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音樂之最 [打印本頁]

作者: hanaers    時間: 2008-12-22 02:27 AM     標題: 音樂之最

歌劇藝術之最
--------------------------------------------------------------------------------

發布人:www.cn010w.com  發布日期:2008-10-27 10:38:18
1.世界上最早的歌劇
  1597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個私人集會上演出的歌劇《達夫內》,由雅各布·佩里作曲,奧塔維奧·里努奇尼作詞,可惜樂譜已遺失。現存最早的歌劇作品是1600年佩里和普契尼的《尤麗狄西》。收存在卡契尼的牧歌集《新音樂》中的序言和唱法說明,現存最早的有關宜敘調和美聲唱法的珍貴資料。
2.世界上最長的歌劇
  經常演出的歌劇中,篇幅最大、演出時間最長的,是德國作曲瓦格納作曲並編劇的三幕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這部劇在正常無間斷的情況下演出長達5小時15分钟。瓦格納創作這部歌劇花了22年的時間。
3.世界上最短的歌劇
  達律斯·米約(1892—1974)的作品,首演于1928年,全曲僅長7分27秒。
4.最著名的歌劇首演聖地
  德國的音樂中心德累斯頓,許多偉大的歌劇作品都在德累斯頓歌劇院首演的,如瓦格納的《黎恩濟》、《漂泊的荷蘭人》、《湯豪賽》,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火荒》、《莎樂美》、《埃列克特拉》、《玫瑰騎士》、《達芬妮》等等。
5.最長的歌劇詠歎調
  瓦格納的《眾神黃昏》中布侖希爾德犧牲一場的詠歎調,通常需用14分46秒钟。
6.最早用無線電廣播的歌劇
  1910年1月13日,戴弗雷斯特無線電話公司轉播的紐約大都會歌劇的演出,是世界上最早用無線電廣播的歌劇。這次演出的歌劇有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和列昂卡瓦洛的《丑角》。
7.最早的電視歌劇
  1934年7月6日,英國廣播公司在電視節目中播放了歌劇《卡門》,由赫德爾·奈休和薩拉·菲夏主演,樂隊伴奏由西利爾·史密斯的鋼琴和三管編制的管弦樂隊組成,播放時間為45分钟。
8.上演率最高的歌劇
  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于1875年創作的歌劇《卡門》,自誕生以來久演不衰,一直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是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本劇也是百多年來幾代歌唱家競相演唱的劇目之一。原劇那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獨特的魅力使之雅俗共賞,令人百觀不厭。
9.唯一不寫歌劇的偉大音樂家
  德國古典樂派的最后一人——杰出的音樂家勃拉姆斯,一生中竟從未寫過一部歌劇。這一現象在與他具有相同地位的其他音樂家中,是十分罕見的。據說他認為:“寫作歌劇要比結婚還難。”
10.世界最負盛名的十大歌劇
  世界歌劇史上最負盛名的十大歌劇為:一、《費加羅的婚禮》(莫扎特);二、《魔笛》(莫扎特);三、《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羅西尼);四、《弄臣》(威爾第);五、《茶花女》(威爾第);六、《卡門》(比才);七、《奧賽羅》(威爾第);八、《藝術家的生生涯》(普契尼);九、《托斯卡》(普契尼);十、《蝴蝶夫人》(普契尼)。



世界唱片之最
1.世界上最早的唱片
  世界上第一張唱片是由美國工程師埃米爾·別爾利赫爾于1888年錄制而成。這張唱片現存于美國華盛頓國家博物館里。早期的唱片中間有兩個孔,唱針由里向外轉動。唱片只錄一面,背面貼有文字說明卡。
2.最早的揚聲器和電動留聲機
  1898年英國倫敦的霍雷斯·肖特獲得專利的“奧格澤特弗恩”揚聲器,是世界上最早的揚聲器。這個揚聲器利用了壓縮空氣的裝置。最早用揚聲器放大裝置來代替耳機的電動留聲機,是1925年美國俄亥俄州達比由克的布朗茲維克公司制造的布朗茲維克·帕納特羅普的留聲機。
3.最早的爵士樂唱片
  世界上最早的爵士樂唱片是1917年3月7日開始銷售的。這張唱片一面錄有《新奧爾良爵士樂隊歌曲》,另一面錄有《緊張、堅定的一瞬》。演奏者是尼克·拉羅卡的原新奧爾良爵士樂隊,由美國新澤西州卡姆登的皮克塔公司出版。
