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三國兩晉南北朝 [打印本頁]

作者: kennykhchoo    時間: 2012-11-22 06:15 AM     標題: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兩晉南北朝

  東漢瓦解后,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這一時期的300多年中,豪族地主的大土地占有制繼續發展,許多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戰爭連綿不斷,朝代更替頻繁,經常出現若干政權同時並存的局面。北方各民族在長期歷史活動過程中,互相融合,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而大量北方移民遷往南方,和當地土著共同開發,致使南方經濟有了迅速的發展。盡管當時南北分裂,以中原為中心,各民族各地區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對外經濟文化往來更加頻繁,為隋唐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反弄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三國

  黃巾起義以后,東漢王朝無力維持對全國的統治,許多州郡官吏和豪强地主,紛紛加强武裝,修筑塢堡,割據一方,作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參與了討伐。從此之后,曹操勢力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漢獻帝于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消滅北方的袁术、呂布、張繡、袁紹等人,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公元208 年,曹操率八十余万大軍,准備一舉擊潰東吳孫權的勢力;此時,劉備的謀士的諸葛亮力勸東吳與其聯手,合力抗曹。孫權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並在赤壁一戰中以火攻擊潰了兵力占優的曹軍,而劉備則趁機奪取了漢中與蜀地,三國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

  自東漢末年,由于連年戰亂,使中國人口數量下降,經濟水平大幅降低,而持續了近八十年的三國鼎立局面進一步加深了經濟的惡化。無論蜀吳,都曾因糧食問題而不能完成其軍事行動。故而,蜀漢魏氏及吳氏在其統治期間都將農業生產放于首要地位。而由于戰爭的需要,金屬冶煉及造船等技术,在三國時期都有較大進步。但是,連年的征戰畢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較緩慢的時期。

  三國鼎立局面在中國共維持了七十二年的時間,但三國時期人才眾多,其中不乏多位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

  西晉

  司馬氏執政后,滅蜀代魏,國力迅速上升。280年晉滅吳,三國局面歸于統一,並出現短暫的和平安定局面。晉武帝司馬炎頒行戶調式,規定男女占田的假定畝數和應負田租戶調的實際畝數,允許官吏按官品高低占有不同數量的土地和佃客、蔭戶。戶調式既承認官僚地主的許多封建特權,又企圖予以限制。

  豪强大族的繼續發展,統治集團的奢侈腐化,朝廷競爭的紛紜復雜,使西晉統治面臨危機。晉武帝為了鞏固皇權,大封宗室為王,以諸王統率兵馬各鎮一方。晉惠帝時爆發了爭奪中央政權的激烈斗爭,諸王相繼卷入,形成十六年的內戰,稱為八王之亂。參戰諸王相繼敗死。西晉被乘機起兵的匈奴覆滅,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

  十六國

  304年匈奴劉淵起兵,建立漢國。后來匈奴軍攻下洛陽、長安, 俘擄懷帝、愍帝。318年匈奴劉曜滅漢,次年,在長安建立前趙。同年羯人石勒在襄國建后趙,329年並吞前趙。其時西北地區則由前涼統治。

  350年后趙發生冉閔暴亂。前燕慕容□率部南下平亂,352年擊滅冉魏,占有河北。被强徙于中原的氐族部落回歸關中,在長安建立前秦。前秦苻堅滅前燕,統一北方,于383年發動南侵戰爭,史稱肥水之戰。東晉擊敗前秦,前秦瓦解。
  
  肥水戰后,北方陷入更嚴重的分裂局面。關東、遼西地區,鮮卑慕容部先后建后燕、西燕、南燕,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建立北燕。關中地區,羌人姚萇建立后秦,稍后匈奴鐵弗部建立夏國。西北地區,不同的民族先后建立過西秦、后涼、南涼、北涼、西涼等國家,彼此征戰並吞,破壞很大。
  
  鮮卑拓跋部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的代國,于376 年為前秦所滅。肥水戰后,拓跋□重建國家(史稱北魏),于398年稱帝,即魏道武帝拓跋□。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十六國結束。

  東晉

  西晉亡后,原來駐守建業的琅邪王司馬睿,在士族官僚的擁戴下即帝位,即東晉元帝。東晉先后平息了王敦、蘇峻之亂,統治趨于穩定。西晉末年以來,北方人民大量南遷,其中有不少士族高門。士族王導在東晉初支配著朝廷。各家士族爭奪門戶權力的斗爭,構成東晉政治的主要內容。

  南來士族祖逖曾率軍北伐,一度進至黃河流域。以后,當權的士族多標榜北伐以增門戶威望,其中以桓溫三次北伐最為有名。桓溫曾經收復洛陽,進入關中,用兵河北,但都未能鞏固成果。當前秦苻堅發動淝水之戰時,東晉面臨空前的威脅。由于謝氏、桓氏諸家士族團結對敵,以及謝玄在江北流民群中所組北府兵的勇敢應戰,江南得免于一場被胡人侵占的災難。

  由于東晉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與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北方的手工業技术與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東晉的手工業水平比西晉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來,中國的文學發展一直處于大步前進的時期,其中以東晉年間的文人最為著名。東晉出現了山水詩人謝靈運、田園詩人陶淵明等人,他們對舊体詩作出改革,為將來隋、唐的詩文盛世創造了前提條件。


  北朝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是我國歷史上與南朝同時代的北方王朝的總稱,其中包括了北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

