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蒙古兵法 [打印本頁]

作者: GA    時間: 2009-5-12 08:02 PM     標題: 蒙古兵法

13世紀,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征服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爭,奠定了蒙古兵學在世界軍事史的歷史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時間裡,攻取那樣廣大的地區,並且攻必取,戰必勝,西方史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的結論是︰ “當時蒙古軍隊的武器比別人更精良而且更適合于實戰使用;成吉思汗兵製比較完善,軍紀嚴明;將領多巧于計謀,擅長兵法和戰略。〞(《大統帥成吉思汗兵略》,234頁,歸綏,內蒙古民眾出版社,1991)由此可見,蒙古兵學中有十分豐富的軍事思想,本文就蒙古兵學中的大迂迴戰略,做如下粗淺的的探討。
  
一、大迂迴戰略源于蒙古族的圍獵,它的突出特點是,在使用力量之前,先用計謀將對方製服。它與孫子的“詭道〞思想一脈相承。
  蒙古兵學中的大迂迴戰略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在長期的征戰中所形成的作戰韜略之一。在全面偵察敵情、地形的前提下,蒙古軍隊憑借騎兵的持久耐力和快速機動能力,經常越過人們難以想像的大漠、險灘、雪谷、荒原,出其不意地向敵人的深遠縱深大膽穿插、分割,並與下面進攻部隊相配合,四麵包圍敵人,迫使對方迅速瓦解。

