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淺析(鹿柴)
[打印本頁]
作者:
eynyers
時間:
2013-8-16 09:25 PM
標題:
淺析(鹿柴)
本帖最後由 eynyers 於 2013-8-16 09:29 PM 編輯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因為你可以讀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天中”《漢江臨眺》高遠意境,可以讀出“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的清新喜人,還可以讀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的幽靜恬適,甚至是“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万師”《老將行》的豪情壯志。然而,王維這麼多首佳作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鹿柴》中短短二三十個字帶來的清淨空寂的感覺。
《鹿柴》是王維隱居輞川時的作品,收錄在《輞川集》中。這個時期,詩人寫了很多游歷輞川的詩,《鹿柴》無疑是其中的佳作。下面我會詳細分析這首詩的內容、藝术特色與思想意義。
我們先來看“鹿柴”這個題目的意思,事實上鹿柴是輞川的一個地名,大概是山林中一處周圍有柵欄的養鹿的地方,但通過詩歌的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詩人並沒用寫鹿,它主要表現的是詩人獨居深林時的感受。詩人展現給我們這樣一幅畫面:在空空的山林里沒見到人,卻聽到別的地方傳來人的聲音,夕陽的斜暉透過樹林,射到了林中的青苔上。
王維是個全才,詩、畫、樂都很擅長。我們知道藝术是融會貫通的,因此王維寫詩時也運用了繪畫的技法,畫面感就是《鹿柴》這首詩重要的藝术特色,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朝的劉辰翁在《唐詩品彙》卷三十九中說王維的詩:“無言而有畫意”。畫面感首先体現在王維使用白描的手法來描寫景物,詩人用寥寥几筆就勾勒出鹿柴這個地方的主要特色,筆墨極簡淡,正好凸顯了鹿柴的清幽。其次,《鹿柴》的畫面感還体現在世人在詩中善于抓取主要特征,這跟繪畫時選取適當的景物入畫是一個道理,王維選擇了“空山”、“返景”、“深林”、“青苔”這几個意象來寫鹿柴,無疑是明智的,這几個意象都集中在山的一角,“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通過這個小小的角落,我們大致可以了解這個地方的情況。而且,仔細的分析這些意象,會發現它們的意蘊都很豐富。“空山”中的“空”字王維經常用于寫詩,但不同的詩中,“空”字的含義都不盡相同,《鹿柴》中的“空”字主要指的是空靜,“返景”意為落日的回光,是一種柔和的光線,“深林”以“深”字表現林之密和林之暗,“青苔”則直接表現了苔蘚的顏色青色,四個意象卻已經告訴我們畫面的氛圍(空寂)、明暗(返景與深林)、景色(青色的苔蘚),生動而又形象。
《鹿柴》的藝术特色還有其立体感,我們之前所說的畫面感是二維的,怎麼樣讓其立体呢?那就是要表現出動感和聲音,這樣畫面就活了。《鹿柴》中第二句“但聞人語響”填補了聲音的空白,而“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填補了動感的空白,那一縷斜射進深林投射在青苔上的夕陽讓畫面瞬間生動起來,讓人身臨其境。
王維常用的手法還有反襯,這也是《鹿柴》的藝术特色之一,非常明顯的,《鹿柴》的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第三四句是以光亮反襯幽暗,全然的寂靜不能反映出它的靜,全然的幽暗也反映不出它的暗,反而,以瞬間的、短暫的“人語”來表現之后長久的寂靜,以西下的、微弱的陽光來表現森林的幽暗,才更見其寂、更見其暗。王維在《鹿柴》中表現了一種清淨空寂的場景,這種場景事實上是很難展現的,詩人要麼表達的是激情要麼是平靜,而空無的感覺只有《鹿柴》表現出來了,因為王維基本上沒有在詩中帶入多余的感情,不像是以己觀物,而像是以物觀物了,然而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能讀出一些感情,這感情不是詩人附加的,而是它本身帶有的,用王夫之的話說就是:“自然含情”(《唐詩》評選),《鹿柴》純乎寫景,無一語言寫情,卻又充滿感情,景與情高度統一。
《鹿柴》表達了什麼呢?一是自然之美嗎,這種美是安靜的、不易被發現的,但王維找到了,並用他的詩把這短暫的美景凝固下來,讓我們也能体會到。二是禪意,王維受佛教思想影響很深,詩中的禪意應該是他不自覺表露出來的,“空”字是禪意的最好体現。三是寂寞之美,王維隱居在風景優美卻人煙稀少的輞川嗎,應該是寂寞的吧,不過,人要是能享受孤獨,寂寞也是一種美了,而王維恰好是能享受孤獨的人,所以從他的《鹿柴》中我們沒有讀出孤獨的愁緒,反而讀出心靈的寧靜與寂寞的美。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