  公元三八六年鮮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建立起魏國后,北方才從脫離了東晉名義上的統治,使局勢逐漸安定起來。公元四七一年,魏孝文帝即位,開始了北魏的第一次重大改革,著手整飭吏治,重建三長制鄉官系統以取代宗主督護制,頒行均田制以緩解小民無地的社會矛盾。太和十八年 (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並推行一系列改革鮮卑舊俗的措施。孝文帝的改革改善了北方社會狀況,促進了拓跋部的發展,但卻引起了一部分守舊貴族和鮮卑武人的激烈反對。正光五年 (公元523年)北魏邊疆六鎮陸續起兵,此后,內亂不止,北魏遂分裂成東魏、西魏,又分別演變為北齊、北周。

  北齊建立于公元550年,它的建立者是高歡之子高洋,是為齊文帝。由于北齊是在東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較為强大,文帝在位其間,又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故而使北齊的國力優于北周。但自文帝以后,相繼即位的孝昭帝、武成帝都是暴君,他們在位期間,大肆殺戮元姓(北魏皇室)與漢族官員,使得北齊失去了鮮卑族與漢族廣大人民的支持,后至公元五七七年,北齊被北周消滅。

  與北齊同時存在的北周,是由宇文覺于公元五五七年在西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王朝。在建立之初,它的實力明顯弱于北齊,但由于周武帝宇文邕(561—579年在位)的治理,使北周逐漸超過了北齊而强盛起來。在此期間,大部分奴隸被赦免為平民,和解了統治者與人民的矛盾,而武帝自己生活朴素、勤政愛民,深受各族人民愛戴。就這樣,北周開始了它的强盛時代。公元五七八年,周武帝卒,傳帝位于宣帝,但此后北周的軍政大權逐步落入了外戚楊堅的手中,后來楊堅于公元五八一年廢周靜帝,建立起隋朝,並逐步統一全國,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的局面。

  北朝時期,由于歷代統治者都以佛教為國教,故而有許多廟宇及石窟造像流傳于世,其中敦煌千佛洞、云崗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成為我國造像藝术寶庫之中的瑰寶。


  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東晉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個朝代的總稱。自公元420年東晉王朝滅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國家,而它們存在的時間都相對較短。其中最長的不過九十五年,最短的僅有二十三年,是我國歷史上朝代更迭較快的一段時間。

  宋(公元420—479年)

  宋朝的開國皇帝劉裕是東晉末年發展起來的新興力量。他在與東晉四大家族的斗爭中取得了勝利,于公元420年他廢掉了晉帝,自立為王,國號宋。于劉裕出身貧寒,又看到了東晉因大族屢屢興兵反抗而使其滅亡的教訓,故而在他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門大族。其用人也多為貧寒出身,兵權則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所以沒重蹈東晉發生大族割據的覆轍。然而,由于皇子相互間的爭權奪利,最后以至與相互殘殺,這是劉裕始料未及的。 四二二年,劉裕卒,宋少帝、文帝相繼即位。其中,文帝劉義隆在位的三十年間,是宋朝最繁榮的一段時期,這時南方的經濟、文化才真正有所發展。公元四五零年至公元四五一年,宋與北朝的魏國交戰雖各有勝負,但卻都損失慘重,使南北方無能力再發生大戰。從此,南北方相對穩定下來。公元四五四年,文帝薨。文帝死后,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后為帝,但他們倆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僅對諸將疑忌,而且兄弟間相互殘殺,政治一度混亂。在此期間,南兗州刺史蕭道成趁政治混亂之機而形成了較强的勢力。四七九年,蕭道成滅宋,建立齊。至此,宋朝宣告滅亡。

  齊(公元479—502年)

  齊是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僅有二十三年。齊高帝蕭道成借鑒了宋滅亡的教訓,以寬厚為本,提倡節儉。他共在位四年,在他臨死前,要求其子武帝繼續統治其方針,並且不要手足相殘。武帝遵其遺囑,繼續統治國家,使南朝又出現了一段相對穩定發展的階段。武帝死后,齊國的皇帝又走上了宋滅亡的老路,他們紛紛殺戮自己的兄親、叔侄,至東昏侯時,因其疑心過重,几乎將朝內大臣全部處死。這樣一來齊國的江山又被動搖了。公元五零一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入建康,結束了齊的統治。

  梁(公元502—557年)

  梁朝的建立者蕭衍擅長文學,499年被任命為雍州刺史,他乘齊國內亂,發兵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蕭衍是為梁武帝,共在位四十八年。在武帝時期,北方的魏國已經衰落,再無能力對南方形成威脅。這本應為南方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武帝卻昏庸無能,縱容大臣剝削人民,卻又以自己節儉為借口,對一些忠臣的建議置之不理。公元五四八年,投降梁的東魏大將侯景倒戈。他以武帝從子蕭正德為內應,進攻梁國。次年,侯景攻陷台城。此時,梁武帝早已餓死于城中,其子蕭綱即位,是為梁簡文帝。公元五五一年,侯景殺死簡文帝,因此梁已完全處于崩潰的邊緣。公元五五七年,在討伐侯景的戰爭中發展起來的陳霸先滅梁,建立陳。至此,梁宣告滅亡。

  陳(公元557—589年)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是為陳武帝。此時,中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便注定是短命的。陳武帝與其繼承者文帝、宣帝先后消滅了王僧辯、王僧智等反對勢力,又在建康附近打敗北齊軍。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梁的統治,但畢竟由于國力衰微,陳的統治被局限于長江以南,宜昌以東的地方。公元五八三年,陳宣帝卒。其子后主陳叔寶即位,此時北方已被隋朝統一,全國的統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楊堅滅陳,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作者: ZYX0410    時間: 2012-11-22 06:42 PM

中國歷代的更迭都有其原因,滅亡的主要因都是主政者喪失民心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