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铁血军人--《亮剑》 [打印本頁]

作者: 774741982    時間: 2011-10-1 09:41 AM     標題: 铁血军人--《亮剑》

【書本類型】:歷史
【書名】:亮劍
【作者】:都梁
【譯者】:
【ISBN】:
【內容】:     《亮劍》是一篇新派作家退伍軍人都梁的處女作,開創全新概念戰爭小說之先河——“市場化風格的戰爭故事”,一經推出就博得了廣大讀者的稱贊,成為當代最暢銷小說之一[1]。   《亮劍》是一部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主旋律作品。劇中,愛國精神與英雄主義、鐵血丹心與人世常情、斗智與斗勇、友情與愛情交相輝映。故事內容是講述我軍優秀將領李云龍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從他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直到他在文革期間受到迫害自殺,到1980年予以平反為止。“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句話就是李云龍,這位“草莽英雄”式的將軍的一生寫照。   作者都梁,軍人出身。《亮劍》后來改編為電視劇,主人公李云龍由李幼斌扮演。這部戲曾創下央視2006年收視率最高。
【讀後感想】:      電視連續劇《亮劍》的熱播激發了人們對《亮劍》、《歷史的天空》等戰爭題材作品的閱讀熱情。一度並沒有得到高度青睐的長篇小說,其精華部分在電視劇中得到了極度的強化和酣暢的傾瀉。   《亮劍》和《歷史的天空》兩部作品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會潛藏著的傳統審美心理變成了現實,把戰爭題材領域呼喚了幾十年的期盼變成了現實——掘出了中國式的“巴頓將軍”。   關于“李云龍究竟是土匪還是英雄”的質疑,《亮劍》中的李云龍和《歷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又名姜必達)這兩位共和國將軍,和過去戰爭題材的英雄塑造大大不同。他們有血有肉,輝煌戰績與個性稜角共生;他們的優點有多少,缺點就有多少;他們參加革命的動機起點很低——很難想像,姜大牙當初瞧不起新四軍,一心要投奔“國軍”,只因“一頓好吃的面疙瘩”和一見心動的漂亮女人,才留在革命隊伍中。李云龍更是問題成堆:過草地違反少數民族紀律,槍斃戰俘,為給老婆報仇,私自發動一場“戰役”。他多次抗命,兩次降級,三次復出。   書中主人公身上的草莽匪氣,部分抵消了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光環,但卻給21世紀的觀眾與讀者帶來了極大的真實感。從表面上看,李云龍、姜大牙的性格起點,降低了社會認知和接受的門檻。但實際上,《亮劍》和《歷史的天空》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揭示了一個具有草莽行為的農民成為英雄的歷史過程。姜大牙、李云龍的成長歷程,是中國農民對紅色革命與戰爭的理解過程。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自己,從而成為信仰堅定的革命者,但是,他們的個性並未消失,反而更加鮮明。他們不是“紳士般的巴頓”,而是“中國農民式的巴頓”。農民的思維方式,農民性格的成長過程,使兩部作品獲得極大了歷史真實感。   之所以稱李云龍、姜大牙為中國式的“巴頓將軍”,因為他們身上,明顯地具有中國傳統綠林英雄行俠仗義的影子。他們的部分性格特征,帶有武俠小說中俠客的印跡。他們不會惜命退縮,察言觀色,隨波逐流;他們對性情相投的戰友肝膽相照,相濡以沫。對世俗小人的狗苟蠅營,則嫉惡如仇。即使脫去了軍裝,李云龍、姜大牙們也是生活中的好漢,他們符合中國傳統的英雄審美標准。   鷹飛得再低依舊是鷹。人們不會接受土匪和草莽,卻會接受帶有匪氣的英雄。在李云龍和姜大牙的性格中有一種天生的基因,他們仿佛為戰爭而生。裹藏在匪氣和草莽中的,是他們對戰場超人的感知力。對于稍縱即逝的戰機,他們有警犬一樣的嗅覺和土匪般的野蠻果決。戰爭中過人的生存能力和取勝能力,使得李云龍、姜大牙的形象帶有一種貨真價實的傳奇色彩。   戰爭把這群軍人塑造成職業軍人。他們的事業就是消滅對手,取得勝利。他們在戰場上進行殘酷的厮殺,他們之間的較量,不僅是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較量,更是狡猾與更狡猾、機警與更機警、勇敢與更勇敢、野蠻與更野蠻、堅強與更堅強、幸運與不幸運的之間的格斗。這是以往軍事戰爭題材作品中很少出現的。   李云龍、姜大牙們是戰場一號,他們不按軍事教科書的教條行事,他們使戰場更具有偶然性,也深深打上了戰場指揮官的性格烙印。從這個意義上講,李云龍、姜大牙可以說是戰爭的王者,“戰爭之神”。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