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宗教][佛乘叩鳴集][善性] [打印本頁]

作者: instnt    時間: 2010-8-6 02:49 PM     標題: [宗教][佛乘叩鳴集][善性]

本帖最後由 vm3jo35k6 於 2016-4-16 02:15 PM 編輯

【書本類型】:心靈宗教
【書名】:佛乘叩鳴集1
【作者】:善性導師講述
【譯者】:(可選擇填寫)
【ISBN】:9789868433229
【內容】:

★一般人很注重生辰八字,大部分人會說,他的八字「注定」就是這樣的。請問佛家對於「注定」的看法?


  講「注定」就表示不能改變,那叫宿命論。八字有沒有道理?以後天來講是有道理的,但這也表達「為什麼你有這個八字」?那就是自己以前種的因、結的緣,演變成現在八字的這個果。


  所謂宿命只是表達你這樣的因緣很難突破;佛家講的是因果論、因緣論,就是任何人的命運,都是可以突破的,只要是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上面多下功夫,就能有很大、很大的突破。


  個人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在學佛以前也修學過很多命理的東西,也看出自己不能做生意,但偏偏就去做生意。依命理學來看,四十五、六歲做生意會很慘之外,在五十八歲以後,還會變成一個孤單老人,就是沒有人會理我,而且生活會過得很淒慘!但是我現在六十七歲了,有沒有過得很淒慘呢?也沒有啊!假設說真有這麼回事,在我五十八歲以後,所有親朋好友都將離我而去,那麼到底有沒有人離我而去?沒有,反而有更多的人,起碼在座就有一百二十五位,反而愈來愈多。


  這表達什麼呢?表達宿命是不可信的,宿命是個錯誤的觀念;佛家的因緣論、因果論才是正確的。我們大家都可以突破這個宿命,突破這個我們認為很淒慘或者悲慘的命運,只要透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來降低我們的貪、瞋、癡、慢、疑,自然就可以突破因緣,就可以超越因緣。



★中元普度期間整個社會充滿濁氣,為了減少這種濁氣,減少以後修行的障礙,在這段期間除了加強拜懺、累積福德外,還要注意什麼呢?


  要減少障礙滿難的,少出門為妙!台灣社會一到中元普度,每一條街上幾乎所有公司行號全都一字排開,擺了一大堆供品在招待好兄弟、賄賂好兄弟,講好聽的叫祭拜!這個應該列入金氏紀錄,顯示台灣的迷信是全世界第一;光看這個就曉得台灣的命運、台灣的因緣。


  對此現象我們講了很多年了,一直憂心忡忡,但目前也只能這樣講。目前台灣唯一有一點機會的,就是靠我們這一百多個人好好修行,不是刻意要把這個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實在是如果我們一百多個人能好好修,而且真的修起來的話,對周遭親朋好友的幫助就很大,他們就有可能來修學佛乘大法,那麼就有可能一百個變一千個、變一萬個,如果能培養出一萬個「正法」的種子,這樣台灣還有救。


  這一萬個種子,或許無法要求每一個都證道,但每一個人最起碼都證初級相似法身、中級相似法身、最高相似法身,那麼台灣確實還有一點機會。假設各位學員有認真修學,平常頂多只是進出類似土地公廟那種小廟,這樣勉強還可以應付靈界可能帶來的干擾。但像今天中元普度擺出來那種大陣仗,這麼多好兄弟,重重疊疊的,連站的位置都沒有,高高的疊一堆起來,整條街都是!碰到這種大陣仗的時候,就不要去招惹它。


  不要以為自己在做好事,修法度無量眾生,或許這是你的願力,但是你目前做不到呀,只有佛才能度無量眾生。佛乘宗的法,最容易修出這種敏感性的就是「觀相念佛法」,你們如果能修出來,大概就可以看到或感受到這些能量、這些濁氣了。在還沒有修出這個敏感性,還在修學過程中就不要硬撐,避開就好了;在還沒有成就以前,要先把自己管好,不要去受影響。


  所以,碰到普度拜拜時,就是專心拚命的念九字禪、禮佛拜懺文,也不要好奇、不要逗留,這樣就可以避免。從這裡就可以觀察出自己的修持夠不夠,如果修那麼久,結果發現還是不太行,那也不無好處,正可以藉此檢驗自己的修行程度。



★從歷劫累世以來的各種因緣,形成我們目前這樣的思想觀念。可不可以從現在起,藉由積極的思想,來改寫腦海中的觀念,就像是改寫大腦程式一般,進而改變我們的因緣?


