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不经意间,我枕着战国大墓入睡...... [打印本頁]

作者: peter_ng_123    時間: 2010-9-28 02:59 PM     標題: 不经意间,我枕着战国大墓入睡......

這個標題確實有點唬人,不過,這已經成了我無法左右的往事了......

那還是30多年前,我曾經在四川省青川縣生活,這個喬莊鎮是該縣的城關鎮(當地人也是這么稱謂),喬莊鎮集全縣的政治/經濟中心于一身,青川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白龍江下游,屬川、陝、甘三省交界地帶,素有“雞鳴三省”,“金三角”之稱。全縣幅員面積3269平方公里,有漢、回、藏、彝、壯、布依、滿、土家、東鄉等10個民族,這里地處摩天嶺與龍門山交接的若干個地質斷裂帶上,龍門山脈三大主斷裂帶全部經過青川,映秀主斷裂經過馬公至沙州一線等20多個鄉鎮,歷來屬地震頻發區,大家記憶深刻的5.12“汶川”大地震就是這一大自然的“杰作”,地震也給青川縣帶來了極大地災難,此是后話。青川自古便是羌、氐、漢、蕃雜居之地,民俗風情極具特色,薅鑼鼓草、山歌、牛歌、獅舞(板凳)、龍燈特色各具,飲食文化更是十分豐富,“酸菜豆花飯”“金裹銀”(俗稱炒炒飯)、荞涼粉、雜面、灰攪團、甜漿飯、青川老黃酒食之使人終身難忘。青溪至摩天嶺段,山高林密,云遮霧罩,地勢險峻。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陰平峻嶺與天齊、立鶴徘徊尚怯飛,鄧艾裹氈從此下,誰知諸葛有先機”描述的就是這里。三國炎興一年(263),魏將鄧艾伐蜀,軍至摩天嶺。糧運斷絕,鄧艾束馬懸車,以氈裹身,推轉而下,將士攀木緣岩,魚貫而進,經江油關而滅蜀。 另外,青川縣還是一處久負盛名的革命老區,是川陝革命根據地活躍的地方,當年,紅四方面軍在此發展的歷史至今依然為當地人民津津樂道。



我當時在喬莊鎮的萬眾廠職工子弟校讀小學4年級,這個萬眾廠是一個國防三線軍工廠,60年代由山西太原市遷到地處秦嶺和大巴山交界的四川山區,當時,教學質量因當地位置,所以縣城的學校環境和師資水平在所屬的綿陽地區都很平常(當時青川縣屬于綿陽地區轄管),而萬眾廠子弟學校在當地屬于水平較高的學校,,本人有幸托關系進入這個子弟學校就讀,說實話,那個時候也才經歷“文革”后,唐山大地震與國家領導人不幸逝世在1976年相繼發生,整個國家剛剛度過困難時期,經濟秩序正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中,學校的教學仍然遺留些那個時代的痕跡,比如,教學計劃常常插入“工宣隊”指導“憶苦思甜”/到城郊農村的田間戶頭捐肥料或拾麥穗等“再教育”活動,記得當時戴上紅領巾的,那時,卻不叫少先隊員,而是稱為“紅小兵”,整天忙著學雷鋒,做好事,學習的動力實在不怎么樣,這或許就是那個時代的特色吧。

我們這學校處于喬莊鎮的一處高坡上,俗稱"郝家坪",60年代曾經作為青川縣的農業科技研究所,后來,將這一塊地劃給了萬眾廠這個三線企業作為子弟校建設用地,這里,陸續辦起來小學/初中/高中和技工學校,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教學基地.

還是在那金秋的時節,與同學結伴搭伙,常往教學樓對面的山坡上溜達(后來聞名于世的郝家坪戰國墓就在這里),或捉迷藏,或打野仗......男孩子們玩得花樣可多了,累了,就枕著麥垛上,身上被深秋暖洋洋的太陽唔得舒服/惬意極了,有時,就著田坎突擊著趕寫作業,以便不誤了晚場的露天電影<地道戰>,<閃閃的紅星>,<渡江偵察記>,<車輪滾滾>......都是看了無數遍了,小伙伴們仍是樂此不疲.

時間來到了1979年的冬天,青川縣雖是西南片塊,但地處川北,傍靠陝甘,大雪漫漫染群山,典型的北方氣候特征,窗外飄的是鵝毛大雪,教室里生著焦炭火爐子,卻還是凍得不行,在做課間操的操場上,同學們身著寬厚的衣褲,在喇叭的節奏下,做著笨重滑稽的動作,時不時地有同學因衣著造成動作變形失去身體平衡而摔在雪地上,引來一陣歡笑聲......這在生活貧乏那時候,卻也是一大風景.

