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魔、佛、眾生禪】轟動武林25章,觀後心得。(修訂版) [打印本頁]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13 07:45 PM     標題: 【魔、佛、眾生禪】轟動武林25章,觀後心得。(修訂版)

本帖最後由 神之天驕 於 2013-5-14 05:02 PM 編輯

【穢佛洗罪...,成就的是佛鄉?還是欲界?】


其講【淨土】之修行,也有一種先擱置原罪業障,先講求修功積德,過程難免不順,待至,達到一定成度的心境修為與功德之後,因果業數便化萬千而來,多少過錯,皆不能避受,這也是身受魔考的高深修者,歷前程反照,諸業、功德皆是,功過相抵之下...

若想,罪業是倍數來看,還是加倍努力淨心修行,成慧定,才能正直步入淨土,所以這是,一生一經,一門深修,長時薰冶的功夫。

這一點,在其它派系宗教的解釋,各有不同...

其中,有一法說,有人借由吸收他人的魔心魔考,集【穢佛洗罪】之概念,借由了解人心罪惡根源,以此開道。

尤以修為高深者的魔考,對世人更是不可抵禦,故成為最能滅除佛法、顛倒善法的基礎。

凡扭曲、偏激、過度剛直、執著,都能成為魔障,此法就是讓人,顛倒正道,進而取向惡道...卻,不覺,甚至於深信為大正道,使其不感痛苦糾結。

在,是與非的混亂中,從惡向中,做發展,在,對錯之間的道感問題,這正是有言道...

【不入魔障,不能見佛】,【不經是非,不得真理】。
(跨的過去,你就是成道、見佛、知真理。)

但有心人卻把身在偏差的歪理,說是真理,好讓身處魔障困擾的修行者...【不惑】。

似是而非的道理,沒遇魔障的人不能夠了解,它是多大的問題...,

因為你看的穿,能夠理解,但心陷魔障的人,就被,誤導陷害,因為那時他們正處不明、無明,沒能明白,感覺解脫,就以為是得道,所以前面所提...

【一切法從心相生】。

一切的問題、答案都是來至於人心,好似雙面刃,由其當道理與道理衝突,這是一個深奧的問題。

"魔障、魔考"如一道【心門】。

道理,也是法的一種解釋,同樣是雙面刃,要知道在萬千道理與萬千法見、問題之下,一部經,一個道理,兩面刃,是視人、視情況而用。

若把它當作鑰匙來看,這道心門可能有好幾種鑰匙可以打開,但是就不知道開了之後是光明大道,還是深淵,看起來好像是解開問題。

但用法不對,"是更深陷問題而不見問題",從外太空看,地球是藍色行星,身在地球之內,能看到嗎?看不到問題,但,那問題還是存在,沒有因看不到而消失,反而,越加錯誤、越加執迷了...

所以【道】,法見、理論、道理就是要了解、研習、感覺配置,不是一概平論,有部電影諷刺的說,"人製造幻覺欺騙的能力,遠大於他們透析真相的能力",道...,雖說事有兩面,沒有那麼簡單,也沒那麼困難,但角度用法,真的是學問。

【帝如來?鬼如來?血剎如來?鬼如來?帝如來...】

好像某人,是個修行者,為了行善,變了惡,成了惡,又變回善,來來去去,分不清善惡,有人指點他去找一本書,之後看完了書,善根不存,變成惡,後來有人說,經是好經,但用的人不對,就成了反效果,好像化學科學,教學生炸彈的理論,什麼和什麼加在一起,會如何,化學反應,普羅大眾聽了,當常識注意,心思不正的,就拿來運用謀利,這就是我常說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所以不能一定說好或不好,世上正反並存,有相依相生,同也有相斥相剋,有多少功德,便有多少罪業,好像有人幫人,就有人需要幫忙,有人阻惡,就有人做惡,一如陰陽正邪等都是【相對論】的說法。

眾生修行意念【捨罪、渡罪、滅罪】,借了透,明析、作解諸惑諸難,亦是心的功夫,如此方能達淨土,淨土、佛、神、心等都是不能說清,卻感其存在,修往心內淨土、達神、佛之境,就是心的意義、方向、精神、根基、原在。

集【穢佛洗罪】之概念,所說的【吸納】...,也就是類似心理輔導、心靈導師,以各種善理、妙法、道說,為迷途者解除疑惑,使其內心心境得以圓滿。

但業已造下,自當還是以自身功德與心境修為,來面對、淨化、承受,就是淨化,越是勇於無畏面對,相對來日就越是清靜。

【投降?誰說不行...】

"佛的五百年、魔的五年",在本人文章【是"誰"的契機?】裡有提到過。(我的空間日誌有張貼)

其,所講的五百年不過是一個時數意涵,所以不管實際是不到或是超越,那,我問我老師,那佛在魔的五百年做什麼?我老師說...

佛在祂的五百年做的夠多了。

但是我們都還沒脫離苦海輪迴...!!

那在魔的五百年裡,佛要做什麼?

老師說,佛...,什麼也不做了,不說法、不抗爭、不勃駁辯,信仰之道,非是武力可取,玩的是心智與心力。

僅以【慧】迎取魔考,說服,所有聖賢就陪就眾生,讓魔傳法...

怎麼樣?你對自己的法、自己的道沒有信心嗎?

有本事,說服我信你的道,我要信從了,我給你提鞋,佛與魔,玩很大!!

但是要你說不服我,為我折服,你隨我差遣,有沒有玩很大?

這...,就是佛的器度大量,我聽了,很折服,對照今天一些教派理念的分歧鬥爭,層次的深淺真的令人油然而生的對佛產生尊敬之心、仰慕之心。


或許,會有人說法,我們是普通人,是眾生,或許有修行,但我們不是佛...,在佛的眼前我們只是一個人。


我們沒辦法這麼大無畏的為【道】付出,這應該是另一種心聲,所以,在魔的五百年裡,能做什麼?以鮮血的鬥爭,拼,我想,殺戮絕非是一種救贖,而是墮落。

有一僧,我心捨戒,已入貪嗔癡,試問,人,就可因此免去魔的五百年嗎?

能嗎?當然...不能...!!

【生命有時就是需要一場豪賭】

佛賭的不是眾生,因為佛亦是眾生之一,祂只是這場遊戲裡,代表眾生之內的一道希望,祂賭的是祂自己,而這場遊戲是神佛的問題嗎?

不,是眾生的問題,佛為什麼不做抵抗,很簡單,因為祂【相信】眾生...

