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諸葛亮—制軍之能臣,治國之庸臣 [打印本頁]

作者: lljhblack    時間: 2013-2-13 03:03 AM     標題: 諸葛亮—制軍之能臣,治國之庸臣

工作之余,時常也翻看一些古典文學,其中看的最的的當屬《三國演義》;可謂是百讀不厭,沒有事情的時候總是也拿起來看几頁打發一下時間,其中比較喜歡的几位當屬曹操諸葛亮等几位,在多次的翻看之后,其中對書中的諸葛亮的描寫產生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現在通過這篇文字,談談自己的看法,同各路英豪工商榷之.




諸葛亮簡單的介紹: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身高約合現今1.84米。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后因為生活問題,遷移到南陽定居;27歲,受劉備三顧之請,協助劉備稱霸了巴蜀之地,形成當時后漢之后三國鼎立之勢力,與234年病卒于征討魏國途中。諸葛亮一生征戰無數,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其中經典之戰如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万大軍,空城計嚇走司馬父子等,同時也為巴蜀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故流傳百世,為人稱道也。




但是通過《三國演義》中的描寫,本人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深感佩服,但是就其劉備白帝城托孤之后的開始接手治理蜀國所表現出來看,似乎諸葛亮的治國能力值得我們商榷。故我個人以為諸葛亮乃制軍之能臣,治國之庸臣,具体分析如下:




制軍之能臣:




一、諸葛亮具有很强的大局觀;其未出茅廬之前,劉備曾三顧茅廬相邀,第三次的時候,諸葛亮一席三分天下而治,讓劉備深感佩服,如醍醐灌頂,故有后面對諸葛亮尊敬有加之舉動;初出茅廬后,倡議劉備聯合孫權,共同抗曹操,並憑借三寸不爛之舌,于孫權軍中舌戰群儒,讓孫權最終下定決心共同抗擊曹操,都体現了其對當時局勢的深刻了解和把握,可見諸葛亮的大局觀的確高人一籌。




二、戰略戰术的制定:




諸葛亮出來后的第一戰役,火燒新野,當時劉碑被各路人馬殺的是東竄西跑的,連一個象樣的居住地都沒有,人心渙散的,當時諸葛亮的一把火,不光穩定了局面,而且獲得當時劉備集團的尊重,其后建議劉備先去荊州在圖巴蜀,為劉備建立蜀國指明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三:用人及制軍




諸葛亮用人方面体現了高超的軍事眼光,不但會用人而切會用積極的態度讓所用之人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几次戰役中聰明的調動張飛的積極性,不光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而且收服了當時的蜀地老將軍黃忠等等,只制軍方面,諸葛亮以身作則,鞠躬盡瘁,通過諸葛亮對蜀軍的調整,大大的提高部隊的戰斗力和作戰效率,為劉備建立蜀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以上几個方面,來看,諸葛亮雖然一介文弱書生,但是卻有著極高的軍事才干,並能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的運用到戰爭去,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軍事家。




治國之庸臣




從〈三國演義〉來看,諸葛亮在治國方面,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我這里說的庸,只能是相對其軍事才能而言,因為諸葛亮的庸,也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署國最終走向沒落一個原因;




一,對用人方面:





治國之用人和治軍之用人應該說是兩個層面的,一個偏重身体,一個側重于腦力,但是諸葛亮在這一方面似乎有點混為一談,從馬謖失街亭,關羽失荊州,可以看出,諸葛亮對管理人才的任用上是有一定的偏駁的,進入巴蜀后還有一個問題,在進入巴蜀之地后,並沒有積極的聯合當地的巴蜀之人來合理的做到蜀人治蜀,起用的還是以前隨劉備進巴蜀的人員,這樣在無形中在當地就形成了兩個勢力集團,進而在對巴蜀的治理上,在本國內就出現了一些對抗的情緒,如自己的主要接班人也是選擇了外來的姜維,導致在戰備方面出現了問題。




二、對權利的運用




雖然當時阿斗為當時的國君,但是劉備托孤之時也提到了,成則力,庸則廢的想法,可以說把國家的權利都集中到了諸葛亮的手中,但是諸葛亮似乎做隱士習慣了,對權利的運用方面似乎並不看重,只是忙于實現劉備的統一計划,把自己放到了一個帥的角度上,自己可以帶兵出征,甚至自己脫離朝臣,專心的去訓練軍士;其二是賞罰嚴明但是有違與社會的發展,容易讓人產生敵對的情緒,特別是一些原駐人口;導致阿斗周圍出現佞臣,給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被動。




三:過于墨守成規

諸葛亮是一個計划性很强,並且不愛冒險的人,這點從空城計中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一生用軍,不曾涉險就可以看出,所以導致諸葛亮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總是按照自己認為最安全的方式來進行;比如六出祁連;在如對的魏延曾出的合理化建議,因被諸葛亮認為太冒險,被否定;最終結果當魏國對祁連加强防備之后,諸葛亮六出六損,最后自己還死在征戰途中。




