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袁世凱
[打印本頁]
作者:
天痕索隆
時間:
2007-6-14 10:28 PM
標題:
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號容庵,中國河南項城人,清末民初的軍事和政治人物。
袁家在清道光年間開始興盛,袁世凱的從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運總督。
袁世凱於清季投身行伍,襄贊洋務運動及新政,自道員、督撫累升,至入值軍機,甚至總理內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民國成立,袁氏當選首任大總統,甚至於1916年稱帝,但終歸失敗。
[編輯] 在朝鮮嶄露頭角
袁世凱年輕時失意科場,22歲棄文從軍。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國王李熙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譁變,成功奪權;朝鮮「事大黨」與大院君有隙,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袁世凱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清軍將大院君擄至保定問罪,當年23歲的袁世凱則以「通商大臣」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
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為「事大黨」及閔妃所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國王李熙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海陸皆敗,袁世凱隨軍撤退天津。因袁世凱在朝鮮時期表現突出,有「知兵」之名,大學士李鴻章乃於1895年舉薦袁氏負責督練新軍。
[編輯] 新軍及清季政局
袁世凱自1895年開始在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練兵起家,漸為清廷所倚重。這股軍隊後來發展成為三十六鎮北洋新軍,為清末陸軍主力,民國初年的北洋系軍閥亦多源自清末新軍。
1898年戊戌政變前,帝黨人物曾寄望於袁的新軍,譚嗣同即曾面勸袁世凱出兵圍攻慈禧太後所居之頤和園。袁卻將這一消息告訴忠於慈禧太後的榮祿,結果戊戌政變失敗,皇帝失去政權並遭軟禁。然而袁世凱當時的決定,對於戊戌維新的成敗,是否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至今仍有爭議。以往一般認為袁世凱將消息轉告榮祿是戊戌政變失敗的主因,但近年的研究發現,後黨發動政變,實起於袁告密之前。甚且,以袁世凱當時掌握的新軍戰力,亦不足以對抗聽命於榮祿駐紮在北京附近的眾多部隊。
1899年冬,因義和團在山東的排外行為引起各國不滿,清廷被迫撤換縱容拳民的山東巡撫毓賢,代之以袁世凱。這是袁世凱首次出任方面大員。袁到任後,一改毓賢的處理方針,對拳民大力鎮壓,令其在山東無法立足,流竄直隸。翌年爆發了八國聯軍戰禍,山東在袁世凱治下則維持穏定,並且加入東南互保。
[編輯] 日本二十一條要求之交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以英日同盟(協約國)為理由,強行派兵接收德國(同盟國)在山東膠州灣的租界地,以及膠濟鐵路沿線地帶,中國政府無力阻止。
1915年,日本乘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秘密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逼迫中國政府承認日本取代德國在華的一切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滿蒙的權益,以及承諾聘用日人為顧問。日本的要求接近等同將中國納入成為其保護國。袁世凱缺乏談判籌碼,只能一面拖延,一面讓其秘書顧維鈞將條款內容對外披露,希望獲得國際輿論支持,以抵抗日方壓力。美國政府聞訊雖對日本提出抗議,但日方並沒有收回其主要要求。至5月9日,在日本提出最後通牒脅迫之下,袁世凱及北洋政府乃被迫接受了二十一條要求當中的大部分條款,史稱五九國恥。
作者:
p951753
時間:
2007-6-15 02:47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opystar
時間:
2009-3-6 01:11 AM
雖然靠了小手段奪的地位,但卻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出賣國家,千古罵名真是活該。
作者:
獨坐幽篁
時間:
2009-3-6 11:24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k999
時間:
2009-3-6 12:05 PM
無論袁世凱坐上了什麼官位
當上了總統或皇帝
軍閥的他 始終是個軍閥
作者:
flase6355
時間:
2009-3-6 02:43 PM
袁世凱這個人
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只能留給後世人去評斷了
作者:
lctc6623
時間:
2009-3-6 03:07 PM
印象中 他就是個漢奸 叛國賊 對他 沒什麼好印象 充其量只是歷史上一個嚮望做皇帝的軍閥 也沒什麼多大的事蹟
作者:
scott24687
時間:
2009-3-6 05:42 PM
袁世凱大胖胖~~
吐血吐到死~~~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