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 華為 5G技術被世人熟知。 也是在這個時候,美國對於華為多年來的窺視,變成了公然打壓。 2018年年末,美國開始以“安全威脅”為由,號召多個國家對華為設備以及市場進行封禁。 然而,多個國家的多家測試機構的測試結果顯示,華為並沒有美國所稱的“安全威脅”。 在5G基礎建設的緊要時期,美國的說法越來越站不住腳,越來越多的國家和運營商轉投華為。
說到美國安在華為頭上“安全威脅”的帽子,就不得不提到美國通信設備供應商思科。 在華為設備經過測試,證實沒有存在安全風險後。 德國對美國思科的測試,卻實實在在的打了美國的臉。 據悉,歐洲在對各家通信設備供應商進行安全檢測時,美國思科設備被發現存在“後門”。 不僅如此,在近日,美國媒體曝光了美國思科的另一大烏龍事件。 據了解,美國思科的多款交換機中,存在的密鑰證書是由華為研發的。
美國思科對此回應是:在對產品進行測試時使用了華為代碼,最後忘記刪除。 可笑的是,思科這次將“鍋”甩給了測試團隊。 目前,思科已經對華為代碼進行了刪除。 其實,早在2003年,華為與思科就已經產生過“代碼糾紛”。 當時思科控訴華為抄襲其相關代碼,一紙訴狀把華為狀告至法庭。 然而,16年後的今天,思科抄襲華為代碼的行為,也無疑深深的打了自己的臉。
經歷華為事件後,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美國以及其企業都有著一股“痞性”。 美國對於華為的打壓是不公平的,是站不住腳的。 5月15日,華為被美國加入實體名單,外媒評價美國這一行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而事實卻是,美國企業的損失比華為的損失要大的多。 如今,華為危機解除,各項備胎緊鑼密鼓進行中,在美國的打壓下,華為成為浴火鳳凰,將站在世界之巔。
[本帖為轉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