4.最早的歌劇唱片
  1896年,法國帕台·弗雷貝公司開始銷售世界上最早的歌劇唱片,這是一種圓筒型唱片,灌制錄音的均是當時著名的歌劇演員。1903年,格拉莫馮公司的弗雷德·蓋斯巴格,在意大利米蘭錄制的《丑角》,是世界上最早的歌劇全曲唱片,由歌劇作者列昂卡瓦洛親自擔任指揮。
5.最早的鍍金唱片
  美國的格倫·米拉樂團演奏的歌曲《卡達努加·秋·秋》,在1941年攝制的美國電影《桑·巴雷小夜曲》中曾使用過。同年,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銷售這首歌曲的唱片,僅出售幾個月就達到了100萬張。為此,美國無線電公司特別制作了一張鍍金的唱片贈給格倫·米拉樂團,以資慶賀。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張鍍金唱片。
  6.最早的金唱片
  金唱片是西方國家專門為了獎賞灌制唱片的歌唱家而設制的。某張唱片只要賣出了100萬張,那么第100萬張就稱為“金唱片”。當然,歌唱者所獲的這張“金唱片”並非金質,只是一種榮譽。世界上第一張金唱片錄制的是列昂卡瓦洛(1858—1919)所作的歌劇《丑角》中的一段詠歎調,這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魯索(1873—1921)演唱的。
7.最早的唱片圖書館
  1914年,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城圖書館開設了世界上最早的唱片圖書館。開館伊始,只有當地婦女俱樂部寄贈的25張唱片,到1919年,圖書館所收藏的唱片已近600張,借出次數達3505次。
8.最暢銷的唱片
  個人唱片銷售數最高紀錄,是邁克爾·杰克遜創造的。他灌制的唱片集在全世界共銷售出了數千萬張,由于他在歌壇久盛不衰,所以他的這一記錄還在不斷地直線上升。第一張破100萬大關的古典密紋慢轉唱片,是鋼琴家哈維·拉凡·小克立本杰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的《鋼琴奏鳴曲第一號》。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歌曲唱片,是由美國作曲家歐文·柏林所寫的作品《我願光明再生》,這是一首聖誕節頌歌,作品問世后的數十年間,售出的唱片數竟達5000萬張。
9.最耐用的唱片
  1977年8月20日,美國“旅行者1號”太空船,從美國肯尼迪角出發。太空船周圍用幾枚钛制螺栓固定著一個鋁盒,盒里有一個瓷唱頭,一個鑽石唱針和一張噴金的銅唱片,唱片內錄入了兩個小時的音響節目,全是地球上的各種聲音。其中自然界的聲響有35種,可以播入12分钟,如風雨雷電、鳥鳴獸叫等等。除此之外,唱片中還收錄了世界上60多種不同語言的問候語。整張唱片有四分之三錄下了地球上各時代、各地區不同民族的音樂,共有27首之多,其中有一首是中國的古琴曲《流水》。這張唱片即使使用10億年,音色也將嘹亮如新,堪稱世界上最耐用的唱片。
10.最小的唱片
  世界上最小的唱片,直徑只有35毫米。該唱片所錄制的是英國國歌。這種唱片是1924年由英國的一家唱片公司出品的,前后總共只制作了250張。今天,這種微型唱片已成為收藏家的寵物和博物館的珍品。
音樂著作之最
1.最暢銷的幾首樂譜
  《故鄉的親人》(1851)、《聽那學舌的鳥》(1855)和《藍色的多瑙河》(1867),它們的銷量都超過了24萬份。在有版權的樂譜中,銷售量紀錄最高的是《讓我叫你一聲“愛人”》(1910年由瓦斯頓和福利·惠曼所作)和《直到再相逢》(1918年由埃肯和瓦爾丁所作),到1967年為止這兩首樂譜各賣了600萬份。
2.最昂貴的音樂手稿
  莫扎特(1756—1791)的九部交響樂手稿,于1987年5月22日在英國倫敦沙斯比拍賣行售出時,標價高達4394500美元,創音樂手稿的最高紀錄。這批手稿中包括交響樂第二十二號到第三十號,它們都是1773年至1774年間作者在奧地利薩爾茲堡創作的。當時的莫扎還是個少年。
3.篇幅最大的音樂作品
  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日登內克。菲比赫的鋼琴套曲《情緒·印象·回憶》。這部鋼琴套曲包含了376首樂曲,如果要演奏這首巨型音樂作品得連續幾天才行。據傳,某樂團在連續演奏此作品時,竟有幾個樂手連續病倒了。
4.中國最早的音樂理論專著
  中國最早的音樂理論專著是《樂記》,全書共23篇,現存前11篇,即《樂本篇》、《樂論篇》、《樂禮篇》、《樂施篇》、《樂言篇》、《樂象篇》、《樂情篇》、《樂化篇》、《魏文侯篇》、《賓牟賈篇》和《師乙篇》,其它12篇已失傳。此書詳細地論述了音樂的本質、特征,音樂與政治、生活的關系。音樂的審美、教育與社會作用以及音樂創作過程等,作者不詳。
