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日本經營的精髓是實事求是地彙報 [打印本頁]

作者: max566    時間: 2014-7-23 10:48 AM     標題: 日本經營的精髓是實事求是地彙報

文/新浪財經日本站站長  蔡成平  奉行長期雇佣的日企,在日本國內不會也無法隨便解雇員工。在一線現場的員工,不管是誰,工作出現了過失,實事求是地彙報,然後一起想辦法解決即可,不會遭到處分,隱瞞掩蓋反而會面臨嚴重後果。
日本著名經營管理專家,羅蘭貝格咨詢公司日本CEO遠藤功  遠藤功,這個名字我早有耳聞,但一直未能謀面。他在東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三本詳細講解“現場力”的著作被譽為是“遠藤功三部曲”。作為“日式經營”的研究權威,他將研究重心放在“現場力”,無疑是切中肯綮。
  他早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入職三菱電機服務滿10年後,開始了管理咨詢生涯。在波士頓咨詢、安達信(埃森哲前身)、博思艾倫(Booz Allen)等著名美系咨詢公司歷練12年之後,加盟歐洲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成為該公司第一位亞洲出身的監查董事,並負責組建羅蘭貝格日本公司,出任總裁、董事長,讓羅蘭貝格在日本市場上從無到風生水起。
  除此之外,遠藤功還在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擔任經營戰略學教授,對其最為重視的“現場力”進行長期不懈的研究。
  對於“日式經營”,中國企業家的心態可謂經歷了巨大轉變。從上世紀80年代的熱捧,到如今的幾乎不屑一顧。然而,這樣的心態轉換卻未必是建立在深入瞭解基礎上的,實際上很多中國企業家在深入訪問日本企業後,往往會痛感“日式經營”值得借鑒之處仍然非常多。
  “日式經營”的現狀究竟如何?其優劣利弊何在?在長江商學院兼職任教的遠藤功對中國企業家又有何建言?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遠藤功在羅蘭貝格的辦公室。
  以下為新浪財經與遠藤功的獨家對話。
  新浪財經:首先非常感謝您百忙中受訪。作為“日式經營”研究的權威,您如何看待當下日式經營的現狀?
  遠藤:當前正處於信心恢復期。日本在經歷高速增長後陷入所謂“失去的二十年”。究竟失去了什麼?其中之一就是信心,許多人在這一時期懷疑日式經營可能不適用於全球化時代,主張借鑒或引入美式經營。
  於是,“成果績效主義”、經營同執行分離、“股東中心主義”等美式做法紛紛被導入,但成效不如人意,在日企也未能真正扎根。這一時期的日企經營顯得有些“四不像”。
  經歷此番痛苦的摸索之後,日企開始“回歸原點”,重新意識到日式經營強調的“長期志向”、“職員為本”、“現場主義”等極具價值。目前已經重回原點的豐田汽車等企業的業績都表現不錯。
  也就是說,日本企業經歷了一段時期的迷失,目前正在重新回歸原點,重拾對日式經營的信心。
  新浪財經:“成果主義”等美式績效考核的做法在日本企業難以扎根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遠藤:我不認為“成果主義”的做法不好,但不贊成片面追求短期考核。三個月一考核、半年一考核或一年一考核等做法,在日企難以扎根的一大主因就是日企基本上仍奉行終身雇佣,很難用短期績效來評價一位員工對公司的貢獻。
  單純地用ABC來評級,評為A則獎勵、評為C則處分,這樣的做法往往是以員工流動性很大為前提。日企則將終身或長期雇佣視為用人基本理念,需要考慮其他的激發員工工作熱情的方式,無法簡單地拿短期績效來決定獎懲。
  新浪財經:您力倡提升企業的“現場力”,但終身雇佣造成在日企中40、50歲年齡層的員工,存在比較嚴重的“大鍋飯”現象,拿著高薪卻貢獻甚微。這是不是日企“現場力”弱化的表現之一?
  遠藤:我不認為日企的“現場力”在減弱。你提的那些40、50歲逐漸喪失幹勁的員工,大多已遠離現場、調往總部,這裡面的確有不少“混日子”的人,在其他國家,他們或許早就被炒魷魚了,但在日本勞資體系下很難解雇。
  日本的勞動法律是完全站在勞動者立場的,某種意義上說,日本才是“社會主義”。這當然是利弊皆有,一方面會造成出現“混日子”的人,但為員工提供安定的身份、待遇保障,無疑也增強了公司和員工的一體感。
  同時,在真正的第一線現場,日企還是高效率運作著。不管是生產現場、服務現場還是銷售現場,第一線員工的工作做得仍然很扎實。
  當然,日企的“現場力”面臨弱化危險。其影響要因不是中高年員工的不作為,而是有些企業為了節省人工成本,一線現場的非正式員工比例在升高,這種身份、待遇上的不安定,削弱了其工作熱情和對公司的忠誠心。
  很多日企經營者開始意識這一點。比如,優衣庫公司最近宣佈將第一線的約15000名非正式職員轉為正式雇佣,就是一個信號。
  新浪財經:如何才能讓一線現場的員工充滿活力、熱情?換句話說,如何鍛造“現場力”?
  遠藤:關鍵是建立可靠的中低管理層隊伍。像公司課長級別的管理人員就非常重要。他們是距離一線現場最近的管理人員,最瞭解現場,公司經營者需要尤為重視這批人的選拔。