在這場避不掉的魔考劫難中,各自努力,沒有誰能置身事外,每一個人都是關係者...

要怪,就怪我們自己,為什麼佛的五百年內,不受善理引導,偏向私欲惡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薩,發此弘願,但,只得無果...

佛也明白,理念不合的彼此,透過戰爭,並不能說服彼此,因為武力只能屈服、降服群眾,不能讓群眾深深信服,而這是一場三千眾生的遊戲...

"是眾生將主導權交於【魔】"。

現在才訝異,才說自己不想玩,能嗎?答案一樣,還是,不能,不能不玩。

【闋聲雲舵殺僧前言?佛劍的信仰重要?】

再來,有法言道如何計恆河沙數,法云以【劫】,劫運一到,功過、好壞...,等等一下就清楚了,多少天堂極樂,多少地獄無間,不用辨、辯了,一試就知道了,沒得說。

如何權衡殺戮慈悲,有個僧者被問道,僧者他以一刀割唇,取血在一個石頭寫一個【戒】作回答,這本來我想不明白,在一群善德的幫助之下,我領悟到了...

我們來看殺戮,為什麼殺戮,為了私慾、為了大義,我統稱為利益。

其中益字又與慈悲可相通意義,益於他人、蒼生皆是慈悲。

匕首利刃意為【利】也,【利】下造殺戮,【利】下生慈悲,兩面刃,受用不同,殺戮是為利益,慈善也是為利益,但看利益的角度出發點是利益自己還是利益蒼生,慈悲亦看是怎麼樣的慈悲,是個人的小仁小義,還是蒼生大義。


同問法另有一問,是信仰重要還是情義重要,如果只得擇一,法云答道是【信仰】重要,聽起來,很無情,但是這個答案,是,一語雙關,表面看起來很虔誠忠心,是對教義的完全服膺,事實上,其暗意,不是指宗教、神佛,而是那股精神與道理...。

回看那位回答者,其全意,【利益當口,一刀劃落】,傷己?傷人?"石"為定,以此為戒,也就是【戒定慧】。

修道知理,透悟世間,情、理、法,而至清淨心,【因戒得定、因定得慧】。

信仰非是為了無情的割捨,而是為有情割捨,也非失義,而是求得大義、正義、仁義,等諸義行,信仰所奉,是為人處事的道理與精神,所以信仰同擇情義,沒有捨棄。

問,誰能將刀割自身?重情義理,割己易,割人難,重私慾望,割人易,割己難,都難啊!都不易啊!!

那,"權衡"殺戮與慈悲,除看是以何為出發,私慾不對的,要戒,應當戒,那為大義蒼生呢?

貪求蒼生利,嗔對蒼生罹,痴想蒼生悲...

好似很大義,其實,不過是,勘不破的僧,殺戮為蒼生,

這...,是不相信蒼生還是不相信自己?

自己未入,就先擔憂別人過不了,對嗎?所以理念是不錯,但做法卻是抹殺,只因覺得,大眾走不過魔的五百年...

人質在手是威脅嗎?那,不是威脅,因為在魔的五百年,普羅大眾都是魔的人質,只看到眼前問題,那看不見的就不是問題嗎?

有一人或一宗拿數十僧眾要脅,這是明顯的,不明顯的是還沒成為人質的天下眾生,這問題大不大?...當然大嘛!!

所以眼前的人質能算是人質,算是問題嗎?答案一樣,還是,不能算是問題,殺與不殺眼前這些人,在此,還算是大義嗎?一樣,還是,不能算是大義。

何謂人質?在人心上所擔繫的,就是人質,也就是佛口中的眾生,都是惡意者的人質。

所以拿大義蒼生做口號、理由,那更是要慎戒,不可將大義、大眾利益作為口號,當此為正道。

很多,有一些人話總說的漂亮,事實是否如此,事實又非如此,所以道理之重點在於做,但怎麼做,又是道理,這就是"慧",殺戮與慈悲的定義角度,也是戒定慧中一道範題。

如何承擔生命的重量,法云以【捨】,生命的重量是人情世故的累積,每一份情義是可貴甚重的,而生命的本價就是無價,所有生命亦是,不分種族、大小、性別,但是為什麼要承擔...

【東皇脅三魚,江湖人的選擇?!談"捨"法。】

有一個故事,我將其改編,有一個江湖人,一日於外奔忙回轉家中,見一家老小被人所擒,以殺要脅,問他作答,一題一命,若其答案不能令主者滿意,便就取命!!

此時江湖人全然無畏的說,你要針對的人必然不是我也不是他們,就是全殺了,也得不到什麼,就是我立地不動,今天你也不過多收一條無用之命...

但你來問我,就表示我有用處,但你也知道我什麼都不會說,如是,我不過是礙眼的刺,而非已刺在你咽喉的骨...

殺我解不了你的問題,但你真要殺,順帶算上我吧,至少一家也是圓滿團圓,不會有人孤單,說完語畢定眼,從容淡然~

惡人見狀欲殺人以殺雞擏猴,江湖人直喊,慢、慢、慢...

惡人以為他要妥協放下屠刀,江湖街著說,稚子無知,老友年邁,若往陰槽,恐無人可依助,商請惡人先殺自己,讓其先下陰槽為家中老幼打點!!

惡人舉刀比指,言問你不怕死嗎?!

江湖人回答怕死者是你,因你放不開你自己,殺人問事,殺人安心。

可是...永遠也安不了,因為死亡這種事,就算你真排除了所有對手,高高在上時,死亡猶在,在你不見得之處就正在發生死亡。

如我這般小人物,死不是什麼困難事,我擁有的很少,你們就不一樣的,擁有的太多,所以怕死,因還有很多你要不到,所以你更怕死,所以最怕死的是你...

而我們這種卑下之人,死亡如非到了時後,它是不會來找我,因我的死對它而言,毫無價值,你要的答案我給不了,殺了我也沒答案,但不殺我你又下不了台,所以請你得刀快點決定...。

這個故事,承擔的是個人眼前的生命重量,【義】,在此刻不論大小、多寡,妥協就是為了下一次的妥協做準備,例可開嗎?

要是開了,那義何在?

最後一圈繞回,保這個,死那個,最後全死光,那要保誰?

所以終究要死,沒有生滅得失,就是捨,一定要捨...

捨己?捨眾生?要捨什麼?看的,還是劊子手...

試想~是我的選擇殺人,還是劊子手選擇殺人,很怪,這個時候,人反而怨恨的對象,不是劊子手,而是選擇犧牲自己的親、友、所愛!!

