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明代崇禎皇帝自殺時為何身邊只剩下一個太監 [打印本頁]

作者: jiunn36    時間: 2013-4-11 09:14 PM     標題: 明代崇禎皇帝自殺時為何身邊只剩下一個太監

  歷代亡國之君中,明代的崇禎帝死得最淒涼。361年前的甲申年夏四月,闖王李自成的大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讓太監敲響緊急狀態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鐘。可平時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麼,無一人出現,早就作鳥獸散了。只有太監王承恩陪在旁邊。真正成了孤家寡人的崇禎帝用劍殺死了長公主,然後吊在紫禁城的煤山一棵槐樹上。
  《明史•莊烈帝本紀》記載著崇禎帝自殺前所寫的遺詔:“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臨死前依然說“諸臣誤朕”一則反映崇禎帝剛愎自用的性格,也反映了他失望之際的心情:你們這些大臣們,世受國恩,最需要你們的時候一個人也見不著,白養你們了!
  宋代最後一個皇帝趙佶和崇禎帝相比,同樣是自殺,卻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不是淒涼而是悲壯。大明和李自成軍事力量的對比,遠不如南宋和蒙元軍事力量對比那樣懸殊。蒙元是在掃平歐亞大陸,剪滅金、西夏,降服吐蕃、大理之後,包抄了疆土狹小的南宋。以武力最鼎盛時的蒙元來攻擊弱小的宋,就如今日超級大國美國進攻伊拉克一樣,勝負早定。即使這樣,南宋獨自抗擊了蒙元幾十年,直到1279年,宋朝君臣退守南海邊的崖山。蒙元水師逼近,宋軍在張世傑的指揮下,打了一場慘烈無比的“崖山保衛戰”,因力量過於懸殊而失敗。丞相陸秀夫背著8歲的小皇帝蹈海自殺。史載:“後宮諸臣,從死者眾”。“越七日,屍浮海上者十萬餘人”。大戰中和帝室失散的張世傑知道少帝已死,領著船隊再度出海,航至海陵島一帶海面時遇颶風溺死海中。
  張世傑、陸秀夫和在北京就義的文天祥被後人稱為“宋末三傑”。而為大宋殉葬的士人遠不止這三人,蒙古兵攻陷潭州(今長沙)時,嶽麓書院幾百個儒生全部戰死。
  而明代呢?皇帝自殺時,身邊連半個陸秀夫都找不到。清兵南下時,投降的大臣一個接一個,前赴後繼。江南一些縉紳起兵主要是為保衛家鄉、保衛引以自豪的華夏文化,實在沒有多少士人願意為這個王室殉葬。連東南文人領袖錢謙益,口口聲聲要殉國,待到國亡時,柳如是勸他投河成大節,錢說水太涼了,以後再說。他最終還是投降了滿清,沒當成陸秀夫。連後來的清代皇帝也瞧不起這些投降的大臣,說漢族文人太柔弱,讓他們入了《貳臣傳》。
  明代的文人無恥者、貪生怕死者多於以前任何一個朝代,而整個大明,提倡理學有時不遺餘力的讀書人從小接受的是做忠臣孝子的名教教育。在旌表貞烈之士上,明代的皇帝花的功夫最多。可是他們培養不出文天祥和陸秀夫,倒是培養了許多洪承疇和錢謙益。
  明代的教育為什麼失敗?關鍵是統治者並沒有尊重文人,他們沒有真正把文人當成有獨立意識的人來對待,而是當成奴才來處置。明廷所要培養讀書人的忠,乃是忠於一家一姓、帶有奴性的忠,而非愛社稷、護百姓的大忠。
  可以說,從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除了其間有建文帝、仁宗、宣宗幾個對文人不錯的皇帝外,大多數皇帝和文人的關係是非常緊張的。朱元璋幾乎是有意識地、有計劃地改造文人,讓文人的自尊掃地,氣節不存。他動不動就打大臣的屁股,他賦予太學以下各類官學的管理人員有任意侮辱讀書人人格的權力。到了他的兒子朱棣,更是變本加厲,滅忠於建文帝的方孝孺十族。
  方孝孺的滅族實則向天下的知識層昭示一個道理:不要忠於道統和原則,而是要忠於最終的勝利者。
  這樣有計劃既“殺儒”又“辱儒”的王朝,哪怕把理學的地位抬得再高,讓讀書人念再多的孔孟聖賢之說,也只能培養一大批善於講假話、作秀的文人。一個國家到了知識層無恥的地步,那就沒救了,最後只能是“桃花扇底送南朝”,讀書人的氣節還不如妓女。
  而宋代和明代相比,則是相當尊重文人的。陳寅恪說:“歐陽永叔少學韓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記,作義兒馮道諸傳,貶斥勢利,尊崇氣節,遂一匡五代之澆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遺留之瑰寶,孰謂空文於治道學術無裨益耶?”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和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正相反,朱元璋是想方設法來打擊文人的氣節,而趙匡胤則是想方設法來贏得文人的心,甚至給後世繼位者立下具有憲法權威性的遺詔,規定不能以言論來殺文人。宋代養士三百多年,儘管王朝武力一直很弱,但文人多半能和朝廷同心同德,共撐危局。
  孟子說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宋代的皇帝即使逃離到海上,還有那麼多人跟隨保衛。而明代李自成陷北京時,大半河山還姓朱,可皇帝身邊只剩下個太監了———明代的皇帝對太監往往比對文臣好得多,最後殉葬的是太監也在情理之中。
[attach]89378789[/attach][attach]89378792[/attach][attach]89378793[/attach][attach]89378795[/attach][attach]89378796[/attach][attach]89378798[/attach][attach]89378800[/attach][attach]89378804[/attach][attach]89378807[/attach][attach]89378809[/attach][attach]89378812[/attach][attach]89378815[/attach][attach]89378818[/attach][attach]89378821[/attach][attach]89378823[/attach][attach]89378826[/attach][attach]89378836[/attach][attach]89378834[/attach][attach]89378831[/attach][attach]89378828[/attach]

