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浅谈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打印本頁]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09-12-27 01:52 PM     標題: 浅谈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引子

  11世紀末,一支以十字架為標志的西歐軍隊代表歐洲的基督教徒向亞洲的伊斯蘭教徒開戰。他們向東方遠征,攻城略地,屠殺平民,最后一舉占領聖地耶路撒冷。史稱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戰火綿延二百載,由此開始了東方與西方千年之久的對抗與仇恨。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把十字軍東征看作一個極具英雄Z義的傳奇故事。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歷險,再加上神秘的、富有浪漫Z義色彩的東方世界,更給這段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增添了無窮魅力。

   遺憾的是,有趣的故事畢竟不是冷漠的歷史。在所謂高貴的騎士、富饒的東方、野蠻的異教徒和碧血黃沙的豪情后面,掩藏了無數的屠殺、欺騙、貪婪與丑惡。現在,暫且讓我來分析一下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為各位揭開這層籠罩了一千年的神秘的面紗。
一、戰前背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西方

  十世紀以前的歐洲,盡管從生產關系上看已經屬于封建社會,但從根本上看還是一個野蠻無知、貧窮落后的世界。不過,雖然生產力與奴隸社會時代的羅馬還有差距,但社會終究還是有了變化。盡管速度緩慢,但畢竟是在前進。

   隨著人口的逐漸增長以及饑荒的結束,到1090年代歐洲農業已經有了長足進展。農民(或者說農奴)生產出了更多的糧食,同時也受到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們更為嚴酷的剝削。這樣一來產生的結果就是促使農民的逃亡——逃往荒野或者是城市。(當然也有Z反暴動的,不過那是少數)

   由于當時荒地過多而人口不足,因此重視勞動力的地主們一方面嚴格看管自己的農民防止外逃,另一方面也不遺余力的吸引從其他地方逃出的農民。更多的農民對于地主而言就意味著更多的荒地變成農田,從而產生更多的財富。事實的確如此,耕地面積的增加進一步促進農業的發展。

  城市的狀況與之類似。隨著行業的分化誕生了各種各樣的行會。行會師傅們需要學徒和雇工來擴大作坊的生產規模。可惜城市本身無法滿足這個條件——畢竟,當時西歐各國最大的城市人口也就萬把人。于是,那些逃進城市的農民立刻變得其貨可居。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民變成手工業者,很多城市到后來干脆流行這樣一個不成文法:凡是在本城定居滿一年零一天的農奴,可以獲得自由民身份。這一點當然是相當的有吸引力,而且效果顯著。

  城市的發展加上經濟的改善,逐漸誕生了"市民"這個新階層。他們在商業氣息濃厚的城市長大,為了更大的利益可以不顧一切。很快,商人的足跡遍及整個地中海海岸,他們甚至還與維京人做生意。城市造就了他們,他們也造就了一批富有、甚至獨立的商業大城市(例如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如果這時能在東方有個一夜暴富的機會,商人們無疑會積極參與——哪怕是軍事行動。

  另一個階層——貴族的情況有所不同。西歐當時實行長子世襲的制度,因此很多沒有繼承權的貴族子弟只好去當一個寄人籬下的騎士。騎士向他們所依附的貴族效忠,他們是一個類似于職業軍人的團體:盲目崇拜勇力,愚忠。很多人都是大字不識的白丁。這些精力過剩的人們把時間消耗在比武競技上,或者是為了主子而與其他貴族來點小打小鬧的戰斗。這種事情相當的頻繁,無力制止的教會于是賦予騎士們宗教與道德意義——騎士們將以上帝的名義保護平民與教會,隨時准備消滅一切異教徒。至于那些大貴族雖然沒有這種"神聖"的職責,但他們同樣對于市場上日漸豐富的商品垂涎三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他們迫切需要財富,需要權勢;而這一切的根本就是他們需要更大的領地。

  教皇也想擴大自己的統治范圍。眾所周知,自基督教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以來,羅馬教會就一直想用各種手段重新控制東方的各基督教派別。1073年,當時的教皇在致函要求拜占庭東正教歸順被拒絕后,差一點兒就要去興師問罪。現在,在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力斗爭中暫時占上風的教皇重新把眼光投向東方。羅馬教會很快就會統一整個基督教,收復聖地。萬事具備,缺的就是一個理由。


東方

  教皇烏爾班二世與貴族虎視眈眈的東方在11世紀末幾乎是一片混亂。當時在中東地區有兩股較大的勢力:基督教的拜占庭,還有伊斯蘭世界。
11世紀初,拜占庭帝國達到鼎盛,在英勇作戰的皇帝們的努力下,帝國領土趁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和保加利亞王國衰落之機急劇擴大,經濟發達的國家于11世紀進入封建社會階段。可惜物極必反,皇帝不再繼續打仗而是遣散了大批軍隊,龐大的領土又削弱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土地大量兼並在導致小農經濟破產的同時也助長了貴族的叛亂和農民的起義。這一切再加上外敵的入侵,此時的拜占庭已經不復昔日的輝煌,版圖的縮小就是最好的證明。一度疆域環繞地中海的大帝國,現在已經龜縮到了巴爾干半島,首都隨時有被敵人兵臨城下的危險。
  
不過盡管實力不濟,拜占庭仍然十分富裕。帝國的地理位置在商業上十分有利——正好位于亞洲與歐洲的必經之地。商人可以同時與落后的西歐、野蠻的東歐還有中東的穆斯林做生意,並靠著這種轉口貿易順利獲得大量利潤。富商們逐漸滲透入政F機構,並開始取代傳統的統治階層——軍人與貴族勢力。整個國家開始向商業傾斜,成為歐洲那些新興商業城市的強大競爭對手。

   1082年,出身豪門世家的亞歷克西一世即位。這位新皇帝一反過去的傳統 ,開始重用軍人。面對敵人已經與首都隔海峽相對峙的尴尬局面,無可奈何的新皇帝不得已向經常與本國發生宗教矛盾的羅馬教會求援。為了以防萬一,他特別強調援軍最好是純粹的雇傭兵,而不是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直接由西方指揮的討伐隊。

   讓亞歷克西一世不得不放下面子去求援的根本原因是小亞細亞的塞爾柱突厥民族。這支來自中亞的游牧民族,曾經被阿拉伯人著名的阿拔斯王朝招募為警衛。事實證明哈里發們的此類行為無異于養虎遺患:當10世紀中期帝國衰落的時候,這些已經手握重兵的衛隊反客為主,強迫所服務的主子授予他們"蘇丹"的稱號,同時開始建立自己的王國。游牧民族重視放牧的性格使他們瞄上了拜占庭的安納托里亞高原(該地算是一個不錯的牧場),並且迅速將計劃付諸實施。
計劃進展的相當順利。塞爾柱突厥人在1071年的曼西科特戰役中大獲全勝,隨后他們將俘虜的拜占庭皇帝釋放,立刻引起了拜占庭的內戰。突厥人乘機漁人得利,追亡逐北,疆域迅速擴展到了馬爾馬拉海。