這就是一道問題,你看開了,有人沒看開,人家怪罪你,這也是一道相關戒定慧之中一道處世為人的範題!!

怎麼解,就是智慧,捨容易嗎?捨,不容易啊!很難啊!!

保下了,情義也破裂了,保不下,那你們恨我吧!!就這樣,不是我無情,而是問題太難、太殘酷了,捨,是沉重、不易的。




作者: sn17185    時間: 2013-5-13 08:22 PM

"其講【淨土】之修行,也有一種先擱置原罪業障,先講求修功積德,過程難免不順"
以上種種,若說是霹靂劇情,沒多大問題。
但是若是(論佛法),實在錯誤連篇!!,差太遠了
內容不用多說,光是(罪業與功德),大大就理解的很怪!!
為何呢?
簡單說:罪業比喻:黑暗  功德比喻:光明與智慧
光明與黑暗是不能同時存在的,所以佛經說:一燈能破千年暗室,一智萬年愚痴
作者: jason0705    時間: 2013-5-13 08:45 PM

2香~老實說每每天驕大大發這種文就讓我好慚愧阿
都看不懂可不可以發些比較接近普通人的文
要不然看你們布板3人組在互炮也不錯

作者: L7724189    時間: 2013-5-13 09:39 PM

本帖最後由 L7724189 於 2013-5-13 09:41 PM 編輯

sn17185
以上種種,若說是霹靂劇情,沒多大問題。
但是若是(論佛法),實在錯誤連篇!!,差太遠了
內容不用多說,光是(罪業與功德),大大就理解的很怪!!
為何呢?
簡單說:罪業比喻:黑暗  功德比喻:光明與智慧
光明與黑暗是不能同時存在的,所以佛經說:一燈能破千年暗室,一智萬年愚痴


神之天驕 不能同時存在,卻是相對存在,但卻又同時存在,只在得見與否。  發表於 半小時前
神之天驕 現在我處在夜晚,另一邊的世界是早上,何來不能共處,光明之中也有黑暗,黑暗之中也有光明,何來不能共處?  發表於 1 小時前
神之天驕 光明與黑暗是不能同時存在的?  發表於 1 小時前

神之大大你好 s大大跟你所說的其實是不同的東西

神大你所說的 是這世上所奉行的正反理論 有高才有低 有正才有邪

所以你才會舉例現在這邊是晚上 可是另一邊是早上

而S大引用的 就不是你所指的了 他說的一燈照破千年暗室

是來自自性的光明 這個光明 你必須要超越善與惡(也就是你說的光明與黑暗共處)

才能夠讓它顯現出來

而且 你舉例的光明與黑暗都是從自性裡出來的 沒有自性 光明與黑暗就不能存在

你只要看看自己的身邊就能夠印證 一個房間裡 如果沒有空間

那這個房間 包括裡面的東西 還能夠存在嗎?

作者: sn17185    時間: 2013-5-14 07:02 AM

本帖最後由 sn17185 於 2013-5-14 07:06 AM 編輯

剛剛才發現原來版大之前還發了其他的類似的文章
相信版大應該對佛教的教義有興趣理解
那推薦版大先看看正統的佛教經典
才不會一步錯,步步錯
不受益反受害

可從(慈悲三眛水懺)或(遺教三經)看起,或許會有幫助
這兩本我常常看,受益很大

關於自性、空性方面的經典對初學者實在不宜,因為初學者認知太少,很容易誤解,導致邪解佛意
佛法知見一旦建立錯誤,要改回來是很難的,最後學了比不學還糟

其實霹靂裡把佛教教義亂改一通,實在沒什麼值得參考的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14 10:50 AM

痾~怎麼開始有人對我說教起來。


謝謝指教,我發的文,我都蠻小心,經過思考後,整理寫出,當然是以一個學習者的角度,寫自己的一些感悟所得,但是我真蠻怕寫出的東西,誤人子弟,誤己誤人。


可能,我說的,對有些大師級的人來說,搬門弄斧,不甚正確,對其評論,再三感謝指導。



作者: dvvb212131ny    時間: 2013-5-15 01:40 AM

對佛經有興趣 何不也看 六祖壇經 呢
小弟覺得還蠻有趣的喔

補充內容 (2013-5-15 01:41 AM):
樓上大大的簽名檔 不言可喻  


補充內容 (2013-5-15 01:43 AM):
不過小弟這次非常喜歡 野鬍禪 雖然我覺得後面他被改成無腦了 非常可惜阿
作者: il5883445    時間: 2013-5-15 09:37 AM

雖然我不懂佛法,
但是這篇真的很有深度討論價值,
可以由多方見解去認識佛法
請再多闡述些例子^^
作者: rucefar    時間: 2013-5-15 05:05 PM

其實PILI禮的佛
當初成立創指是為了用負業來保護世人
而正業指是為了鎮壓負業
我解讀的意思是這樣不曉得對不對

補充內容 (2013-5-15 06:20 PM):
我也不認同啦
只是解讀他們負業的意義而以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15 06:24 PM

rucefar 發表於 2013-5-15 05:05 PM
其實PILI禮的佛
當初成立創指是為了用負業來保護世人
而正業指是為了鎮壓負業

負業法門,以正理事實,譬如說,你十惡不赦,我道行高深,我勸你向善,你也受教,可是前愆罪業深,你深感修善果很難,於是我故意、故意喔~跟你一樣為惡,之後讓你來渡化我,之後我下地獄,我助你免受地獄無間苦,我知道你得善道甚至於成佛,我佛法高深,所有苦行我都看的透,只要渡成你,導你回正道,我甘之如飴,這是一種!!


第二種,殺生渡,你十惡不赦,我殺你轉業,以前提過,這種業僧是要發弘願的,你十惡不赦,我藉由殺你的舉動,把你的惡業轉渡,這種僧死後必下地獄受萬千罪業刑罰,惡被殺之人,則在來日來生好修行。這也是一種。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15 06:38 PM

il5883445 發表於 2013-5-15 09:37 AM
雖然我不懂佛法,
但是這篇真的很有深度討論價值,
可以由多方見解去認識佛法

為你多講一點補充,如劇情中所提的投降,什麼叫投降?如劇中的"不投降"事實上已經算是投降,可是相對的,投降反倒不是投降。

"不投降"等同認輸,認為自己無能力受魔考挑戰,是自認無能。

"投降"是自信自己,也是給自己與魔鬼一個機會驗證自己。

當然這是針對劇情的一種,不是叫人什麼事都投降。

而佛在魔的五百年,根本不怕魔玩手段,因為佛在位時,魔要讓誘人求道失敗,各種誘惑、誘引,什麼搞鬼手段都用上。

不過換祂在位,他要傳法服眾,要是再用手段,眾生只會反彈,而佛也是眾生之一,不過,我師父說,末法時期,如果這關眾生過不了,那...應該...。
作者: dvvb212131ny    時間: 2013-5-15 10:43 PM

小弟覺得 六祖壇經反而是初學者 想了解佛法大意 很重要的入門 當然是因為比一般佛經好懂

又或許可以輕鬆看待 西遊記:降魔篇 會讓一般人更容易接觸大乘佛法吧?

