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解密荊軻為何抓住秦王卻不行刺
[打印本頁]
作者:
jiunn36
時間:
2013-3-31 11:03 AM
標題:
解密荊軻為何抓住秦王卻不行刺
本帖最後由 jiunn36 於 2013-3-31 11:58 AM 編輯
荊軻刺秦王,圖窮匕首見。荊軻一把抓住秦王,用匕首刺去。這時的秦王(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根本沒有想到荊軻會來刺他,大腦沒有反應過來,只是本能地掙紮。殿堂裏站滿了大臣,但他們都被這意外事件驚得目瞪口呆,一個個都呆然木雞。這時荊軻刺秦王是極易得手,但荊軻沒有刺,只抓著秦始皇不放。
秦始皇終於掙脫,大臣們也終於清醒過來,荊軻被殺。
在馬上可以殺死秦王的時候,荊軻卻沒有刺秦王,為什麼?
是荊軻發生了惻隱之情嗎?
我們可以推測一下,荊軻抓住秦王時的那種心情。當荊軻猛地扯住秦王的衣服時,荊軻心中應是極其複雜的。
第一種感覺是喜悅。經過長年的策劃組織和訓練,終於抓住秦王了。這個組織指揮秦軍把齊、楚、燕、韓、趙、魏幾個諸侯國打得一敗塗地的秦王被自己牢牢地抓在手裏,看你往哪逃。秦王,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嘛。
第二種感覺應是奇怪。抓在自己手裏的秦王也很普通嘛,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是個凶神惡煞。看他那張因驚駭而變得有些可笑的臉,特別顯得滑稽。過去,人們都把他說成神,抓在手裏一看,也就是個人。
第三種感覺應是震驚。秦廷禮儀這麼嚴格,全副武裝的衛士都在廷下站著,可就是不敢上來救駕。原來人也是有弱點的呀,一道不聽召喚不得帶武器上殿的規定竟能把一支軍隊變成一群廢物。
心情雖然複雜,使命感卻是主導因素。燕太子丹為了讓他自覺自願地刺秦,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無窮無盡的宴樂,輪流作陪的美女。荊軻在易水之畔和燕太子丹告別時,即已下了死決心,誓不辱沒使命,他今天怎麼會發惻隱之心呢?
荊軻應是明白,自己還沒有資格發惻隱之情。他知道,目前自己所處的優勢地位是暫時的,秦朝的官員馬上就會清醒過來,那時自己面對的敵人可不是一個秦王了。
荊軻絕對不會產生惻隱之情。
那麼,是荊軻害怕了嗎?
看來也不是。
確實有人害怕了,但不是荊軻,而是他的副使秦舞陽。此人十幾歲殺過人,看來是膽大包天。奇怪的是,秦舞陽殺了人沒有事兒,反被燕太子丹找來當荊軻的副使。由此可見燕國法治鬆弛,政體落後。在秦國,不要說殺人,就是私鬥,也要被在臉上刺上字。
秦舞陽是個殺人魔王,但到秦王的殿上卻嚇得渾身發抖。秦廷大臣對秦舞陽的發抖感到很奇怪,詢問荊軻,這是怎麼回事?荊軻鎮定地回答,他被秦王的威儀嚇壞了。秦王和大臣們會心地笑了。
秦舞陽嚇得渾身發抖,荊軻鎮定如常。荊軻顯然沒有絲毫害怕的心理。
害怕不害怕,不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膽子大小,應更取決於他的覺悟和決心。
荊軻是個“士”。“士”是春秋戰國時期特有的一個社會階層。這種人剛開始進入公眾視線時,是一窮二白,沒有什麼財產,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兩手握空拳,什麼都不是。但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飽學之士,對天下大勢有著獨特的、精透的見解。誰如果用上這些人,往往可以做到富國強兵或者獲取巨大的利益。這些“士”遊說成功,本人也可直上青雲,“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秦國的商鞅、範雎、百里奚,魏國的龐涓,齊國的管仲,吳國的伍子胥,趙國的毛遂、蘇秦就是這些“士”的優秀代表。
