,這或許就應在你的身上吧!”此話傳出,蔣百里在國內更加名聲大震。他的德語老師阿司特夫人30年後對蔣百里的女兒講:“你的父親年輕時在柏林參加跳舞競賽,以華爾滋舞奪得第一名,德國名媛都很注意這個年輕漂亮的中國軍官。秋深了,樹林旁的人行道上,徐徐的松風下,有人席地而坐,朗誦歌德的詩。依稀如神仙中人,這就是你當年的父親。”
二、東北督練公所的總參議
1910年,蔣百里回國。當時的禁衛軍訓練大臣良弼邀請蔣百里擔任禁衛軍的標統。蔣百里講:“我在日本當過排長,在德國升任連長,今後宜為管帶。我做事的目的還是在求學,要一級一級地歷練上去。”蔣百里雖然任管帶,但良弼大事小事都向他諮詢,實際履行參謀長的職責。1911年,蔣百里的老上司趙爾巽奏調他複任東北督練公所的總參議,相當於今天由中校一下子躍升為中將,“直升飛機”坐得太快,“上諭”只好以“二品頂戴”任用。當蔣百里辭去管帶的時候,因為平時深得人心,所轄官兵包圍著他不放行。最後還是良弼替他解了圍,用梯子從後樓把他接了下來,當天離開北京。
蔣百里到東北的第一課,就是建立東北第一線國防,這是他平生最快意的工作,也是他最拿手的工作。蔣百里認為,練新軍必須除舊軍,招撫改編的綠林隊伍應在淘汰之列。當時招撫隊伍中任巡防營統領的張作霖,視蔣百里為眼中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之後,清廷將東北三省大部分新軍調往關內,趙爾巽只能對舊軍採取綏靖政策,蔣百里遂無用武之地。張作霖對蔣百里久有必除之而後快的野心,有一天趙爾巽密告蔣百里:“現在應該是你走的時候了,遲了我無能為力。”蔣百里毅然登車南行,張作霖親自帶衛士追上車。蔣百里只好躲進廁所,把門反鎖,躲過了張作霖的追殺。
三、保定軍官學校的校長
1912年,蔣百里被袁世凱委任為保定軍官學校校長。他在就職演說中向學生表示:“如不稱職,當自殺以謝天下!”他多次強調:“辦第一流的軍校,就該不惜任何代價,將來才有莫大的收穫。”但他很快被官場上的複雜人事關係搞得焦頭爛額,顯得無能為力。因為任用他的主意出自袁世凱,他的頂頭上司、陸軍總長段祺瑞沒有把他視為心腹,事事加以刁難。當時學校的學雜費由公家供給,但蔣百里請求撥款的電報,卻被陸軍總部擱置起來。他親自到北京交涉,卻得不到任何結果。他帶著一肚子怨氣回到保定,致電辭職,袁世凱不接受;再向部裏催款,結果還是不理會。1913年6月18日清晨,他面對全校兩千多名師生沉痛地講:“我到本校後曾經教訓過你們,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要我做的事,我同樣也要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要責罰我自己。現在你們一切都好,沒有對不起我的事,我自己不能盡責任,是我對不起你們!”說完,他拔出手槍對著胸口開了一槍。
蔣百里的自殺壯舉,很快震動了朝野。袁世凱委託日本公使迅速派一名最得力的醫生到保定施行手術,並派一名最好的助手同往。蔣百里在東京士官學校畢業考試奪得第一,日本人非常看重他,公使當即派軍醫平戶和助手佐藤來到保定,挽救了蔣百里的生命。美麗的北海道女子佐藤為蔣百里把脈、量體溫、喂飲食,盡了最大的努力。蔣百里的傷情穩定後,她用溫和的語調對他講:“忍是大勇者所為,自殺非勇者的行為,而是逃避人生責任。你如果不能忍,將來如何能夠成大功、勝大任?有熱血、有能力的男兒如果輕言犧牲,國事由何人承擔,如何對得起國家和培植你的老前輩?”蔣百里對她講:“我依你的話不再輕生了,但以後遇到生死難關,沒有像你這樣的人在我的身邊,誰來提醒我、鼓勵我的勇氣呢?”蔣百里傷癒後,感到自己的心被一支愛的神箭射中了,佐藤小姐從他的目光中發現異樣的東西在閃動。在此後一年間,蔣百里給佐藤小姐寫了很多信,有一封信向她正式求婚,卻遭到委婉的拒絕。蔣百里回信講:“我因你而生,你現在又想置我於死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年後,佐藤小姐成為他的妻子。因為他平生最喜愛梅花,為她改名“左梅”。他們先後生育五個女兒,其中第三個女兒蔣英嫁給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四、陸軍總部軍事處的一等參議