  可惜好景不長,在蘇丹馬利克。沙于1092年去世后,帝國迅速分裂為五個不同的國家:統治中心在巴格達,波斯由他的兄弟控制;兩個侄子分別控制了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和阿勒頗;安納托利亞的西部由基里吉。阿爾斯蘭控制,東部則建立了達尼什孟王國。而在巴勒斯坦地區則更為混亂。這里雜居著矛盾重重的什葉派和遜尼派,中間還攙和了不少猶太人和基督教徒。在南部,什葉派在埃及建立的法蒂瑪王朝也在逐漸控制該地區。

  總而言之,在10世紀末期的中東,拜占庭的實力大為衰落,而伊斯蘭世界則四分五裂。無論是政治情況還是宗教、民族情況都處于一種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如果外部勢力要進入該地區,此時無疑是最適合渾水摸魚的時候。

因此,組織十字軍的真正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3條:
1、拜占庭迫于外敵入侵而被迫向西方求助;
2、教會試圖統一東方各基督教會;
3、遠征東方符合西歐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便于得到各階層的支持。
其中,拜占庭的求援是直接原因,而教會和西歐人的需求則是深層次上的根本原因。他們的渴求為東征提供了動力,而這種動力一旦在適當的時間出現適當的地點,就會產生驚人的作用效果。

二、動員與征兵:兩個宣傳家的功勞

教皇收到拜占庭的請求后自然是如獲至寶。但是如何動員自己的力量呢?單純只是一次純軍事意義的勞民傷財的救援在當時的西歐估計沒什么吸引力,于是教皇換了一個更好的理由。

  眾所周知,在神權至高無上的歐洲,朝聖是一種相當普及的大眾宗教活動。起初只是個人行為,到后來就是教會主導的成群結隊的朝聖團。此類到耶路撒冷的活動人數最多的一次一個團隊就有萬人之多。但到后來法蒂瑪王朝占領聖地之后,大規模的朝聖就因為種種原因(比如說搶劫、驅逐)而逐漸停止了。

  教皇決定就拿這個來說事。1095年11月,教會在法國南方的克萊蒙召開宗教會議。教皇表現的相當有耐心,在前幾天只討論教規問題,而在第10天——1095年11月27日,教皇突然發表了一次演說,以上帝的名義號召基督教徒前去解救聖地,消滅異教徒。
這篇足以載入史冊的演說在蠱惑人心上做的非常到家。烏爾班二世首先說明基督教正被東方的魔鬼所威脅,之后宣布這是一場人人都有義務的全民戰爭,緊接著又大講聖經故事說明東方是多么的富得淌油,在結尾部分,教皇以許下了一大堆美好的"願景":赦罪、免債、靈魂永生、發財致富、神聖的戰斗與榮譽。以此號召各種人參加。

  烏爾班二世成功了。他的教民都狂熱的相信,必須用異教徒的血洗淨被玷污的聖地。在他們眼中,巴勒斯坦就是舊約里面那"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耶路撒冷就是最后審判時刻那座從天堂降臨的聖城。貧苦的農民確信自己會在戰爭中被上帝赦免,升入天堂;貴族與騎士們也認為自己會在戰場上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譽,同時獲得無數的財富與土地。在這種狂熱的宗教情緒下,人們爭先恐后地佩帶紅色的十字標記,或者干脆直接烙在自己的身上。

東征四位貴族首領
由于英、法、德三國君主都因為與教會爭奪權利而被東征拒之門外,教皇主要依靠一些勢力強大的貴族。主要的力量大致有四部分:圖盧茲的雷蒙。德。聖吉爾;洛林的戈德弗魯瓦;香槟區的領主于格;意大利的博希穆德。這些人全都有他們的私人軍隊。需要說明的是,貴族的動機往往沒有貧民那樣單純。

  與教會相比,法國亞眠修道院的"隱士彼得"的宣傳獲得的支持毫不遜色。這個外表肮髒的修士自從在朝聖時"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被驅逐后,就一直在法國中北部活動,宣稱自己在聖地得到啟示,要組織法國所有的貴族都來一次討伐。他的鼓吹起了作用:無數的貧民積極響應了他。

  1096年2月,“隱士彼得”和他的德國同行“窮漢沃爾特”率領15000人從法國出發,史稱“窮人十字軍”。隊伍如同滾雪球一樣,到后來據說有八萬人——大都是除了宗教熱情一無所有的窮人,大都拖家帶口——跟隨窮人十字軍前進。這些紀律渙散的“流氓無產者”簡直就是一群暴民,一路上燒殺搶掠:在萊茵河流域屠殺猶太人,在匈牙利一個叫塞姆蘭的地方殺了4000多居民,而在拜占庭的巴爾干領土貝爾格萊德和尼什他們則瘋狂搶掠,招來當地官員的嚴厲打擊。加上不斷有人逃亡、病死,到1096年到達君士坦丁堡時,這支烏合之眾只剩下4萬人左右。為了不讓他們擾亂首都秩序,亞歷克西一世迅速把窮人十字軍送上海峽對岸的戰場。

  窮人十字軍雖然面對敵人時能爆發出驚人的狂熱,但無奈首先訓練裝備幾乎為零,其次勞師遠征,結果在尼西亞被殺得片甲不留。大部分人被殺、被俘虜,還好拜占庭待客周到,派艦隊把幸存的3000多人救回。可惜這些人並不領情,反而認為聖戰之所以會失敗就是因為拜占庭人背叛上帝。無論如何,這次心血來潮的瘋狂遠征算是徹底完蛋了。看來,只有狂熱情緒卻沒有必要武裝的暴民是無法取得勝利的,或許只有正規部隊才能在險惡的東方戰場立足。


三、無盡的征程

   1096年8月15日,由騎士們組成的正規部隊在聖母升天節這天踏上征程。總人數我找不到確切的數據,但有人認為是10萬左右(4萬這個數據據說主要是正規軍,教皇說的30萬又太誇張),其中還是包括了大量一無所有、剛剛收割完畢的農民。這支部隊由那四個大貴族率領,水陸並進,于1097年春天抵達君士坦丁堡。前文已經說過拜占庭只想要一支絕對聽話的雇傭軍,可是這些新來的人卻十分傲慢不講道理,有人甚至爬上皇帝寶座故意挑釁皇帝。為了以后合作關系不至于破裂,雙方經過討價還價達成了一個十分勉強的臨時協議;拜占庭提供支援與補給,十字軍則向皇帝宣誓效忠,並保證勝利后歸還那些原來屬于拜占庭的領土。