不過只是個人覺得而已 因為小弟不喜歡枯燥乏味 但是確實要深入研究 又要客觀審慎的態度來看佛法來期望能夠了解佛法的殊勝
作者: dvvb212131ny    時間: 2013-5-15 10:45 PM

神之天驕 發表於 2013-5-15 06:24 PM
負業法門,以正理事實,譬如說,你十惡不赦,我道行高深,我勸你向善,你也受教,可是前愆罪業深,你深感 ...

請問正理事實 的舉例 有在哪一部經典裡嗎 我想去看 因為我沒看過 相關故事 ^^"
作者: il5883445    時間: 2013-5-16 01:03 AM

神之天驕 發表於 2013-5-15 06:24 PM
負業法門,以正理事實,譬如說,你十惡不赦,我道行高深,我勸你向善,你也受教,可是前愆罪業深,你深感 ...

佛劍分說符合這樣的狀況嗎?
剛出來確實是斬業斬罪非斬人。


佛家裡的業障是不是就是違反自然的行動才會成為業障?

例如奪取他人性命之類的

還有常聽到的造口業等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16 11:04 AM

il5883445 發表於 2013-5-16 01:03 AM
佛劍分說符合這樣的狀況嗎?
剛出來確實是斬業斬罪非斬人。

對我個人而言,講述發表文章是,練習,也是求個學習。

所以並不是我在教別人什麼,而是別人在教我什麼,我只是一個學生,在所有問題之前,講的不好,有人生疑、批評,那就是我的問題,但是我其實也知道,只是有些表答,不這麼說,就不知道怎麼表答,譬如說,你問我問題,要我發表意見,講的不好,我覺得是應該,要是講的好,那我可能就不會再講。如此不知你是否能夠明白?!
作者: wsbsdgstg    時間: 2013-5-16 03:55 PM

本帖最後由 wsbsdgstg 於 2013-5-16 04:08 PM 編輯
dvvb212131ny 發表於 2013-5-15 10:45 PM
請問正理事實 的舉例 有在哪一部經典裡嗎 我想去看 因為我沒看過 相關故事 ^^" ...


經典原文節錄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  
    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我念過去世。時有五百商人入海  求寶。是時別有一商人。其性剛強猛利暴惡。  
於海中路而忽相逢彼一商人即生惡心欲謀珍寶  

彼自思惟。我今宜應設其方便悉斷彼諸商人命已。當取珍寶還閻浮洲自受快樂。  
是時五百商人眾中有一商主。名曰善御。其  性慈和於一切人常生悲愍。

商主一時止息  而臥。忽於夢中見大海神出現其相。謂商主言。
汝今當知諸商眾外。別有一人其性暴惡。如是色相如是名字。彼人起賊害心欲謀珍寶。
彼作是念應當速斷諸商人命。取其珍寶還閻浮洲自受快樂。
是故我今如彼所念而先語汝。汝可思惟作何方便。
令此惡人不造殺業免地獄報。又復商眾得全其命。
何以故。此五百商人。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住不退轉。
而彼惡人於如是住菩薩法者。若造殺業永墮地獄無有出期。是故汝今宜設  方便善為救度。
爾時善御商主。從夢覺已即作是念。我於今時有何方便。令此惡人不造殺業免地獄報。
得諸商人各全其命。於一日中如是思惟。求善方便而未能得。乃至七日審諦思惟亦不能得。
過七日已即作是念。我今無復方便可得。但當於彼興殺心者先與斷命
彼斷命故不造殺業免地獄報。
又令餘眾得全其命。如是念已而復籌量。我若與此五百商人共斷其命。而五百人皆墮地獄
我今宜應起大悲心為救護故。自手當殺。此殺因者。設於百千劫中獲地獄報亦當忍受
但能今時以如是大悲方便。令此惡人不造殺業當免地獄無量劫苦
又令住菩薩法者。諸商人眾安隱無難。爾時商主作是念已。即設方便乃斷其命


**********************************

原文可能有點不易懂 大略是說 :

佛陀有一世也是修行人,祂坐一條商船出海,在這條船上還有500個商人同行。

這條船的船長知道這500個商人有錢就想謀財害命,起了殺心。

佛陀知道這500個商人都是菩薩轉世,

這個船長如果謀害這500人,這個業障很重的;就算不是菩薩轉世,這個殺業也是很重的。

如果讓這個船長得逞的話,船長死後墮入惡道永無出期。


又如果500商人知道而殺了船長,500商人也是造了惡業。

為了不讓船長與500商人造這個惡業,佛陀就把這個船長殺了,救了500商人。

雖然救了500商人,可是佛陀也造了殺業。亦須接受因此而生的罪業因果。

這就是佛陀的悲心。



**************************************

以布袋戲來說,佛劍分說所做確實合乎此中例子,

但要知道一點,經典原文所說,

佛陀此世乃是具有大神通大智慧之菩薩,也是經過七日思考,

發覺沒有其他方法時才這麼做。

一點一滴皆是因果,微小惡業亦能阻礙成佛之道,所以菩薩當然慎之重之。

但是布袋戲中所演已經偏離許多,手起刀落配上旁白一句殺生斬業,很帥。

但你真的知道這個人除了殺沒有其他一點方法可渡可救了嗎?

布袋戲中的殺生斬業流於草率,

"因.緣.法.業",容不得你絲毫的判斷錯誤,這需要高深的神通智慧,非常人所能為。

或許也因為如此,怕修行者智德未足,錯了因果,所以經典這方面的記載(殺生斷業)很少。

至於布袋戲中的佛法,真的看看就好,

有興趣不如看經典原文(翻譯亦可),或請教真正的修行者。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16 07:53 PM

wsbsdgstg 發表於 2013-5-16 03:55 PM
經典原文節錄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四  

遇到高手,正好,我有一問,昨天聽得一法,【無內】,就是內心內在,好似是說一個無我之人的心態,不應生出自我之心,什麼都是憑著本份,應當責份的去做,不講自我。

那我就生出疑慮了,是否所謂的本心、初心也算是內心之說?

