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為甚麼古代建築屋脊上要裝飾吻獸?
[打印本頁]
作者:
柿子姑娘
時間:
2010-12-5 01:44 PM
標題:
為甚麼古代建築屋脊上要裝飾吻獸?
轉載~
為甚麼古代建築屋脊上要裝飾吻獸?
據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建造紫禁城時,天上的玉帝曾賜予「飛禽走獸」,為人間共主鎮守紫禁城。所以在紫禁城的古宮殿建築群中,我們看到這些宮殿的屋脊上,往往有造型不同、數量不等的琉璃裝飾物,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吻獸。
那麼,為什麼中國古代建築的屋脊上要裝飾吻獸呢?
中國古代建築歷史悠久,建築外觀特徵明顯,都是由屋頂、屋身、臺基三部組成。而屋頂是整體建築中最重要、最具獨特風格的部份,其屋脊上的吻獸裝飾,更是中國建築裝飾的一大特色。
中國古典建築的屋頂一般是由一條正脊與四條垂脊組成。古代宮殿正脊兩端各有一獸形裝飾物,因形似鴟尾,故稱「鴟尾」或「蚩尾」、「鴟甍」、「鴟吻」、「祠尾」。
據《唐會要》上載︰「漢柏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屋,以厭火祥。」大意是說,漢朝時柏梁殿發生火災後,越巫說海中有神魚,尾巴像鴟,捲起激浪就能降雨,所以建議漢武帝做鴟尾狀的東西置放於殿脊上避火。
另唐朝蘇鶚《蘇氏演義.卷上》曰︰「蚩者,海獸也。漢武帝作柏梁臺。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災,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大意是說,蚩是一種海獸。漢武帝修建柏梁臺,有人上書說︰「蚩尾是水中精靈,能避火災,可以塑它的像安置在殿堂頂上。」
由此可知,越巫所說的神魚應該就是指蚩尾,故鴟尾最初應作蚩尾。因蚩尾又像鴟,蚩與鴟同音,久而久之,蚩尾就成了鴟尾。歷史上鴟尾的最早記載,始於晉朝,如《晉書.卷二十八.五行志》︰「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鵲巢太極東頭鴟尾。」
吻,古代又作口、嘴之意,如《墨子.尚同中》曰︰「使人之吻助己言談。」因為蚩尾、鴟鳶的嘴長的很像,於是鴟尾又稱為鴟吻。如蘇鶚《蘇氏演義.卷上》曰︰「蚩者,海獸也。……今人多作鴟字,見其吻如鴟鳶,遂呼之為鴟吻。」
從漢至唐,鴟吻大多是造型簡潔的尾翼,中唐以後出現龍形鴟吻,兩兩相向,張口翹尾咬住正脊,背插寶劍,故稱為大吻;因其安放在正脊上,又稱為正吻;又因其形似龍而稱為龍吻。
由於古代建築多為木質結構,而龍吻銜接了殿頂正脊與垂脊之間的重要位置,因而讓殿頂更加牢固、嚴密,並有防止雨水滲入的功能。所以古人很重視屋脊上的龍吻,視為鎮宅避火的神獸。
在古代,龍吻並非一般建築都能使用,大都用於宮殿或廟宇。宮殿的龍吻製成後,皇帝要派一品大臣前去迎接。安龍吻時須舉行隆重儀式,要焚香、行跪拜禮,以示敬意。
明清時,出現了龍吻的頸背上插有寶劍,並露出扇形劍靶。據傳,這把劍是晉朝道士許遜之物。許遜曾任旌陽縣令,勤儉廉潔,為當地治水患、除瘟疫,深受百姓愛戴,人們敬稱為「許旌陽」。
後來許遜棄官拜師學道,在他一百三十六歲時,全家四十二口同時白日飛升,連所養雞犬亦隨之而去。升天後,鄉人就地立祠供奉,人稱「許真君」,宋徽宗時賜封為「神功妙濟真君」。
龍吻上插劍,目地是鎖住龍吻,防止它擅離職守逃回大海;還有就是避邪,因為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許遜這把扇形劍。