蒙古軍的迂迴戰略源于蒙古族的圍獵。他們把圍獵中的技藝,嫻熟地運用到戰爭中,許多堅固的城堡,變成了他們圍困中的野獸。因此,蒙古軍隊大迂迴戰略的突出特點是︰它不以擊潰敵人就算達到戰爭目的,而是用獵人那雙狡黠、深邃的眼睛,盯著敵人的后方,以左右包抄的模式,將敵人包圍,從不給對方留下一條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條生路,那完全是一種戰術運用。這種大迂迴戰略,與古代其他軍隊的進攻模式大相徑庭,它不直接對敵列陣挑戰,而是更講實際,手段更隱蔽。並力圖在使用力量之前,先施“計謀”將對方製服,與孫子的“詭道”思想一脈相承。  孫武總結戰爭規律,提出了兵以詐立的“詭道”思想,從此,春秋以前以“仁義”為核心的戰爭指導思想在戰國時期已銷聲匿跡。但隨著封建帝國的建立,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把民間的兵書視為禍水。隨著儒家思想上升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兵家的“詭道”思想漸漸出現了斷流,更談不上繼承和發展。而成吉思汗,在戰爭實踐上,全面繼承和發展了孫子的“詭道”思想。當然,這並不是說成吉思汗熟讀《孫子兵法》,而是說成吉思汗在與獸、與部落、與外敵長期的爭斗中,同樣悟出了這一真理。因為規律性的東西並不因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其作用。我們從成吉思汗戰略偵察團隊的行動中,就能看到孫子的“詭道”思想被他們運用得多么嫻熟。成吉思汗遠征歐洲前,派速不台和哲別擔任偵察任務。他們穿過格魯吉史丹,打敗了喬治亞的精銳團隊,隨后越過高加索的黑岩絕壁,來到貼爾克盆地。這裡已有一支很強大的軍隊正等著他們。蒙古軍隊的確太疲勞了,激戰一天勝負未決。第二天,他們帶著黃金和貴重的布、優良的馬來到庫曼人的營地,對他們說︰ “我們是同族,為什麼要和外國人聯合攻打你們的兄弟,他們給你們的好處,可以從我們這裡得到。”庫曼人帶著蒙古軍隊送來的濃禮離開他們的同盟者遠去。速不台卻乘機追擊並打敗他們,索回了剛贈給他們的全部禮品。如果要講仁義道德,速不台可謂犯了大忌,但他遵循的是戰爭規律。他們的偵察行動,促成了成吉思汗遠征歐洲18年的計畫。由此可見,成吉思汗的大迂迴戰略,不僅是一種軍事行動,更重要的是一種與孫子一脈相承的思想,在中國軍事思想的發展中,成吉思汗的大迂迴戰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大迂迴戰略的實施體現了速度與距離的對立統一,蒙古軍隊清一色的輕騎兵,創造了農業時代的“閃擊戰”。
  大迂迴戰略的具體實施首先需要速度,沒有速度,談不上戰爭的突然性,也難以對敵人達成合圍;其次,需要長途奔襲,沒有遠距離奔襲,很難對敵產生威懾。可以說成吉思汗的軍隊都具備這兩個條件,這也是他能夠征服世界的奧妙所在。  13世紀,歐亞等國的軍隊多以步兵和重騎兵為主,而蒙古軍隊卻是清一色的輕騎兵。輕騎兵具有突擊力強、靈活多變的特點,適合遠程奔襲。重騎兵防護性能好,機動性差,適合陣前對抗。所以,蒙古軍的輕騎兵,恰如“二戰”中機械化部隊,它常以絕對的軍事優勢,迫敵解除武裝。這就使成吉思汗時代所營造的戰場,完全是一種颶風式戰場。如果把它與“二戰”中德國的“閃擊戰”作對比,就會發現下成吉思汗指揮的戰爭中有與德國“閃擊戰”相似的內容。“二戰”中,德軍閃擊波蘭,用了一個月;閃擊丹麥、挪威,用了兩個月;閃擊法蘭西,佔領法蘭西首都巴黎,前后也只有一個月。這是發生在工業時代的“閃擊戰”,而發生在農業時代的“閃擊戰”,其戰績在當時也是獨一無二的。蒙古西征軍在歐洲作戰時它的集結︰“從揚子江北岸至保加爾邊境,部隊集結都是在2至3個月完成的。這樣部隊每天平均行軍速度達到90至95公里。它的突擊︰攻占北俄羅斯,只用了2個月零5天時間,每天的平均速度達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羅斯,只用了2個月零 10天時間,每天進攻速度達到55到60公里;攻占匈亞利和波蘭,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每天進攻速度達到58到62公里。”(《蒙古族古代戰爭史》240 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由此可見,成吉思汗的輕騎兵,有與今天的機械化部隊共同的特點,即高速、突然、攻擊力強,往往使對方措手不及。成吉思汗正是利用輕騎兵機動性好的特長,打破了13世紀呆板的攻防戰術,從而完全控制了戰場主控權。當時,所向披靡的蒙古軍已引起歐洲人的惶恐,甚至像遙遠的城市,如盧卑克(波羅的海南岸一個城市)和紐倫堡(今德國巴瓦裡亞境內)都加緊防禦準備。就連當時的英國也懸心吊膽,曾禁止船舶出海捕魚。當時歐洲人對成吉思汗子孫的懼怕,從某種程度上是出于一種本能的回應,因為並不清楚蒙古人為什麼不可阻擋,有人甚至把蒙古軍后來因窩闊台去世而退兵之舉,歸結于他們教皇和皇帝的英明。后來法蘭西的拿破崙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蒙古軍西征,不是亞洲的散沙在盲目地移動,而是有嚴密軍事組織和深思熟慮的指揮。由於他們比對手更精明因而才能所向無敵。拿破崙的分析切中問題的實質。當蒙古軍象飛沙快速推進時,在它的背后,是行之有效的大迂迴戰略。而這種戰略,在蒙古兵放牧、圍獵時,就已經產生並成熟了。