作者: a112708816    時間: 2013-4-11 09:41 PM

不錯的文章
受教了
感恩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3-4-11 11:40 PM

我同意,明朝的文人的確比宋朝的還要無恥.....

但要知道......儒家的精神,以民為本,以百姓為重的精神,剛好是在宋朝敗壞的

宋朝以前,唐朝尚且還有一群懂得變通,懂得為了百姓而努力的文官
房玄齡,杜如誨,長孫無忌,魏徾,他們可以不顧自己的家族,只為了百姓
還有狄仁傑,張柬之,張九齡等人
從隋末一直到玄宗初期,多的是這一種人

看看到了宋朝......一個王安石,一個范仲淹,一個包拯,一個陸秀夫,一個文天祥
有幾個願意為了國家,為了百姓而犧牲家族利益的改革者?
我只看到了一群,只會附庸風雅,貪生怕死的文人,而只有幾個真正有骨氣的儒士....

沒錯....明朝是沒救了.....
但前期還有三楊,還有于謙,還有後來的張居正.....而後呢.....一個史可法?
然後一堆滿口仁義道德,但實則為了家族,為了自己貪生怕死的無能文士
作者: anson02092008    時間: 2013-4-12 02:5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RLIN    時間: 2013-4-12 04:59 AM

明代崇禎皇帝自殺時....身邊只剩下太監

那是正常...


要不然先生指望那般...降完李闖.再降蠻夷的所謂"忠臣"作什麼?



在史書上把責任推給宦官..推給皇帝

再把真正盡忠的義士寫成奸臣

卻把自己寫成順天命的忠臣

我xxxxx



作者: MRLIN    時間: 2013-4-12 05:01 AM

對了

先生在標題應該就註明(20p)吧
作者: a112708816    時間: 2013-4-12 08:35 AM

他算運氣差啦
祖產被他的前幾任敗光了
作者: poi10246002    時間: 2013-4-12 11:44 AM

國難當頭時才知誰是忠臣啊…他的運真的是不好啊…
作者: glen1000    時間: 2013-4-12 01:35 PM

本帖最後由 glen1000 於 2013-4-12 01:39 PM 編輯
lilfox11 發表於 2013-4-11 11:40 PM
我同意,明朝的文人的確比宋朝的還要無恥.....

