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史地][革命狂潮與化學家][麥迪遜.貝爾] [打印本頁]

作者: vm3jo35k6    時間: 2013-3-24 11:43 AM     標題: [史地][革命狂潮與化學家][麥迪遜.貝爾]

【書本類型】:史地
【書名】:革命狂潮與化學家
【作者】:麥迪遜.貝爾
【譯者】:
黃中憲
【ISBN】:
9789571347288
【內容】:

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動盪的世紀。拉瓦錫的一生,可以說是坎坷,也可以說是順遂。他的財富讓他可以購入全歐洲最先進的儀器、全世界最頂級的實驗室。在這之前,他在稅款包收公司做稅收工作,發揮他擅於整頓亂象的天份。也得於這份工作,他開始有了時間做實驗,也有大筆的財富作為後盾。拉瓦錫的一生,不得不提的人,他的妻子-瑪莉安。能將這些過程詳細的紀錄下來,也把實驗所用的器材畫了下來。這是拉瓦錫能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拉瓦錫職業生涯的許多領域裡所見到,他人的渾沌不清,成為吸引她一探究竟的切入點。(p.88)
真相愈是奇特,愈不見容於眾所接受、認可的觀念,就愈需要透過重複的實驗,絲毫不容質疑的方式,予已證實。
我如此看待自己的目標,從而使我體認到,首先我得重做吸收空氣的實驗,然後再加做許多那實驗,以了解那物質的起源,進而可以掌握他在所有不同化合裡的作用。
該是時候讓化學重拾較嚴謹的推理方法……將屬於事實、得自觀察的東西與體系的、假設的東西分隔清楚。

第1章 法國大革命前
之一
一七九三年秋初,法國國民公會官員造訪安端.拉瓦錫(Antoine Lavoisier)位於巴黎的私人寓所,地址是抹大拉大道二四三號。在這條時髦大街西邊的街區上,抹大拉教堂的建設工程,因為革命爆發,自一七九一年停擺至今。這座教堂根據古希臘帕德嫩神廟的風格設計,從尚未完工的古典式門廊往南望,視野開闊,視線沿著王家路往下,可遠眺革命廣場,也就是不久後將安置斷頭台的地方。推薦斷頭台作為處死工具的吉約坦(Joseph-Ignace Guillotin)醫生,和拉瓦錫同是巴黎科學界的傑出人士。他作此建議,乃是希望處決方式更為人道、文明,改革以斧頭砍頭、以繩子吊死的殘忍作風。但日後他將和任何人一樣震驚地發現,他的建議竟演變出西方有史以來最駭人的恐怖工具之一。

這些官員奉可怕的「公共安全委員會」之命前來搜索、扣押拉瓦錫的書信文件,結果,除了一些以外國語(英語、義大利語)寫成的科學界同業的來信,未找到任何可疑物件。這些同業人士包括史帕朗札尼(Lazzaro Spallanzani)、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布拉克(Joseph Black)、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拉瓦錫要求替遭沒收的整捆文件蓋上個人封印,獲准。他大概是擔心若不加封印,可能遭敵人將較危險的文件摻進其中,栽贓於他,但搜捕程序報告上載明,「他要求有這預防措施,不是因為疑慮,而是怕亂掉。」

根據法國共和曆,這一天是共和元年果月(fructidor)二十四日,但不管是拉瓦錫還是其他任何人,當時都不知道這日期,只知道那一天是公元一七九三年九月十日。法國共和曆雖以一七九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法國共和締造那一天為元旦,但要到一七九三年十月才公布實施。因而,共和元年乃是後來追加,當時沒有所謂共和元年的觀念。但對他而言,那意義重大。在共和元年之前,波旁王室當政下,拉瓦錫安時處順,生活、事業都很穩當,但那一天之後,他陷入革命、恐怖的危險新環境裡,生活和工作都受到重新審查。

如果拉瓦錫早意會到,在這日後所謂的共和元年,在打倒一切的新社會氣氛下,他將身陷險境,他大概會逃出國避難。顯然的,他未察覺到自己將身陷何等嚴重的危險,但他卻比當時任何科學家更清楚了解,翻天覆地的觀念變革,在其他領域是何等重要。拉瓦錫靠著發現氧氣,在科學界名垂青史,並將此發現命名為「致酸要素」(=le principe oxygine=),但事實上,在他之前,早有人發現氧氣,例如將它稱作是「固定氣體」的普里斯特利,以及將它稱作是「火氣」的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拉瓦錫的大破大立之處,在於理解這個算不上新發現氣體的性質,並將其取名為「致酸要素」(譯按:氧氣原文oxygen,即源自拉瓦錫所造的oxygene一詞,其字面意思為「致酸的要素」,日文漢字稱氧為酸素,源自於此),從而將這氣體放在一全新的觀念體系中。而日後整個現代化學,就以這觀念體系為起點,發展出來。在化學物質的取名上,拉瓦錫貢獻奇大。