以才謀官的人歷史上很多,三國時期諸葛亮、周瑜、龐統、郭嘉等人就都是著名的“士”,由“士”而驟登高位。春秋戰國延續的時間很長,前後有差不多五百年,這個時期的諸侯國又特別多,周武王分封了多少諸侯,就有多少諸侯國。春秋時期的諸侯國較活躍的就有齊、楚、晉、秦、燕、鄭、衛、宋、曹等諸侯國。戰國時期有齊、楚、燕、韓、趙、魏、秦等國。諸侯國多,矛盾就多,談判不成就打仗,這些“士”也就找到了最適合自己表演的舞臺。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絕非虛言。諸侯國的君王們、執政大臣們從未感到人才如此重要,紛紛張貼招賢榜。“士”們往來於各國之間,合縱、連橫各顯其能,形成了龐大的“士”人階層,這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顯著的特點。
既為士,就要具有士的操守。士為知己者死,是當時社會對士人道德標準的要求,也是“士”要求自己的道德規範。只有能做到這一點的“士”,才受官場的歡迎。只有具備了這個道德標準的“士”,才能做出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應該承認,當時的“士”中有很多人是為了陞官發財而奔走,但也確有不少人就是為了做一番事業。張儀得罪了楚懷王,為了取得楚黔中地獻與秦國,主動請求再度出使楚國。難道他就不怕楚懷王殺了他?張儀很清楚楚懷王已磨好刀等著他,但他還是去了。什麼富貴能比得上生命的寶貴,但是,在“士”看來,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那比性命還寶貴。張儀再度使楚,稍施三寸不爛之舌功,楚懷王便放下了屠刀。一個大國的君王,就這樣叫張儀哄得團團轉,張儀可算得上是壯志已酬,志得意滿。
講了半天的“士”,就是為了分析荊軻的心態。荊軻不怕死,因為有政治抱負支援著他。他要真刺了秦王,那就是青史留名,永世不朽。
荊軻有了這一膽識,在秦廷上指點江山,旁若無人。秦舞陽沒有這一膽識,在秦廷上嚇得渾身發抖。
既然荊軻無惻隱之心,又不害怕,為什麼抓住了秦王後不刺?原來荊軻另有想法。他在被秦王砍倒以後說,本想抓住你,叫你親口答應不再攻擊燕國,沒想到叫你掙脫了。
哦,原來荊軻是想抓住秦王,叫他在利刃威逼之下親口許諾放棄攻擊燕國,這就是荊軻抓住了秦王又不刺殺的原因。
荊軻的這個想法肯定不在燕太子丹制訂的計劃裏面。荊軻擅自改變行動計劃,全盤皆輸。
荊軻的想法也過於天真。春秋戰國史上,也確有人挾持對方國王,逼對方國王答應一些什麼,以維護本諸侯國尊嚴。但時過境遷,這些做法也不適合於秦王了。
春秋戰國史上。挾持君王的例子比較多,最著名、最成功的有以下兩件事。
一是藺相如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秦昭王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派使者到趙國,提出願以十五城來換和氏璧。以一璧換十五個城,這個買賣合算。但趙惠文王和大臣們心裏很清楚,秦國是不會拿出十五城換一璧的,換璧是假,奪璧是真。
但如果不答應秦國的換璧要求,秦國就會藉口你不友好而來打你。那時的秦國人見人怕,就好像今天的某超級大國,想打你就來打,沒有藉口就來打,有了藉口更要來打。
