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烏托邦 [打印本頁]

作者: Goethe    時間: 2012-1-16 05:33 PM     標題: 烏托邦

烏托邦
utopia

一種理想國家,其居民的生活環境,表面上看完美無缺。因此,「烏托邦的」和「烏托邦主義」,常常用來相容空想的、無法實現的改革。
  該詞最早出現在摩爾(Sir Thomas More)以拉丁文出版的《烏托邦》一書中(全名為《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1516);摩爾把希臘文ou(「沒有」)和topos(「地方」)兩字組合,構成一個新詞,取其意為「烏有之鄉」。1515年,摩爾任法蘭德斯大使期間,撰寫了《烏托邦》第二卷,描述一種異教徒的共產主義城邦,它的一切制度和政策,完全受理性支配。描繪這種城邦制度及尊嚴,目的是與基督教歐洲的非理性政治制度形成強烈的對比。1516年,摩爾在英國撰寫的《烏托邦》第一卷,曾描述這個基督教的歐洲,如何被各種私利和對權力與財富的貪欲弄得四分五裂。對烏托邦的描述,出自一位神祕的旅行家希斯拉德(Raphael Hythloday)之口。他的論點是:唯獨共產主義,才能根治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利己主義。在談話中,摩爾支持一種觀點,認為邪惡只能緩解,不能根治,人的本性總會犯錯誤。因此,讀者閱讀這部妙語聯珠的著作時,不免要猜測,哪些是認真之談,哪些是故作反論。
  各種見於載籍中所描述的烏托邦或許是實際的,或許是嘲諷的,或許是思辨的。各種烏托邦遠比它們的名稱古老。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從摩爾到威爾斯的許多烏托邦的典範。歐伊邁羅斯(Euhemerus,創作時期西元前300年)的《聖史》一書有烏托邦島,而普盧塔克(Plutarch)的《利庫爾戈斯傳》,則描述了烏托邦式的斯巴達。有關亞特蘭提斯(Atlantis)的傳奇,啟迪了許多烏托邦神話;不過,15世紀的探索更有現實背景,摩爾將烏托邦與韋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其人聯繫起來。與摩爾所述內容相似的另外一些烏托邦,體現了人道主義主題,如多尼(Antonio Francesco Doni)的《世界》(1552)和帕特里齊(Francesco Patrizi)的《幸福城》(1553)。早期更為實際的烏托邦是康帕內拉(Tommaso Campanella)的《太陽城》,大約寫於1620年。培根的《新亞特蘭提斯》(1627)在科學綱領方面有實用價值,但在哲學和宗教方面,則是思辨的。「I. D. M.」的《天使之前》(1616),安德烈亞(Valentin Andreae)的《基督城》(1619),以及戈特(Samuel Gott)的《新聖城六卷》(1648),都描述了基督教的烏托邦國家。清教主義也創作了不少宗教的和世俗的文學烏托邦,主要有溫斯坦利(Gerrard Winstanley)的《自由法》(1652),倡導掘地派原則。哈林頓(James Harrington)的《大洋共和國》(1656),主張分配土地是民眾獨立的條件。
  在法國,富瓦尼(Gabriel de Foigny)的《馳名南國》(1676)倡導自由。費奈隆(Francois Fenelon)的《泰雷馬克歷險記》(1669)有讚美樸素生活的烏托邦情節。梅爾西埃(Louis-Sebastien Mercier)的《2440年》(1770;英譯本1772年)預示了大革命的學說。艾利斯(G. A. Ellis)的《新不列顛》(1820)和卡貝(Etienne Cabet)的《伊加利亞旅行記》(1840)涉及美國的實驗性公社,揭示純經濟規畫的局限性。後來,布爾沃-利頓(Bulwer-Lytton)在《競賽將臨》(1871)中杜撰了一個完全沒有經濟的實體,莫里斯(William Morris)則在《烏有鄉的消息》(1890)中,表示對經濟的蔑視。不過,兩類有影響的烏托邦都有經濟基礎:貝拉米(Edward Bellamy)的《回顧 2000~1887年》(1888)和赫茲卡(Theodor Herzka)的《自由地攬勝》(1890;英譯本1894年)。威爾斯的《現代烏托邦》,又返回思辨。