三、大迂迴戰略能營造廣闊的戰爭空間,能使戰場攻防架構發生突變,從而打亂敵人的部署,為己創造有利戰機。
  蒙古軍隊的大迂迴戰略能以迂為直,避實擊虛,擴大戰爭空間,節省兵力兵器,加速戰爭進程。蒙古軍滅金,窩闊台就採用了成吉思汗臨終留下的大迂迴攻金方略。他令拖雷率主力西路軍,繞過金軍的重鎮潼關,自寶雞出漢中,強行透過南宋管轄地區,沿江而下,經唐(今河南唐縣)、鄧(今河南鄧縣)北上,採用大迂迴戰略,突然出現下金軍后方。金朝十分驚慌,急忙抽調守黃河和潼關的主力部隊10萬余人前來抵擋。兩軍在鄧州遭遇,拖雷只有3萬人。他採用襲擾戰術,避免與金軍正面交鋒,使遠道而來的金軍十分疲憊。這時蒙軍正面部隊已渡過黃河,直趨汴梁,金軍倉皇北撤,當退到鈞州(今河南禹縣)三峰山時,被兩路匯合的蒙古軍團團圍住,后又網開一面,在追擊中全殲金軍。此后蒙軍乘勝進圍汴京。金亡近在咫尺。  但蒙軍南下滅宋的戰爭卻持續了45年之久。這也許是他們遇到的眾多對手中最難對付的一個。因為南宋所處的江淮地區,河渠成網,城鎮林立,除蜀口、襄陽、淮河防線外,西段是連綿不斷的高山峽谷,東段地處淮河下游,水道眾多,后方還有長江天塹,都不利于騎兵作戰。但蒙古軍隊能審時度勢,避實就虛,發揮特長。他們選蜀為戰略進攻要害,因為蜀地富饒,南宋近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四川。此外蜀地地理條件尤為重要,蒙軍若奪去四川,就可以過三峽,順流東下,直逼江東。窩闊台為發揮蒙古騎兵的特長,沿用滅金時寬正面、大縱深的迂迴包圍戰略,在東起江淮西至川陝的寬大正面上發起進攻,力圖越過長江,進入江南作戰。但由于兵力分散,各戰區雖有突破,終因氣候不適,加上中軍主帥死于軍中,只好中途撤退。蒙哥汗繼位后吸取窩闊台失敗的教訓,在佔領區開始設官、築城,為持久戰作準備,從而避免了春去秋來,戰果得不到鞏固的缺陷。在戰略指導上,仍以攻占巴蜀為首要目標,同時派忽必烈率軍經略雲南,目的是迂迴西南攻其腹背,然後北上,接應主力,東下臨安。可惜蒙哥汗在實施他的大迂迴戰略時,卻因自己戀戰,遇堅必攻,使其主力鈍于四川的釣魚城下,直至自己中石身亡,從而影響了整個戰略目標的實現。  今天,當我們研究蒙軍滅宋的戰略思想,無不為他們開辟的廣闊戰場所折服。蒙軍的大迂迴戰略使金束手就縛,使宋廷的沿江防禦失去天塹屏障。雖然蒙軍攻宋的前兩次迂回未實現預期戰爭目的,但當時忽必烈的軍隊事實上已迂回雲南大理,經過近一年征戰,兀良哈台平定了“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泊烏、白蠻等37部” (《元史‧兀良哈台傳》)並與四川蒙軍匯合,從而使蒙宋正面戰場決戰時機成熟。若不是蒙軍釣魚台受挫,兀良哈台軍就可以奇兵出廣西拊京湖宋軍之背,然後直下臨安,這樣,南宋的滅亡,就可能提前幾年。由此可見,蒙軍的大迂迴戰略可以創造利于己而不利于敵的有利戰機,可以乘虛使敵我雙方力量發生變化,並從根本上打亂敵人的部署,迫敵就範。
  