5.中國最早的民歌集成
  據古籍記載,距今約3000多年的周朝就已開始了民歌的集成工作。當時的采集民歌的制度叫做“采風”。各諸侯國專設“采詩之官”,又叫做“行人”,每年春、秋兩季出去收集民歌,再呈獻朝廷后交樂官保存,除供天子了解“民意“外,每逢祭祀、朝會、宴食、迎賓等場合,還用于演奏、演唱。
6.中國最早的琴史專著
  中國第一部琴史專著是《琴史》,它成書于1084年。著者朱長文(1038—1098),字伯原,號樂圃;江蘇蘇州人。《琴史》共分六卷,一至五卷為琴人傳略,以人記事,共收集了先秦到宋代156位琴人的事跡。第六卷論述了《瑩律》、《釋弦》、《明度》、《擬象》、《論音》、《審調》、《聲歌》、《廣制》、《盡美》、《志言》、《敘史》十一個專題,體現出他的史學觀和音樂美學思想。
7.中國最早記載五線譜和音階唱名的書
  《律呂正義》是中國最早記載五線譜和音階唱名的書。共分上、下、續、后四編,前三編書成于1713年。上、下二編四卷中論述了樂律、管弦律制、樂器制造等多方面的要點;有關記載五線譜和音階唱名的部分在續編一卷中,它記述了葡萄牙人徐日升(1645—1708)與意大利人德禮格(約1670—1745)來中國后傳入的五線譜及音階唱名法。后編一百二十卷書成于1746年,記述了各種典禮音樂,並錄有有舞譜、曲譜。全書保存了許多明清時期珍貴的音樂資料。
8.中國最早的簡譜歌曲集
  近代音樂教育家沈心工(1869—1947),就是簡譜的積極傳播者之一。他編輯的《學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為我國國內出版並流行的第一部簡譜歌集。
9.中國最早的音樂刊物
  李叔同(1880—1942)主編的《音樂小雜志》。該刊第一期除日本人所作的兩幅插畫和三篇文章外,封面設計、美術繪畫、社論、樂史、樂歌、雜纂、詞府各欄,均由李叔同以“息霜”的筆名一人包辦。《音樂小雜志》的創刊號是在日本東京編印后寄至國內發行的。《音樂小雜志》作為我國最早的音樂刊物,在我國的音樂刊物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0.中國最早出版的鋼琴曲集
  191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進行曲集》。本世紀初,西洋樂器大量輸入,鋼琴教學在師范學校、教會學校和一些私人開辦的學堂中有了初步的發展。辛亥革命后,學習鋼琴的人與日俱增,對鋼琴教學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那種初級粗淺的教材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習者的要求。為了解決當時廣大學習者的需求,商務印書館印了一批外國鋼琴曲譜集,《進行曲集》是這批鋼琴譜集中最早的一本,也是我國目前所見的最早出版的一本鋼琴教材。




音樂發明之最
1.最早的節拍器
  發明于1816年,發明者是德國的約翰·內波穆克·梅爾采爾。他是機械樂器的創制人,曾研制出百音琴(即機械樂隊)、助聽器以及音樂節拍器。1816年,他發明的第一只較為完善的節拍器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首次與公眾見面,從此,節拍器就不胫而走,成為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的寵物。
2.最著名的三位小提琴制作大師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小提琴則是樂器之“后”。小提琴藝術的發展是和小提琴的制作與革新休戚相關的。此舉的有功之臣是意大利著名的提琴制作師安東尼奧·斯特拉第瓦利(1644—1737),他將小提琴持琴法從膝頭移至夾在颚部。此外,在小提琴制作史上還有兩個偉大的人物,他們是阿瑪蒂和瓜爾涅利。這三位提琴制作大師均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納小鎮。現在,出自克雷莫納三位制作大師之手的提琴,往往價值數10萬元。它們之所以如此昂貴,除了音樂上的實用價值外,本身還是一件造型優美的藝術品。
3.最有貢獻的管樂器音鍵系統發明者
  木管樂器從雛形到基本定型,經歷了幾個世紀,在改革發明者中成就最大的是德國慕尼黑的長笛演奏家、樂器改革家塞奧爾德·波姆。他試制成功了環鍵式長笛,設計了一整套合理的新指法,並從理論上取得了長笛近吹口四分之一部、管徑接近于拋物線的精確數據,把管體的四分之三改為圓柱形管,使長笛的有效管長達到管徑的30倍,從而使各音的八度關系都准確了。此外,他還把橢圓形的吹孔改成圓角矩形,並加大了音孔的直徑,使音色更豐滿、明亮。后來人們稱他研制的長笛機械機構體系為”波姆體系“,並移植到其他木管樂器上,使木管樂器的結構基本達到完善。
