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遊走澳門教堂 遠離喧囂仰望聖名之城 [打印本頁]

作者: rain4085    時間: 2011-8-11 12:09 PM     標題: 遊走澳門教堂 遠離喧囂仰望聖名之城

本帖最後由 rain4085 於 2011-8-13 11:23 PM 編輯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騰訊旅游
澳門是一個崇尚宗教、信仰自由的地區,是基督教、天主教傳播之地,被稱作「聖名之城」。這裡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有公開傳播宗教的自由。所以澳門信教的人特別多,各種宗教的信徒佔了澳門總人口的近90%。別看澳門不大,但教堂眾多,走在街頭,很容易就會看到教堂或修院。教堂的建築形式大多以歐陸巴洛克式為主,再結合東方及熱帶地區的建築特色。今天讓我們跟隨鏡頭,去看看澳門的五間教堂,感受宗教文化在當地的藝術氛圍。
  主教山小堂主教山小堂

  教堂四周花徑通幽,古樹濃蔭,建築端麗,環境優主教山小堂建於澳門半島最高點之一的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護神祈禱的小教堂,建造這座教堂的原因是由於當時執行去日本航線的葡萄牙航海者在海上與荷蘭海盜船相遇,卻未受傷害,深信是神靈保佑,許下建堂諾言以謝神思。教堂造型簡樸

  主教山小堂位於西望洋山頂,又稱海崖聖母小堂。1622年始建於炮台旁,殿堂簡樸,山徑迂迴。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後,聖母堂得以逐步擴大,1835年重建後成為今天宏偉之規模。鐘樓高聳入雲,十架莊嚴肅穆,配以花徑草叢,古樹濃蔭,建築端麗,環境優美,遊人甚眾。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聖母像

  教堂前是一片寬廣平台,平台盡處豎立一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聖母像,聖母雙手合十,貌甚慈祥,面臨大海。平台下有一路德聖母岩洞,循左右環抱之石階而下,即達洞前。洞內岩石嶙峋,中開拱門,內立聖母像,象征古時聖母在法國路德城內,當眾顯靈的情景。其間正置祭壇,洞前有鐵柵圍繞,地上設有多排低矮的長石板,供教徒跪拜,忏悔。熱門觀光點之一

  教堂四周花徑通幽,古樹濃蔭,建築端麗,環境優美,更可居高臨下,環視南西灣和中國大陸珠海市灣仔的風光,成為中外游客喜到的熱門觀光點之一。
  聖老楞佐教堂聖老楞佐教堂

  聖老楞佐教堂早年建成的時候,因為它靠近碼頭,所以教堂內立有風信旗桿,是葡萄牙人決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標。《澳門記略》載:“西南則有風信廟,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歸,祈風信于此。”所以這座教堂也被俗稱為“風信堂”。后來,因廣東話中“信”“順”同音,也許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吧,“風信”轉為“風順”,而“風順堂街”和“風順堂區”也因此得名。聖老楞佐教堂歐洲古典風

  和玫瑰堂以及聖若瑟小堂不同,聖老楞佐教堂建築高聳,氣勢逼人,歐洲古典的風格帶有點巴洛克的味道。由于整個建築並非坐落于廣場(前地),或者出于某段景的位置,所以為了突出整個教堂的存在,並要作為一個住宅區域的中心,于是在教堂的下面,加了有近一層高的高台,使它顯得更加挺拔顯眼。而善男信女拾級而上的過程,也變成進入教堂膜拜前的一種儀式。聖老楞佐教堂占地面積較大

  另外一點和前兩處教堂的不同是聖老楞佐教堂的占地較大,所以在教堂的周圍有比較大面積的院子,院子里種滿了生機盎然的植物,在空間和視覺上和周圍緊鄰著的住宅樓做了區隔,所以進入教堂大門基本上也只關注到建築的本體、周圍的植栽以及其間仰頭的藍天,不見俗世的喧囂,幽靜怡人。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澳門聖若瑟修院及聖堂,位于澳門崗頂前地的教堂,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修院創辦日期不詳,但根據歷史記載,耶稣會會士于1728年取得現址。經過三十年經營,院舍陸續落成。修院專門培養赴中國及東南亞傳道的神職人員。毗連的聖若瑟教堂于1746年興建,1758年落成,規模僅次于耶稣會士興建的聖保祿教堂(現大三巴牌坊遺址前身),因此當地人慣稱它為“三巴仔”。修院曾為聖若瑟教區中學的其中一個校部,但自1960年代以來已無收生。修院聖堂屬巴洛克風格