四、大迂迴戰略是將帥膽識和軍隊力量結合的產物,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不僅僅是個方略問題,更重要的是個實踐問題。成吉思汗獨特的軍事體制和治軍思想,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軍隊,從而使他的戰略思想得以實施。
  研究蒙古兵學中大迂迴戰略的具體運用,從中可以發現,大迂迴戰略不僅僅是個方略問題,更重要的是個實踐問題。作出大迂迴的決策需要雄才大略的統帥,執行大迂迴戰略任務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否則大迂迴戰略只能是紙上談兵。  成吉思汗是舉世公認的偉大戰略家,他能對複雜敵情作出正確判斷,果斷決策。蒙古軍西征花剌子模之前,當時成吉思汗面臨來自三方面的挑戰,一是與金國長達9年的戰爭,二是西夏的反叛,三是斬其使臣、屠其商隊的花剌子模。成吉思汗權衡利弊,採用穩住西夏,牽住金朝,全力西征花剌子模的策略。西征花剌子模分三路進軍,大軍在開進中,派哲別一路繞到敵后,向敵戰略上敏感的凱希加爾方向迂迴,切斷花剌子模與阿富汗、呼羅珊之間的聯繫,掩護主力戰略展開。大皇子術赤、大將軍哲別率領三萬人的軍團,穿過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地帶──帕米爾和天山山脈之間的谷地。當時“他們在一丈多深的積雪中行軍,他們攀登4千多米被雪覆蓋的吉西列阿爾多和鐵列古達巴干兩個尖峰的平交道。在大風雪中,用牛皮包住馬腿,人穿雙層的皮毛大衣,在7千多米的高山之間,在冰天雪地中前進。他們為了暖和身體,用小刀切開馬的血管,吸喝了馬的溫暖的血液,又把血管封閉起來……”。(《大統帥成吉思汗兵略》,150頁)這段史料,回應了蒙古軍隊在人類軍事史上所創造的奇跡,它使漢尼拔和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脈的行動顯得遜色。當蒙古軍隊突然出現下費爾干納盆地,莫罕默德率領的精銳部隊正等著他們,疲憊的蒙古軍隊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以驚人的機動作戰與敵人會戰。激烈的戰鬥持續到深夜,各自鳴金收兵。成吉思汗在接到他們的戰鬥報告后,令術赤歸隊,令哲別率領 5000人馬,繼續向南方阿姆河上游迂迴。成吉思汗等后續部隊展開后,他親率5萬蒙古騎兵,從北方迂迴行軍,在渺無人煙的地點渡過錫爾河,透過了克姬兒庫姆沙漠。“這個寬有500公里的克姬兒庫姆沙漠,被世人認為是動物絕對不可能透過的天然障礙。從那以後經過了650年,俄羅斯對葉華作戰中,俄軍騎兵喪失了全部軍馬。現下成吉思汗突然出現下莫汗默德背后能置於死地的阿姆河下游地區。”(同上書,157頁)這時的莫汗默德,已被四麵包圍︰西方有成吉思汗,北方有察合台、窩闊台,在東方有術赤,南方有哲別。這就是成吉思汗大迂迴戰略最典型的一個戰例,它創造了世界戰史上的兩大奇跡,而這種奇跡在那個時代,也只有成吉思汗統帥下的蒙古軍隊才能做到。由此可見,成吉思汗軍隊的耐力和吃苦精神是何等驚人。如果換宋朝的軍隊去執行成吉思汗的大迂迴戰略,可能不等交戰,就被雪山和大漠吞噬。成吉思汗的軍隊之所以勇往直前,所向披靡,這與它獨特的軍事體制和特殊的治軍思想有很大關係。  首先,軍民一體的軍事體制,使蒙古士兵從孩提時就練就了鋼鐵般的意志。據史載︰“蒙古人從三歲起就手拿弓箭。”(同上書,263頁)他們放牧、騎射、圍獵,很早就孕育了靈敏的馬上戰術。氏族之間的爭斗,國與國之間的相互掠奪,已模糊了兵與民的界限。如今人們在探討為什麼中國的游牧民族屢屢能進入中原,打開城牆高築的中原門戶,恐怕原因恰恰在此。因為游牧民族的流動性,本身就是一種進攻樣式的推演,而中原以牆自守,典型的農業式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消磨了人的進攻意識。一個沒有進攻意識的民族,要與強悍的游牧民族交戰,其勝負可想而知。  其次,成吉思汗的治軍思想做到了民族性、科學性的高度統一,這是他造就一支高素質蒙古軍隊的根本原因。所謂民族性是指成吉思汗治軍完全立足于本民族的客觀實際,如借用圍獵訓練軍隊就是一種全新的軍民兼容的訓練模式。所謂科學性是指成吉思汗治軍完全從實戰出發。它曾以西夏為對手考驗自己的軍隊,“試圖在對西夏的戰爭中,鍛鍊一下蒙古人,以利將來對中國的戰爭。”(同上書,93頁)另外,成吉思汗也重視對軍官的訓練,“哪一個軍官不來接受我的教育,而是呆在家裡,那就好像是沉在水中的石頭一樣被消滅的。”(同上書,95頁)軍官們在大汗的宮廷受訓后回到營地擔任教官,經過一整套完整體系受訓的蒙古軍隊,最后就像成吉思汗所希望的那樣︰“在日常生活中,有如兩歲的犢兒,但在 殺時,又似老鷹的搏擊。在筵宴和娛樂之中,無憂無慮有如小駒,但在戰鬥的時候,又似海東青之撲仇敵。在白天,像老野狼的俟機,在昏黑之中,像烏鴉的守夜。”(《蒙古帝國史》162頁,上海,商務印書館,1989)正是有成吉思汗這樣出類拔 萃的戰略家和他那支堅不可摧的軍隊,蒙古兵學中的大迂迴戰略,才能在世界戰爭史上大放異彩。