蔣百里傷癒後,袁世凱委任他為陸軍總部軍事處一等參議。段祺瑞時任陸軍總長兼任軍事處處長,蔣百里如果來辦公,還會受到刁難。袁世凱轉告蔣百里:“不必到公府來辦公,月薪三百元按期支付。”蔣百里對袁世凱的知遇之恩當然有所感戴,但對他的倒行逆施行為卻義憤填膺。當時,袁世凱用調虎離山計,把蔡鍔從雲南調到北京。蔣百里與這位同窗好友經常碰頭,密談軍國大事。蔡鍔秘密離開北京來到天津後,袁世凱派蔣百里赴天津勸他回來。蔣百里將計就計,來到天津後與蔡鍔談了一整夜討袁計畫。回京後,他向袁世凱報告:“松坡(蔡鍔的字)未知去向,在津未曾找到。”蔡鍔在雲南舉起反袁的大旗,全國各地一呼百應。不久,袁世凱取消了帝制,很快被氣死了。蔡鍔因身患重病,東渡日本治療,不料以35歲的盛年死於異國。蔣百里親赴日本,料理蔡鍔的後事。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蔣百里任總統府顧問。1917年後,他在政治上的出路越來越窄,在學問上的成就卻越來越大。梁啟超所辦的《庸言報》和主編的《大中華》雜誌,凡是有關軍事的論文都由蔣百里執筆,他的軍事學者大名更加顯赫。1918年12月,蔣百里與梁啟超等組成赴歐洲考察團,1919年1月2日到達倫敦。蔣百里的研究精神和好奇心理,與梁啟超非常吻合。梁啟超對歐洲文藝復興史深感興趣,自己出題目請法國名流演講,蔣百里記錄下來,便是後來出版的《歐洲文藝復興史》。他請梁啟超為本書作序,老先生動起筆來像長江大河不能自製,序文比原書的篇幅還長,只好改成《清代學術概論》一書,請蔣百里為之作序。考察期間,蔣百里從巴黎出發,考察了法國、比利時、德國、瑞士的國防建設狀況,寫成《裁軍計畫》、《精兵主義》兩篇文章,發表在國內雜誌上。蔣百里在歐洲遊歷考察10個月,返國時又添了一個女兒,這就是蔣英。
五四運動後,蔣百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位鬥士。當時梁啟超成立了推進新文化的三個機構:(一)讀書俱樂部;(二)共學社,主要出版政治、經濟、軍事、文藝叢書;(三)講學社,每年請一位馳名世界的學者來華開一次講演會。前兩個機構都由蔣百里主持,後一個機構的總幹事也是蔣百里。同時,蔣百里主編《改造》雜誌,他的文章散見全國各大報刊。他還參加了浙江同鄉徐志摩發起的“新月社”,與這位多情詩人成為道義之交。這一階段,是他一生中最寧靜的時期。
五、唐生智將軍的幕僚
1926年,北伐戰爭打破了蔣百里寧靜的生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講:“百里先生如果參加革命,則革命的進展必然更快。他是老成持重的穩健派,如果插足革命陣線,必然使國民更加認識革命的重要性,而不存躊躇不前的心理。”那時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由第四軍軍長李濟深兼任,他不能兼顧,改由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暫代。國民黨要人都想借重蔣百里擔任總參謀長,因為北伐軍出湖南,湖南軍官的90%都是他的學生。而此時,東南“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也想請蔣百里做總參謀長。他不覺好笑起來:“繞來繞去都是參謀長的呼聲,好像我生下來就是參謀長的材料。”他主張全國儘快統一,自然不肯做割據軍閥孫傳芳的總參謀長。北伐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是蔣百里在保定軍官學校的學生,他的隊伍英勇善戰,在湘鄂大地所向無敵,被升任前敵總指揮,很快攻佔漢口。當時,唐生智的聲勢如日中天,他手下的幾個軍長都已晉升為總指揮,這批人都是他的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的同學,他們當年的校長更是被高看一眼。北伐軍攻佔南京,蔣百里被蔣介石派專車接入總部洽談時,針對國內外形勢提出建議:“對日本宜採取緩兵之計,不讓它袒護中國的殘餘軍閥,等到中國統一完成後,再和它清算也不遲。”蔣百里親赴日本與田中首相會談,獲得相當的佳果。