鴟吻是正脊的裝飾物,其實屋頂的垂脊、戧脊(中國古代歇山頂建築自垂脊下端至屋簷部份的屋脊,和垂脊成45度,對垂脊起支戧作用)等也各有飾物。從漢至唐的建築,屋脊上並無過多的裝飾。
到了宋朝,每條垂脊或戧脊前端各飾有一排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明清時就有完整的定型飾物。另除正脊的龍吻外,垂脊上也各有一龍吻,但體形較小,又稱垂脊吻。
脊獸一般為瓦製,高級的宮殿建築則採用琉璃瓦,其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為了保護木栓與鐵釘,防止漏水、生銹,對屋脊的連接處有固定和支撐的作用。後來,古人將建築功能與藝術造型巧妙的結合,脊獸有了裝飾功能。
清朝時,依殿堂大小、等級規定簷角走獸的使用數量與排列順序。垂脊上的走獸多為古代傳說中的吉祥神獸造形,安置在垂脊簷角上,造型生動活潑、線條優美、樸拙渾厚、神態各異,是祥瑞、鎮火、消災驅邪的象徵。
據《大清會典》中記載,走獸的排放順序為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簷角上的走獸是置於騎鳳仙人與垂獸或戧獸之間。
走獸的數量規定必須是單數,騎鳳仙人除外,最多九個。走獸隨宮殿等級的降低而遞減,從行什依次往前減少。但故宮太和殿是唯一例外,多增加了一個行什,共有十個飛禽走獸,是十全十美、至高無上的尊貴象徵。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三大殿中等級最高者,其殿頂為重簷垂脊琉璃瓦,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構大殿。明清兩朝皇帝即位,元旦、冬至、萬壽三大節,及其它國家重大慶典,均在此殿舉行。
此外,再說明簷角垂獸各自的象徵寓意。排在最前面的是騎鳳仙人,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片。
相傳,這位仙人是戰國時代齊國國君齊湣王的化身,他在位時做了許多壞事,因此被太陽曝曬的走投無路,危急中,飛來一隻鳳凰,問他是否願意改過,他答應痛改前非,於是他騎上鳳凰飛走,化險為夷。後人將騎鳳仙人立於簷首,有告誡君王要行仁政及轉危為安、逢凶化吉的含意。
騎鳳仙人之後是龍,能興雲作雨,為鱗蟲之長,四靈之一,是古代帝王的象徵。龍之後是鳳,為百鳥之王,比喻有聖德之人,是祥瑞的象徵。鳳之後是獅子,有獸王之稱,象徵勇猛、仁德,是能驅魔辟邪的瑞獸。
接著是天馬、河馬。天馬為天帝所乘的神馬,是尊貴、權威、祥瑞的象徵;海馬為海中飛馬,是吉祥的化身。天馬、河馬象徵君王的威德能通天入海、暢達四方。然後是狻猊,古書記載為與獅子同類的猛獸,能食虎豹,古代有刻鏤成獅子狀的香爐就是指狻猊,有護佑平安之意。
狻猊之後為押魚,相傳為海中異獸,能興雲雨、滅火防災。再來是獬豸,傳說能分辨曲直的神獸,見人爭鬥,會用角觸理虧之人,是公正無私的象徵。獬豸之後為斗牛,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據《宸垣識略》記載︰「斗牛,即虯螭之類,遇陰雨作霧。」是護宅鎮邪的吉祥物。
最後是行什,俗稱猴,為人形猴面有雙翼、手執金剛杵的壓尾獸,其形似在執行監押任務。太和殿簷角除九個走獸外,又增加的第十個,故稱行什。
這些屋脊上裝飾的吻獸,都有象徵避火消災、遇難成祥、驅邪鎮宅、公平正義的祥瑞象徵,所以古人都要在屋脊上設置吻獸。
中國古典建築,無論是皇家的富麗堂皇,或民舍的小巧精緻,各有特色,在其優美的外觀下,以其寂靜而豐富的建築語言,展現了古人對天道的敬畏,及天人合一的中國建築意境,磚瓦之間,更蘊涵了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