五、大迂迴戰略離不開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蒙古軍隊之所以能在穿插、迂迴中屢建奇功,就在于它“羊馬隨征,因糧于敵”。
  大迂迴戰略的實施一般要遠離后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西征,基本上是脫離根據地作戰。古人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蒙古軍隊有一套獨特的、與此不同的后勤保障體系,從而保證了蒙古軍隊的遠征。  游牧民族“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史記‧匈奴傳》)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物合一,完全是受生存條件的驅使。蒙古人行軍打仗,以反牲畜走到那裡,人跟隨到那裡的游牧常規,而是軍隊走到那裡,羊馬也驅逐到那裡,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部隊的軍需供給問題。  由於出征時攜帶的羊馬很有限,為充分食用這些牲畜,成吉思汗還專門規定了屠殺的方法︰“用牛羊的膀胱兩個,吹滿空氣,把骨管伸進膀胱的管孔。骨管上刻有螺絲紋。在獸的第四、第五肋條之間,刺個穴口然後把骨管插進創口,壓迫膀胱把空氣注入肺臟。這樣做的時候,獸立刻死去。死狀好像是被電擊一樣。這個殺法的利益是肉量增加70%,滋養力充分,臠肉柔軟,味道也美,易于更長久的保存。”(《大統帥成吉思汗兵略》274頁,內蒙古民眾出版社,1991)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儘可能全部吸收獸類血和腸肚的營養,充分利用所攜帶的羊馬。由此可見,蒙古軍隊在自我生存方面,有它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要說它不可戰勝的祕密是什麼,極度節儉的飲食習慣,就是其製勝的密訣之一。因為有超常的生存潛力與敵較量就有超常的戰鬥力,就有能使戰爭機器連續運轉的動力。  蒙古軍隊“食羊盡則射兔鹿野豕為食。故屯數十萬之師不舉煙火。”(《蒙韃備錄》第13篇)這段史料,說明成吉思汗的軍隊在自帶食物耗盡時,依然有強大的野戰生存能力。當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時,其國王莫汗默德從間諜那裡得知︰“蒙古軍隊隨身攜帶戰鬥時用的一切物品,他們以肉乾和酸奶為飲食就滿足了。他們對于好吃的食物和不好吃的食物都滿不在乎,什麼動物肉都能吃,甚至豬肉、狗肉都吃。他們的馬不需要麥子和稻草。他們的馬能用蹄子刨開積雪找草吃,甚至還能刨開土找雜草和草根、草葉吃也過得去。任何高山峻嶺和大川小河阻擋不了他們的進擊。他們能越過任何的山谷隘路,他們抓著馬鬃馬*渡過任何河川。”(《大統帥成吉思汗兵略》,156頁)莫汗默德被強大的蒙古軍所震撼,從此,他便無心交戰,而是一心一意千裡撤退,只顧逃命了。  蒙古軍隊的確是生存能力極強的軍隊,他們對自然的最低奢望低出普通人好幾倍,當他們“才犯他境,必務抄掠……因糧于敵。”(《黑韃事略》85頁)時,蒙古軍隊就變得更加強大。蒙古軍因糧于敵的具體作法一是搶奪牲畜以備后用。二是對堅壁清野的城堡,用軟硬兼施的方法迫對方供給糧食。哲別在佔領花剌子模的南方后告示居民︰如果想免于被殺,快快投降提供糧食,不要依靠城堡的守軍。按照蒙古的法律,降服者的財產和家屬歸勝利者所有。成吉思汗的作法則更溫和一些。當他佔領布哈拉時,他騎上馬來到城裡的回教清真寺,登上聖壇,對回教僧侶們說︰“在野外既沒有肉,也沒有草,馬餓了人也餓急了,戰士們非常苦,打開你們的糧庫。”(《大統帥成吉思汗兵略》159頁)這時拿鑰匙的倉庫保管員就會跑出來。三是每征服一地,就建立作戰基地,以戰養戰。這種由開始掠奪到建立基地,有一個發展過程。“蒙古貴族在開始進入中原時,掠奪財富是他們從事戰爭的一大目的,從金銀、牲畜到人口,都是他們掠奪的對象。”(《蒙古族通史》 143頁)這樣對當地經濟是一個極大的破壞,后來他們接受封建的統治模式,經營佔領區。西元1253年,忽必烈曾在鳳翔屯田,用鹽換取糧食以供軍糧。  總之,蒙古軍隊以自己獨有的模式解決了軍隊的供應問題,而這種解決方法不像一般的軍隊讓士兵負重過多,或在戰鬥序列后有很長的輜重隊,而是在他們民族千年以來養成的飲食習慣中,以最輕便的模式加以解決。這種輕便體現下他們食用的羊或馬,不需要特別的裝備來運送,從而大大減輕了蒙古軍隊的負重,更有力量和能力,大膽向敵人的縱深穿插迂迴,其距離的深遠常常使他的敵人也難以置信,這就是為什麼蒙古軍隊攻下一個個城堡竟是那么容易。因為這些城堡的守軍被突入其來的敵人嚇懵了,他們來不及作堅固防禦,即使作了準備,但蒙古軍卻偏偏出現下他們尚未防守的地段,那些地段他們認為敵人是無法前來偷襲的。因此,英國人利德爾‧哈特評論說︰“在中世紀裡,戰略的最好例証並不出在西方,而是來自東方。西元13世紀,對于西方戰略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時代。” (17)蒙古兵學中的大迂迴戰略,正是這些戰略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斷。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成吉思汗與戰國時期的孫子是中國軍事史上的兩座奇峰。由此可見,成吉思汗軍隊的耐力和吃苦精神是何等驚人。如果換宋朝的軍隊去執行成吉思汗的大迂迴戰略,可能不等交戰,就被雪山和大漠吞噬。成吉思汗的軍隊之所以勇往直前,所向披靡,這與它獨特的軍事體制和特殊的治軍思想有很大關係
作者: b820205    時間: 2009-5-12 08:06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斷腸客    時間: 2009-5-13 10:57 PM

