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孩子的一切 [打印本頁]

作者: guessguess    時間: 2010-5-21 10:13 PM     標題: 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孩子的一切

許多家長可能會如此認為: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對一個內心根本就無愛,
且不具備愛的能力的成人來說,怎麼辦?我認為這是一個成人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心
理學家認為,如果父母心理很成熟,他就能夠自然地表達出對孩子的「愛」。反之,
父母的心理年齡如還在童年,他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僅從他自身出發,他更愛他自己,
在處理與孩子有關的事情時,他可能更多是從自身著想,而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與孩子嘔氣、對峙,最後必須是他獲勝。他無法作為一個成人,寬容的對待孩子,接
納和理解孩子。
另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愛,則是看自己的情緒,情緒好時是溺愛,情緒不好時是斥
責。這樣,孩子把寶貴的生命都放在了察言觀色上,先是驚嚇和糊塗,後來是揣摩和
應付。蒙特梭利教育實施十年來,我們面臨的不是如何實施這個教育,而是花大量的精力調節兒童因得不到愛而無安全感,所帶來的情緒和精神上的不安和焦慮。這種焦
慮是普遍的,這種普遍性來自於人們的觀念。所以,我今天要談的,是學會如何去愛
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佛洛姆(一九○○至一九八○)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
「愛」與我們掌握其他藝術一樣,它是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好比學醫,你不可能生
下來就是一個醫生,你必須透過學習而成為一個醫生。他認為:「每一位父母也必須
透過學習並付出努力,才會懂得愛。」
什麼才是父母真正對孩子的「愛」呢? 我們知道許多動物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
例如:母雞愛牠的小雞,老虎很愛牠的小老虎。我們在電影裡經常看到老虎媽媽跟自
己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情景,這也是一種愛。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來以後,對孩子確實
充滿愛意。但是,在孩子有獨立思考能力以後,這種「愛」恐怕就不是人人具有的
了。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弗烈‧阿德勒(一八七○至一九七三)說:「母愛的真正本質
在於關心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關心母親和孩子的分離。 」我們在幼稚園觀察
孩子的結果證明: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發展都非常出色。例如,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程度比較小、獨立性強、思維開闊、自信、記憶力好、解決問題能
力強,同時孩子快樂無比。
許多父母可能有一個錯覺:母親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依賴她。我的理解是,父母
越愛孩子,孩子也就越不依賴父母。因為很多經驗告訴孩子,父母是愛他的。這個經
驗也同時告訴他,父母只是暫時離開,那種持久的愛的行為使孩子知道,不管父母到
哪裡,愛是穩定不變的。所以在陌生的環境中,這種孩子更容易產生安全感,適應環
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經驗,而不是別人教給他的。原因是他已經建立了安全
感,有了這個基礎,他也容易對別人建立安全感。而那種沒有得到父母愛的孩子,就
會出現這種情況:母親一離開,孩子就拚命地哭,而且他會把這種愛胡亂地施加於任
何地方,也就是到處尋找愛,討好別人,或是完全封閉自己,拒絕任何一種愛。
有一個小孩,他跟別的小孩玩時會說:「我媽媽買給我的巧克力,不給你吃。」
這顯然是他的安全感沒有建立起來,他把這個安全感移交在父母身上。這種孩子歡樂少,思維不開闊。而在父母那兒正常獲得了愛的孩子,他會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身
上。因為他得到了愛的滿足,他就有了安全感,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發展上。
怎樣才能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愛呢? 給予孩子成長的機會,並讓孩子感覺
到你的愛,為孩子的發展和每一個生活細節提供條件和幫助。這些須建立在你對兒童
生命發展瞭解的基礎上,這就是愛。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一無所知,他總是從自己
的成長經驗或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知從孩子的利益出發。



事實上,兒童大量的自發行為都被大人制止了,長期持續下來,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孩子的成長權利被父母剝奪了,心智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我們是太愛自己了,還是太愛孩子了? 大人之所以要這樣代替孩子,是怕孩子給自己帶來麻煩。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