  許多烏托邦是諷刺,奚落現狀,而不是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斯威夫特(Gustavus Franklin Swift)的《格利佛遊記》(1726)和巴特勒(Samuel Butler)的《埃瑞洪》(1872)就屬這一類。20世紀,計畫社會的可能性迫在眉睫,許多激烈的反烏托邦或黑暗社會的小說出現了,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鐵蹄》(1907),札米亞京(Yevgeny Zamyatin)的《我的》(1924;《我們》〔1925〕),赫胥黎的《勇敢的新世界》(1932),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1949),當屬此類。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烏托邦的故事》(1922),則是一個出色的概括。
  除文學作品外,一些宗教團體和政治改革家,多次嘗試建立烏托邦公社,尤見於美洲各地。1663年,一些荷蘭的門諾派教徒,在今美國的德拉瓦河路易斯地區,建立了第一個公社移民區,從那時到1858年的兩百年間,北美洲共建立了138個定居點。1732年,德國一些虔信派教徒在賓夕法尼亞建立了埃弗拉塔公社(Ephrata Community),它是第一個延續到奠基者死後的公社。還有一些德國虔信派定居點,分別由拉普(即賓夕法尼亞的「和諧」,印第安納的「和諧」和賓夕法尼亞的「經濟」等公社)、阿馬納集團(愛荷華有移民點)和震顫派(Shaker;8個州的18個村莊)建立。他們有些人尊崇獨身生活。其他公社性質的宗教派別興盛不衰;其中最大的派別是胡特爾派,主要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不過,巴拉圭和英格蘭也有他們的移民點。
  英國工廠主歐文(Robert Owen)於1825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購得原「和諧」公社舊址,建立「新哈莫尼」公社,是最早一所非宗教性質的公社。它是合作社,不是共產主義公社。雖然失敗了,但是,它在美國創辦了第一家幼稚園、第一所中等專業學校、第一個免費圖書館,以及第一所公社資助的公立學校。
  法國社會改革家傅立葉(Charles Fourier)的思想,對1840年代的美國改革家,尤其對麻薩諸塞州布魯克農場(Brook Farm)領導人產生重大影響。1841~1859年,美國建立了大約28個傅立葉主義者的移民區。卡貝的追隨者,伊加里亞公社成員,在伊利諾(原摩門教徒村落)、密蘇里、愛荷華、加利福尼亞等地,相繼建立了命途多舛的公社。
  1841年,諾伊斯(John Humphrey Noyes)在佛蒙特州的帕特尼建立了奧奈達社團(Oneida Community),1848年移至紐約州奧奈達地區,這是一次獨特的大膽活動,實行「群婚制」,共夫共妻。諾伊斯說,奧奈達社團盡善盡美地把布魯克農場延續下去。他深信,沒有宗教,社會主義不可能實現,「擴大的」家庭制度可以解決自私自利,並證明這種生活方式切實可行。孩子出生後與母親在一起,學會走路以後,就得去公共育兒室。
  美國南北戰爭後,試辦非宗教烏托邦的熱情開始減退。1890年代,還有一些烏托邦作品問世,例如格倫隆德(Laurence Gronlund)的《合作社共和國》(1884),貝拉米的《回顧》,隨後出現了一些新的定居點,但是,這種衝動自生自滅,那些稍後的運動不久便集攏在政治社會主義範疇之內了。創建宗教烏托邦的嘗試則一直持續到20世紀,幾乎都是曇花一現。宗教移民區的建立和維持,每每憑藉一個權威人士,信徒們相信,他有非凡的預言天賦或超群的智慧。絕大多數移民區在奠基者尚存時期,欣欣向榮,而在他死後,便逐漸衰落。

作者: 吳方城    時間: 2012-1-16 07:53 PM

不切實際的「理想」國度  遙不可及的夢想
作者: chweng    時間: 2012-1-17 03:51 PM

"烏托邦"這個名詞看過好幾次, 但不懂其含義, 今天真是學到了.
作者: ASDFWSXQAZ    時間: 2012-1-29 02:37 PM

烏托邦不是鳥人國麻˙-.-
跟某地方好像??
作者: ~破~滅~    時間: 2012-2-13 12:50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uncan910    時間: 2013-2-16 06:22 PM

這跟科學實驗相同
理想永遠無法跟實做 接軌的....幻想就好....
作者: egnrt    時間: 2013-2-28 04:11 PM

湯瑪士摩爾(Sir Thomas More)有一個著名的名言
也是他的遺言
當他因為反對英王亨利八世 (就是砍了好幾個老婆那位) 和西班牙籍的皇后離婚
而觸怒了亨利八世, 被送上斷頭台
他說了一句話:
"我的鬍子沒有得罪國王,請不要砍它"

作者: leolee14116    時間: 2013-3-13 12:36 AM

因為人性的自私所以這是不可能的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