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轉貼]小心電玩腦!給電玩族的一點提醒。 [打印本頁]

作者: faemery    時間: 2009-4-9 07:08 PM     標題: [轉貼]小心電玩腦!給電玩族的一點提醒。

森昭雄。<小心電玩腦>。張麗瓊 譯。台北市:遠流出版,2005。

實驗的結果顯示,長期間打電玩遊戲的人其腦波和重症癡呆者的腦波型態非常相似,α波的水平和β波的水平完全重疊,嚴重者則連β波都完全沒有顯現。(p.18)
前額葉機能不彰的常見實例不一而足。有這種狀況的人,由於主掌「人性自覺」部位的前額葉沒有發揮作用,理性、道德心及羞恥心闕如,他們不會思考在大庭廣眾前做某些事,周遭的人會怎麼想。前額葉機能低落時,判斷力會變差,採取行動時也會忽略周遭的狀況。任性的態度、沒常識的措辭或暴力行為等等都是典型前額葉功能低落的例子。
現在下課後上補習班的小孩相當多……他們究竟是什麼時候打電玩遊戲――答案是「縮短睡眠的時間」。
腦部負責支配個人的種種行動,它的主軸是脊髓及腦幹。腦幹和人的呼吸及血壓互有關連,對生命系統的為遲至關重要,也稱為「生命的中樞」。腦幹上圍著兩層神經細胞團的皮質,其中之一是又稱作「邊緣系統」的「古生皮質」,另一層為「新皮質」。
蛙或蜥蜴等低等動物的腦部也有古生皮質,這個部位和與生俱來的本能如食慾、性慾、及團慾以及恐懼、快感等情感波動有關。而在人腦中,古生皮質上還有曾新皮質,厚度約2.5至3公釐,低等動物的腦部沒有新皮質。
新皮質也稱「大腦皮質」,愈高等的動物。大腦皮質愈發達。尤其人類的「前額葉」(相當於前額一帶,產生理性及創造性的場所),大腦皮質更是發達。(p.24)
腦部的區域依照功能可分為「知、情、意」三個要素。
「知」的部位在中央溝(大腦深溝)至後面的枕葉、頂葉及顳葉的部分。「知」和腦部後方的部位息息相關。我們常說某人的智力是高是低,但這多半是指記性好壞的意思。
除了人以外,其牠動物的腦子也有「知」的要素。但這些動物無法把記憶的種種事物相互組織並創造新的東西。所謂創造,就是從已知的知識產生原本沒有的新東西,這和「意(涉及主觀意志決定)」的部分相關。
「意」的部分位於前額葉,一般動物沒有額葉部位,所以無法把新知識及自身現有的知識相互組合並創造新的東西。反觀人類則能整合不同的知識,繼而判斷應採取的行動,完成最終的意志決定。此外在額葉中,位於前方的前額葉會依序發出運動的命令。
「情」主要是指邊緣系統和下視丘(位於腦幹的最前方)的活動。邊緣系統有一部份「扣帶迴(編按:不清楚是否等同於海馬回)」和人類行事的「動機」情緒大有關連,人拼命做事時,這個部位會很活躍。
當扣帶迴的活動增加時,藉著來自該處的神經聯絡,前額葉的輔助運動區也會跟著活動,並產生「運動」的意志信號。
前額葉皮質區負責把理性、注意力、思考、意念及情緒等轉換成行動,並處理人性及道德等高層次的概念。這個部位如果發生障礙,注意力會變得散漫,意識也無法集中,不但自發性行動會減少,對任何事也變得漠不關心。人在做某個動作時,這個部位會負責時間順序的組合,並經由運動聯合區對主要運動皮質區的神經原發出最終運動指令讓手腳(編按:或者說身體)活動。
腦部是神經元的集合體,它的活動伴隨著電的現象。所謂腦波,便是腦部的發電(或者說,電流)現象。
腦波分成四種:3.5赫以下的是δ波,4至8赫的是θ波,8至13赫的是α波,13至30赫的是β波。
神經元會從腦部中心的視丘(可以說是人體感覺的中繼傳遞站)投射至大腦皮質,而神經元的節奏性活動就是腦波的起源。來自人體末稍的種種輸入信號會在視丘轉換成週期性變動。像α這種大而慢的波(編按:電壓高、相位變化慢),就是由這許多神經元同步活動而產生的。
人在思考或(高度)用腦時,常會產生β波。此時腦部眾多神經元四散活動,因此沒有α波的同步化狀態。
β/α值的平均值若在2.5以上,代表腦部的功能良好。
「正常腦型」的人平時幾乎不玩電玩,偶爾玩的時候腦波也幾乎沒有變化。這種人腦部功能正常,(多半)也應對得體,學業成績也屬中上。
「視覺腦型」的人平時也不打電玩,但每天看電視(或影片)一至二小時。這種人一旦看著畫面開始打電玩,β波會迅速降低,腦部功能因而變差。然而這類行的人即使β波降低,卻不至於降至零。一旦停止打電玩,腦波又會回復原樣。
「半電玩腦型」者每一兩天打一次電玩,每次一至數小時。這種人不論打電玩前後,β波都降至α波的水平。在現實生活中,此類行有許多行為有點偏差且十分自我中心的人;他們平時的注意力似乎也不好,常常忘東忘西。
「電玩腦型」者幾乎天天玩電玩,每次都常在二小時以上。這種人的腦部功能明顯下降,即使不打電玩時,β波出現頻率也完全在α波之下,有時甚至測不到β波。此型的人以行為偏差衝動者佔多數。他們常常心不在焉,無法專心,學業成績多屬於中下程度,而且非常健忘;他們也沒什麼時間觀念,並且經常曠課。
實驗顯示,電玩腦型的人在安靜狀態下(張開眼睛靜坐),β/α值一直都在2以下;打掌上型電玩時,β/α值常常接近零;打格鬥競技遊戲時的腦波狀態和發呆時相仿;而在玩氣氛恐怖的角色扮演遊戲時,打的人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不但β波增加,β/α值也上升到2.5左右,然而此時玩家其實處於精神緊張、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
半電玩腦型的人前額葉功能平常就處於低落狀態,一旦他們開始打電玩遊戲,其額葉的腦活動會頓時降低,β波幾乎完全消失,β/α值趨近於零。這類型人的α波和β波出現重疊,和高齡癡呆者的腦呈現相同的現象。
電玩腦型的人前額葉活動低落,甚至說已經「歇業」也不誇張。這一型人之中,有些人的β波有時會落在α波的水平之下,有時則會消失,而在打電玩時,β波則可以說到了完全消失的程度。
來自電玩遊戲的訊息幾乎用不上思考,加上畫面是彩色的,所以也不需要色彩方面的想像力。這些思考都屬於額葉部位的活動,因此β波所以會講低,便在於前額葉沒有活動所致。
