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笑死人?]:{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看倌您笑了嗎? 呼吸的。 [打印本頁]

作者: SVRP4253    時間: 2014-6-27 06:51 AM     標題: [笑死人?]:{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看倌您笑了嗎? 呼吸的。

本帖最後由 SVRP4253 於 2014-6-27 06:52 AM 編輯

[看看吧! Everybody.]:誰在亂用"中庸"的肚臍想的、內才積的,怎會誤導成"中傭"的呢? 傭兵,天兵天將的中傭。

中庸 - 維基百科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是誰尚無定論,一說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載於另一說是秦代或漢代的學者所作。宋朝的儒學家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之意,而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的平靜情緒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其中關聯及學習的方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做人的規範如「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達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而三字經云:「中不偏,庸不易。」

中庸強調「誠」的重要,誠即是《大學》中所述說的「誠意」。「誠」被說成是人先天的本性,而所謂「不誠無物」,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的發揮本性與感化人群,進而成為人們的最高典範。

[爭議]

(作者)

傳統說法認為《中庸》是由孔子之孫子思(即孔伋)所作, 以下是對作者身分的幾種說法及其論據。
孔伋

論據 :《 史記》孔子世家,鄭玄《禮記》目錄,朱熹《中庸章句》,均作此說。
非孔伋作,必出孟子之後

論據:清代袁枚認為,《論語》、《孟子》提及山嶽之名,均稱泰山,而《中庸》獨稱華嶽,疑出於西京儒士依託。

清崔述洙泗考信錄認為:
孔孟之言,均平實切用,惟中庸探賾索隱,欲極微妙之致。
《論語》之文,應該是曾參門人所記,正與子思同時。《論語》文句簡潔易明,《孟子》文句通暢詳盡,然而中庸文句則繁複隱晦。
「在下位」以下十六句,亦見於《孟子‧離婁》。傳統認為是孔子的言論,子思述說並傳予孟子。但孔子名言甚多,孟子引述時,必稱「孔子曰」,為何偏偏在這裡不同?

(部分孔伋作)

論據:日本學者武內義雄子思子考:
《中庸》本《子思子》首篇(隋書音樂志引梁沈約:「中庸:取子思子」)
《中庸》上卷(一至十九章)及下卷(二十章以後)思想、文體、內容均異。上卷尚有子思舊文,應寫於戰國初期,下卷則寫於秦末。

[中庸意思]

宋明理學傳統闡述中庸的字面意思是:「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然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宋明理學傳統對於中庸的闡釋有所錯誤。他們認為先秦「中庸」一詞所謂的「中」乃是指「心中內在」的修持功夫,而非是指「不偏不倚處於中間」的行持處事。這兩方的思想差異可以參考下述外部連結的相關資料。

再參照《大學》:「此謂誠於中行於外。」二者其實兼而有之,「心中內在」的修持工夫若不失其正,其行止自然「不偏不倚處於中間」。

中庸兩字意思相近,「不在人前,不在人後,不在人左,不在人右」,謂之中;庸表示古代家族或官階的等級,我理解中庸的意思應為:在其位,謀其政。



作者: SVRP4253    時間: 2014-6-27 07:21 AM

[笑死人?]:啥明明上帝,啥老母慈悲,知識觀12345678視的窗資料,連祖宗八代的噬,All扒。冥冥尚諦,All趴到地洞縫隙裡面去,有嗎?  呼吸的,笑了嗎?

補充內容 (2014-6-27 07:34 AM):
[啥動機目的!]:洞機、牧地,在人肉市場中。墓地裡面有不少哦! 因果爭議很重的法身,墓地裝的下嗎?

補充內容 (2014-6-27 07:37 AM):
[該要拱一下!]:宮廟壇寺院堂館的主祀者主事者,啥動機目的的呢?
作者: ash1115    時間: 2014-6-27 08:16 AM

我想請教"中出"又為如何解釋?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