那時的趙國就像是今天的一個發展中國家,叫秦國打怕了,不敢得罪秦國,可又不甘心被秦國這麼欺負,白白地把和氏璧送去。
這時,有人推薦了他門下的“士”藺相如。趙惠文王仿佛遇到了大救星,立即派藺相如攜和氏璧出使秦國。
藺相如的任務很簡單,不能讓秦國給欺負了。
藺相如到秦國後,秦昭王立即召見。秦昭王見了和氏璧高興得要命,自己看,傳給大臣們看,又把後院的美女都叫來,傳給她們看。
大家都在欣賞和氏璧,十五城的事提都不提。
藺相如一點也不著急,恭敬地對秦王說,這個璧有一點毛病,我給大王指出來。秦昭王什麼也沒有想,便把璧送到藺相如手裏,等著藺相如指點和氏璧的毛病。
藺相如拿到和氏璧,臉色陡變,一步退到柱子跟前,批評秦王只給美女看和氏璧,一點也不提十五城,顯然沒有誠意。他要求秦王把要交換的十五城立即交割給趙國。如果你們硬逼我,要從我手中搶走和氏璧,我就把和氏璧砸在柱子上砸碎,然後我碰柱自殺。
秦昭王這回吃了個啞巴虧。他怕和氏璧被砸碎,立即叫人拿來地圖,指著十五城說,就把這十五城給你們趙國吧,現在你把和氏璧給我。
十五城,都在紙上呢,騙誰。藺相如嚴肅地說,趙王為了送和氏璧給秦國,齋戒五日,現在也請大王齋戒五日,五日後獻璧。
五日後,秦王要和氏璧。藺相如回答說,秦給趙的這十五城都由秦兵守著,無法交換;和氏璧我已派人送回趙國;如果秦國果真把十五城劃割給趙國,由趙國接管了,和氏璧自然會送給秦國。
秦昭王從來沒有這麼叫人耍過,本想殺了藺相如,大臣們勸秦王,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不如放他回去。
秦昭王也自覺理虧,十五城都還在秦國管轄之下,趙國沒有得到一寸土地,怎能叫藺相如獻出和氏璧,也就放藺相如回去了。
秦昭王以後並沒有拿出十五城給趙國,趙國自然沒有給秦王和氏璧。
藺相如在這次交涉中,利用秦王喜愛和氏璧的有利條件,以死威脅,維護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傳為美談。
另一件“士”單身挾持帝王的事是毛遂自薦。毛遂是趙國平原君幕下的一個“士”。平原君愛“士”,幕下有士三千人,不可謂少。
長平一役,秦將白起坑殺趙國全部降卒四十多萬人,隨後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邯鄲全城軍民,據城堅守,秦軍一時攻不下來。但沒有生力軍的救援,邯鄲早晚要陷落。
在這生死關頭,平原君來往於魏國和楚國之間,向兩國求援。魏王派大將晉鄙率十萬魏軍增援邯鄲,但暗中卻指示晉鄙看形勢行事。晉鄙明白魏王的意思,開到半路上按兵不動。
平原君無奈,帶了二十個“士”前往楚國求援。嚴格地說起來,平原君沒有帶二十個“士”,應為帶了十九個半,那個“半”就是毛遂。此人不善言詞,身材矮小,雖帶著劍,卻是個殘疾人,平原君也不太重視,作為三等士對待,算是最低的。
平原君去楚國時,本要帶二十個“士”,數來數去,夠格的只有十九個,還差一個。毛遂站出來自我推薦,我算一個。平原君心裏發笑,你有什麼才能?有才能的人就像裝進布袋的錐子,錐尖馬上刺破口袋露出來了。毛遂辯解說,我這把錐子還沒有從布袋中露出來,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把我裝進布袋,現在就請你把我裝進布袋吧。
平原君暗暗稱奇,此人不簡單,便把他裝進了“布袋”,帶他一起去楚國。
此時的楚國國王是考烈王。他不願意出兵,平原君在廷上和他說了整整一天仍無結果。下面的那些“士”都很著急,只有毛遂歪歪倒倒地在臺階前走來走去。