四:寧可受人魚,不願授人漁;

歷史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喜歡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親自的過問,安排好了,然后讓其他的人去執行,致使產生了極强的依賴性,雖然有時候也咨詢將領戰爭處理方式,當和自己意見相左時,總是耐心的說服他人,按自己的思路去辦,形成其手下之人,讓我去那里就去那里,丞相怎麼辦就怎麼辦,喪失了必要的主觀能動性,其中姜維做為他的接班人,諸葛亮也盡量的讓姜維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處理事情,所以導致諸葛亮死后,巴蜀之地很快的就被魏給征服。




通過以上的個人的理解,所以我以為,諸葛亮在制軍方面不可否認是一個軍事奇才,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相對于他軍事才能,還是暴露出了他的一些弱點,不過人無完人,對于諸葛亮的傳奇的一生,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作者: coffeewi    時間: 2013-2-13 03:4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ushfire    時間: 2013-2-13 03:58 AM

仔細想想還是滿有道理的
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
都散這種味道
但他也是人不是嗎
作者: wasely2008    時間: 2013-2-13 02:13 PM

一下說諸葛亮事必躬親不願放權
一下又把派系問題等劉備及其他官員應當負的責任全加在諸葛亮頭上
有點為反對而反對的味道
另外諸葛亮死後近三十年蜀漢才滅亡
不是"很快就被魏征服"
作者: kid1412    時間: 2013-2-13 02:46 PM

以蜀國人力物力之貧乏,在諸葛亮治下還能數次出兵攻魏而不匱乏,可知諸葛亮並非不擅於治國。
作者: duncan910    時間: 2013-2-13 05:00 PM

不看"演義" 中如神人的孔明
其實內政才是此人的長處.....
作者: 歐力汗    時間: 2013-2-13 08:56 PM

應該說是時不我予,有些事是逆天而行,不是有段敘述亮,此時天空降下大雨才讓司馬懿死裡逃生,不是嗎?如同關二爺一離開劉備獨當一面時,就掛了,三國這樣寫我們就看看就算
作者: eynyeyny246    時間: 2013-2-13 11:36 PM

蜀國如沒有諸葛亮此位良臣佐國
劉備死後西蜀大概就玩完了
不可能還拖那麼久才亡國

作者: 超級獵人    時間: 2013-2-14 12:55 AM

每個人都有優點與缺點,無法完美!
作者: 超級獵人    時間: 2013-2-14 12:56 AM

每個人都有優點與缺點,無法完美!
作者: bin00536    時間: 2013-2-14 12:57 AM

諸葛亮的政治上絕對是個名相但問題是他死後的一些問題
諸葛亮還在時候他還是可以壓下荊.西川.東州人的對立問題
但問題是死後就出現派系問題這問題大概他也沒預估到她死後無人可壓下
裡面尤其以西川(當地人)跟東州(劉氏父子統治時期進的人)對立最為嚴重
只能說後期蜀國問題真的很大沒辦法把所有聲音給壓住
作者: mike123321123    時間: 2013-2-14 01:39 AM

他不應該算式治軍的能才
他只是懂而已
他精通的是內政及大局分析
作者: cripple7489    時間: 2013-2-14 10:41 AM

這什麼爛評論 你新到一塊地方

當然是拿以前舊部署拿來用

忠誠度、配合度你都不用考慮的???
作者: astraea81    時間: 2013-2-14 11:36 AM

在軍事科技的貢獻的確有目共睹
但他在用人與文治上就較少能大書特書的地方
人本就無全能
以古觀己才是學歷史的意義
作者: st851430    時間: 2013-2-17 04:30 PM

諸葛亮最大的問題在於他跟有些人實在不合  所以在用人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偏袒或者是故意冷落  如果要知道更多的事  可以看三國志(<--正史)  從正史角度是怎麼看他的
作者: a112708816    時間: 2013-2-18 12:20 PM

最近常看到這種翻案文章
我總覺得在騙錢
作者: 林老先生    時間: 2013-2-18 01:33 PM

要了解歷史人物 要看正史

三國演義就跟現在小說尋秦記一樣

不少是編的

我記得正史上記載 諸葛亮內政是一流的

反而軍事不似演義上寫的跟神一樣~


作者: ji3u.3cj84gji    時間: 2013-2-18 03:55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112708816    時間: 2013-2-18 04:30 PM

又是一篇譁眾取寵的文章
作者: 呆呆蛋頭    時間: 2013-2-21 11:07 AM

我怎覺有點寫反

我反而覺得他會治國卻不會打仗
作者: 爆頭小黑X    時間: 2013-2-21 09:45 PM

這是上沒有萬能的神人
諸葛亮雖有過錯
但是他死後還能讓蜀漢活個30年
不太像是治國的庸臣
作者: a78467    時間: 2013-2-21 11:14 PM

其實諸葛亮真正聞名的是他的內政!!!
應該都有讀過出師表吧!
其實裡面有透露出他的治國方略!
至於治軍嗎?說真的....那是演義!
正史中他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作者: shana1133    時間: 2013-2-21 11:54 PM

a78467 發表於 2013-2-21 11:14 PM
其實諸葛亮真正聞名的是他的內政!!!
應該都有讀過出師表吧!
其實裡面有透露出他的治國方略!