因為之前,人家講,人什麼都能變都能失去,就是自己的本心、初心不可迷失。

這樣到底該說是否連本心初心都得放下呢?
作者: 雲之道    時間: 2013-5-16 08:49 PM

真的很棒也很佩服.很多時候我們讀書讀不下去因為枯燥乏味(沒誘因)!
1般人對書本都會暈眩了更別提(經典)..
然而上面幾位大大經由戲劇(誘因)把枯燥經典轉化成1個典故解釋經典!
讓更多人的人了解正確的慈悲跟智慧..真是功德無量!!!
作者: dvvb212131ny    時間: 2013-5-16 09:54 PM

本帖最後由 dvvb212131ny 於 2013-5-16 10:05 PM 編輯
wsbsdgstg 發表於 2013-5-16 03:55 PM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39137371&ptid=8696709][/url]
經典原文節錄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四  

謝謝~ 大哥幫忙找資料@@ 這類的經典 我真的沒碰到過
小弟都看白話文的較多 找資料辛苦了



看了解釋 我理解了一些

確實霹靂在這裡無法著墨太多  畢竟這是娛樂 也要避免太枯燥  
但小弟覺得當個敲門磚有這個效用


作者: dvvb212131ny    時間: 2013-5-16 10:11 PM

il5883445 發表於 2013-5-16 01:03 AM
佛劍分說符合這樣的狀況嗎?
剛出來確實是斬業斬罪非斬人。

或許看完第二頁第一篇之後會更理解一點  

不過  因&果 是會永遠存在的  不管是善因善果 惡因惡果
只要有做出來產生的效應 這樣子的感覺
作者: juing.yang    時間: 2013-5-17 01:30 PM

真的很感謝大大的這篇文章
文中很多的確讓人可以深思的地方
而且也可以從中學習不很多觀念
作者: L7724189    時間: 2013-5-17 08:14 PM

神之天驕 發表於 2013-5-16 07:53 PM
遇到高手,正好,我有一問,昨天聽得一法,【無內】,就是內心內在,好似是說一個無我之人的心態,不應生 ...

我們先談談你目前的心態

神大 你目前的心態不是無我也不是初心.內心

你被自己腦中的聲音迷住了

神大很喜歡佛經 那我就舉例佛經中 世尊對神大這種狀況的開示

四十二章經:

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世尊的意思就是 不要被你腦中的聲音給騙了

作者: sn17185    時間: 2013-5-17 08:19 PM

本帖最後由 sn17185 於 2013-5-17 10:22 PM 編輯
神之天驕 發表於 2013-5-16 07:53 PM
因為之前,人家講,人什麼都能變都能失去,就是自己的本心、初心不可迷失。

這樣到底該說是否連本心初心都得放下呢?

何謂本心?何謂初心?
本心 即是 佛性  亦是 靈性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亦不生滅,一切生靈都具足,作用在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接觸六塵(色  聲  香  味  觸  法)產生六識(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即是十八界  再加上 第七識  與  第八識 。

初心 即是  最初的一個念頭,有時必須借因緣而生,有時無須因緣突發性升起,有善念有惡念,我們無法壓抑讓它不生起。

看到這裡也只是認識佛學名詞,與修行無太大關係。
就像認識一部車子的結構,與學會開車是兩件事,幫助沒有很直接,卻又不能完全說沒有。
若真要受益的反而是  無我的精神  (無內這名詞,不知出自何處?)
無我  簡而言之  即是放下自我的意見、  想法   作法  ,去接受能讓更多人利益的意見、想法與作法,
說起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很容易受到名聲與私人利益的影響,而變質!!
若真的做到了,無形之中會修很多的功德與福報,同時也消了很多罪業
還會發現  無我的境界  好像無止盡!(一山還有一山高)  利益也無止盡!(能受惠更多人)

心中常有無我精神的人,很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見與資訊,,也由於你的誠懇感動很多人,許多的人會樂意幫助你,提供你協助與意見。
意見、資訊、助力多了,相對的能提出最佳的解決事情的方案,就容易了(不易計窮),而且智慧累積速度快很多。

﹍﹍﹍﹍﹍﹍﹍﹍﹍﹍﹍﹍﹍﹍﹍﹍﹍﹍﹍﹍﹍﹍﹍﹍﹍
伊莉的編輯器,不知是否受自己的電腦程式影響,用的怪怪的很不順,大家將就將就看!

     



作者: inhaw8502    時間: 2013-5-17 08:42 PM

雖然我不懂佛法,也不看佛門經典

但我覺得這篇已經從單純的佛學討論,演變成一種競爭
或許是我多心,可是從幾位的發言裡已經感覺不到起初的良性的互動
甚至有綿裡藏針的感覺

這算初心已失嗎?
當然我不懂初心真正的意思,賣弄一下不會罵我吧。

如果真是如此,所謂的"佛學討論"還存在於由一堆佛門經典及佛法言論堆砌而成的象牙塔嗎?

個人意見,不要炮我嘿

作者: run0006    時間: 2013-5-17 09:38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ynameisyjoe    時間: 2013-5-17 11:11 PM

版大見解,小弟身同感受.
布袋戲裡有真理,也有歪理.
一切都是社會的縮版
如同從小處看大世界一般.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18 07:08 AM

run0006 發表於 2013-5-17 09:38 PM
版主你好,我不是要來筆戰,只是想為內容裡的人解套。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智慧去面對他的問題!!

有點類似,保護還是放手,相信而放手,不是全然不理,如你說的醫生,應該用求生意志,一些病患常常講,做醫生的就是醫生醫術在好,要是病人自己都沒有活下去的意願,那也是無用,好像是心理影響生理。


我懂你的意思,不是不相信,只是想盡力保護,這樣也對。但也不對,因為也是有人覺得,不讓小孩跌倒,他就不會學會走路,如釣魚的故事,想生存下去,就要懂得付出與耕耘,這不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道理與道理衝突,就竟怎麼才好,我也不知道。

我只有一個感覺,放手相信,不是全然不理,只是關心太過明顯,反而是抹殺發展。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18 07:15 AM

L7724189 發表於 2013-5-17 08:14 PM
我們先談談你目前的心態

神大 你目前的心態不是無我也不是初心.內心

正確來說,應該是說不要讓自己的【信】,受私慾及自以為事的錯誤給欺騙,對吧?!