   在面和心不合的雙方達成一致后,拜占庭將這些新盟友送上小亞細亞前線。在那里,十字軍將再次進攻幾個月前讓窮人十字軍幾乎全軍覆沒的尼西亞。
尼西亞城下的混戰作為拉木蘇丹國基里吉。阿爾斯蘭蘇丹的首都(不過蘇丹本人此時不在城里),尼西亞的防御設施自然不會差。十字軍在西方見慣了簡陋的木頭要塞,結果由于沒有攻城設備而一時對這石頭堡壘無計可施。幸好,靠著經驗豐富的拜占庭軍隊以及他們所提供的裝備,延續了一個多月的戰斗在1097年8月19日終于以十字軍的勝利而告終。令貴族們大吃一驚的是,守軍事先已經與拜占庭作了交易:只向拜占庭投降,而拜占庭許諾不讓城市受到任何掠奪。不知不覺為別人做了嫁衣的十字軍當然不會對此滿意,從此雙方更加離心離德。

  憋了一肚子氣的十字軍繼續向東南方向穿越小亞細亞內陸地區。當地干旱、炎熱的環境以及敵對的居民使遠征變成了一次名副其實的“苦難的歷程”。被沉重的盔甲悶得半死的士兵往往連水都喝不上一口,而當地的農田也被堅壁清野的塞爾柱突厥人燒個精光。很多時候甚至連喂馬的草料都無法保障,結果很多騎士只好變成步兵,行軍速度更因此慢得要死。塞爾柱突厥人乘機大打游擊戰,這些極為機動靈活的部隊大都是弓騎兵,他們首先在敵人四周進行“遠程攻擊”,然后迅速撤退引誘被激怒的敵人脫離隊形,使敵軍大部隊逐漸混亂——這一點很容易的,西方騎士都是個人英雄Z義者而不是紀律嚴明的鐵軍。之后,他們避開敵人的反擊,然后沖入松散的敵軍,將笨重的西方騎兵分割包圍再各個擊破。這種新戰術讓十字軍聞風喪膽,他們唯一的對策就是“保持緊密的隊形”這一條,到后來他們把這一點發揮到了極端:據說“只要向隊伍中扔一棵李子都能打到人”。

十字軍的進軍路線
十字軍在這時候分為兩路前進。無論戰術還是補給都先天不足的十字軍如果繼續在游擊戰的包圍中孤軍深入的話肯定無法到達聖地。當務之急是立刻與敵軍主力決戰而不是在零敲碎打中消耗力量。1071年7月1日,疲憊不堪的北路軍(由博希穆德指揮)在小亞細亞的多里雷與剛剛結為同盟、前來報仇的阿爾斯蘭和達尼什孟王國聯軍遭遇。塞爾柱突厥人故伎重演,行動不便的十字軍騎士很快就因為飛蝗一般的箭雨而損失慘重,局面完全限于被動。關鍵時刻南路軍及時增援,偷偷摸到戰場,向敵軍側翼上演了自己的拿手好戲:極具震撼力的重騎士沖鋒。毫無防備的敵人迅速潰退,十字軍再一次勝利了。

   靠著這一次勝利,十字軍打通了陶魯斯山脈的路口。看來悲慘的日子要到頭了:世代居住于此的亞美尼亞人(同樣是基督教徒)給這些來自千里之外的、舉著十字架的軍隊前所未有的熱烈歡迎。稍事休整,十字軍再次分頭前進:主力軍撲向南面的安條克(在此之前他們又在安納托利亞來了一次迂回,誤打誤撞消滅了殘存的敵軍),而剩下一支部隊則由戈德弗魯瓦的兄弟鮑德溫率領,應伊德薩的亞美尼亞君主托羅斯的請求,直接向東部進軍。

   鮑德溫實際上真是撞了大運:托羅斯本來在當地就有點不得人心,現在又因為贊成民眾所反對的“卡爾西登教義”而引發民憤,莫名其妙的死在宗教騷亂之中。鮑德溫當然不會坐失良機,利用權力真空的緊要關頭迅速控制了上美索不達米亞各主要據點。1098年3月,這個原本被請來對付塞爾柱突厥人的貴族搖身一變成了“伊德薩伯爵”,建立了東方第一個十字軍政權——伊德薩伯國。西方貴族的真實目的在此暴露無遺:他們顯然更在乎權力與財富,而不是為了一個虛無缥缈的宗教目標戰死。

   南下的十字軍沒那么好的運氣。雖然他們只用了8天就到了安條克,可這一仗一打就是七個多月。安條克這座近東著名城市的防御能力讓十字軍大開眼界:長十余公里的城牆,共有450座塔樓。沒有了在尼西亞時的拜占庭裝備(距離實在是太遠了),攻城戰素養幾乎為零的十字軍只能采取“圍而不打”的方法跟敵人拼消耗戰。可惜城里補給充足,而城外一方卻要到處找給養(軍需隊最遠到過100公里外搜集糧食),而來自大馬士革等地的小股部隊也不斷騷擾十字軍。1098年5月,摩蘇爾的凱爾波加率領大軍前來救援,十字軍即將陷入內外夾擊的困境中。
  十字軍准備進攻安條克

   歷史總是喜歡用一個小人物來充當重要角色,這次也不例外。一個安條克小軍官為了向上級洩憤,于6月2日晚上打開城門。堅守了7個月的城市就此陷落。進城的十字軍隨即對頑強抵抗的當地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性大屠殺。

  凱爾波加的援軍在幾天后才趕到,但十字軍對人多勢眾的敵軍仍然畏懼不已。在這士氣低落的時候宗教再次顯示了它對精神的巨大影響。一個教士宣布在城里挖出了一件超級聖物——當年曾經刺穿耶稣肋部的長槍。十字軍聞訊立馬精神大振,滿懷信心地于6月28日打敗敵軍,徹底解除了圍困。當然。聖物事件究竟是真的還是故意導演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安條克被拿下,意味著通往聖地的大門被打開了。有觀點認為十字軍應該乘勝前進,個人不太同意。首先,此時的十字軍與拜占庭因為對安條克“分贓不均”而大打口水戰。原本達成的協議規定,如果拜占庭再攻克一座城市即可獲得安條克。可是十字軍的首領博希穆德卻耍了花招,將拜占庭軍隊調離前線。雙方因此而翻臉。其次,十字軍在這場漫長的圍城中筋疲力盡,再狂熱的人也得休整。何況笨重的歐洲騎士本來就不適合去玩長途奔襲的閃電戰。最后一點則是因為貴族們的貪婪——鮑德溫坐領伊德薩對于他們實在太有沖擊力了。趕走了拜占庭的貴族開始爭奪權力,而那些純粹是因為宗教熱情才來參軍的普通老百姓當然對此不滿。為了防止十字軍被財富與土地鬼迷心竅而不肯前進,貧民組織了一支“塔夫爾”軍(成員清一色是一無所有的宗教狂),專門在剛剛攻克的城市里殺人放火,毀滅一切。最臭名昭著的就是1098年12月12日在馬拉。安。諾曼,這些人瘋狂屠殺平民百姓 達十萬以上,更駭人聽聞的是他們居然大吃這些屍體。