是嗎............
怎麼我看的正史
手握三十萬重兵的司馬懿對上兵力不到三分之一的諸葛亮
根本就龜縮著不敢打
第四次北伐司馬懿更是大敗於諸葛亮之手
"死諸葛走活仲達"也不是羅貫中自己瞎掰的
作者: gp02mk2    時間: 2013-2-22 12:22 AM

本帖最後由 gp02mk2 於 2013-2-23 03:38 PM 編輯

有幾點開版的有沒有想過

蜀國從成立到滅亡這段時間點有發生過甚麼事情?

第一點
關羽失荊州
荊州土地肥沃 方圓千里
是塊屯田的一塊大餅
交通 水運發達
是伐魏的軍事第一線要塞
結果呢?
因為關羽的剛愎自用而失
這對蜀國有打擊到

2夷陵之戰
關羽的死 激怒的劉備
使劉備失去理智出兵攻吳
結果戰敗 而且敗的非常慘
使蜀國人力 資源整個元氣大傷

綜合以上兩點
蜀國以經非常虛弱不堪
只要受到強力總攻擊就有滅亡的危險


所以大家想想
如果魏國萬全的準備主動攻擊的一天來臨
元氣大傷的蜀國會怎麼樣?

所以諸葛亮選擇在魏國還沒準備好
先有動作來個攻其不備
而北伐目的就是為了表現

"攻擊就是最大的防禦"

而這最大的防禦有沒有奏效?

真的讓魏國感受到威脅頭痛

通常在軍事戰略上
攻方都是佔在威脅性的強角的立場
守方則是因為弱 不得不防守減少傷害 等待機會

但元氣大傷的蜀國卻擔任攻方
也真的讓當時的魏國對諸葛亮感到非常頭痛

那這點代表甚麼?

這點不是說諸葛亮成攻守住蜀國
但要注意一下
當時的蜀國的國情是甚麼情況?
到底虛弱到甚麼程度
就算朱葛亮換成管仲 樂毅 張良 白起這些古代優秀的政治家 軍事家
但蜀國當初雙重打擊傷害下
以及國力虛弱化
要版回優勢
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唯一保命的手段就是在對方準備好之前
先下手為強

歷史上記載正史諸葛亮是政治家出身
諸葛亮他當初自比 管仲 樂毅 這兩位古代優秀的政治家
可以看出諸葛亮對自己的政治才能非常有信心
但在演義上卻自比張良
還搖身一變變成了有預言能力的戰略家

雖然正史不算是最頂尖的軍事家
但也絕對不會算是最差的軍事家
否則他的帶兵北筏
不可能屢次讓魏國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

唯一軍事上的缺點就是太過於謹慎
但這謹慎也是他最大的軍事優點
再來他用人問題
諸葛亮用人的確正史沒有劉備好
拿馬謖這個例子
劉備在死前有跟朱葛亮說過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這也證實了諸葛亮看人
沒有劉備眼睛那麼明
另外最重要的一件事
開版的

你拿演義來評論諸葛亮是最大的錯誤
要拿應該拿正史的諸葛亮
怎麼拿演義的耶?


作者: iamycc2222    時間: 2013-2-22 12:57 AM

諸葛大名垂宇宙
軍事或許不能及,但治國能力絕對是一絕
怎麼會說治國庸才呢
作者: cafebean_j    時間: 2013-2-22 09:18 AM

就演義(小說)的角度來說 , 諸葛亮登場的前半段, 都是神機妙算, 神人一般。
後半段當然就得把他拉下來, 否則一直神機妙算下去, 就不叫三國演義了,
該叫 “諸葛大神傳奇”
作者: frank048.tw    時間: 2013-2-23 02:36 PM

三國演義是說書人的腳本
正史三國志的形容
跟三國演義差蠻多的

作者: redtea1220    時間: 2013-2-23 04:45 PM

其實劉備如果沒有五虎將跟孔明他根本什麼事也幹不成~~

作者: 3542    時間: 2013-2-23 08:02 PM

shana1133 發表於 2013-2-21 11:54 PM
是嗎............
怎麼我看的正史
手握三十萬重兵的司馬懿對上兵力不到三分之一的諸葛亮