什麼要信,什麼不可信,什麼要聽從,什麼不可聽從,何為正?何為邪?

在分清之前根本無什麼可信與不信,都當成是參考,思想未正確前,無從憑定。


與師兄所講,是否相通意?
作者: sn17185    時間: 2013-5-18 09:22 AM

看佛經其實有兩種阻礙
一種是文字上的阻礙,因為是文言文,這種阻礙其實比較容易克服

另一種即是佛理上的阻礙,即使文字上阻礙已克服,完全看懂了,若緣份未到,真的很難相信與理解,甚至會認為是胡說或刻意刁難或諷刺

舉個例子:世尊在世時,要求弟子喝水,一定要過濾,若不過濾即喝,如食眾生肉,在科技不發達的世代很難理解,但現在有了電子顯微鏡就容易了理解了。

另個例子:有一次世尊說法,提到 地 水 火 風 互不侵犯,當時就有弟子名:阿難,向世尊突出疑問,水與火不是互相泯滅嗎?,為何世尊卻說能同時存在??
當時世尊是解釋了,經文也傳於後世,說真的我也沒看懂,直到有一天,在聽見奧運傳聖火其中一段式必須經過水里,當時就用特殊燃料能在水中燃燒發出火焰,不過我沒親眼看見,是聽說的
又有一次,在電視上看見潛水伕為了在水中工作,真的在水中點燃了火焰

在此希望其他大大,不要以自己世間的認知來回文,能真的理解佛意再回文,會比較恰當
作者: L7724189    時間: 2013-5-18 06:39 PM

本帖最後由 L7724189 於 2013-5-18 07:04 PM 編輯
神之天驕 發表於 2013-5-18 07:15 AM
正確來說,應該是說不要讓自己的【信】,受私慾及自以為事的錯誤給欺騙,對吧?!

什麼要信,什麼不可信, ...

其實我們談的

不是外在的東西.事物 而是你腦中的聲音

有一句話也說 靈山只在汝心頭

我舉世尊的開示用意在於 神大如果你能停止自己腦中的思考

那麼你的心 你要的答案 就會自然浮現

禪宗有一句話用來表達這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不要去尋找真理 只要停止重視意見就好了          
作者: 籠城月太    時間: 2013-5-18 06:53 PM

我僅僅用一句話,就足表示,也是個人看法。
【禪非求來;而是修來、既然修成;何須求成。】

作者: sn17185    時間: 2013-5-19 11:05 AM

有一句話也說 靈山只在汝心頭

我舉世尊的開示用意在於 神大如果你能停止自己腦中的思考

那麼你的心 你要的答案 就會自然浮現

禪宗有一句話用來表達這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不要去尋找真理 只要停止重視意見就好了

這偈語是: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說明的方向就是,要從(心地法門)下功夫
要從心地下功夫之前,先要打基礎
基礎是:斷惡修善,雖是修人天福報,並未究竟,但沒這基礎就修的話,極容易進入斷滅思想,這非常危險(許多明師都有指出這問題,歷代禪宗也是這樣修持的!)
最後以一個偈語收尾:
一切惡莫做   
一切善奉行   
自淨其志意   
是則諸佛教
(諸佛出世所教導的方向,非單指釋迦牟尼佛而已)

﹍﹍﹍﹍﹍﹍﹍﹍﹍﹍﹍﹍﹍﹍﹍﹍﹍﹍﹍﹍﹍﹍﹍﹍﹍﹍﹍﹍﹍﹍﹍﹍﹍﹍﹍﹍﹍﹍﹍﹍﹍﹍
  感謝  籠城月太  大大所說的編輯方式
順便回報你一個問題
何謂禪?
以文字學來說:右邊一個 (單)  左邊一個(心)  ,就是一心不亂,做一件事,當然是指善事,利人利己的事,這是用於局部的解釋,並未完全。
何謂禪?
最簡單又究竟的解釋是出自於(六祖譚經)
內不亂心性    外離一切相
何謂心性?  何謂離相?

是可以解釋的! 但助益不大,需體悟佛法後再由善知識給你點醒
所以禪宗重視(悟),不重視文字  ,但不排斥文字
達摩西來一字無  
全憑心地下功夫   
若要紙上分人我   
筆桿照影洞庭湖
(最後一句是指別白費心力了,不可能的意思!!)
作者: 籠城月太    時間: 2013-5-19 04:46 PM

sn17185 發表於 2013-5-19 11:05 AM
這偈語是: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對於『禪』一字,我的見解是以下:

我首先認同的部份,乃是"一心",因為照拆字後的釋意,是謂(單心)。

而進一步的覺得,單一可為數之首,即元,更可稱之為"始",則始心即初心,
所以往往透過修行,明禪機;曉禪意;悟禪心,就是讓自己回歸至,最原本面貌。


作者: L7724189    時間: 2013-5-19 05:50 PM

本帖最後由 L7724189 於 2013-5-19 05:56 PM 編輯
sn17185 發表於 2013-5-19 11:05 AM
這偈語是: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其實S大你誤會了我要表達的意思

也誤會了這兩首偈語要表達的意思

稍微解釋一下吧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這首的重點在於 四句串聯起來 才是世尊要傳達的意思

因為只做到前兩句 可能會變成自以為是的正義

往自己的內在看(自淨其意) 才是最根本的地方

這首詩跟我前幾篇所表達的不謀而合

這樣已經夠闡述我前幾篇的心得 所以第一首就不再解了


作者: jasonsoft    時間: 2013-5-19 07:48 PM

本帖最後由 jasonsoft 於 2013-5-19 07:56 PM 編輯
神之天驕 發表於 2013-5-16 07:53 PM
遇到高手,正好,我有一問,昨天聽得一法,【無內】,就是內心內在,好似是說一個無我之人的心態,不應生 ...