  隱士彼得率領十字軍在耶路撒冷城下祈禱

   歷史總是喜歡用一個小人物來充當重要角色,這次也不例外。一個安條克小軍官為了向上級洩憤,于6月2日晚上打開城門。堅守了7個月的城市就此陷落。進城的十字軍隨即對頑強抵抗的當地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性大屠殺。

  凱爾波加的援軍在幾天后才趕到,但十字軍對人多勢眾的敵軍仍然畏懼不已。在這士氣低落的時候宗教再次顯示了它對精神的巨大影響。一個教士宣布在城里挖出了一件超級聖物——當年曾經刺穿耶稣肋部的長槍。十字軍聞訊立馬精神大振,滿懷信心地于6月28日打敗敵軍,徹底解除了圍困。當然。聖物事件究竟是真的還是故意導演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安條克被拿下,意味著通往聖地的大門被打開了。有觀點認為十字軍應該乘勝前進,個人不太同意。首先,此時的十字軍與拜占庭因為對安條克“分贓不均”而大打口水戰。原本達成的協議規定,如果拜占庭再攻克一座城市即可獲得安條克。可是十字軍的首領博希穆德卻耍了花招,將拜占庭軍隊調離前線。雙方因此而翻臉。其次,十字軍在這場漫長的圍城中筋疲力盡,再狂熱的人也得休整。何況笨重的歐洲騎士本來就不適合去玩長途奔襲的閃電戰。最后一點則是因為貴族們的貪婪——鮑德溫坐領伊德薩對于他們實在太有沖擊力了。趕走了拜占庭的貴族開始爭奪權力,而那些純粹是因為宗教熱情才來參軍的普通老百姓當然對此不滿。為了防止十字軍被財富與土地鬼迷心竅而不肯前進,貧民組織了一支“塔夫爾”軍(成員清一色是一無所有的宗教狂),專門在剛剛攻克的城市里殺人放火,毀滅一切。最臭名昭著的就是1098年12月12日在馬拉。安。諾曼,這些人瘋狂屠殺平民百姓 達十萬以上,更駭人聽聞的是他們居然大吃這些屍體。

  隱士彼得率領十字軍在耶路撒冷城下祈禱

   歷史總是喜歡用一個小人物來充當重要角色,這次也不例外。一個安條克小軍官為了向上級洩憤,于6月2日晚上打開城門。堅守了7個月的城市就此陷落。進城的十字軍隨即對頑強抵抗的當地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性大屠殺。

  凱爾波加的援軍在幾天后才趕到,但十字軍對人多勢眾的敵軍仍然畏懼不已。在這士氣低落的時候宗教再次顯示了它對精神的巨大影響。一個教士宣布在城里挖出了一件超級聖物——當年曾經刺穿耶稣肋部的長槍。十字軍聞訊立馬精神大振,滿懷信心地于6月28日打敗敵軍,徹底解除了圍困。當然。聖物事件究竟是真的還是故意導演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安條克被拿下,意味著通往聖地的大門被打開了。有觀點認為十字軍應該乘勝前進,個人不太同意。首先,此時的十字軍與拜占庭因為對安條克“分贓不均”而大打口水戰。原本達成的協議規定,如果拜占庭再攻克一座城市即可獲得安條克。可是十字軍的首領博希穆德卻耍了花招,將拜占庭軍隊調離前線。雙方因此而翻臉。其次,十字軍在這場漫長的圍城中筋疲力盡,再狂熱的人也得休整。何況笨重的歐洲騎士本來就不適合去玩長途奔襲的閃電戰。最后一點則是因為貴族們的貪婪——鮑德溫坐領伊德薩對于他們實在太有沖擊力了。趕走了拜占庭的貴族開始爭奪權力,而那些純粹是因為宗教熱情才來參軍的普通老百姓當然對此不滿。為了防止十字軍被財富與土地鬼迷心竅而不肯前進,貧民組織了一支“塔夫爾”軍(成員清一色是一無所有的宗教狂),專門在剛剛攻克的城市里殺人放火,毀滅一切。最臭名昭著的就是1098年12月12日在馬拉。安。諾曼,這些人瘋狂屠殺平民百姓 達十萬以上,更駭人聽聞的是他們居然大吃這些屍體。

  隱士彼得率領十字軍在耶路撒冷城下祈禱

   歷史總是喜歡用一個小人物來充當重要角色,這次也不例外。一個安條克小軍官為了向上級洩憤,于6月2日晚上打開城門。堅守了7個月的城市就此陷落。進城的十字軍隨即對頑強抵抗的當地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性大屠殺。

  凱爾波加的援軍在幾天后才趕到,但十字軍對人多勢眾的敵軍仍然畏懼不已。在這士氣低落的時候宗教再次顯示了它對精神的巨大影響。一個教士宣布在城里挖出了一件超級聖物——當年曾經刺穿耶稣肋部的長槍。十字軍聞訊立馬精神大振,滿懷信心地于6月28日打敗敵軍,徹底解除了圍困。當然。聖物事件究竟是真的還是故意導演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安條克被拿下,意味著通往聖地的大門被打開了。有觀點認為十字軍應該乘勝前進,個人不太同意。首先,此時的十字軍與拜占庭因為對安條克“分贓不均”而大打口水戰。原本達成的協議規定,如果拜占庭再攻克一座城市即可獲得安條克。可是十字軍的首領博希穆德卻耍了花招,將拜占庭軍隊調離前線。雙方因此而翻臉。其次,十字軍在這場漫長的圍城中筋疲力盡,再狂熱的人也得休整。何況笨重的歐洲騎士本來就不適合去玩長途奔襲的閃電戰。最后一點則是因為貴族們的貪婪——鮑德溫坐領伊德薩對于他們實在太有沖擊力了。趕走了拜占庭的貴族開始爭奪權力,而那些純粹是因為宗教熱情才來參軍的普通老百姓當然對此不滿。為了防止十字軍被財富與土地鬼迷心竅而不肯前進,貧民組織了一支“塔夫爾”軍(成員清一色是一無所有的宗教狂),專門在剛剛攻克的城市里殺人放火,毀滅一切。最臭名昭著的就是1098年12月12日在馬拉。安。諾曼,這些人瘋狂屠殺平民百姓 達十萬以上,更駭人聽聞的是他們居然大吃這些屍體。

  隱士彼得率領十字軍在耶路撒冷城下祈禱

   歷史總是喜歡用一個小人物來充當重要角色,這次也不例外。一個安條克小軍官為了向上級洩憤,于6月2日晚上打開城門。堅守了7個月的城市就此陷落。進城的十字軍隨即對頑強抵抗的當地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性大屠殺。

