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三國】稱帝:失敗的人與失意的人 [打印本頁]

作者: hiear    時間: 2010-7-20 05:17 AM     標題: 【三國】稱帝:失敗的人與失意的人

再提吳宇森赤壁臺詞,「一個失敗的人與失意的人湊在一起,能幹什麼大事?」

這句話指的是屢戰屢敗的劉備,與繼承父兄基業的孫權。

這兩人湊在一起,還真幹出大事,讓曹操遭遇此生最大的敗仗。

失敗的人趁機拓展勢力,扮豬吃老虎,順道吞了益州,打下漢中,稱霸西南。

失意的人不甘永遠失意。孫權部下呂蒙「常有病」(《呂蒙傳》),便順勢裝病矇騙關羽撤防,偷襲荊州成功。關羽授首、劉備兵敗,國土擴展至荊州。

我常在想,若劉備屢戰屢敗而不能屢敗屢戰,一戰兵敗如山倒就此銷聲匿跡,是否也就成了劉岱、韓馥一般於亂世充場面的紙老虎,轉瞬間消失在歷史舞台。

孫權繼承父兄基業,若不能聯合次要敵人抵抗主要敵人,是否也就像益州劉璋一般成了看門狗、守土之臣。

歷史往往在勝敗之後,史論者才趕在後面下評論。



雨中天子山




劉焉風聞益州有天子氣,急忙忙請調至益州。君郎才剛站穩腳步,就「意漸盛,造作乘輿車具千餘乘。」結果被荊州牧劉表參了一本,說劉「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其實就是說劉焉在搞造神運動。



怒江十八拐

劉焉派兒子劉範與馬騰通謀,引兵襲取長安,此時獻帝在長安,很難說劉焉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只是功敗垂成,劉範不能留下來吃飯;劉誕真的被流彈波及而見殺。

一把天火燒城,「車具蕩盡,延及民家」,劉焉的高格調享受付之一炬,又痛惜二子之死,背上長了癰疽毒瘡而身亡。癰疽,多由於血液運行不良,毒質淤積而生。大而淺的為癰,深的為疽,多長在脖子、背部或臀部等地方。

接著就是劉璋繼位的公案、趙韙是州域佞臣還是土豪英傑的兩造說法。

10版《三國》很在意稱帝這件事,藉曹操之口罵袁術稱帝為愚蠢。

漢室雖搖搖欲墜,但在群雄逐鹿之際,天子這面招牌仍有政治合法性。只要抓著天子當矛頭,看誰敢出頭稱帝就打那個,既確保手上寶物的獨佔性、唯一性,也讓師出有名。虛名,世人往往最看不破。

稱帝而不能維持自身勢力者,固然可說是自不量力,但更可說是缺乏遠見。

稱帝是公開表示自己高出天下眾人一等,擺明與天下人為敵。

如果稱帝者拳頭大,或許小股勢力還會敬你三分,但你既無實力又無遠見,貿然稱帝只是多方樹敵,其必敗無疑。

公然稱帝的弊病在此。

劉焉血腥屠殺益州豪強後,建造高檔次的乘輿車具,驕橫之意滿溢而出,卻莫名招來天火,這天火很可能是人火。

劉焉期盼藉由益州天子氣來提高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只是手段激烈,步調過快,不知自己在明裏暗裏招惹多少志士或小人,尚未能得天下英傑為己用,就把自己僅剩不多的續命燈給踢倒了。

稱帝或不臣能讓天下人臣服,自可順勢為之;若不能,過早展露此野心,只是自找麻煩。

曹操是聰明人,劉備與孫權也是。

曹操終其一生未曾稱帝,稱王已足矣。

劉備在獻帝仍在之時,因自身打著匡復漢室的旗幟,自不能貿然稱帝。但曹丕篡漢,逼獻帝退位,漢室宗親劉玄德就有了繼承漢室的合法性。

孫權稱帝,既無中原地理正統,又無漢室宗親血緣,只好說「漢享國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氣數終,祿祚運盡,普天弛絕,率土分崩。」天意既然不再眷顧漢室,孫「權畏天命,不敢不從,謹擇元日,登壇燎祭,即皇帝位。」時為黃龍元年。

當皇帝不再是獨一無二,稱帝便成為你有我也該有的共同基準,這基準的後盾是足可憑恃的武力。

毛澤東為此總結一句淺白有力的名言:「槍桿子出政權!」

擁有足夠武力而願在名義上居人下者,才讓人深思其權謀韜略。


以上,基本是瞎說。

----




阿啡...于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