北伐戰爭勝利後,唐生智在武漢的勢力太突出,桂系組織“西征軍”討伐,他兵敗後通電下野。唐生智的大起大落,對蔣百里的命運產生了重大影響。1929年4月,唐生智被重新起用,擔任第五路總指揮,總部設在北京順承王府舊址,便迎接蔣百里及夫人北上。1929年12月4日,唐生智忽然領銜于許多將領,通電勸蔣介石下野;他的軍隊很快被擊敗。蔣介石派人在蔣百里的住宅中搜出與唐生智通電的無線電機,在殘留的電稿中發現蔣百里親筆所寫的“東不如西”的句子。蔣百里曾認為:“內戰打了十幾年,打來打去打不出個所以然來。凡是中原逐鹿的武人,往往爬得高跌得重,只有東北的張作霖、山西的閻錫山能夠偏安一隅。唐生智若要做不倒翁,就得到遠遠的地方去,莫存問鼎中原之志。新疆是政治真空地帶,留待一個有眼光、有作為的人去填補。”於是,蔣百里的眼光移向這片地廣人稀的政治處女地,想指導他所器重的這位學生去做立功西域的民族英雄,這就是電文中“東不如西”的內涵及由來。但蔣百里對這一切都不作解釋,1930年元旦後被捕入獄。兩天后,他被提解到南京三元巷軍法處待審。如果軍法處開庭會審,他的罪名就成立,判決的結果必然是死刑。他的東京士官學校的同學陳儀時任軍政部次長,只好採取拖的辦法,使軍法處會審無法舉行。而蔣百里在獄中照常讀書、練書法、打太極拳,一副泰然自若、視死如歸的樣子。著名詩人徐志摩親自到獄中探望,帶著被包要與他一起坐牢。此時,蔣百里在保定軍官學校的學生陳銘樞已是國民黨中常委,兼代行政院長,並被推舉為京滬衛戍司令長官,他與國民黨元老吳稚暉一起為蔣百里說情,蔣百里終於出獄。為表示謝意,蔣百里寫了長幅心經,贈給學佛的陳銘樞將軍。
六、研究軍事問題的專家
蔣百里出獄後,取“澹泊明志、寧靜致遠”之意,自號“澹寧”。他雖是在野之身,卻胸裝著一顆“以天下為己任”的心。1932年1月28日,陳銘樞將軍從前所領導的十九路軍,打響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十九路軍參謀長張襄、淞滬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林建銘都是保定軍官學校的學生,不時前來向老校長討教。據著名記者曹聚仁回憶,“一·二八”事變的第三天,蔣百里拿著一張上海出版的《每日新聞》說:“七日早晨,日軍要有一個師團到達上海。”接著,他指著一條東京同盟社的電訊說:“日本陸相昨日晉謁天皇,就是報告出兵的意思。依日本的運輸能力和長崎到上海的距離,估計七日早晨可以運到一個師團。”果然,2月7日,日本第九師團運抵上海參戰。曹聚仁感歎:蔣百里不愧是第一流的軍事家。這一時期,蔣百里最關注的是國防。母親去世奔喪,他路過徐州,若有所思地對學生龔浩北講:“將來對日作戰,津浦、平漢兩線必然被敵軍佔領,現代國防應以洛陽、襄陽、衡陽為根據地。”他先後寫成《國防論》、《以政治控制軍事》等專著,為最高當局出謀劃策。
1935年夏,南京軍事當局召見陸軍大學教官史九光,詢問這樣一個人才:“第一精通外國語,第二有軍事天才,第三馳名海內外,我想派他出國考察現代軍事,你想哪一個好?”史九光講:“條件兼備的只有一個蔣百里。”蔣百里以軍委會高等顧問的身份,去歐洲考察各國的總動員法。他對義大利發展空軍的過程調查得很細緻,認為中國為大陸國,速成國防以發展空軍為最適宜,空軍有獨立的必要;成為中國陸軍出身卻宣導空軍獨立理論的第一人。他還渡過大西洋來到美國,見到在美國留學的未來女婿錢學森,認為他捨棄航空工程而改學航空理論的轉向是對的,美、德等國航空的新趨勢是工程、理論一元化,工程是跟著理論走的。1935年12月1日,蔣百里考察結束回到上海。他在返程的船上對妻子左梅講:“和平,和平,人類所乞求的是和平。可是相隔不到二十年,人類又播下了戰爭的種子。我看不久的將來,二次大戰會在東方爆發。”
