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環球時報: 日謀劃侵華300余年 [打印本頁]

作者: zxc005    時間: 2009-8-9 09:32 AM     標題: 環球時報: 日謀劃侵華300余年

環球時報: 日謀劃侵華300余年
1590年,日本封建領主首領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后,就處心積慮地要以武力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帝國。他狂妄地提出,先攻佔朝鮮,然后進攻平津一帶,再佔領整個華北,最后在東亞這片土地上建立一大帝國。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大陸政策」的雛形。1592、1596年,豐臣秀吉先后率軍入侵朝鮮,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幾年后,豐臣秀吉病死,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德川家族「閉關鎖國」,「大陸政策」的實施一度擱淺,但是,侵略中國的妄想卻從沒有停止過。 「日本誠為中國永久大患」 18世紀左右,日本所謂的「經世學派」誕生,核心思想就是鼓吹「雄飛海外」、「霸佔中國」。1823年,日本的軍事思想者佐滕信淵在《宇內混同秘策》中揚言:要「征服滿洲」並「將中國納入日本的版圖」,因為中國的土地最為遼闊、物產最為豐富、兵源最為強盛。貪婪之心毫不掩飾。 1868年3月,明治天皇發布《天皇御筆》,宣稱要開拓疆土。於是,用武力征服中國和世界的計劃就開始在日本國內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1872年10月,日本首先拿中國的藩屬國琉球開刀,宣布吞並琉球,設琉球藩。1873年,日本建立了近代常備軍,不稱國防軍而稱「皇軍」,強調效忠天皇。第二年,日本借口所謂「保護日本居民」,派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部3600余人入侵台灣,發動「征台之役」。台灣民眾奮起抗擊。由於清朝政府的屈辱妥協,最后簽訂和約,以向日本支付50萬兩白銀,換取日本撤退其侵台軍隊。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對外用兵,其目標就是侵犯中國。當時的高官李鴻章等已開始認識到日本「誠為中國永久大患」。 1875年,日本思想者福澤諭吉發表《文明論概略》,10年后又發表《脫亞論》,鄙視朝鮮和中國抱殘守缺、停滯不前,認為這樣必定會亡國。他勸誡日本不能與朝鮮、中國平等而視,而應該「脫亞入歐」,與歐美列強一起成為瓜分中國的一員。 1882年8月15日,參事院議長山縣有朋在《軍備意見書》中提出,要以中國為「假想敵國」。1890年12月,他就任內閣總理大臣,在帝國議會眾議院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就大肆宣稱要把朝鮮、中國納入日本的勢力范圍。 1890年10月,日本發布《教育敕語》,強調全民要忠於天皇,對普通民眾進行軍事教育,並規定「神道」為國教,強制人民信仰,宣傳天皇就是「人間活神」。這種神化天皇的教育就連天皇本人也漸漸以為自己就是當今人神。有時,天皇半夜起來聽到有風聲或其他一些吵鬧聲,竟自言自語說:「是伊勢呀!」癡想自己在同伊勢神宮遙遙對話。他洗澡時,也隻將下半身泡在浴盆里,幻想自己上半身有神附體,生怕弄臟。這種癡想進一步加深了天皇和其大臣搶佔中國的野心。 隨之而來的便是對中國的蠢蠢欲動。1894年7月,日本發動旨在吞並朝鮮、掠奪中國遼東等地的甲午戰爭。日軍攻佔大連、旅順、海城等地。日軍侵佔旅順時,不分軍人平民,男女老幼,見人就殺,先后屠殺6萬余人,旅順城僅有36人活了下來。1895年,日軍先后侵佔中國威海、鞍山、澎湖、台北、台南等地,借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和《遼南條約》,攫取2.3億兩白銀巨額戰爭賠款,並割走台灣。1900年,日本參與八國聯軍,出兵達2.2萬多人,攻陷天津、北京,借《辛丑條約》從中國掠走近4000萬兩白銀,並取得在中國天津、北京等華北心臟地區的駐兵權。1904—1905年,日本借日俄戰爭的勝利,吞並了遼東半島,又將東北北部和蒙古東部納為日本的勢力范圍。1906年,日本成立關東都督府,加大對東北的殖民統治。1912年,日本策劃「滿洲獨立」,企圖分裂中國。 「吞食的對象是中國和朝鮮」 1906年,當時在參謀本部任參謀的田中義一中佐,向陸軍元帥山縣有朋提交了一份題為《隨感雜錄》的長篇意見書,闡述了在日俄戰爭中所感知的經驗與教訓。山縣熟讀之后,贊許不已,下令田中草擬國防方針案,這就是次年4月4日出台的日本歷史上第一份《帝國國防方針》。