幾乎所有的電玩遊戲都會讓玩家的前額葉活動變得低落,唯一的例外是角色扮演遊戲,這種遊戲會增強玩家β波的活動。
角色扮演遊戲分為多種,能促進前額葉活動的多半不是單純的幻境遊戲,而是像恐怖電影一樣,讓人產生驚悚及恐怖感的遊戲。玩這種遊戲時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但心跳加快,血壓也會上升並冒汗,這對自律神經帶來極大負荷,遊戲者在遊戲過程中等於長時間都無法放鬆心情。……這種遊戲反覆數回後,前額葉對邊緣系統的控制會變得不靈光,外在刺激的信息很容易從視丘直接傳到杏仁核,繼而產生衝動的行為。
此外,打緊張或恐怖氣氛電玩時,這些行為會烙印在海馬回(記憶中樞)。因此若在現實生活中遭遇類似電玩遊戲中的場景,就容易出現異常舉止或恐心理。
輕度的壓力對身體未必是壞事。例如人體承受壓力時,皮質醇會從腎上腺皮質分泌出來,皮質醇不僅和免疫力有關,同時還有升高血糖值的作用。它讓葡萄糖可以立刻派上用場充當人體能量。換句話說,因壓力而分泌的皮質醇能抑制炎症等免疫反應(炎症是指人體對病毒或細菌產生的免疫反應),進而增加血中的葡萄糖,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人承受壓力時,自律神經係的交感神經會活化。自律神經系能支配心臟肌肉(心肌)及內臟或血管肌肉(平滑肌)的活動,其中的交感神經系和副交感神經系兩者會產生對抗作用。藉由交感神經的作用,內臟的平滑肌會鬆弛,並促進心肌鼓動;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相反,他能促進內臟的活動並抑制心臟的鼓動。也就是說在壓力狀態下,交感神經系會佔優勢而處於活躍狀態。
遭逢緊急狀況時,人體必須有立刻可以使用的能量。精神不安時,血糖值也會上升。
和記憶相關的「海馬回」部位會因為過度的壓力而萎縮。
如果玩類似跳舞機這種過程中會活動到身體的電玩遊戲,結束後前額葉的活動會增加。這是因為除了視覺刺激外,舒展身體的運動也會影響腦部。……這是因為身體活動時,血液的流動會變得順暢,腦部的血液循環也跟著改善,或許連多巴胺的分泌也變佳。
由實驗得知(實驗對象為倉鼠),如果從事不喜愛的運動,神經元依舊不會增加。目前已知愉快的運動過程能使海馬回的神經元增加,但大腦皮質的神經元卻不一定,學界還沒有確切的結論。
「反覆刺激」對神經元的活化很重要。神經回路的突觸接受反覆刺激時會產生變化,容納化學傳遞物質的突觸後部的鈣濃度會增高,傳遞系統便活化起來,神經回路的運作也隨之變好。此外,神經末稍的突觸小結會分裂,突觸的數目也增加。
一旦突觸前神經纖維受到高度頻繁的連續刺激時,被誘發的突觸後膜會變大,傳遞效率也會提高。目前已知,這種現象會發生在海馬回大腦皮質的突觸上。(p.103)
「運動學習」也能促使新突觸形成。
根據研究,儲存在海馬回約三年內的記憶會移轉到顳葉。
在電玩腦型的人當中,約有八成認為自己很容易有偏差衝動行為。
在正常情況下,藉由前額葉發揮功能,經由皮質至皮質投射的神經聯絡,能夠對依本能行動的邊緣系統時時產生抑制作用,能夠抑制激情的腦因此能正常發揮機能。相反地,電玩腦型的人前額葉活動低落,對邊緣系統的抑制能力變得不靈光,因此較無法控制自己的本能行為,,容易隨激情衝動行事。
有些電玩族自知長期打電玩無益,卻還是無法戒掉打電玩的習慣,其實這和中毒沒有兩樣。開始打電玩遊戲時,多巴胺神經受到刺激,邊緣系統及前額葉也被刺激,人會產生快樂的感覺。然而已經打慣電玩的人其實自己也搞不清楚是否快樂,只是覺得不打不行罷了。這是因為圖觸的反覆刺激讓腦的神經回路形成這種模式,身體對電玩遊戲的反應已經固定,只要看見電玩機器就按捺不住手癢,和所謂的快樂已經沒什麼相干。
剛開始打電玩時,腦部會分泌多巴胺,人或許會有快樂的感覺,但成為電玩腦型的人後,由於腦的功能低落,多巴胺的分泌也可能降低,漸漸地也不再有快樂的感覺。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或高中之後才開始打電玩遊戲的人不太容易變成電玩腦型人。這是因為腦的神經回路約在十歲左右形成。雖然人過了二十歲後腦的神經回路依舊還能形成,但絕大多數在小學中年級的腦部發育階段,已確定會形成什麼樣的神經回路。
倘若要打電玩,至少也得等到中學以後,最好是上大學之後再玩,未滿十八歲不得碰電玩。而且玩的時間應只限半小時,每週只玩一次,如此神經回路比較不容易受影響。如果幼兒期便因頻打電玩形成固定的神經回路,想讓他罷手就很困難。這種人只要見到電玩便覺手癢,打電玩變成一種本能反應。
人腦神經回路的形成大抵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零至三歲,第二階段是、五歲至十歲左右,這時也正好是學齡時期。這兩個階段形成的回路性質完全不同。首階段的幼兒對事物雖有好惡,但神經回路的形成卻對任何事物(刺激)來者不拒;雙親或環境提供什麼就接受什麼,幼兒會完完整整複製下來。因此電視或收音機的聲音充斥,反而會導致資訊氾濫,對孩子反而不好。……有鑑於此,如何形成好的神經回路就很重要。
為了學好語言作為溝通的工具,應該讓幼兒期的孩子們接觸大量的語言方面訊息。
現在的中小學教學似乎已經開始運用視、聽覺的誘導方法,許多教育機構也引進了個人電腦。但電腦教學還是有該留意之處,那就是打電腦時大家只是盯著螢幕畫面。在這種情形下,信息未必會傳送到前額葉,而只是由視覺區處理。因此如果要將電腦當作學習工具,學生不能只被動接受知識,而需主動吸收成為自己所學。
運用到全身的遊戲對意志決斷或創造性的培養都很重要,這和腦部的額葉功能相關,必須要「古生皮質」和「大腦皮質」維持均衡才行。
在人的全身當中,腦部消耗的能量最大。以一個成年男性全身消耗的能量來說,單單腦部所用就佔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作者: sony9966    時間: 2009-4-9 08:00 PM