  凱爾波加的援軍在幾天后才趕到,但十字軍對人多勢眾的敵軍仍然畏懼不已。在這士氣低落的時候宗教再次顯示了它對精神的巨大影響。一個教士宣布在城里挖出了一件超級聖物——當年曾經刺穿耶稣肋部的長槍。十字軍聞訊立馬精神大振,滿懷信心地于6月28日打敗敵軍,徹底解除了圍困。當然。聖物事件究竟是真的還是故意導演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安條克被拿下,意味著通往聖地的大門被打開了。有觀點認為十字軍應該乘勝前進,個人不太同意。首先,此時的十字軍與拜占庭因為對安條克“分贓不均”而大打口水戰。原本達成的協議規定,如果拜占庭再攻克一座城市即可獲得安條克。可是十字軍的首領博希穆德卻耍了花招,將拜占庭軍隊調離前線。雙方因此而翻臉。其次,十字軍在這場漫長的圍城中筋疲力盡,再狂熱的人也得休整。何況笨重的歐洲騎士本來就不適合去玩長途奔襲的閃電戰。最后一點則是因為貴族們的貪婪——鮑德溫坐領伊德薩對于他們實在太有沖擊力了。趕走了拜占庭的貴族開始爭奪權力,而那些純粹是因為宗教熱情才來參軍的普通老百姓當然對此不滿。為了防止十字軍被財富與土地鬼迷心竅而不肯前進,貧民組織了一支“塔夫爾”軍(成員清一色是一無所有的宗教狂),專門在剛剛攻克的城市里殺人放火,毀滅一切。最臭名昭著的就是1098年12月12日在馬拉。安。諾曼,這些人瘋狂屠殺平民百姓 達十萬以上,更駭人聽聞的是他們居然大吃這些屍體。

  隱士彼得率領十字軍在耶路撒冷城下祈禱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09-12-27 01:52 PM

屈從大眾意志的貴族們在留下博希蒙德管理安條克之后(后來他自封安條克親王),繼續領軍南下。由于離開了塞爾柱突厥人的勢力范圍,遭遇的抵抗也逐漸輕微,唯一的麻煩只是軍中開始流行的一種傳染病。在沿著海岸線行進了大約四個月后,1099年6月7日,十字軍終于看到了耶路撒冷的城牆。宗教狂熱在此時達到了頂峰,人們堅信自己必然光復聖地。為了表示虔誠,十字軍全體齋戒,並舉行了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宗教儀式。令他們吃驚的是6月13日的第一次進攻居然失敗了。原因很簡單,他們攻堅戰素養極差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這次沒有人會給他們提供裝備了。

   屢戰屢敗的十字軍並不甘心。為了求得上帝的幫助,他們決定嚴格遵照《舊約》中攻打耶利哥的方法。他們在7月8日再次齋戒,然后由教士領著,全體赤腳繞城一周,邊走邊大喊大叫。當然耶路撒冷不會因此而倒塌,不過倒也帶來了一些不錯的效果:一支熱那亞艦隊抵達剛剛占領不久的雅法,為十字軍提供了建造器械急需的木材。

   現在就好辦多了。十字軍造了兩座攻城塔布置在城市南北兩側,于7月10日再次進攻。7月15日,戈德弗魯瓦率領的北路軍率先殺進城里。在完全控制城市之后,就是一次可怕的洗劫與屠殺。幾乎發瘋的十字軍見人就殺,穆斯林和猶太人死傷慘重(僅僅阿克薩清真寺里就死了7萬人)。盡管十字軍宣稱要用血洗淨被玷污的聖地,但面對血流成河的慘狀仍然十分恐懼。在屠殺與搶劫進行的差不多后,大功告成的十字軍在教堂里興奮的大肆慶祝。而此時屠殺已經進行了一個星期,幸存者被作為奴隸出售,民房與寺廟被洗劫一空。
  占領耶路撒冷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09-12-27 01:52 PM

屈從大眾意志的貴族們在留下博希蒙德管理安條克之后(后來他自封安條克親王),繼續領軍南下。由于離開了塞爾柱突厥人的勢力范圍,遭遇的抵抗也逐漸輕微,唯一的麻煩只是軍中開始流行的一種傳染病。在沿著海岸線行進了大約四個月后,1099年6月7日,十字軍終于看到了耶路撒冷的城牆。宗教狂熱在此時達到了頂峰,人們堅信自己必然光復聖地。為了表示虔誠,十字軍全體齋戒,並舉行了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宗教儀式。令他們吃驚的是6月13日的第一次進攻居然失敗了。原因很簡單,他們攻堅戰素養極差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這次沒有人會給他們提供裝備了。

   屢戰屢敗的十字軍並不甘心。為了求得上帝的幫助,他們決定嚴格遵照《舊約》中攻打耶利哥的方法。他們在7月8日再次齋戒,然后由教士領著,全體赤腳繞城一周,邊走邊大喊大叫。當然耶路撒冷不會因此而倒塌,不過倒也帶來了一些不錯的效果:一支熱那亞艦隊抵達剛剛占領不久的雅法,為十字軍提供了建造器械急需的木材。

   現在就好辦多了。十字軍造了兩座攻城塔布置在城市南北兩側,于7月10日再次進攻。7月15日,戈德弗魯瓦率領的北路軍率先殺進城里。在完全控制城市之后,就是一次可怕的洗劫與屠殺。幾乎發瘋的十字軍見人就殺,穆斯林和猶太人死傷慘重(僅僅阿克薩清真寺里就死了7萬人)。盡管十字軍宣稱要用血洗淨被玷污的聖地,但面對血流成河的慘狀仍然十分恐懼。在屠殺與搶劫進行的差不多后,大功告成的十字軍在教堂里興奮的大肆慶祝。而此時屠殺已經進行了一個星期,幸存者被作為奴隸出售,民房與寺廟被洗劫一空。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09-12-27 01:52 PM

四、以后發生的事情

  現在的十字軍已經在著手分配權力。貧民與教士想要一個由教皇特使統治的宗教國家。這顯然不合想建立王國的貴族的胃口。占了上風的他們提出了自己的名單。傳奇人物戈德弗魯瓦最終成為了聖地的統治者。出于宗教感情,他拒絕國王稱號,自稱"聖墓的保衛者"。耶路撒冷王國就此建立。幾年內,地中海東岸出現了一大批十字軍政權。