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年代,一段精采絕倫的科學發現故事。法國大革命前夕,拉瓦錫掀起化學界的一場革命,引領化學脫離煉金術的模糊地位,奠定現代化學的基礎。拉瓦錫致力於科學改革,卻沒能倖免於政治改革的狂潮;一生行事以理性為依歸的他,為何會被非理性的浪潮所吞噬?是什麼原因將拉瓦錫推向科學成就的巔峰,同時也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新學科誕生那一刻向來是劃時代的一刻,但很少有科學革命是在政治革命的時空背景下完成。安端.拉瓦錫恭逢其時,成為這兩種革命的推手,成為將因恐怖統治而英年早逝的「理性時代」典型人物。

  由於他過人的聰慧,加上他自己掙得的大量財富和他幹練妻子的協助,拉瓦錫成為十八世紀末期科學界的中心人物。當他投身於科學界的競賽,欲搶先揭露燃燒的化學過程真相時,就已占據這樣的有利地位。在國際科學界眼中,拉瓦錫和他的主要對手英格蘭的普里斯特利,都在個人研究過程裡發現了氧,但拉瓦錫闡釋化學反應如何運作的理論,得到他以最先進設備進行的最尖端實驗證實,從而掃除了中世紀煉金術的殘餘觀念,催生出現代化學。拉瓦錫那部讓化學成為獨立新學科的著作,出版時距後來巴士底獄的陷落只四個月。

書評

  取材廣泛的偉大小說家貝爾,發揮他的敘事才華和多才多藝,在此精采描述一則真實的化學發現故事,呈現拉瓦錫為現代化學奠下基礎、在雅各賓恐怖統治下喪命的歷史。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暨詩人、作家霍夫曼(Roald Hoffmann)

  貝爾的成功之處,不僅生動傳達了拉瓦錫研究方法之嚴謹,更刻畫出鮮明的人物性格,尤以拉瓦錫面臨死亡時的沉著自若,感染力尤其強烈。

《洛杉磯時報》書評

高潮迭起、引人入勝。
《出版人週報》

  本書由兩段緊湊的故事交織而成:一是拉瓦錫如何在化學競賽中拔得頭籌,一是法國革命黨人對拉瓦錫的緊迫盯人,窮追不捨。
《紐約時報》書評


【讀後感想】:
氧氣的定義可以說是化學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氧氣沒有一個領導人-拉瓦錫-來提拔它,化學這門科目可能還要一、兩個世紀才會獨立出來。

為何要談獨立化學一科?原因很容易理解。數學與物理帶領的科學世界有強烈的邏輯,也不會有自相矛盾的狀況,這是讓人可以去接觸、使用這兩科的主要原因。反觀化學,在當時應該要稱為煉金術,這些煉金術師將得到的結果,封鎖再封鎖。導致整個學界是封閉的情況,無法討論,導致一些錯誤的理論(從西元前古希臘時代開始)延續下來,只是不斷的修改、變更。只為了符合自己的實驗,導致整個學術界的典籍都是相互衝突、矛盾,更重要的是,紀錄下來的文字,令人難解是最重要的原因。

拉瓦錫的最大貢獻在於將煉金術這門詭異的學術,突破所有舊有的觀念,並且加以攻擊史塔爾的燃素說。同時也抨擊火質說。這都是跨時代的大動作,不得不懷疑,拉瓦錫那時提出的還只是「假設」,不被大眾肯定,不過後來實驗的器材完成,想要不五體投地都很難。

還記得拉瓦錫的天份嗎?那一份擅於整頓亂象的天份!讓所有的實驗重複再重複,也讓數字越來越細膩的呈現-四十萬分之一的天平-證明假設與成果是相同的。這件事情讓當時的「大家」無法快速揚棄燃素說,畢竟那是化學的基本。後來的實驗,很明顯,拉瓦錫獲勝了,贏的化學之父的稱號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拉瓦錫在一生中能讓他如此成功要歸咎於三件事:第一、家族的職業,讓他可以順利進入稅款包收公司,也讓他有日後這些表現。第二、他的天份,能將化學每一次的結果記錄並加以整理實是一件難事。畢竟會影響結果因素太過繁瑣。第三、他的夫人,瑪莉安不是僅限於妻子一個身份,她是助手、秘書。更是一個繆斯女神,紀錄了拉瓦錫實驗的種種,尤其是實驗的器材,實在不讓人不佩服。

成就一個偉人最大的本事,不外乎毅力、恆心,在時代的交替,還需要權力!拉瓦錫最大的啟發者-胡艾勒-讓拉瓦錫重新認識化學,也讓拉瓦錫那份熱愛整頓亂象的天份不斷的使用。那是他講過最重要的一段話:「我花了好一番工夫,才清楚理解化學研究在那時候已進展到什麼情況。然而,我所花了四年研讀的這門學科,只有幾個真憑實據可供依據,而且這門學科由全然不連貫的觀念和未經過證明的假設所構成,不符科學邏輯。」這很明顯的表達拉瓦錫最大的決心-讓化學重新開始!事實也證明了,他成功了,卻也因為當時的政治,他殞落了。他開啟了新世代的化學,也擊倒所有的錯誤理論,這是化學界最重要的成果,不需要再相信「假設」的物質。取而代之的,是致酸要素。

[attach]88657408[/attach]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