論真心與妄心有點小心得跟神之天驕師兄您分享一下

其實霹靂布袋戲對於佛法不全然是亂說的有三段我就覺得還算不錯

第一段    佛公子與左手香的對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JgibI6v6bc


一曲已畢姑娘聽到什麼

樹上春花綻放已是春秋一度何以聽而不聞

這二句其實已經開始在講真心了,一曲已畢代表人的一生姑娘指的是眾生佛公子問的是你的一生已過你是否有找到真心了左手香回答根本沒有聲音這就是凡夫因為窮其一生跟著識心(妄心)並未找到真如本性


左手香妖僧又使妖術

佛公子『你想進入,所以才進入,一切由心而起,如何說是妖術

       真心(真如本性)是周遍法界的,是無礙的,因為起心動念,根塵相對,識起作用,變成攀緣心,萬法唯心造,所以佛公子說,你想進入,所以才進入,是說明左手香自己的攀緣心所致,不是佛公子造作的。 『八識』是如何運作的,可以參考『八識規矩頌』或看『瑜珈師地論』五識身相應地意地。


左手香『你還敢講你是和尚,看看你,頭髮也沒剃,一身珠光寶氣,還不是四處行騙所得之行頭』

佛公子『髮是相,貧僧不得煩惱,便不著相』


雜阿含經卷 第一

五陰誦 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是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是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物質現象都是隨緣生滅不真實的,所以佛要我們觀色無常,藉此破妄顯真,楞嚴經上佛對阿難尊者宣說的七處破妄,十番顯真就是要讓阿難尊者找到自己的真心。

        佛公子所說的髮是相,其實我們這個色身都是不真實的存在,他只是循業發現當下的假名、假相、假用,我舉個例子,老爹(布版的稱呼)我,嬰兒的時期叫老爹,當帥哥的時候(遠望)也叫老爹,我死後被燒成灰燼,那一堆灰燼也叫老爹,那請問哪一個才是老爹??物質是不真實的存在已經被物理學所證實,你上YouTube查詢『全息』,你會很震撼的,因為他已經接上佛學了。


左手香『整間寺廟,只有一片圍牆,既無建築,連一尊佛像也沒有,還說沒有騙村民的錢』

佛公子『此間無佛像,卻有佛在』

左手香『佛在哪裡??』

佛公子『就是我』

左手香『就是你………..』

佛公子『不是你,是我』       

        我們都以我們可見的事物來當作是真實的,看不見的都把它當作是不存在的,這就是識心(妄心),要知佛是常寂光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佛像是由人製作的,民間有所謂的開光儀式,人把神佛開光,那我們去拜那個人就好了,幹嘛還要去拜神佛,那我們禮佛拜佛是在拜什麼呢??眾生皆有佛性,我們原本就是佛,只是一時的起心動念,接續十二因緣而開始在六道裡面生死流轉,所以禮佛拜佛其實是在警惕自己,原本我就是那尊佛,只是我們起心動念把真如本性一點一滴慢慢的蒙蔽了,我們應該真心懺悔,迴光返照,去找回那真心(真如本性),你看佛教的經典,大都是在教育我們這些事情,所以淨空法師說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我就相當認同。    


我以楞嚴經卷二 佛陀十番顯真的第四番,自己的心得分享給你

雜染的根本跟清淨的根本從體性上來說都是一念心,只是作用不同一個是覺一個是迷

佛陀為阿難尊者開顯真心的第四個比喻,佛陀伸出手臂,然後先把拇指向上,然後再反轉拇指向下,其餘的我就不再贅述。

        同一個手臂可以顯現端正像也可以顯示顛倒像(宣說不二法門),這個手臂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真心與妄心同出一心,只是一個覺,一個謎,佛陀是覺知者,是依止智慧的關照,凡夫是用攀緣心,是依止顛倒的妄想。

       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阿賴耶識(我愛執藏),串接生命的相續,阿賴耶識的背後還有一個主人,就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見物,只要起心動念,真如本性就轉為阿賴耶識,由真轉妄,阿賴耶識可以貫穿前世今生,不隨阿賴耶識走,阿賴耶識自會轉為真如本性,所以我們不要說佛跟我的距離好遙遠,其實我們本來就是佛,萬行具足,只是我們離家出走太久,忘了回家而已,那個家永不毀壞,只是我們還沒找到回家的路,佛法就是指引我們回家的路,有人已經開路了,那真的就要趕快回家。

       到目前為止,說實在我們還談不上修行,因為還沒找到真心,充其量只是跟佛法結個善緣而已,我們在這社會上工作,大多還是會為境所轉,因為我們還是凡夫,要真正不會為境所轉,大概要修三大阿增祇劫,只是我們可以迴光返照,時時去去提醒自己不要去迷,那也就夠了,共勉之,阿彌陀佛。


倓虛老和尚頌偈

眼觀青山數十里

青山內外皆自己

只因自己不相識

不識己者是自己


第二段 佛公子與孽角的對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GoFsgSH-fQ&feature=related

第三段 佛公子與二公主論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xUpr0KptNQ

後二段換你寫心得老人家再寫下去會太累



作者: sn17185    時間: 2013-5-19 08:24 PM

本帖最後由 sn17185 於 2013-5-20 06:08 AM 編輯
其實S大你誤會了我要表達的意思

也誤會了這兩首偈語要表達的意思

稍微解釋一下吧

自淨其意  確實是最重要的
也是唯有佛教究竟!(其他宗教也有自淨其意,但是教義不如佛教究竟,依此未究竟的教義修行,也會有種種善境界出現,當善境界出現時,誤認已到終點了)
引用金剛經 第七分最後經文: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是為何其他宗教能修人天果報  卻不能出離三界的原因  為佛教能依此修出(滅進定)與(漏盡通)的關鍵所在!!

其實其宗教他也有很高深的教義  亦能修出五種神通(這與霹靂的八品神通還高出許多許多)但是滅盡定與漏盡通就無緣了!!!

之前沒寫明確,是文筆上的疏漏,讓人無法一次就看出,謝謝大大的提醒

作者: sn17185    時間: 2013-5-19 08:30 PM

籠城月太 發表於 2013-5-19 04:46 PM
對於『禪』一字,我的見解是以下:

我首先認同的部份,乃是"一心",因為照拆字後的釋意,是謂(單心)。

同意!!  但需要明師引導  自己領悟   最後由明師印證  (是明師  非名師)
作者: 雲之道    時間: 2013-5-19 08:57 PM

本帖最後由 雲之道 於 2013-5-19 08:59 PM 編輯

上面不管發文或參予討論的大大..妳們讓很多平時對佛法感覺絕枯燥無趣的人
帶進佛.法的世界裡...這也是1種極大的功德.1種學習修行!
祝福你們平安順心.學習與修行無礙!阿彌陀佛!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20 07:38 PM

sn17185 發表於 2013-5-19 08:24 PM
自淨其意  確實是最重要的
也是唯有佛教究竟!(其他宗教也有自淨其意,但是教義不如佛教究竟,依此未究竟 ...

【資料分享】

滅盡定與漏盡通 是什麼意思?!