《方針》中昭然地寫明「吞食的對象是中國和朝鮮」,為實現這個目標,「陸軍需要25個常設師團,海軍需要戰艦2萬噸共8艘、裝甲巡洋艦1.8萬噸共8艘」。為滿足軍力的財政需求,日本專門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一面以每股200日元的價格,鼓動日本民眾購買股票,另一面借此機構加緊對中國東北的經濟侵略和掠奪。 與此同時,在日本社會中也興起了「國家主義」思潮,在黑龍會系頭目頭山滿以及許多學者,如高山樗牛、德富蘇峰等鼓動下,日本國民開始以「大國民」身份自居,響應政府的號召,紛紛為日本的軍力發展出錢出力,吶喊助威。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日本政府趁火打劫,認為這是向中國內地伸展勢力的好機會。海軍總部一度決定向武漢增派軍艦,陸軍則認為根本解決滿蒙問題的時機已經來到。此時,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利益和政策相互制約,日本才暫時在對華問題上沒採取大動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趁「歐洲的大禍亂」,輕鬆地搶佔了德國在中國山東和南洋的全部權利。1914年10月6日,日軍佔領濟南后,將山東鐵路完全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並要求中國政府撤去警備鐵路的中國官員和憲兵。中國政府向日本提出了嚴重抗議。可是,日軍非但沒有撤軍,反而向當時的袁世凱政府提出了欲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其中包括要求中國的港灣和島嶼不得讓渡或租借給他國,聘用日本人為中國的政治、財政和軍事顧問等等。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一戰給了日本諸多「天佑」的機會。戰后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工業國,正式躋身世界一流強國之列,海外殖民地和保護國已經超過了本身的國土面積,經濟實力已名列世界第5位,高校也增加了4倍,鐵路交通也大有改善,民間企業和個人紛紛為國家籌資,以期在國家的對外擴張中贏利。 1917年,日本一度提出要修建朝鮮半島與日本本州島之間的對馬海峽海底隧道,以加快對朝鮮和中國的侵略步伐。但是,鑒於耗資巨大和工時過長,該計劃才作罷。 1919年8月,一個在中國流浪10年的日本年輕人北一輝寫了《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強烈主張建設天皇直接統轄下的「新日本」,進而建立成一個一統亞洲、規模宏大的亞太帝國。這就是后來「大東亞共榮圈」的雛形,也是日本式法西斯主義的理論原版,足足影響了日本20多年。 「日本帝國理想」也在軍方蔓延滋生。1921年10月27日,在德國的巴登一巴登溫泉的一所蒸汽浴室里,3名出國學習的青年軍官(其中有后來成為侵華日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光著身體泡在霧氣蒸騰的礦泉中,就日本國家發展方向的大問題達成共識。回國后,他們決定組成一組11人的核心力量,其中有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河本大作、礬谷廉介等,他們都是后來炸死張作霖、發動「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乃至太平洋戰爭的主犯。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主持召開了「東方會議」,提出「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見左邊圖片中的劃線處),這就是全面系統地闡述對華侵略野心的《田中奏折》。此后,日本開始有計劃地在中國部署兵力,實行臭名遠揚的「大陸政策」。 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所屬獨立守備隊駐柳條湖鐵路分遣隊河本末守中尉,率七八名士兵,在中國軍營———北大營南六七百米處的柳條湖,點燃了預先安放在鐵軌下的炸藥,炸毀一段31英寸的鐵軌和枕木。事后,反誣中國軍隊所為。10時40分,日軍第29聯隊開始向沈陽攻擊,「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世界法西斯侵略戰爭第一把戰火從此點燃。(作者:戴文武) 《環球時報》9月19日報道


作者: fish216010    時間: 2009-8-9 04:00 PM

唉...歷史終究會被遺忘的...

現在的人不是看日本a片用日本電器用品!!!

後浪推前浪啊~~~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