著個真的要好好的拿捏一下喔
你不會想小孩子笨笨的吧
而且最近電玩都沒有很耐玩的大作
我想可以收起來了吧
作者: s8063622    時間: 2009-4-10 01:18 AM

並不是是用每個人吧@@
有很多案例是功課很好
也常常玩電玩的人~
作者: Psyke    時間: 2009-4-10 01:28 AM

應該是普遍吧!
但電腦玩太久是也對身體不好!!
謝謝大大忠告囉!!
作者: showdino    時間: 2009-4-10 11:26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fatmui    時間: 2009-4-10 02:13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嗚哇哇阿尼    時間: 2009-4-10 11:36 PM

看不完

太複雜的資料了

簡單說太常玩電腦 腦波跟智障差不多?

OK我會注意一點的- -
作者: shoming660816    時間: 2009-4-11 12:24 AM

跟我想的不一樣ㄟ...我以為會越打越聰明說....要修正了
作者: 胡景屁    時間: 2009-4-11 12:44 AM

恩恩...我要節制自己玩電腦了><...不想變笨笨?
作者: a19125429    時間: 2009-4-11 06:22 PM

看到
~~讓我覺得~~
~~~電腦別開太久~~
我還想變聰明
對於面那個,還要看個人體質八~~~~~!
作者: sam7894604    時間: 2009-4-11 08:30 PM

感謝大大分享新資訊!!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