  1953年維修時在教堂外立面鋪上石米飾面,破壞了原始面貌。后來教堂穹頂更從中間裂開,得澳門文化局維修,于1999年完工對外開放。修院部份並不對外開放。原藏路環島的聖方濟各沙勿略的臂骨亦被移到此。主堂平面成拉丁十字型

  修院聖堂屬巴洛克風格。正面有三個入口,主堂平面成拉丁十字型,長軸長27米,短軸長16米,長軸兩端分別為入口前廳及主祭壇。祭壇供放其主保(聖若瑟)像,裝飾甚多,其中兩組四枝腰纏金葉的旋柱最具特色,柱頭則以破山花形式收結。而與之呼應的是入口前廳中四枝支撐二樓唱詩台,來自原聖方濟各修道院的木制盤旋柱。四個拱頂形成一四邊內彎之正方形空間,其上以一羅馬式穹窿封頂,穹窿直徑為12.5米,頂部高度為19米,開有三環各16個窗戶,其中最高一環為假窗,另兩環才具有透風及采光功能,穹頂內側為白色,中間是黃色的耶稣會會的徽。教堂穹頂

  教堂正立面為一雄渾的牆體,寬24.6米,高19米,大致分為上下、左右各三部份,頂層兩邊為對稱之钟塔,塔頂為琉璃瓦頂,其左钟塔三個窗洞放有大銅钟,左邊钟塔正面窗亦有一銅钟,以及一小門通往天台,中間山花中有一耶稣會會徽雕飾。
聖奧斯定教堂聖奧斯定教堂

  聖奧斯定堂(俗稱崗頂聖堂),位于澳門崗頂前地,是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由奧斯定會修士興建。初建時用棕榈樹葉作頂,風吹時似龍須飄飄,故昔日稱龍須廟,後改成龍嵩廟。每年四旬期第一個周末供奉在聖堂的耶稣受難像會被運到大堂,第二日搬回(俗稱“出大耶稣”),是澳門重要的宗教活動之一。位于澳門崗頂前地
教堂在1875年進行重修

  據創建此教堂的曼里蓋(Frei FranciscoManrique)所載,西班牙的奧斯定會之修士在崗頂興建了會院及恩寵之母小堂。初建時,由于以棕榈樹葉作頂,風吹時看似龍須飄飄,故被稱為龍須廟,后被改成龍嵩廟。1589年教堂轉屬葡萄牙教士后,1591年便在現址興建一座供奉聖母的教堂。1872年,教堂的主堂和聖器室坍塌,于是教堂在1875年進行重修,遺留至今。
玫瑰聖母堂玫瑰聖母堂

  玫瑰聖母堂又稱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會教士初到澳門時設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壯觀的規模即源于此。玫瑰聖母堂供奉的花地瑪聖母

  玫瑰聖母堂供奉的花地瑪聖母,是葡萄牙人很崇拜的神。堂內存有許多頗富奇趣的油畫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為著名,從中可窺見古西班牙宗教藝術的特色和風格。聖堂內部設計精細

  聖堂大門雕工精細,天花板布滿圖案裝飾,聖堂內部色彩缤紛,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明快鮮艷的圖案,祭壇上有聖母聖嬰像,聖堂內則擺放花地瑪聖母像,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瑪聖母出游即以此聖堂為起點。教堂通常于下午開放,可先按門鈴,然后經旁邊閘門進入。

  教堂通常于下午開放,可先按門鈴,然后經旁邊閘門進入,再繞過一條長廊便可進入聖堂內部,聖堂后面設有一小博物院,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藝術品, 部分展品來自其他教堂或社會人士捐獻。藏品種類繁多: 彌撒常用的金質、銀質和銅質器具;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聖像, 栩栩如生; 細膩的油畫和有關聖經故事的板畫; 彩印的圖案和神父用的絲織祭衣,華麗精致。其中名為《聖奧斯丁》的油畫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觀眾可通過這批珍貴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亞洲的發展史。 在聖物寶庫頂樓的盡頭,有兩座銅制大钟,是澳門最古老的钟, 由于年代久遠,它們清脆的钟聲已成為了絕響。
作者: garyhg1205    時間: 2011-8-11 02:49 PM

讚~~ 以往去澳門都是去逛賭場,下次應該也到教堂看看 !
作者: tam2005id    時間: 2011-8-11 08:34 PM

澳門算是中西文化交匯點,所以有很多西方文化的建築物,是旅行的不錯選擇
作者: rr2006    時間: 2011-8-16 08:26 PM

看到這些照片就好想要再去一次~~
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