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必也正名乎----柏楊史學評議之一 [打印本頁]

作者: a590003    時間: 2011-5-17 07:09 PM     標題: 必也正名乎----柏楊史學評議之一

必也正名乎----柏楊史學評議之一

柏楊先生的歷史書(以下簡稱柏史)中,
最叫小藍頭大的,便是他老人家說到古代皇帝,一概只稱其姓名.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
這裡面的[名]指的是名義,不是指稱呼.

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先生,朱翊鈞是稱呼,明神宗和萬曆又何嘗不是?
有必要非用朱翊鈞而不用明神宗嗎?
事實上,柏史之外,還沒有正式的歷史書籍,
採用柏老這般絕然極端的姿態.
甚至,即使以後的史書,都使用柏老同一寫法,
可是,古人文章(那怕是清朝人的作品),都沒有直稱皇帝名諱的.
那麼,學生讀到史可法覆多爾袞書,
唸到[神宗之孫,光宗猶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這幾句時,
恐怕又得翻到註解,才曉得神宗光宗是啥.

或許吧,明英宗,明神宗,都有給皇帝臉上貼金之嫌.
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朱祈鎮和朱翊鈞,又何嘗不是挺響亮的好名字?
如果,他倆配不上英神兩個佳諡,只怕也不見得配得上他們的本名.
以古為鑑,可知興替,讀史目的在於讀古人做了啥好事壞事,
對當時及後世有何影響,而不是斤斤計較,做那件事的人叫啥.
且看明神宗,為救高麗而和日本開戰,當然是英主所為;
但他數十年不上朝,直接拖跨了明朝國祚,卻又罪大難言.
這兩項就夠讀史者研究了,至於他叫啥宗,餘事而已.

再說回來,古人有名有字,皇帝甚至多曾改名.
比方說,漢宣帝原名病巳,後改為珣;劉裕本名寄奴,後改為裕;
該稱他那一個才是?
又例如,項羽名藉,字羽;劉邦名,字季,該稱名還是稱字呢?
柏老自己在上面兩組例子中,偏偏都不曾加以統一,
那麼,即使後世史家要循其路子而行,
除了襲用他老人家所用稱呼之外便無他法,
這又豈是向來以自由見譽的他老人家所願見?

作者: hre001    時間: 2011-5-17 11:2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mcsac    時間: 2011-5-20 10:08 AM

這是他老人家寫作的習慣
不應該管人家吧
不過我認同皇帝也是人
不需要過度神化他們
作者: henry925    時間: 2011-5-21 01:14 PM

如果寫諡號真的會很恐怖
向上面那麼長的幾個

不過這是他個人習慣吧我想
必進不應該有神化任何一個個人的傾向
作者: jing_sheng    時間: 2011-5-21 05:43 PM

就像你講
朱翊鈞稱呼叫明神宗還是萬曆
以前我都以為康熙是皇帝名字 或是帝號
後來才發現他叫玄燁 歷史書叫清聖主 還不包括其他稱號
有人說劉邦 有人說漢高祖 劉邦當皇帝前 實在沒資格叫漢高祖
漢朝以後的皇帝 稱呼都不一樣
劉病己改做劉珣 好讓人容易避諱
唐朝皇族 很喜歡改名字 比較頭痛
就算現代人也喜歡改名字
對於處理皇帝或人和古人改名字
皇帝廟號 是太多或太長 有些是子孫亂給
有些是 勝利者給失敗的君主 一個爛的廟號
有些更倒霉連爛的廟號 都沒有
所以很亂
還是統一點將還好 用他們的名字 雖然很多人都喜歡改名字
這問題現代史 也有 沒辦法 太多人喜歡改名字
作者: louisgogo0107    時間: 2011-5-21 11:15 PM

既然已經擺脫帝王封建了,直呼其名又有何不可呢
作者: 卡先生    時間: 2011-5-23 02:10 PM

你覺得是明神宗還是朱翊鈞好記?
人是會在小地方偷懶的,當然是用比較好記的那個了。
或許是因為受到長期以來的教育的影響。
作者: 素丸蒸    時間: 2011-5-23 03:21 PM

這點感覺沒有任何意義~古人寫作是尊是諱,今人寫作不過記載而已,用尊稱未必尊~要用字、用號、用諡、用銜、用居任處,能識別即可,隨心所欲~就像日後民國史要稱總統,也不需要考慮這麼多~至於改名云云,今之名人張大千本名張正權,後改名張爰、張蝯,又小名季,另號季爰,自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該正那個名?有幾個人知道張蝯是大千先生呢?
作者: a910343    時間: 2011-5-23 05:29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b12345    時間: 2011-5-26 08:12 AM

柏楊只是歷史評論家..不算史家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