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滅亡後,粟末靺鞨大祚榮在696年從營州東徙東牟山,擁兵自立,並於698年割據其地自封為王,建震國,自立為振國王,遣使通於突厥。705年接受唐朝招安,向唐朝稱臣,實現了和解。713年正式得到唐朝冊封,成為渤海郡王,同時兼領「忽汗州都督府」都督的職務。大祚榮建國後極力保持外交上的和平:除了向唐朝稱臣修好之外,也盡力保持與突厥、契丹、新羅和日本的友好關係。由於渤海國位處強國之間,所以成為了除日本以外的四個政權之間的緩衝區。正是由於大祚榮的睦鄰政策才使渤海國得以在初唐之時保持獨立。719年被殺,其王位由兒子大武藝武王繼位,諡號為高王。
渤海國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人為主所建立的政權。粟末靺鞨本是公元7世紀前後靺鞨族的分支之一,其名稱來自古代通古斯語Songwa waijoi(讀松瓦歪絕)的音譯,粟末是松花江的簡稱,靺鞨唐音讀作未羯(weì jié)指山林部落,粟末靺鞨本意即天松花江流域的山林部落,15世紀以後轉化為滿語Songgari weiji(讀 松阿里窩節)。靺鞨族是今天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為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一個古老龐大的民族,先秦時稱肅慎,漢晉時稱挹婁,南北朝稱勿吉,隋唐時期由音譯勿吉轉寫為靺鞨,該民族操古通古斯語,屬肅慎族系。世居白山(或稱不鹹山、徒太山、太白山、長白山)黑水(今黑龍江中下游以及支流松花江北段)之間。隋朝時靺鞨擁有數十個部落各自為政互不統屬,較大的有:白山、粟末、號室、伯咄、黑水、安車骨、拂涅、鐵利、窟悅、等,其中粟末靺鞨與黑水靺鞨兩部最為強盛,尤其是粟末靺鞨由於地處富饒的松花江流域與隋朝、突厥、高句麗的交通十分便利文經濟化交流頻繁,因此在靺鞨族各部中最為發達,原始的部落氏族體系逐漸解體社會階級分化初步形成,這便為大祚榮建立渤海政權創造了必須的社會基礎。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