  一部分貴族、騎士在這瓜分狂潮中一夜暴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批被宗教信仰動員起來的普通士兵在"光復"聖地后便紛紛回國。一年后,耶路撒冷王國只剩下1000步兵和200騎士。幸運的是,敵人內部矛盾加上意大利艦隊的支援、新來的朝聖者挽救了十字軍。他們迅速控制了狹長的海岸地帶,利用山脈的掩護來防守。十字軍王國進入了它短暫的鼎盛時期,周邊的穆斯林被迫向他們進貢。可以說,十字軍得到了比他們想要的多得多的東西。
聖墓教堂中的慶祝儀式:十字軍獻上繳獲的旗幟
縱觀這段歷史,可以說這簡直就是一場夢一般的遠征。整個西方世界僅僅因為宗教情緒(這是直接原因兼導火索)就興師動眾,將東方世界鬧的天翻地覆。西方沒有任何作戰方案或者情報就心血來潮地向東方開戰,而少數人對于財富的渴望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要知道,拜占庭從來沒有把對伊斯蘭教徒的戰斗稱為"聖戰"。而“杰哈德”思想在當時的敘利亞地區也早就被人遺忘了。應該承認的是,東方世界當時對于宗教的寬容遠勝于西方。教會可以向同教不同派的拜占庭打“聖戰”(比如說1204年第四次東征),而阿拔斯王朝卻能與查理曼帝國達成協議,不干涉西方人到中東朝聖。按照當時的伊斯蘭教觀點,被稱為“讀經人”的猶太人與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信仰的是同一個神,唯一的區別只是他們沒有得到“最高的啟示”,只要按時繳納一點人頭稅就可以正常生活,僅此而已。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十字軍會在東方遇到那么多基督教徒,也可以解釋為什么耶路撒冷大屠殺時會有那么多猶太人。換做西歐,異端肯定是沒有好下場的。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09-12-27 01:53 PM

五、分析:十字軍成功的原因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看似威風無比的十字軍其實不能算一支合格的正規軍。其人員大都是臨時組編,武器雜亂不一,水平參差不齊。由軍人為骨干的“正規”十字軍尚且如此,平民十字軍就干脆是一支基本沒有武裝的暴民了。

但是,正是這些被東方人視為愚昧無知的蠻族的西歐人,卻取得了連他們的拜占庭盟友都自愧不如的光輝成就。其個中原因值得我們思考。我的看法是把原因分為主觀和客觀方面來分析。

主觀原因:十字軍利用他們高昂的士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裝備與訓練的不足。這種狂熱士氣的根源各有不同:貴族看中了未知土地上被刻意誇大了的財富;騎士們出于個人英雄Z義向往一場規模巨大的聖戰;平民則懷有朝聖的心理,希望能像殉道者一樣為聖地而死,讓原本貧窮的人生在宗教意義上獲得救贖。

這三種人的具體目的雖然不同,但無疑都受到了宗教情緒的影響。這得歸功于烏爾班二世和隱士彼得這樣的吹鼓手。中世紀的西歐幾乎是文化的荒漠,而經濟基礎也好不到哪里去。要鼓動一群大字不識的人去遠方賣命原本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教會在西歐的號召力卻做到了這一點——羅馬教廷通過其在各地的據點和代理人在精神上控制了所有信徒。教皇為了實現統一((不如稱為吞並)東方各基督教派,不惜利用其強大的宗教機器來煽動那些雖然無知卻對宗教堅信不移的信眾。這樣一來,首先在宗教意義上確定了人民有參戰的義務,然后再灌輸給民眾以信仰和種族上的優越感以樹立信心,最后再用物質刺激與精神財富進行誘惑。在這種情況下,這場戰爭的性質超越了以往的一般軍事沖突,被提升到了宗教層面上,化身為一場以信仰為名的聖戰。于是,以貴族為首腦,以騎士為骨架,以平民為肌肉的十字軍巨人便組裝完成了。這個巨人的靈魂就是宗教,而頭腦則是利益。

不過,“聖戰”雖然可以樹立信心,但這種激發出來的精神力卻不太穩固。勝利固然可以讓士兵更加狂熱,但一場失敗卻能讓他們懷疑起自己被外界附加的優越感,從而讓狂熱情緒逐漸降溫。因此十字軍不時需要來一點宗教上的小刺激:安條克的聖物發掘和耶路撒冷城下的古怪儀式就是典型范例。

客觀原因:拋開十字軍本身的士氣不談,東方的混亂局面也在客觀上為歐洲人提供了便利。當拜占庭皇帝、塞爾柱蘇丹與巴格達的哈里發這三股近東強大勢力都無法深入敘利亞的時候,再加上當地各派之間無法調和的利益糾葛,這塊彈丸之地便徹底陷入了群龍無首和群雄並起的局面。不過遺憾的是,由于實力彼此之間都差不多,形成了短期內當地的實力派誰也無法消滅誰的僵持局面。于是帶來了兩種看似不相干卻又相輔相成的結果:一方面,各派只能維持一種表面上的和平局面來積累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各派的矛盾實在無法化解,導致這種表面和平的后面各方小動作不斷。隨時可能出現的離心傾向,使當地看似強大的伊斯蘭勢力只能是一盤散沙。
由于各種勢力實在無法團結,因此當阿拉伯世界頗有號召力的“杰哈德”聖戰思想傳播當當地時,卻沒有引起那些敘利亞土皇帝多少對外擴張情緒。更糟糕的是,當十字軍鐵蹄到達該地區時,各城市之間也沒有多少建立聯合抵抗陣線的意圖,抵抗活動仍然是各自為政的被動防守。安條克被十字軍圍困7個月,但解圍行動實在是少的可憐。盡管突厥人與阿拉伯人的輕騎士在實戰中比笨重的歐洲騎士更為靈活機動,盡管他們占了天時和地利,但因為各派在敵人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仍然無法充分合作,最終只能在困守孤城的情況下被十字軍反客為主,各個擊破。在這一點上,他們為十字軍在客觀上創造了有利條件。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09-12-27 01:54 PM

六、第一次東征產生的影響

作為中世紀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第一次東征在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影響。在經濟方面,大批東方商品進入西歐,刺激了市場的擴大與貿易的繁榮;在戰術方面,強調機動性的輕騎兵和風帆戰艦逐漸取代了重騎兵和劃槳戰艦;在文化方面,東方的典籍和知識逐漸流入西方,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不過,真正與拉丁王國的存亡息息相關的,還是經過重新洗牌后的政治格局。為了便于進一步分析第一次東征,我在這里單就政治方面產生的影響進行討論。

首先,西歐無疑是最大的贏家。羅馬教會將勢力范圍擴展到了中東,既奪回了自己的宗教聖地,又得以對東方的教徒施加影響。另一方面,教會靠組織十字軍以及販賣赦罪符這類活動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遠征的勝利進一步增加了教會的聲望,使其在歐洲的權力大大增加。

十字軍的組成部分——貴族、騎士與平民實現了他們的夢想。大貴族們建立自己的政權,很多善于鑽營的小貴族則變成了大領主。騎士們自以為已經成為了光榮的“基督騎士”,而不久之后建立的騎士團將讓這些安于清貧的武夫嘗到權力和財富的甜頭。至于沒有撈到多少戰利品的平民也能以聖地JF者的榮譽聊以自慰。當返鄉后,他們的見聞將大大開闊鄉鄰的眼界,他們的故事演變成的傳奇將大大豐富歐洲人的精神生活。