六、“西安事變”的階下囚
1935年12月8日,蔣百里接到蔣介石的電報,請他到西安晤談考察歐洲的情況。12月11日,他飛抵西安,當天下午就去華清池與蔣介石會面。12月12日,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發生,他清晨被零亂的槍聲驚醒,天亮時被一名軍官帶到客廳,信口說了一句:“昨為座上客,今作階下囚。”12月12日下午4時,張學良來到客廳拱手說道:“對不起,各位受驚了。”當天晚上,張學良囁嚅著對蔣百里講:“您是個無黨無派之身,我有疑難問題想向您求教。”蔣百里講:“今天是力的問題。在西安,你的力很夠,尤其是在招待所,兩條槍足夠應付我們。可是西安以外怎樣呢?”張學良講:“西安以外我是鞭長莫及,假定中央軍飛機對西安轟炸……”蔣百里不等他說完就毫不猶豫地講:“委員長在西安,他們不會來轟炸。”12月16日,張學良對蔣百里講:“我每次見委員長,他必大動肝火,不讓我陳述意見。我想請您勸一勸委員長。”經過蔣百里勸說,蔣介石同意讓蔣鼎文帶著他的親筆信回南京。12月21日,宋子文飛抵西安,12月22日宋美齡也來了,一切問題由緊張到和緩。12月26日,楊虎城設宴為蔣百里等餞行,蔣百里又講了一句:“昨為階下囚,今又座上客。”
在西安的兩個星期,蔣百里每天寫一張明信片給在德國的兩個女兒,讓她們保存以作紀念。他寫得非常輕鬆:“飛機軋軋聲,南京有人飛到西安來了。”“又一軋軋聲,委員長今天飛回南京去。”“明天再來一軋軋聲,你們的爸爸將離開西安這古城了。”
七、陸軍大學的校長
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後,蔣百里任國防參議會議員,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如何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他講:“中國有地大、人眾兩個優越條件。不打則已,打起來就不能不運用‘拖’的哲學,‘拖’到東西戰事合流,把敵人‘拖’倒了而後已。”有一天,少壯軍人孫元良在蔣百里家裏吃飯,倏地把酒杯摔在地上說:“我們決心拼命打,戰至最後一人!”蔣百里哽咽著說:“你們年輕人要活著看咱們中國翻身的日子,我這老命卻拼在這一次!”
蔣百里對戰時國民心理建設盡了最大的努力,在文壇上的拼命,就像在戰場上拼命一樣。他寫了《抗戰的基本觀念》一文,認為敵人想屈服中國人的意志是不可能的:“戰爭目的在於屈服敵人的意志。屈服一個將軍的意志使他放棄抵抗,這是可能的;屈服一個政府的意志使它改變政策,也是可能的;但要屈服一個民族求生存的意志,這是古今中外都不可能的。”1938年他在專著《日本人》一書中,提出“持久戰”的思想,寫下最後一句話:“成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它講和!”幾乎在同時,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裏寫下了不朽的著作《論持久戰》。
在抗日戰爭最關鍵的時刻,蔣介石讓蔣百里擔任陸軍大學校長,這的確是他最適宜的工作。當時校址設在湖南桃源,後來又遷到廣西桂林。他在桂林發表演講:“日本當局用十年工夫養成的蓬勃的民氣,經過一年零兩個月的戰爭,便倏然消失了,它的潰滅可以斷言!”1938年8月11日,蔣百里因心臟麻痺症搶救無效,在廣西宜山去世,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上將。1938年11月8日,著名記者陶菊隱在上海《新聞報》發表文章講:“蔣百里不僅為中國唯一的軍事學者,而且對政治和文學無不富於天才。他所教育的學生,有些在北伐過程中建過功,有些在這次抗戰中立過偉績,他對國家的偉大貢獻,對中華民族近代史有重大的影響是必然無疑的。他撰文堅持‘抗戰必勝’的信念,不啻長夜中的一盞明燈,他的精神是永遠不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