  遺憾的是,當下日企課長級別的管理人才,正是“失去的二十年”的“受害者”,他們在整個社會低迷的狀態下成長起來,並沒有經歷大的波動和磨練,做事偏向以守為主,缺乏主動進攻、挑戰的精神。我現在負責很多日企“現場力”的訓練,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激活這批中低管理層的潛力。
  新浪財經:您提倡的“可視化經營”,與提升“現場力”是一種什麼關係?
  遠藤:二者是有機統一的。要提升“現場力”除了要建立可靠的中低層管理團隊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給經營、讓現場“可視化”。
  企業出現問題大多源於現場管理不好,現場管理不好則往往是因為未能讓現場“可視化”。一線現場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發現、處理問題,而要發現問題就需要讓現場“可視化”,不能做到“可視化”就可能出現隱瞞,“現場力”也就無從談起。
  這樣的道理理解起來不難,但要執行卻不那麼容易。比如,在日本國內擁有很強“現場力”的豐田汽車,最初在美國開設生產工廠就遇到了阻力。雇佣的美國員工明明發現了品質問題、或工作出現了過失,卻不肯實事求是地讓問題“可視化”,而是一味地隱瞞掩蓋,生怕萬一暴露了會遭到處罰或解雇。
  而奉行長期雇佣的日企,在日本國內不會也無法隨便解雇員工。在一線現場的員工,不管是誰,工作出現了過失,實事求是地彙報,然後一起想辦法解決即可,不會遭到處分,隱瞞掩蓋反而會面臨嚴重後果。
  雇佣的美國本地員工沒有受過這樣的教育。豐田汽車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反覆貫徹“出現過失不是錯,請務必彙報!隱瞞掩蓋才是錯。”的教育,才終於迎來了意識轉變。豐田汽車的強大源於其擁有卓越的“現場力”。
  新浪財經:中國的企業現場,恐怕與美國存在類似之處。
  遠藤:我在長江商學院擔任客座教授,在向中國企業家授課時,他們對“現場力”、“可視化經營”興趣濃厚。但當下的中國企業要導入“可視化經營”並非易事。中國企業是自上而下(top-down)的構造,員工出現過失時,往往內心充滿恐懼、不安,他們不敢如實彙報,因為很可能會面臨處分,這自然會導致在行動上隱瞞掩蓋。
  新浪財經:您是“日式經營”的研究權威,又有豐富的歐美經驗。您認為“日式經營”和“歐美經營”各有什麼優劣?
  遠藤:我其實不主張這樣的劃分,實際上“好的經營”是相通的,“壞的經營”則各有各的不同。
  美國的“超優良企業”(Excellent Company)其實和日本的優質企業在經營手法上很相似。比如寶潔、強生、3M等公司也大都奉行終身或長期雇佣,在投資方面也是立足長遠,歐洲的優良企業也是如此。
  世界範圍內的“超優良企業”究竟有什麼共同點?就我的經驗而言,這些企業往往都至少具有長期志向、立足長遠,大都在中長期視野下思考、行動,不為一時的表現所惑;而且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員工教育和培養。
  當然,歐美企業和日本企業存在的不同是,日企是自下而上(bottom-up),歐美企業則是自上而下(top-down)。 目前,日本企業也意識到要實施大的改革就需要強化高層領導力,一些巨頭企業在引入外籍人士出任總裁,最近三得利起用羅森便利店的新浪剛史出任總裁也是一個信號,即日企將越來越重視專業高管,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模式有機融合,是未來的一大課題。
  新浪財經:您對中國企業家的企業經營有何建議?
  遠藤:當下的中國企業家大多都在學習歐美經營,比如強調遵循資本原理、追求“合理經營”等。但這樣做其實很難成功,或者早晚會遭遇瓶頸,因為這裡面缺乏“中國元素”。
  正如剛剛所言,“好的經營”都是相通的,中國企業應該具有超越國界的心態,去吸收各種經營模式的優點為己所用,同時要思考需要註入什麼樣的“中國元素”。
  德國企業有“德式經營”、日本企業有“日式經營”、美國企業有“美式經營”,中國企業最終需要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中式經營”。中國企業已經探索了幾十年,思考如何構築“中式經營”的時期,正在到來。



作者: 1january    時間: 2014-7-23 12:13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annypie    時間: 2014-7-24 12:07 AM

日本人真的做事都很認真仔細,很佩服他們,不過有時他們也比較不知變通。
作者: pico99    時間: 2014-7-27 11:30 AM

謝謝大大分享不錯的資訊,Thanks~
作者: yen427680    時間: 2014-7-30 06:10 PM

日 企業責任大家搶著擔 給人了解自己實力 而台推託有搶功...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