與此同時,原本隱藏在幕后的意大利商人勢力也逐漸滲入中東。意大利各城市在戰爭中為十字軍提供了海上支援和補給運輸,因此可以在拉丁王國中享有特權。十字軍的首領們沒有強大的艦隊,為了拉攏意大利人便在各港口城市設立自治區,讓商人們一定程度上不受國王與貴族的統治。當東方與歐洲的陸路聯系被切斷后,孤懸海外的十字軍越來越依靠意大利人控制的海上航線以補充物資和兵力。其結果就是隨著權力和地位的提高,一個新興的強大商人階層開始干預政治斗爭乃至整個十字軍的行動(比如說1204年的第四次遠征)。
東征的最主要產物就是十字軍建立的拉丁王國。王國的所有制度都是照搬當時西歐的政治體制。各公國和伯國在名義上以耶路撒冷國王為領袖,實際上卻是一個個獨立王國。不過,這來自西方的制度花朵並不適應中東的水土,十字軍的政治體系從基礎部分就開始出現問題。伊斯蘭教勢力雖然在城市中受到限制,但仍然在鄉村中影響力很大,由此在鄉村產生的敵對態度迫使騎士和小地主放棄了他們的農村領地。這樣一來,一方面使十字軍失去了對廣大鄉村地區的控制,逐漸向城市地區收縮;另一方面也使普通騎士階層的地位下降,被迫依附城市中的大貴族或者實力雄厚的武裝騎士團。這兩個階層的勢力不斷擴大,逐漸脫離了王權的控制。他們結成一個個小團體,在拉丁王國內兼並領地,干預軍國大事的進程,迫使國王承認他們的特殊地位。在起初,第一代國王還可以利用自己在戰爭中積累的權威迫使他們臣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王權的影響力逐漸衰退,對這種情況已經是無能為力。貴族與軍人之間的政治角力不斷升級,十字軍內部的分裂也在不斷惡化。為了獲得利益或者損害對手的利益他們不惜損害整個十字軍的利益,于是,他們在國內隨意干涉軍事行動甚至君主廢立,有些時候還與伊斯蘭教勢力聯盟。

十字軍與他們的盟友拜占庭與東方基督教會的關系在勝利后卻不可思議的惡化了。起初拜占庭希望與十字軍合作收回失地,然而第一次東征以后,拜占庭卻與十字軍鬧的很僵。直接原因就是十字軍拒絕按照協議歸還安條克。1108年,惱羞成怒的亞歷克西一世干脆向當地的十字軍首領博希穆德開戰,並將其俘虜。到了1142年,十字軍因為形勢惡化急需援兵只好讓步,承認拜占庭占庭對該地區有宗主權。但因為雙方的互不信任而沒有形成任何合作。這直接導致了1144年伊斯蘭德薩伯國的陷落。而十字軍在1204年進攻拜占庭,更是讓這種懷疑演變為不可救藥的仇恨。至于中東的基督教,在起初的確希望這些全副武裝的西歐教友能幫助自己的教派發揚光大,但是結果他們不得不忍受十字軍僵化的管理制度:所有當地基督教派被歐洲人納入嚴格的體制,不僅沒有了以前阿拉伯人留給他們的那點自治權,反而還有被羅馬教會吞並的危險。對于那些東方基督教徒而言,這種做法比那些“異端”的伊斯蘭教徒還惡劣。半個世紀內,絕大部分東方基督教會背叛十字軍,投靠伊斯蘭教陣營。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09-12-27 01:55 PM

作為戰敗者,十字軍統治下的伊斯蘭教徒充分體會到了失敗的后果。除了戰時遭受的大屠殺以外,他們在和平時期也屬于二等公民。宗教活動遭到了粗暴的干涉,法庭拒絕受理他們的申訴。此外,他們還要向十字軍繳納繁重的人頭稅。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大量伊斯蘭教徒逃離了被十字軍控制的城市,從而導致了拉丁王國經濟的衰敗。而西歐人的暴行也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憤慨,各種各樣關于報復的思想和活動開始出現。伊斯蘭教在中東的號召力與基督教在歐洲的地位類似。既然西方人可以為了自己的宗教把中東鬧的天翻地覆,那么伊斯蘭教徒為什么不能為了保衛自己的信仰而死戰?盡管這些反擊在起初還比較零散,但就長久而言終究對十字軍的統治產生了威脅。至于那些伊斯蘭割據勢力,他們在十字軍進一步擴張到自己地盤的時候終于開始聯合抵抗了。不過這種聯合仍然十分松散:沒有人願意在戰爭中損耗自己的實力,更沒有人願意看到別人在戰爭中乘機擴展實力。盡管他們的部隊在人數與補給上都有優勢,但各個埃米爾的小朝廷只求維持自治地位,而一個在戰爭中崛起的當地勢力無疑會威脅到這一點。因此,每當敘利亞的反十字軍戰爭進入高潮的時候,總是會出現變節者。上層社會相信自己可以和十字軍相安無事,甚至可以借助于西方人來對付自己的鄰居。有些時候,那些眼紅自己那些在戰爭中獲得榮譽的鄰居的埃米爾還主動與十字軍結盟,撲滅當地的反抗勢力。至于當地同樣影響力不小的商人勢力,因為不想卷入一場他們認為“與自己無關”的戰爭而不甚積極。然而,這一切並不長久。一方面,十字軍的全面擴張從根本上威脅到了埃米爾們的自治地位;而號召消滅西方異教徒的杰哈德思想在當地民眾中的復興,也迫使當地統治者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另一方面,部分貪婪的十字軍首領不斷襲擊過往的商隊,也激怒了不願再忍氣吞聲的商人。有了反抗的思想基礎,加上各方的利益都受到了西方軍隊的損害,當一個具有號召力的抵抗領袖出現,敘利亞各地反抗力量得到統一與整合之時,也就是十字軍大禍臨頭之日。

在以上幾個方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十字軍統治產生的不利影響:
A、    十字軍內部的權力爭奪引發的分裂;
B、    意大利商業城市對拉丁王國事務的干預;
C、    東方基督教派因為羅馬教會的野心而背叛十字軍;
D、    拜占庭與拉丁王國因為領土爭端而產生的敵對態度;
E、    分裂的伊斯蘭抵抗力量逐漸團結,聖戰思想引起的宗教仇恨與民族仇恨。

在這5點中,B兩點將逐漸加劇A情況的惡化,C、D情況則對E的發展有利。最終,A、E所描述的情況將終結十字軍的統治,拉丁王國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中逐漸崩潰。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09-12-27 01:55 PM

七、分析:十字軍的錯誤

規模龐大的遠征,雖然取得了令人驚歎的成果,卻也迅速走向衰落。以上列舉的5種隱患,明顯告訴我們十字軍出現了不少的錯誤和問題。這些錯誤,具體又出現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要從教皇動員十字軍開始說起。無論是烏爾班二世還是隱士彼得,使用的宣傳手段在宣傳“基本戰士”的“偉大”的時候,無疑也在民眾的腦子里灌輸了這樣的理論:東方如同《聖經》中描寫的那樣富裕而又聖潔,是基本徒的應許之地;而那里現在的居民卻是基本的野蠻敵人,正在虐待歐洲人的教友弟兄。這種說法的效果顯著,既引起了所有人對于物質的貪婪和衛道的熱情,也將可能發生的種種暴行事先合法化,使士兵們在法律和道義上不再有所顧忌。這在實質上為后來十字軍的無數屠殺與掠奪開了綠燈,也與伊斯蘭教徒因此產生的反抗情緒有直接聯系。

