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謝冕:說不盡的「傳統」 [打印本頁]

作者: Goethe    時間: 2009-6-3 04:44 AM     標題: 謝冕:說不盡的「傳統」

謝冕:說不盡的「傳統」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1:12 中國作家網
  說不盡的傳統,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不可演說的,我曾經想用非常簡單的敘述來說明,一開始就受到挫折,最簡單的方式不能概括,也許最繁複的敘述情況會更糟,於是只好放棄,只好回到抽像的博大精深這四個字上面來,這也是面對輝煌的無奈。
  世代先人創造的中華文明是迄今為止尚在發展中的而且是最具活力的、歷史最悠久的人類文明,我們現在仍然沐浴著它的光輝,享受著它的智慧,而且也在試圖用我們自己微薄的心力跟進這個文明的進程。
  我忘了在山西晉祠還是在別的什麼地方,好像也是莫高窟的130窟那個地表上保留著歷代挖掘現場的留存,分明標明是商周、那是秦漢、那是唐宋,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這樣生動具體的展現在我的面前,那真是一個讓人驚心動魄的一刻,我們通常覺得西安或者鹹陽很古老,那有「未央宮」恢宏使人想像,或者有阿皇宮的懸念讓人神往,可是到了中原腹地,例如到了河南,我們知道還有比秦磚漢瓦更古老的文明,在安陽的小屯村,河水流過村莊的北部,突然蜿蜒南下再向東,那裡一片台地,那是殷商時代的宮殿區,方圓是27萬平方米,那裡挖掘出無數的文化珍寶,遙遠的述說著中華文明的久遠和輝煌,例子我不舉了。
  我們這個時候才知道秦磚漢瓦不算遙遠,還有比遙遠更遙遠的東西,唐宋都不在話下了,何況是明清呢,我們當下掛在嘴邊的清朝「康永秦家升序」好像只是昨天的事情,而它的歷史卻比整個美國的歷史還要長,真是讓人陶醉的久遠的華麗。
  中華的文化傳統因為它的豐富和沈原造成我們沿革的困難,我們無法簡述也無法繁衍,只能說一些很空洞的事情,用一般看全貌,這也許是最偷巧的一種方法,我今天的發言時間非常短,我不可能列舉,我只能說繪畫,一張宣紙,一支筆管,簡單的黑白對比照出了難掩的燕華有無限的燦爛,這就是獨一無二的中華文明的傳承,這是繪畫,還有園林,還有無數的文學和藝術的評論,這個是不可盡述的,所以我說無法言說就是這個意思,這是我講的第一點。
  第二點,說不盡的折磨,我們就是在這樣在說不盡的輝煌當中滿足著並陶醉著,傳統令我們富足,傳統也窒息了我們,甚至造成了我們的輿論,它使我們全民有一種眼前的抗拒和封閉的心態,在世界工業革命的浪潮當中闊步向前,我們仍然陶醉在中華帝國萬般來潮的污濁之中。
  這樣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列強的艦隊開到了我們過門面前,我們還在自信著,我們說外國有的我們早就有了,我們祖先比你們闊多了,長期以來我們陶醉的那種心態使全民養成的心理,最先崛起的人不是帝國的皇帝,也不是皇宮大臣,而是一批多少瞭解一些外國事物的知識分子,但是他們對傳統的翻看引來了保守勢力的全力的撲殺,1898年的慘烈的血案就是這樣產生的,光緒皇帝的死因最近披露出來的就是毒殺,罪名就是他破壞了祖宗的家法,最先看到輝煌篇頁上斑斑血跡的是魯迅那一代人,我翻開歷史一查,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尾頁都有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到半夜才看出字來,滿本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吃人禮教」這個詞組過去經常出現,現在已經很陌生了,「吃人」就是泯滅人性,就是扼殺人性,就是我們文化傳統當中的一個部分,甚至可以說成為核心的那個部分,那就是封建禮教的核心,魯迅的憤疾,現在很多人難以理解,陳獨秀的激情現在很多人也不能理解,魯迅告訴我們要少讀或者不讀古書,這個我們也很難理解,以為那是偏激,其實是一種切膚之痛。
  封建秩序當中,無視人的最起碼的權力和價值的事實就是滿頁上都是寫的「吃人」兩個字,我剛才講的我們這個傳統當中的這些核心的部分,例如三綱五常,我查了一下三綱整個就是糟粕,五常要分析,五常當中有好的東西可以繼承,還有很多糟粕,三從四德那簡直是要不得,就是糟粕。
