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類型】:人生哲學
【書名】:關懷的力量
【作者】:Milton Mayeroff
【譯者】:陳正芬
【ISBN】:978-986-6031-06-9
【內容】:
這本書以「關懷」為主軸,進一步去探究「關懷」的目的、「關懷」的基本元素、「關懷」的各種面向,以及「關懷」對人生的意義。
這本書總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份是說明「關懷」是為了幫助對方成長。其中,作者有提到:「我的全心付出建立在我從對方身上感受到的價值,這樣的付出代表我整個人,而不僅是知性或感性的部分。從特定時間點而言,當我不退縮、不猶豫的來到對方身邊,就表現出我的全心付出。從一段時間點而言,當我在逆境中依然不離不棄,遇到困難願意克服,我的始終如一,展現我的全心付出。」這一段話,闡述作者對於「關懷」的基本態度,在於「全心付出」的概念。
而第二部分,作者列舉八點,什麼是「關懷」的元素,包括「了解」、「調整你的步調」、「耐心」、「誠實」、「信任」、「謙卑」、「希望」與「勇氣」。其中在「誠實」的部分,作者有提到一段:「誠實包括要積極的面對自己,敞開心胸接受自己。在關懷的時候,我誠實的如實的看待一切。我在關懷對方時,必須如實看待對方,而不是將對方看成我想要的,或我覺得必須要是的樣子。除了如實看待對方,也要如實看待自己,我必須看清自己在作什麼,認清我所做的,究竟是對方成長的助力,還是阻力。在關懷他人時,誠實也會以各種方式呈現。我必須發自內心去關懷他人,換言之,我必須說真話。我的言行與真正的感受之間不可以存在明顯的歧異。」原來,「誠實」不單是不欺騙的概念,同時亦要有如實面對自己與他人的勇氣。
第三部分說明「關懷」的各種面向。其中作者亦提到,「關懷」除了幫助他人成長之外,還有就是透過「關懷」而實現自我。書中提到一段:「關懷中存在「無我」的精神,與人在慌亂時或在某種服從之中失去自我非常不同,而是像我全神貫注在由衷感興趣的東西時的那種無我,也像是當我「更加作自己」時的那種無我。這樣的無我包括更敏銳的覺察,對對方和我自己作更快速的回應,以及更徹底的運用我特有的力量。」。或許我們在「關懷」的過程中,帶有許多的「期待」、「動機」,反而讓「關懷」失去「無我」的原始喜悅。
第四部分則是說明「關懷」人的一些特定情況,也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當我們關懷別人的同時,我們也要有關懷自己的態度。
第五部分則是說明「關懷」如何為生命排序,並賦予人生意義。
【讀後感想】:
我們一般人,總是認為,「關懷」,就是幫助別人。從動機而言,是對的。可是一般人把「關懷」視為一種行為。也就是付出的過程。當行為結束,「關懷」也就不成立。換言之,今天我們當一天的志工,這一天,我們就是在實踐「關懷」。今天我們沒有去當志工,「關懷」在我們身上,就沒有任何意義。
可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在於「關懷」是一種態度。既然是態度,就會影響我們的想法、觀念,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我們的習慣,而習慣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在這樣的環環相扣之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論面對任何外在的人、事、物,我們自然就用「關懷」的態度去面對,而產生的力量,就是作者想傳達的「關懷的力量」。
因此,作者想要傳達的概念,在於「關懷」是需要透過生活中,不斷的實踐,學習,在幫助他人成長的過程中,同時也要提升實現自我。
在書中,作者亦提及,將關懷理解成「幫助他人成長」,就是關懷的基本模式。這讓我思考,我們總是說,我們要幫助別人,可是「幫助」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我們往往不會去思考?例如擔任志工,也是一種幫助;捐錢、佈施也是幫助;給人溫暖、安慰的話語,亦是幫助;可是這些幫助,真的可以幫助他人成長嗎?讓我有許多的思考方向。或許,幫助別人,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是在我們力量、時間可以許可的範圍內,就可以完成。可是「幫助他人成長」,並不容易,因為關懷施予者必須投注許多時間、精力去照顧被關懷者。同時這過程,還要不斷調整,一方面關注被關懷者,是否有成長?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被關懷者,有沒有向下、放棄的念頭。
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再也不敢輕易說自己是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人,因為這樣的「幫助」,其實只是「錦上添花」,對被關懷者而言,也只是短暫。或許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去探索「關懷」在生命中,對自己的真實意義與價值。
雖然這本書有點難讀,可是讀完之後,有一種茅塞頓開的喜悅,因此提出來,跟大家共享~~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