突然,毛遂乘衛士不注意,一步蹦上臺階,衛士想拉沒有拉住。毛遂飛快地登上高高在上的楚王殿堂,按劍厲聲喝問,為什麼說了這麼長時間還定不下來?楚王嚇了一跳,喝令他下去。毛遂拔出劍來怒斥楚王,你喊什麼喊,你不就憑著你們這裡都是你的人嗎?可是,那些人都不在跟前,現在就是咱們倆在這兒,我一揮劍,你的腦袋就得掉,你兇什麼兇。
考烈王明白了,這是楚國,周圍都是自己的人,但這會兒他們都幫不上忙。考烈王軟下來了,請毛遂講。毛遂直數楚懷王被秦國騙得團團轉,最後在秦國被關死的慘痛往事,指出這會兒正是報仇的時候,你這麼怕死,不怕楚國的先祖咒你嗎?考烈王被說動,立即答應出兵。毛遂讓趙楚在朝堂上的人一起盟誓。
春申君帶著楚國大軍馳援邯鄲,信陵君也奪取了魏國晉鄙大軍馳援邯鄲。秦軍見幾支生力軍到了,引兵退走。
這兩個範例確實發人深省,估計荊軻也深入地研究過了。但他對燕太子丹沒有講,他要到秦廷上去實施他的計劃,事先講了,反而不好。
荊軻可能以為藺相如能做到的,毛遂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但他沒有注意到,這樣的戰鬥方式是不能簡單模倣的。為什麼?情勢變了。
藺相如完璧歸趙,秦王對他無可奈何,是因為秦王喜歡和氏璧,投鼠忌器,為了殺藺相如,把和氏璧砸了,這可是折本的買賣,秦昭王不能做。
毛遂逼考烈王出兵,有一個政治基礎,秦國整楚國整得太慘了。一個大諸侯國的國王就叫張儀騙到咸陽關死,叫人氣不氣。毛遂是瞭解這一點的。楚國人沒有這個痛處,是不會出兵的。即使被逼得暫時盟了誓,訂了合同,事後也一定會撕毀合同,我就不出兵,你敢把我怎麼樣。
看來荊軻沒有把這兩起個案研究透徹。他在燕國時也沒有時間從容思考。接連不斷的宴會,無窮無盡的美女,燕太子丹的連連催促,使得荊軻靜不下心來仔細思考,結果是功敗垂成。
現在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荊軻到秦廷上以後,應該怎樣做才能抓住秦王。正確的做法是,荊軻抓住秦王後,應採取“封喉”的武術動作,這樣,秦王才會失去抵抗能力,才有可能逼其就範。而荊軻呢,只是抓住秦王的一條胳膊,沒有控制住秦王,這顯然是缺乏認真思考的結果。
好,就算荊軻控制住了秦王,逼得秦王答應不再攻擊燕國,那又能怎麼樣。秦王答應了你的條件,你總該放開秦王吧,你總不能一直挾持著他吧。
秦王被放開了,他會怎麼樣?他真的會下令不再攻擊燕國了嗎?非也。秦國是一個不守信的諸侯國。秦國要打齊國,派張儀勸說和齊國有合縱條約的楚國與齊斷交。張儀告訴楚懷王,你只要和齊國斷交,秦國給你六百里的地方。楚懷王信以為真,果真和齊國斷交。他派人去秦國找張儀要這六百里的地方,張儀故作吃驚地說,當時我答應給你六里大的一塊地方,什麼時候說過給你六百里。
楚懷王上當了,但為時已晚。顯然,張儀的活動是得到了秦王的同意和縱容的。
秦國不守信,哪個諸侯國又守信?楚國和齊國不是訂有軍事合作條約嗎?可為了六百里的地方,楚國馬上與齊國斷交,哪有一點守信的樣子。
荊軻放開了秦王,接下去的事馬上就是秦王下令逮捕荊軻,接著會派大軍進攻燕國。
奇怪,毛遂不是逼著楚考烈王盟誓,楚國馬上派春申君率楚軍馳援邯鄲呢?你怎麼能肯定秦王盟誓後馬上會翻臉派大軍進攻燕國。
答案很簡單,此一時彼一時也。毛遂說考烈王時,考烈王本身就是猶豫不決,他想替楚懷王報仇,又怕戰敗,經毛遂說中痛處,毅然下令出兵。荊軻刺秦王時,戰國時期已近尾聲,秦國大軍橫掃天下如卷席,燕國被滅是早晚的事,秦王為什麼要停止進攻燕國?現在,還有什麼事情能阻止秦國消滅燕國?
荊軻的想法顯然不合實際。就連刺秦王這件事,也是燕太子丹和荊軻的莽撞之舉。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企圖以刺殺秦王阻止秦國攻擊燕國,這可能嗎?
好,我們不妨設想一下,荊軻果真刺殺了秦王,那麼,往後會發生什麼事?