  我簡單說當以婚姻自由這樣的事實來說,很多我們前輩都是逃婚出來的,都是爭取婚姻自由的,那個時候父母之命太厲害了,他們是身受其害的,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那個部分,而傳統文化在輝煌當中的東西是什麼,是裹腳和太監,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也不是女人這樣一個歷史。
  批判傳統乃至於否定傳統的思潮起因就在於此,一些時代的先鋒覺察到了這個歷史當中的陰暗,這種覺察與當時的「國事兼為」猝然而愈於是就爆發了偉大的五四革命。清代以來接連不斷的「上成入國」使國人蒙羞,於是起來「群島病灶」,找到了我們傳統當中的這個病,也就是傳統當中的「吃人」這個事實,「正就國用」,出擊傳統文化,大革命的潮流蜂擁而至,文化的革命應運而生,我們近來的歷史都很清楚,延安反對「大洋鼓」,延安的改造京劇乃至提倡喜聞樂見,遠遠的都和這種對文化傳統的反抗有著銜接,也可以說是一種余緒,批判的余緒,皇上的金鑾殿我們也敢坐一坐,帝都的城牆我們也敢拆一拆,這就是我們對於傳統的一種最激烈的反抗方式。
  就是在這樣的破壞面前,別說一個梁思成,就是10個、100個的梁思成也無濟於事,梁思成可以活到文革,他不知道親手焚燒儒書的場面,那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這種破四舊的掃蕩,中華的文化精髓都在這個掃蕩之中,那些充滿激情的造反者可以浩浩蕩蕩的開向孔廟、孔林、孔府,向那個地方進軍,所向披靡,傳統造成了我們說不盡的沉重,應了一句常話,叫做壓迫的愈烈,反抗的就愈強烈,這是我講的第二點。
  第三點,說不盡的沮喪,再過幾天就是2009年,那是新華運動、五四運動的90週年,我們都在準備著迎接這個慶典,北大中文系也準備開這樣一個研討會,五四打破的是那些盆盆罐罐、那些婆婆碎碎的東西,但是還有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也被打破了,比如說舊詩,傳統的詩歌,至今舊詩的毀壞至今還是我們心頭的痛,對一個歷史很淺的民族和國家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我們這樣的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來說這個痛可以說痛不欲生,我本身始終都是站在捍衛新生的立場上,但是我看到很多事實使得我也有沮喪之感。
  我記得王瑤先生親自跟我說過,五四當前甚至五四以後寫舊詩是很恥辱的,但是基於我們歷史這樣的一個情況,郭沫若是寫新詩起家的,後來寫起了舊詩,而且舊詩寫得很好,何其芳是寫新詩的,後來寫起了舊詩,舊詩也寫的非常漂亮,我的同輩人邵燕洋現以新詩寫的很好,舊詩也寫的非常好,甚至超過了他的新詩,我剛才說了,我沒有新詩,但是在這樣面前我也是心嚮往之,因為我不會寫舊詩,在這樣事實面前我不斷自己拷問,究竟我們迷戀些什麼,什麼東西使得我們心情如此之沮喪。
  我曾經用胡適先生的話來為新詩辯護,胡適先生說你口頭上怎麼講就怎麼寫,說你言文一致,我覺得很好,他說你只有言文一致了,新的記敘、新的思想才能進來,最近孔俊東說不對,他說言文可以不一致,言和文不一樣,言是很通俗的,文也有提高,他的話得到了語言學家王林先生贊同,這樣胡適先生又不對了,這些話留給諸位大家考察了,這是我的沮喪,也是我們中國人的沮喪,中國中國文化人的沮喪。
  第四點,說不盡的憂思,尊重傳統,我們這裡講了應該創新發展,應該繼承,批判我講了一些,我批判不好的時候,繼承創新、發展,這是我們的任務,我是非常贊成這些口號的,我們現在的創新如何,現在的文化情況怎麼樣,我們對傳統的態度怎麼樣,我覺得當前對這個問題,我的憂思是我們已經對傳統的那些糟粕的部分,陰暗的部分我們失去警覺了,我們創新是一種時尚的創新,就大的方面來說,不是全部,是一種時尚的創新。
  相關鏈接:傳統與文藝——2008北京文藝論壇
  (編輯:陳輝)
作者: ak74ui    時間: 2009-6-3 08:54 AM

傳統就像倉庫一樣,拿出現在用得到的來用,,吃人禮教,太監,這些用不到的,就放在蒼庫裡繼續長灰塵吧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