根據經典所載:

阿羅漢分有「慧解脫」和「俱解脫」兩種。「慧解脫」是以智慧的力量來證入法性,從而得到解脫。其中,某種程度的禪定還是必須的,否則,慧解脫將不可能。


一般來說,凡在四禪以內──三禪、二禪、初禪、欲界定等得到解脫的,都只能算是慧解脫。因此,慧解脫阿羅漢並非沒有禪定,只是禪定還未完全,尚不能隨意自如,可能沒有神通,或者有而不能六通具足。
                    

「俱解脫」阿羅漢,則是慧與定已到達解脫、自如的境界,所以稱為「俱」。

一般來說,最高的禪定是「滅盡定」,能夠修到滅盡定而出入自如的,於定上便得到了解脫,如果慧也解脫的話,便是俱解脫。俱解脫阿羅漢自然具足三明六通。
                    

「三明」是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宿命明」是知道自己和他人,過去世生生死死的事情;「天眼明」是預知自己、和他人未來世生死的種種事情;「漏盡明」是知道一切煩惱徹底斷除的情形。這三明其實是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等三種神通的進一步通達。
                    

所以,三明在佛而言,就叫做「三達」,阿羅漢略遜於佛,叫做三明,在一般未得漏盡解脫的人來說,只是宿命通、天眼通等神通而已。「神通」和「明達」的不同是:神通只知其結果,而不知其因緣。例如:宿命通知道一個人過去世的生死而不知道他何以如此生死?宿命明則知道。


「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天眼通」是能見的功能通達無礙,不受物質、明暗、遠近等所阻礙;「天耳通」是耳朵聽的功能通達無礙,不受遠近、音聲等所阻礙;「他心通」是能知道他人心裏想什麼;「宿命通」知道過去世的事情;「神足通」是身體能變化、來去自如,一切物質不能障礙;「漏盡通」是煩惱斷盡、解脫自在的能力。
                    

這六種神通,前五種,一般佛教徒或其他宗教徒也能修成,只有漏盡通,非四果中的聖者不能擁有。
                    

殺賊、應供與不生等三種稱號,表達了阿羅漢的德性,三明六通則彰顯了俱解脫阿羅漢的超越能力。這是每個人經過修行,到達圓滿果位時,都將擁有的。


補充內容 (2013-5-20 07:39 PM):
──引自慧廣法師著《佛教的教理與修行》一書,72~79。
作者: s2005637    時間: 2013-5-20 11:30 PM



  放寬心,求佛法的同時不要起了諸多慾念,時至佛法便至,一切緣分。
  

  頓悟與漸悟都是悟,
  讀經也好不讀也好,佛一直都在。
  天地萬物瞬息萬變,是動也是靜。
  
  

  其實看到最後我也不曉得是在討論甚麼啦,不過有學到頗多東西的


  姑且分享我一直銘記在心的兩段話
  
  慧能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跟暴力書說的: 
  「本已無跡可尋,何來眾像縈身,因果既有定數,一往無悔前行」



作者: 神之天驕    時間: 2013-5-22 06:42 PM

本帖最後由 神之天驕 於 2013-5-22 07:01 PM 編輯
jasonsoft 發表於 2013-5-19 07:48 PM
論真心與妄心,有點小心得,跟神之天驕師兄您分享一下 其實霹靂布袋戲對於佛法不全然是亂說的,有三段我就 ...

第三段 佛公子與二宮主【論心】...,有機會我會寫,很有趣。


種法得法,是誰下了此緣?究其究竟,一切唯【緣】,近來漸漸生出離意,不為什麼,似緣已到,若非禪機有在,早以棄看"布袋戲",若非版主們的肯定,早已無味的想就此離開伊莉。


但真的就是【種法得法】,自己用心之後,竟得來不少善緣,共論禪理,著實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雖然對布版甚感不好意思,藉影生陽,取己之想,道說的,跟布袋戲的關係,似是而非,甚至於全無關係,還有人抱怨看不懂...,真是對不起大家。


總之,我想說,【論心】...有空的話我會寫,謝謝。

snow73726 :好難得看你回帖





這句話,要是說明的話,看看老爹的"難得一帖"與其他人的"稀鬆一帖"的程度,版主這句無意,又不是對我說的話,感觸頗深。嘆~

作者: dvvb212131ny    時間: 2013-5-22 09:48 PM

神之天驕 發表於 2013-5-16 07:53 PM
遇到高手,正好,我有一問,昨天聽得一法,【無內】,就是內心內在,好似是說一個無我之人的心態,不應生 ...

謝謝 前賢 師兄之名不敢當 只是稍有接觸絕非通達 現在才 看到訊息
作者: dvvb212131ny    時間: 2013-5-22 09:50 PM

run0006 發表於 2013-5-17 09:38 PM
版主你好,我不是要來筆戰,只是想為內容裡的人解套。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智慧去面對他的問題!!

是在說 積非成是 與 不究竟 嗎
作者: dvvb212131ny    時間: 2013-5-22 09:58 PM

sn17185 發表於 2013-5-18 09:22 AM
看佛經其實有兩種阻礙
一種是文字上的阻礙,因為是文言文,這種阻礙其實比較容易克服

有時候看佛經就會覺得 怎麼現在科學可以驗證呢 神奇
作者: dvvb212131ny    時間: 2013-5-22 09:59 PM

L7724189 發表於 2013-5-18 06:39 PM
其實我們談的

不是外在的東西.事物 而是你腦中的聲音

我有時候會覺得很多教義都是共通的
作者: 籠城月太    時間: 2013-5-23 08:03 PM

本帖最後由 籠城月太 於 2013-5-23 08:24 PM 編輯
神之天驕 發表於 2013-5-22 06:42 PM
第三段 佛公子與二宮主【論心】...,有機會我會寫,很有趣。

我先向您分享一個故事,並告知敝人,您看到什麼。

【放下】 

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來吧!小姑娘,我背你過去。
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
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裡不悅,但他默不作聲。


晚上,住到寺院里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
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補充內容 (2013-5-25 07:02 AM):
我實在不明白,為何要用點評!

補充內容 (2013-5-25 10:43 AM):
感謝兩位指教,感恩。
作者: atienaluno    時間: 2013-6-28 11:01 AM

不是有那麼一段六祖的故事...手指月亮我們的視線便看到了月亮..但有趣的是看月亮不一定要經過手指啊!....所以...入不入魔應開是不能以表面而言,因為心最重要.假如鬼如來不被利用,但第如來沒有把持好心念,我相信那是一體兩面的事.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