首先是荊軻被捕,處死。如果荊軻被處死,而秦國果真停止了對燕國的進攻的話,荊軻的死也是值得的。問題是,秦國果真會因為秦王(即後來的秦始皇)被刺殺而停止兼併戰爭嗎?
答案是否定的。
在封建專制社會,一個國王的死亡,確實會對該國的興衰產生巨大的影響。周朝本來好好的,來了個周幽王胡鬧,烽火戲諸侯,失信於天下,結果弄得國破人亡。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何等威風。管仲一死,齊桓公親近小人,反為小人所害。齊桓公一死,齊國內亂爆發,國勢迅速衰弱,一個君王的作為和死亡確實會給國家帶來興旺或衰敗。
但這條規律並不適用於荊軻刺秦王時的秦國了。
首先,秦國經過二十多代國王的努力,已是一個“超級大國”,制度、軍備、經濟、法律都很有一套。經過多年的征戰,天下大一統的局勢已大體形成。秦國,已經爬到了兼併戰爭的山頂,下面的事情是衝下去就得了。無數輛龐大的戰車朝一個破村莊衝下來,頭車翻了,車毀人亡,其他無數的戰車仍是隆隆地朝破村莊衝去,還有什麼東西能擋住他們。秦王死了,秦國可還在。君王死了,大臣都還在。勝利在望,秦國會停下進攻的腳步嗎?
秦王死了,新的秦王很快會站起來。這個君王很有可能是秦王(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扶蘇是個青年公子,此人修養很好,非常尊敬秦王,也很有政治見地,並代秦王(後來的秦始皇)辦理一些政策大事。他和蒙恬這些秦國大將的關係很好,基礎雄厚。
秦始皇死後,扶蘇被趙高矯詔殺死,這是趙高利用了扶蘇在蒙恬處監軍,不在中樞,資訊不靈通的不利條件。荊軻刺秦時,扶蘇可是在咸陽。這時的扶蘇有多大呢?據筆者考證,他至少有十多歲了。古人早熟,十幾歲登基,親理國家大事的君王有得是。鄭莊公就是一例。他十七歲當鄭國國王,即很好地處理了弟弟段的叛亂,扶蘇十幾歲繼任秦國國王有什麼問題呢。
如果扶蘇是個糊塗蛋、懶蛋,秦國可能要發生一系列變化,偏偏扶蘇不是這樣。
史書上沒有為扶蘇立傳,我們只能根據有關秦始皇的記載中瞭解到扶蘇的有關情況。
首先,扶蘇很崇拜父親秦始皇。父親讓他到蒙恬這裡監軍,他就跑到這裡來監軍。蒙恬的三十萬大軍是專門用來對付匈奴的,駐地遠離繁華城市,條件艱苦,但扶蘇還是來了。秦始皇死後,趙高矯詔賜死扶蘇和蒙恬。蒙恬不干,誰知這是真詔書,還是假詔書。但扶蘇還是照矯旨辦了,自己了斷了自己。
這個非常尊崇父親秦始皇的扶蘇,如果他繼任國王,不用別人說,他就會發出命令,把那些燕國什麼的王都給我美美地收拾了。荊軻刺殺秦王,換來的是更大的災難。
扶蘇和秦軍的關係很深。蒙恬、蒙驁都是秦軍的主要統帥,扶蘇下令推行兼併戰爭,不會遇到什麼困難。
扶蘇此人還很有政治頭腦。秦始皇兼併六國後,勝利衝昏了頭腦,嚴刑苛法,苦役重徵一齊上。扶蘇數次規勸秦始皇停止這種做法,秦始皇不悅,把他打發到蒙恬那裏。如果荊軻果真刺死了秦王,那麼上臺的將會是一個嚴厲推行兼併戰爭,統一後又會讓黔首喘一口氣的君王。這樣一來,人們還會同情荊軻嗎?史家還不是把荊軻罵個狗血噴頭。荊軻,你這個傢夥,想擋住歷史車輪的前進,不得好死。
[attach]88978017[/attach][attach]88978020[/attach][attach]88978022[/attach][attach]88978025[/attach][attach]88978032[/attach][attach]88978037[/attach][attach]88978042[/attach][attach]88978045[/attach][attach]88978048[/attach][attach]88978051[/attach][attach]88978054[/attach][attach]88978056[/attach][attach]88978061[/attach][attach]88978063[/attach][attach]88978066[/attach][attach]88978070[/attach][attach]88978071[/attach][attach]88978076[/attach][attach]88978078[/attach][attach]88978082[/attach][attach]88978085[/attach][attach]88978088[/attach][attach]88978092[/attach][attach]88978096[/attach]
作者:
spcxxa
時間:
2013-3-31 09:08 PM
可能是秦始皇本身也很厲害才活的好好的
作者:
blackwed
時間:
2013-4-1 01:4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nlyfire
時間:
2013-4-1 01:55 AM
古代的士太夫非有其修養不稱其為士
士以己度人,士重義講信,
因此荊軻以自身為士的標準認定秦始皇應當如是
故而也就不難推出他會有這樣的想法,
此外,"君無戲言"亦是當時士對於天子的一種見地,
所以不難想出,荊軻的所作所為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作者:
a910343
時間:
2013-4-1 05:07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ordon0509
時間:
2013-4-1 11:30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傻逼2号
時間:
2013-4-1 01:55 PM
只能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秦王政擁有統一天下的雄心,看來老天爺都在幫他。六國之間的不和及六國對自家的名將不信任造就了秦朝的統一。
作者:
silencekiller4
時間:
2013-4-4 12:58 AM
一條命想換一個國家!?情操是偉大的不過是不是有點不智
作者:
Coati
時間:
2013-4-4 03:38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qqrr21509
時間:
2013-4-5 04:57 PM
人文歷史留給後人的記載傳說,通常看看聽聽就好.畢竟那都是口耳相傳,誰知道當初下筆的人心中在想甚麼.
作者:
mmcc123
時間:
2013-4-6 12:51 AM
荊軻的事情被後世的人弄得太過於壯烈了!!
作者:
ww6565ww
時間:
2013-4-6 04:3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styop66253
時間:
2013-4-6 10:19 AM
[b][b]原來是這個樣子阿
作者:
mylife877
時間:
2013-4-6 10:59 AM
也許當時荊軻發覺當時刺秦王的時機不對,或是秦宮當時有燕國的內應讓他猶豫。
況且探討這個點是他的內心思慮,並不能用國家仇恨來解釋,
否則一切都會覺得應該如此的合理。
作者:
0987656989
時間:
2013-4-6 09:52 PM
反正到頭來荊軻就是被燕太子丹利用就對了
作者:
buta168
時間:
2013-4-6 10:45 PM
不論荊軻是否刺秦王
秦國最終一統天下
作者:
yaki12345
時間:
2013-4-6 11:49 PM
只能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秦王政擁有統一天下的雄心,看來老天爺都在幫他。六國之間的不和及六國對自家的名將不信任造就了秦朝的統一。
作者:
ccwl1020
時間:
2013-4-7 03:09 AM
命運之神垂聯秦王
讓荊軻無法力挽狂瀾
事實如何
看看歷史的記述
參考就好
因為太多資料顯示
我們現在所看的歷史都是被當朝當權者美化過了的小說
作者:
legend55t1
時間:
2013-4-7 08:53 AM
我也認同當時刺秦王成功也不會停止戰爭的腳步,秦國大可另立新君,直接輾了燕國
作者:
狼王3
時間:
2016-9-9 10:05 PM
秦舞陽的圖片未免太帥了XD 他充其量只是一個逞凶鬥狠的流氓,沒有多大的本事。
作者:
EptMlbc_Killer
時間:
2016-9-9 11:05 PM
我覺得荊軻還是想讓秦始皇死掉,只是讓秦始皇躲過,所以不應該用這來判斷,
話說這來源又是從哪來的,現在根據秦始皇被刺的一手史料少之又少,我們較為得知的是史記,但史記也沒記載到這麼詳細。
作者:
seanchiang
時間:
2016-9-10 01:12 PM
應該是當時佛心來了,所以殺不下去
作者:
AX145881
時間:
2016-9-12 10:5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