其次,十字軍的成員魚龍混雜。除了部分貴族帶來的職業軍隊以外,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教會的煽動而臨時匯集而來的散兵游勇甚至無武裝的平民百姓。這種“軍隊”在戰場上沒有多少協同性和作戰經驗,更多時候只能與敵人進行一場亂七八糟的大混戰。這對于人數和訓練上沒有優勢的十字軍沒有什么好處。另一方面,這些臨時招募的士兵沒有多少紀律可言,于是在遠征的過程中發生的不少開小差事件削弱了十字軍的實力,而這些滿腦子極端想法的士兵一路不斷燒殺搶掠也讓十字軍失去了民心。當聖地被占領以后,很多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宗教任務或者覺得戰利品撈夠了的士兵立刻打道回府,導致了拉丁王國在不短的一段時間內都兵力不足。

再次,十字軍的統治技巧也不過關。正如大部分入侵者一樣,十字軍勢力無法滲透到每一個角落,只能控制各主要城市。換言之,十字軍因為兵力不足最多只能控制點和線,而敵對的伊斯蘭教勢力卻控制了整個面。既然十字軍不能像西班牙人在美洲那樣把大部分當地人趕盡殺絕,那么最好還是利用“以夷制夷”的方法管理領地比較穩妥。作為一股外來勢力,十字軍本應盡力維持對自己有利的現狀。遺憾的是十字軍雖然沒有建立新秩序的能力,卻有打破舊秩序的勇氣。對于統治范圍內的伊斯蘭教勢力他們一味打壓;而對于周邊分裂的伊斯蘭教各小朝廷,十字軍的策略則是直接的武裝進攻。雖然因為兵力不足而沒有什么實際效果,但無疑是把自己變成了所有人的公敵。拉丁王國的目光短淺,把當地中立勢力推向敵對一方,無形中促成了敵對陣營的團結與壯大。
最后一點,就是十字軍沒有與盟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當西歐軍隊剛剛到達東方的時候,主要的盟友是拜占庭帝國和東方基督教派。然而,由于拉丁王國的粗暴作風的影響,這些盟友不久就因為失望或者是利益受到損害而變成了十字軍的敵人。失去拜占庭這個盟友,產生了兩種效果:十字軍一方面只能孤軍作戰,另一方面由于與歐洲中斷了陸路聯系,被迫依賴意大利人的海上運輸。而失去東方基督教會的支持,則意味著十字軍在當地完全失去了民心。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四點並沒有包括十字軍內部的權力沖突。在我看來,十字軍的發源以及組成就決定了其內部必然存在貴族、騎士、教會的勾心斗角。要改變這種局面的前提是其中一方必須在十字軍中有絕對的領導力。但醞釀十字軍的西歐當時無法產生一個可以壓倒一切的勢力,而全盤照搬西歐體制的拉丁王國也無法改變這一點。這在客觀上是無法改變的,因此我沒有把這一點列入以上幾個方面。
作者: abcabc0520    時間: 2009-12-27 01:56 PM

八、假想:十字軍還有機會嗎?

既然以上就是十字軍的主要錯誤,那么,如果歷史可以重演,我建議十字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教會應該修改一下自己的宣傳口徑。贊美聖地的光榮無可厚非,但如果教皇想要長久控制該地區,就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把矛頭指向整個伊斯蘭教。如此雖然掠奪不了多少財富,但也不至于引起當地人如此強烈的仇恨。畢竟,西方所能出動的人手不足以應付一場全民戰爭。當然,如果十字軍想效仿那些搶了就跑的游牧民族就另當別論。不過,十字軍既然選擇了定居和統治,那么就應該把暴行限制在最低,至少也要在暴行上加一塊偽善的遮羞布而不是直接進行赤裸裸的迫害。

其次,十字軍的要人們要對自己的隊伍多負擔點責任,將那些臨時招募的士兵進行起碼的整編和訓練。同時制訂一個作戰計劃而不是邊作戰邊改變行軍路線,導致士兵經常無法獲得足夠的補給。鑒于十字軍不可能一直保持兵力優勢,那么最好還是盡量提高士兵的普遍作戰能,走“精兵路線”而不是人海戰術。

再次,拉丁王國的統治者應該理智一點,而不是只想著眼前利益。
對內,他們應該尊重當地的各種宗教派別並給予一定自治權,用比較懷柔的“以夷制夷”獲得當地民眾對其統治的默認甚至支持,同時可以讓十字軍間接控制那些他們無法深入的地區。國王應該削弱領主與騎士團的權勢,至少要制止土地的兼並和這些勢力的不斷內斗。只有確立了王權的至高無上才能在王國中實現令行禁止的狀態。
對外,歐洲人在沒有絕對把握迅速吞並周邊勢力的情況下,最好還是維持現狀,同時利用對手的分裂用連橫的方式各個擊破。即使不能如此,也可以保留一片緩沖地帶,利用當地埃米爾們恐懼外來干涉的情緒阻撓那些類似薩拉丁之類的強大敵對勢力。十字軍在很多時候因為力量不夠只好依靠那些不怎么可靠的“反土耳其的人”(主要是當地敘利亞人),但如果可以和拜占庭相安無事,那么這個經驗豐富的盟友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緩解兵力不足的情況。

這樣一來,也許十字軍王國可以延續更長的時間。但關鍵在于,十字軍能夠做到這幾點嗎?

要把一群貧窮無知、對東方的了解全部來自聖經的人迅速組織為軍隊,教會除了宣揚聖戰思想和在物質、精神上進行刺激外似乎也沒有什么高招,因此看來掠奪與殺戮是無法避免的;十字軍如果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那么很多臨時招募的士兵都會因為狂熱的降溫而離開;貴族們在西歐已經充分發現了領地與財富的重要性,無法指望沒有什么殖民統治經驗的他們到了東方就立刻脫胎換骨,會為了大局而放棄眼前利益;領主不受君王節制是當時西歐各國的通病,全盤照搬西歐政體的拉丁王國怎么可能例外?教會發動十字軍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東方基督教派,這樣一來又如何保證這些派別的獨立性?

因此,我們只能得出一個令人遺憾的結論:考慮到十字軍自身種種“與生俱來”的缺陷,他們注定只能在東方暫時立足而不是長久的統治,最終還是會完全失敗的。當然,十字軍在經濟上與文化上也有積極貢獻,但這已經不是本文試圖討論的范圍了。歷經千年,遺留下來的除了遺跡,就是東方與西方、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無法消除的隔閡。而這種隔閡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1世紀那次空前的遠征,那次充斥著夢想與狂熱、殺戮與罪惡的遠征……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