但要知道......儒家的精神,以民為本,以百姓為重的精神, ...

不畏強權 高風亮骨的還有海瑞跟左光斗 楊漣等人
明朝還是有很多不知名的忠臣義士
只可惜在英明的熹宗下死了太多忠臣
剩下的不是隱居就是被罷免或轉職成奸臣
所以崇禎亡國不能全是他的錯,他已經算英明有見識 廉政的皇帝(足以跟雍正相比)
手下都人渣 又遇荒災 民變四起 邊疆來犯
就算是康雍乾3人執政也無法逆轉局勢
除非是明太祖 明成祖(文治武功雙全的君王)才有逆轉國亡的可能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3-4-12 02:00 PM

glen1000 發表於 2013-4-12 01:35 PM
不畏強權 高風亮骨的還有海瑞跟左光斗 楊漣等人
明朝還是有很多不知名的忠臣義士
只可惜在英明的熹宗下死 ...

不是只需要 不畏強權,高風亮骨的人.....

更需要懂得面對問題是,如果應變,如何改善......
所以...我才說,明朝除了開國的劉基等人,就只剩下三楊,張居正幾個

宋朝的司馬光,夠不畏強權? 夠高風亮骨吧? 還是士林領袖....結果如何?
結果也還是一個固執,不懂時事的,閉門造車的腐儒罷了.....
作者: glen1000    時間: 2013-4-12 02:17 PM

本帖最後由 glen1000 於 2013-4-12 02:20 PM 編輯

宋朝會亡國就是因為重用純文官(不懂內政不懂軍事)才亡國
宋朝之所以有一堆陪葬的人只不過是因為蒙古人不接受投降罷了
他們只不過怕在蒙古人手中會死更慘而已(真正愛國的還是有只是很少)
明朝忠臣義士比宋朝多很多 只是被白癡皇帝殺太多
國家需要的是治國之才及訓練有素的軍隊而不是文采
明朝會亡國是因為皇帝無能導致中央腐敗軍隊衰弱 跟不尊敬文人沒有關係
要尊敬的是能治國的人才及將帥
內治武功才能安邦定國
若要說的話懂內政或懂軍事的人才值得尊敬否則只能尊重
是問歷史上貪污的官員有多少不是文人出身
又有多少是沒念過論語孟子甚至都能背起來的呢?
文人誤國之深由此可知(扣除好官 忠臣義士 能臣)

作者: glen1000    時間: 2013-4-12 02:40 PM

lilfox11 發表於 2013-4-12 02:00 PM
不是只需要 不畏強權,高風亮骨的人.....

更需要懂得面對問題是,如果應變,如何改善......

若不先整頓官場腐敗 改革再好也無用
因此王安石才會失敗
張居正就是知道這點所以才改革成功
而司馬光不過只是文人 雖剛正不阿還不夠當不畏強權的人
他明明有看見國家腐敗卻視而不見怎能說不畏強權
真正為國為民才能說不畏強權
海瑞打擊貪汙一掃腐敗的官場 不畏強權把徐階兒子嚴逞
不僅如此對於審理案件有頗有建樹 讓許多流氓混混不敢在其任內欺負百姓
作為一名官員不僅盡職且稱職
怎不能名列其中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3-4-12 02:49 PM

glen1000 發表於 2013-4-12 02:17 PM
宋朝會亡國就是因為重用純文官(不懂內政不懂軍事)才亡國
宋朝之所以有一堆陪葬的人只不過是因為蒙古人不接 ...