陳壽有做過評論:「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他的意思是諸葛亮治國的能力更勝於打戰
可是另一句「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與」
可能有個人的意識形態,如果是客觀的解讀,就是對他北伐不認同

北伐戰爭蜀魏各有勝負
孫子兵法裡有句話叫「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魏國是守方,蜀國是攻方
因此蜀國必須用更多金錢和人力才可能達成勝利
魏國耗費資源相對較少,何必去硬碰硬?
作者: gp02mk2    時間: 2013-2-23 09:51 PM

本帖最後由 gp02mk2 於 2013-2-23 09:56 PM 編輯
3542 發表於 2013-2-23 08:02 PM
陳壽有做過評論:「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他的意思是諸葛亮治國的能力更勝於打戰
可是另一 ...

我後面有說
當初這樣硬碰硬
是不得不硬碰硬

如果不主動打的話
只要等到魏國準備就緒
主動攻擊的時候
元氣大傷的蜀國就守也守不住
而這北伐到底有沒有讓魏國有壓力

在戰爭上有個規則

攻法大多都是佔在優勢上
守方都是佔在弱勢上
但失荊州 夷陵之戰戰敗後以元氣大傷的蜀國
這時候的蜀國是非常脆弱的
以經非常脆弱的蜀國
可以以這樣的狀態
可以逼的魏國不得不守
這已經不是脆弱的弱國主動攻擊該有的戰果了

所以這北伐
可以說是為了表現
"攻擊就是最大的防禦"
是一筆不得不砸大錢換來的生存防禦戰

作者: 53102048    時間: 2013-2-24 12:18 AM

redtea1220 發表於 2013-2-23 04:45 PM
其實劉備如果沒有五虎將跟孔明他根本什麼事也幹不成~~

什麼事都幹不成?

劉備被演義大幅弱化,許多他本人打贏的漂亮勝仗都被移花皆木到其他人身上了,他本人擁有相當卓越的軍事才能
作者: playingeyny    時間: 2013-2-24 01:36 AM

相當的認同 尤起跟司馬懿比起來 所然兵法實勝 蛋再處事方面實在弱太多了 以是於勞師遠征的辛勞活活把自己給拖死  不像司馬懿 自知兵法不如 故甘心委曲求全以最沒尊嚴的必勝法  對遠征者一字守 來應對  且顧外同時優內 有留心到先安內後攘外  雖然司馬懿對兵法實遜色頗多   但他對人心的知悉洞察全然不低於諸葛亮對兵法的運用才幹   然而左右世局大全的關鍵除了天意 往往正是在人心    可惜諸葛亮對自己的才幹太過自負 以致如神一般的兵法卻屢敗在人
作者: gp02mk2    時間: 2013-2-24 08:40 AM

redtea1220 發表於 2013-2-23 04:45 PM
其實劉備如果沒有五虎將跟孔明他根本什麼事也幹不成~~

正史有很多場戰役
在演義中都被改寫過了
如原本博望坡 漢中等諸多戰役
都是劉備親手指揮調度的打贏的
演義中徐庶精彩的破八門金鎖的那場戰役
正史徐庶當時還沒加入劉備
正史紀載是劉備擊敗曹仁的
但在演義
這些勝仗都變成了諸葛亮 徐庶 法正 龐統在打
作者: havana2    時間: 2013-3-1 02:33 AM

這句話  倒過來講吧!........
作者: cripple7489    時間: 2013-3-1 08:38 AM

位什麼人人都說他政治強  就你會說他政治沒有比軍事強???
作者: skaa5020    時間: 2013-3-1 10:45 AM

文中很多內容出自於演義

但是諸葛亮用人的確有很大的問題

作者: superstar0204    時間: 2013-3-1 11:03 AM

寧可受人魚,不願授人漁
這句話說得真是好ㄟ...學起來了!感謝大大
作者: 流觴醉風    時間: 2013-3-1 12:16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eolee14116    時間: 2013-3-13 12:38 AM

有治軍之能臣已經不錯了
作者: ccharlies    時間: 2013-3-13 02:04 AM

怎覺得這篇是複製轉來的?錯字跟語句都有問題
作者: spcxxa    時間: 2013-3-13 10:35 PM

你這樣有點馬後炮的味道,畢竟他的國家勢力最小,小心使的萬年船
作者: QQQ3698741    時間: 2013-3-15 07:50 PM

一種新的看法
每個人都有動搖歷史的能力  
真正厲害的  還是羅貫中!

作者: ansontheo    時間: 2013-4-21 05:03 PM

總覺得他只有大局觀上比較不錯
軍事政事比起他的大局真的差很多


作者: at780823    時間: 2013-4-22 11:30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