大迂迴戰術

對蒙古人來說...

真是不謀而合阿!

尤其是和他們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係
作者: OoKEYoO    時間: 2009-5-16 07:36 PM

蒙古的戰術值得後人學習
作者: because545040    時間: 2009-5-16 10:11 PM

所謂的蒙古兵法
即是運用馬匹的移動力對農業民族的步兵
當然若要農業民族學以致用
那是不太可能的
原因除了馬匹過少外
人民也不太會騎馬
作者: w22503    時間: 2009-5-16 11:36 PM

很充分的運用自身部隊的優勢,難怪蒙古軍隊會稱霸天下
作者: tar368    時間: 2009-5-16 11:36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ongsun1981    時間: 2009-5-16 11:58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xxx0101ds    時間: 2010-1-10 08:56 PM

成吉思汗也有寫兵法呀,真是不可思議呀,我大約看一下簡述呀,我覺得他一定有讀過孫子兵法。
作者: a8005032005    時間: 2010-1-14 05:04 PM

成吉思汗的兵法就是把人當動物來獵捕吧
作者: renyi999    時間: 2010-1-14 05:19 PM

蒙古為何會如此強大
其來有自
當然跟當時時空環境有差
現今飛機大砲的時代
我看蒙古也很難再展往日雄風了
作者: r89542048    時間: 2010-1-14 09:56 PM

很棒的一篇文章,充分說明兵貴神速
作者: david10683    時間: 2010-1-14 10:19 PM

嚴酷的環境創造出絕妙的兵法~好樣的蒙古人
作者: ak999    時間: 2010-1-14 10:56 PM

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
應該是這個世上  把騎兵戰法發揮地最淋漓盡致的
不管是成吉思汗之前  還是之後的世界
都沒有像成吉思汗那樣了
作者: kingson    時間: 2010-1-15 12:12 AM

這篇文章把蒙古的戰術與生活寫得很詳盡
多謝分享了
作者: 潮可汗    時間: 2010-6-25 02:20 PM

孫子兵法

蒙古兵法= 閃電戰術+大迂迴戰略
作者: draught54    時間: 2010-6-25 02:56 PM

從兵法上可以看出...那根本就是蒙古草原一貫戰法..
作者: chunghanglin    時間: 2010-6-25 11:03 PM

蒙古的崛起真是人類文明的浩劫啊..
他們帶來的是屠殺毀滅和破壞
作者: a10840    時間: 2010-7-19 08:4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onster50    時間: 2010-7-19 08:51 PM

看完後真覺得蒙古騎兵實在是太強了
作者: cripple7489    時間: 2010-7-20 02:34 AM

多謝分享

簡而言之

輕裝備 少補充  速度
是他們致勝的因素在
作者: friend0205    時間: 2010-7-20 08:33 AM

蒙古人最強的在機動性,與日本,埃及的 戰鬥根本沒有迂迴空間所以敗了。與越南戰鬥,熱帶地區實在不是蒙古人能發揮的地方,所以也敗了。
作者: diablo81321    時間: 2010-7-20 02:26 PM

跟納粹德國閃電戰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成吉思汗之優點在於管你怎麼繞就是打的到XD。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