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outube.com/watch?v=i25oEvWAsmo
《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是拉赫瑪尼諾夫的代表作,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被譽為是他的“最高杰作”,廣受世人的喜愛和歡迎。在這部作品完整的結構、獨具一格的抒情性和鋼琴演奏效果的統一,都体現了他對俄羅斯音樂的嫻熟掌握。這首曲子除了在構造上的完滿妥善之外,同時還充分發揮了抒情性和鋼琴化的效果,並將這些作了絕佳的統一。這首曲也
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之一,是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典型作品。
自小,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訓練是苦行僧般的:每日6點起床練習,其師不准他以任何借口改變這個時間表。22歲時,他創作的《d小調第一交響曲》,由格拉祖諾夫執棒首演,反應空前冷落。樂評落井下石,稱他的作品為“現代主義者的廢渣”。這無疑將他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其實,他的作品只不過是當時俄羅斯音樂界兩派之爭的犧牲品罷了。拉赫瑪尼諾夫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我感覺自己好像一個患了中風的人,不能用腦和手。”
他情緒低落,完全失去了自信,創作與他似乎永遠絕緣了。生活的種種不順,令他在此後數年裡萎靡不振,並開始酗酒。
多年過去后,好心人將他推薦給了莫斯科大學的尼古萊·達爾醫師——一位發明以“催眠术”從事精神治療的醫生。這種介乎于天方夜譚的治療方法,給拉赫瑪尼諾夫以極大的幫助,拉赫瑪尼諾夫又可以再度創作了。1900年,拉赫曼尼諾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並以此獻給他的心理治療師。儘管作品未完成,拉赫曼尼諾夫急切想知道公眾對這部新作品的反映,遂立即組織其公演,並親自於首演中擔任鋼琴獨奏,終於獲得了成功。1901年,他才完成了第一樂章。
几經波折,1901年的春天,拉赫瑪尼諾夫的《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帶著他飽經磨難的憂郁色彩問世了。作品呈現出了多重的色彩以及所表現出的不可遏制的激情與恢宏的交響性,將協奏曲体裁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拉赫瑪尼諾夫的藝术之光將透過云層,重見了天日。為感謝達爾醫師再造之恩,拉赫瑪尼諾夫將此曲題獻給達爾醫師。無怪乎后世音樂評論家羅森菲爾德稱該作品為——“泡在果醬和蜜糖之中的哀傷晚宴”。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中板 (moderato) ,c小調,2/2拍子,奏鳴曲形式。
開頭,主奏鋼琴彈出八小節鐘聲似的灰暗而沉重的和弦。這段引子相當特別,它盡是一些和弦,由鋼琴獨奏奏出,它的音響從倍弱一直發展到倍强,像喑啞沉悶的鐘聲一般,緩慢均勻而庄嚴,具有號召性的力量,為樂章第一主題的出現充分做好了准備。此和弦增强分解為分散和弦之后,鋼琴以其沸騰般的波浪音型充作背景,出現管弦樂的充滿力量的c小調 第一主題。
這時候出現的第一主題,旋律進行從容不迫,從中可以感到傲然的歡呼、史詩般剛毅的性格、不可戰勝的力量和奮激的熱潮:它有時帶有嚴峻的氣質,有時又像抑郁的沉思一般。這支旋律氣息寬廣,開頭的音調有著充足而豐富的發展,但在這里歌唱性的發揮又完全服從于堅定、權威的節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頌歌和進行曲的色彩,它那巨大的步伐几乎全部交由樂隊加以体現。
這個主題雖然不是俄羅斯民歌曲直接引用,但它卻深具民族特點,其旋律與和聲同俄羅斯典禮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系。
第二樂章 持續的慢板 (Adagio Sostenudo) ,E大調,肅穆而舒緩的三部曲式。
第二樂章從一連串涉及弦樂之慢弦之和音作開端,而慢弦亦由原先之C小調轉化成E大調。鋼琴亦於其後引領至簡單琶音形式,題材則由長笛帶領。在音樂加速之前,題材穿越於鋼琴與其他獨奏者之間,並以華彩樂段引進高潮。接著重覆原始題材,音樂更逐漸地消失,及由獨奏者完成。
第三樂章 詼諧的快板 (Allegro Scherzando) , C大調,2/2拍子,近乎于回旋曲。
在鋼琴華彩樂段未出現以激烈見稱之首個主題前,管弦樂團亦簡短地帶領最終樂章之開始。激烈過後,引進由雙簧管吹奏之抒情段落。在長時間發展以後,緊張情節又由一個精采之鋼琴華彩樂段可觀地加強。次題材於一種極大的配器法引發,帶領一個極快的結尾樂段至完結。
P/S : 文章整理于jayjay1231,資料取自于互動百科和維基百科。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