一天上午,依然是冬天的景致,第二節課下課后,我們大家陸續地照常來到鋪滿雪地的操場上,准備著廣播體操的開始,這時,卻發現我們之前出操站立的地方停放著幾輛大汽車,旁邊還站著幾個持槍的民兵,哦,這是怎么了?接著,操場高音廣播的喇叭里傳來通知,意思是今天取消課間操,同學們返回教室.我可不願浪費25分钟的課間休息時間,回到教室,男孩子嘛,在教室里規規矩矩蹲了兩節課,誰不想在外面瘋跑著玩一陣啊?!忽然,看見一大群同學聚集著往對面山坡上跑,我在后緊跟著來到經常玩的坡地,只見,那里早已圍了很多人,很多大人在那里,一些人脫下棉衣,掄起十字鎬起勁的挖著坑,旁邊還插著些紅旗,迎風招展地在雪地里顯得煞是醒目,那時已認得紅旗上的字---文物保護,近前一看,坑已經挖的很深了,奇怪的是下面不是普通的黃泥,整齊的厚厚一層白色泥土膏,看得到幾塊黑色的木板從中露出來,這是,上課的鈴聲響起了,我們這些同學又趕緊往教室里跑......后來,才聽人說起,這里發現了一個諸葛亮墓地(當然不是諸葛亮的墓),下面那些黑色木板是裝殓諸葛亮的棺材板,想起我們曾經在這片坡地上玩耍/嬉鬧的場景,想起枕著麥垛曬太陽的那些日子,再想到今天看到的墓地發掘現場,雖然靠著火爐子坐在教室,卻心里哆嗦個不停,老師還以為我生病了呢,這以后,就沒再敢往那片坡上跑了.



****1980年四川省青川出土的戰國木渎****

1980年,在青川喬莊郝家坪發掘的72座戰國墓葬群中,共清理出隨葬器物陶器、銅器、漆器、竹、木器400多件。在眾多的出土遺物中,有兩件木牍十分珍貴,其中一件因殘損過甚,不能卒讀;另一件卻較完好,字跡清晰可辨。木牍文字記載了秦武王二年,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根據牍文,說明墓主人可能為執行律令的官吏,可見當時朝庭政令已達此地。青川郝家坪戰國墓葬群,多類為土坑豎穴木椁墓,這是四川地區與船棺葬不同的一類型戰國墓葬。象這樣數量眾多,墓葬集中的木椁墓在四川地區也是第一次發現。這對于研究秦、楚、巴蜀三者之間的文化關系,及秦滅巴蜀進而統一全國所采取的政治措施諸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史料。特別是出土木牍,對于研究先秦田律,探索商央變法和先秦的土地制度以及中國文字發展、早期隸書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裸露出來的古墓棺椁***

80年代末期開始,由于萬眾廠遷往重慶市發展,所在地的學校也改為"喬莊中學",隨著5.12"汶川"大地震給青川縣帶來的創傷,當地著力開始災后重建,在建設初期,又陸續發現一些戰國古墓跡象,2010年3月31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科華帶隊赴青川施工現場,經勘查,確認再次發現的墓葬為郝家坪戰國墓群的一部分。挖出的戰國古墓群 多為楠木棺文物價值高.經過四川省市文物專家和青川縣政府研究,保護工作暫定兩種方案:一是學校整體搬遷,對裸露出來的墓葬進行發掘清理,原遺址保護。二是學校不另外選址,文物部門對學校重建的地方進行發掘清理,待后期發掘后再重建。

近聞,在1987年9月開展的一次文物普查中,青川縣文物管理所老所長在沙洲鎮云盤鄉偶然發現一戶農戶用來割草的刀“有問題”,后經專家鑒定,此“刀”竟是罕見的呂不韋戟,隨后被青川縣文館所收藏。



戟由銅戈、矛兩分所組成。正面有銘文,上書“九年,相邦呂不韋造。[蜀 守宣,東工守文,丞武,工極]成都。”等字樣。呂不韋戟在全國一共出土了四件,而有銘文的只有青川這一件。此呂不韋戟現在就是青川縣文館所的“鎮館之寶”。

這么多年過去了,看到網上披露的這些關于青川縣郝家坪的考古發掘消息,又牽動了我記憶里的那些值得端詳的信息,現在,隨著歲月生活的磨練,幼時對古墓發掘的恐懼心理已經淡然釋解了,唯一關注的是這里還有多少未知的秘密等待人們的破解?!

青川,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祝願在這塊寶地上繼續傳承出我們歷史文化燦爛悠久的音符!


2010年9月27日 隨記憶和考證作記.


作者: r0509_yang    時間: 2010-9-28 04:33 PM

能有這樣的經驗,真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