同樣是儒學,
寇準可以立主抵抗,而滿朝文人只會想要議和,遷都

同樣是儒學,
范仲淹被迫離開朝堂,就因為他為民的變法,得罪了那些重利益更勝重國家的文人

同樣是儒學,
王安石被迫離開朝堂,就因為他為民的變法,得罪了....argh 司馬光所謂的制度

同樣是儒學,
李綱能夠幫著北宋抵抗金朝,而滿朝的滿口仁義道德,漂亮文采的士族,只能遷都 / 投降

同樣是儒學,
張居正能夠立挽狂瀾,中興明朝
而滿朝文人,卻只會追究一些對百姓沒有幫助的事情

到底是儒學害人
還是這些假儒學之名,行利益之實的人
所以後來才有...
過去讀書,是為了能經世濟民
而唐朝以為,讀書只為考舉,考舉為當官,當官為了A錢
如果大部份都是這一些人,難怪國家會亡....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3-4-12 02:55 PM

glen1000 發表於 2013-4-12 02:40 PM
若不先整頓官場腐敗 改革再好也無用
因此王安石才會失敗
張居正就是知道這點所以才改革成功

王安石用的人很差,這是事實.....
但為什麼他要用這些“小人?“
因為那些“正人君子“表面上道貌,說是為國為民,但事實上又有多少這樣做?
而當王安石提出來時,又有多少“正人君子“支持他?
也難怪他要用這些小人,
加上他得不到皇帝完全的支持,最後失敗了

張居正不一樣
他是完全不用這些人,得到太監馮保和皇帝的支持
他得到完全的支配權.....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所以那些文人恨他...所以才在張居正死後參他.....)

作者: glen1000    時間: 2013-4-12 03:17 PM

lilfox11 發表於 2013-4-12 02:49 PM
同樣是儒學,
寇準可以立主抵抗,而滿朝文人只會想要議和,遷都

惡人若無仁其勢不能大
若無義則不能長久
儒學終究只是孔子的隻字片語所拼湊而成
並沒有涵蓋孔子所有的精華
但能助長邪佞之人使其氣燄更為猖狂
不能壓制邪佞
儒學本是道德之學卻不能壓制壞人有何用
孔子若看見倫語必後悔為何不自己寫書將精華傳承給後代
孔子若有著書的話儒學怎會流落成壞人的聖經
作者: glen1000    時間: 2013-4-12 03:32 PM

lilfox11 發表於 2013-4-12 02:55 PM
王安石用的人很差,這是事實.....
但為什麼他要用這些“小人?“
因為那些“正人君子“表面上道貌,說是 ...

王安石失敗在於他的改革跟戊戌變法一樣,變法所針對的只是皮毛,遠未到核心問題
只有理想卻不切實際
張居正重實際,不過因打擊了許多官員的既得利益,所以死後不得安寧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3-4-12 04:47 PM

glen1000 發表於 2013-4-12 03:17 PM
惡人若無仁其勢不能大
若無義則不能長久
儒學終究只是孔子的隻字片語所拼湊而成

對啊....

光是那些文人一直標榜 “以德報怨“來對待外族 (喔對了,現在的癈死聯盟也是)

我就覺得,根本就是斷章取義......

或是什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被變成了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

就覺得.......孔老夫子只怕死後都在痛哭....
作者: lilfox11    時間: 2013-4-12 04:52 PM

glen1000 發表於 2013-4-12 03:32 PM
王安石失敗在於他的改革跟戊戌變法一樣,變法所針對的只是皮毛,遠未到核心問題
只有理想卻不切實際
張居 ...

我到覺得是,王安石本身太過急進了....一些變法的政見太過跨時代....

再加上不能坐下來和一些大臣好好討論 (話說討論也沒什麼用就是了)

所以到最後只能自己蠻幹....又用了不適用的人,然後被那些人給扭曲了....

以及最重要的是,支持他變法的皇帝左右不定,所以最後失敗....

話說,若是司馬光地下有知靖康之難,他要負起一半的責任,不知道他會怎麼想
作者: 陳奎德    時間: 2013-4-12 08:30 PM

宋朝自太祖,就對文人好到不行,不過那是太怕武將了,只把重心放在文官
作者: c87294    時間: 2013-4-12 10:01 PM

我覺得宋自開國就重視文人...
而明就不同了...對文人的尊重就沒有那麼好...
加上黨爭跟主政者的猜疑之心...
所以到了最後會變成如此...
是正常吧...
作者: shalskce    時間: 2013-4-12 10:38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iunn36    時間: 2013-4-13 12:50 AM