  當然,我們講過的突破因緣、超越因緣就是指這個。一個人的神識是思想觀念的源頭,所以你們要從這裡改變起;也就是思想觀念要先改變,行為、語言就會跟著改變。


  但思想觀念要改變很困難,所以要用行為、語言來幫助它。嚴格講,你可以決定自己下輩子要長什麼樣子。比如想要長得像王建民,就要累積他的因,包括他的行為語言;如果要長得像李遠哲,而且也要拿諾貝爾獎,就要種他那種因、結他那種緣,這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像我下輩子都替自己決定好了,而你們都還沒有!


  生活中總是會碰到和自己對立的人、事、物,自己的情緒也會受到波動,應該如何把定力培養起來呢?


  現象界的問題,不管任何事都是「因、緣、果」,凡種過什麼因,結過什麼緣,就得什麼果。真正了解現象的人,是不會埋怨的,因為他知道現象就是這個樣子。「為什麼他會針對我」,或「我對他這樣的言行,感到不高興」等等,都是因緣果的關係。

學佛的人第一關就是要「看破現象」,這一關不破,後面就難破。在我學佛以後曾經找以前的長官,向他道歉,就是要解決因緣果的問題。雖然現象對於解脫而言並不重要,但是活在現象中,現象時時刻刻影響到我們,如影隨形啊,因此現象問題怎麼可以不解決呢?


  各位學佛這麼久了,要能夠抓到重點,就是「我怎麼樣去了解現象?」假設重點抓到了,世間法的問題起碼有百分之七、八十都可以解決,煩惱痛苦就可以降到很低,貪、瞋、癡、慢、疑也就不容易起來。


  各位經過修學以後,很明顯可以看到貪念減少很多,但不表示永遠沒有貪念,只是貪念的起伏沒有以前那麼大。我觀察到學員有一點不容易克服,進步有限的,就是瞋念。瞋念為什麼會起來?就是對現象還有貪念或是認知不清,對因緣果這些變動還沒有形成觀念,也就是觀念只停留在表面意識而已。如果觀念能進入到潛意識、深層意識、最深層意識,你就不會起瞋念。所有的現象認知,最後都是從最深層意識出來的,所以你要讓觀念深入到最深層意識才行。《心經》講「行深般若般羅蜜多時」,就是觀念要到最深層意識才能夠跟般若相應,相應以後才能到解脫的彼岸。


  當你受現象的影響愈來愈少時,定力就可以培養出來,定力是隨著你對現象的了解,而不被現象誘惑、影響。所謂定力,並不是講打坐時坐得很好,可以坐兩個小時或四個小時。真正能看出你的定力,是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每個人對於發脾氣的「點」,拿捏都不同,當你能跳脫出來看別人為什麼發脾氣時,其實會發現滿好笑的。但大部分人看別人很清楚,看自己反而不清楚,看不清楚就叫愚昧,而情緒──貪、瞋、癡、慢、疑,總在愚昧中成長。


  所以修行要下很大的功夫,要認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除非歷劫累世累積的福報很大,這一世的修行障礙才會比較少。


【讀後感想】:

  先從封面講起,這是一個很可愛、很鮮豔的封面,擺在宗教類的書籍當中,相當顯眼,比較像是一本童書、繪本,鮮亮藍色的封面,中間一個坐在史萊姆上面的小朋友,那種煩惱又可愛的畫風,在宗教書區裡,簡直是異類阿。


  裡面的內容都是採一問一答的方式,每個問題都不長,但是回答的深度卻是前所未有深邃。小時候認為佛教不就是叫人燒燒香、拜拜佛而已;長大後知道,還要做好事,捐捐錢。但是這本《佛乘叩鳴集》在問答之間,不僅解開我以往對於佛教的困惑,同時也讓我對於人生有全然不同的看法。


  與其說這是一本佛教的書籍,我個人則是將它定位在心靈成長的方面。因為透過這本書,自己那紛擾不安的心境,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沈澱下來;對於所謂的挫折,也更加能夠承受。在很多時候,有些觀念還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呢。所以在此推薦給大家。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