a112708816 發表於 2013-4-12 08:35 AM
他算運氣差啦
祖產被他的前幾任敗光了

大明的祖產並未用完, 而是崇禎帝不願拿自己的私房錢救國,

自己的帝位不用自己的私房錢來救, 還要大臣損錢救國,

有幾個大臣會做, 每個人當然喊窮哦
作者: cripple7489    時間: 2013-4-13 02:47 PM

說明朝宦官差  可能當官的那大部分更爛....0.0
作者: lemonwlas    時間: 2013-4-16 04:17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nsam1010    時間: 2013-4-16 02:58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uncan910    時間: 2013-4-16 04:15 PM

..是目送他最後一程嗎
上吊這種死法 對皇帝來說....太不堪了
作者: skywin    時間: 2013-4-16 04:5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亦龍    時間: 2013-6-12 12:27 AM

我覺得版主太武斷了,其實明朝也有寧死不屈,忠君愛國的文人,如左光斗、楊璉、周起元、趙南星等人,他們為了不讓魏忠賢禍害大明,紛紛反抗魏黨,而被魏誣陷,個個死得悽慘,真正清高的文人都被魏忠賢害死了,剩下的文人都是牆頭草型的,哪邊對他們比較有利,就往那邊站。
作者: 陳奎德    時間: 2013-6-12 02:54 AM

有啦,死守楊州的史可法,袁崇煥的老師孫承宗,拿宋朝文人比明朝,宋朝是出了名的寵壞文人,國家花了大量金錢養了沒事做的文官
作者: WINCAOJOHNNY    時間: 2015-3-30 02:23 PM

因為明朝皇帝多數看不起士大夫.要用他們又怕他們.動不動就硃殺.又疑心病重
作者: louis75916    時間: 2015-3-30 03:0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arco6954    時間: 2015-3-30 04:19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sonlee9904    時間: 2015-4-9 03:07 PM

崇禎上吊時身邊僅剩一的太監這跟他自己也有很大的關係,崇禎本身並不信任大臣,在他統治期間,罷黜及處死了不少大臣,有用了一個只為自己的權勢不管國家的內閣首輔溫體仁多年,整個明末的政府跟本沒多少有心辦事的人,大臣忙內鬥,皇帝鬥大臣,當李自成打到北京時,還是守城監理太監主動開門,不然李自成在缺乏攻城的設備下,是很難攻進的
崇禎之死是很淒涼,但自己的行為還是要佔多半的責任,而南宋末帝還是小孩子,卻被陸秀夫背著跳崖而亡,也是很淒涼了
作者: 陳奎德    時間: 2015-4-9 03:45 PM

很簡單啊!你對文人不好,文人們怎敢為你盡忠,盡臣節,跑的快的呢!
作者: duncan6502    時間: 2015-4-9 11:40 PM

崇禎鬥文官鬥很兇  不過這也是文官活該  明末土地兼併太誇張
作者: MichaelOwen    時間: 2016-3-21 05:4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ren2000    時間: 2016-3-22 01:21 AM

已經不錯了, 還有人願意跟著他跑, 政治場上的哪個不是牆頭草, 樹倒猢猻散.
作者: ltz040109022    時間: 2016-3-22 07:25 AM

進主題什麼都沒看到先減一分,這當頭棒喝,囧。。。
作者: clearpark    時間: 2016-3-23 03:16 PM

當時太監當權,好人好官,大都已被肅清
作者: 銘彥    時間: 2016-3-23 04:09 PM

崇禎皇帝反覆無常,雖然他很有抱負,但跟隨在底下的人很難跟君上一條心....會最後眾叛親離也很平常
作者: starlucky2006    時間: 2016-3-23 04:18 PM

樓主的論述確有幾分道理
依本人看無論是明朝或宋朝都存在著大bug的朝代
宋朝的尊重文人風氣是趙匡胤純粹要導正五代以來的軍人素質
而明朝表面上說文武平等實則是朱元璋為鞏固君權而刻意打壓文人
所以最好的治國方針應該就像盛唐時一樣不論是文是武只要是菁英都一律重用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