4.最早的錄音裝置
  美國人托馬斯·阿爾巴·愛迪生在1877年設計的留聲機,是世界上最早的錄音裝置。同年12月6日,愛迪生的助手、機械工人約翰·克盧西制造出了第一台樣機,並用這台樣機錄制了愛迪生唱的歌《瑪莉的山羊》。1878年4月24日,愛迪生留聲機公司在紐約百老匯大街成立,並開始銷售業務。他們將這種留機和用錫箔成的很多圓筒唱片配合起來,出租給街頭藝人。最早的家用留聲機,是1978年生產的愛迪遜·帕拉牌留聲機,每台售價10美元。
5.最早的弦樂四重奏
  18世紀以前的“原始樂隊”並沒有任何固定的編制,樂隊成員的多少和樂器的種類,是由貴族雇用樂隊的條件或作曲家的要求而確定的。
  1755年,23歲的奧地利作曲家海頓受聘于馮貝格伯爵,在宮廷里專職作曲。當時的器樂曲流行用由兩只小提琴合奏同一旋律,用大鍵琴伴奏。由于大鍵琴的音量較弱,低音部分有時就得用大提琴來加強。馮貝格伯爵的樂隊一共只有四個人,兩個小提琴、一個中提琴和一個大提琴,沒有大鍵琴。這樣的一個樂隊編制使海頓頗傷腦筋。經過反復的研究,他把兩只小提琴分為兩個聲部,讓中提琴充當內聲部,使和聲效果更為豐富,徹底用大提琴替代大鍵琴來演奏低音部。于是,第一個弦樂四重奏團成立了。
  海頓一生中共譜寫了77首弦樂四重奏曲。迄今,弦樂四重奏仍一直被認為是最高雅、最富于表現力的一種音樂形式。
6.最快速度的鋼琴調律
  現代鋼琴的弦架是鑄鐵制件,而老式的弦架由于材料和結構不合理,琴弦很容易走音,往往在音樂會的幕間還得臨時調音。因此,早期的鋼琴獨奏音樂會,演奏者必須聘用一位鋼琴調律師隨場,以保證鋼琴音調的准確性。
  基于以上原因,樂器改革者曾別出心裁地進行了一系列革新,但大多以失敗告終。由此,關于鋼琴音色與音准問題,唯一可以改進的就是調律師的技術。第一是調律師的音准概念;第二是調音的速度。
  1980年,美國紐約的但丁鋼琴廠曾舉辦了一次專業調律師比賽。比賽的方法是:將所有參賽用鋼琴調高一個半音,要求調律師在最快的時間內將所有音恢復到原來的音高。最后,調律師史蒂夫·費爾查爾特創造了4分20秒的最快調律速度而奪得桂冠。
7.最長的休止符
  美國音樂家約翰·凱奇(1912-)是一位孜孜不倦的音樂試驗家,他摒棄了傳統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以“加料鋼琴”的先驅者出名,“加料鋼琴”就是在傳統鋼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間,放上各種不同的物體,從而改變原來的音響和音色。
  凱奇研究了機遇音樂、電子音樂的無音樂,這些音樂都縮小或間接地排除了作曲家的作用。他的作品《4分33秒》是最著名的、前所未有的無聲樂曲,該曲的休止符長達4分33秒,創最長休止符的世界記錄。
8.最早的磁帶錄音機
  最早使用磁帶的錄音機,是“布拉特納馮”型錄音機。1929年,在英國埃爾茲利的布拉特納色彩和音響攝影棚,為了使音響和攝影能夠同步,使用了這種磁帶錄音機。這是在德國音響技師克爾特·休蒂雷的專利基礎上,由制作人路易斯·布拉特納設計的,也是最早采用電子放大器的錄音機。1931年,英國廣播公司購買了布拉特納的第一台磁帶錄音機。
9.中國大鑼
  中國鑼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打擊樂器,它是中國人在音樂方面的一項偉大發明。迄今為止,最早的出土實物是廣西貴縣泊灣一號古墓的西漢初期的一面銅鑼,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了。
  有位外國音樂家曾說過:“一個交響樂隊,沒有一面中國大鑼,就未免有些遜色。”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40—1893)創作的《第六交響曲》(“悲怆”)中,恰到好處地運用了中國大鑼,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弦。世界上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德累斯頓交響樂團使用的一面中國大鑼,是我國清朝時制造的,它是進入西洋管弦樂隊的第一件中國樂器。直到今天,大鑼仍然是西洋管弦樂隊和交響樂隊必備編制中唯一的中國樂器。
10.近代音樂方面最偉大的發明
  比利時人薩克斯于1840年發明的薩克管,被公認為幾百年來在樂器方面最偉大的發明。薩克管是發明者薩克斯結合了銅管樂器和木管樂器的部分構造而創制的,它通過吹奏單簧片來發音,演奏方式類似木管樂器;但管身為銅制,樂器的發音方式更類似銅管樂器。這種樂器的音質濃厚、色彩豐富,是很受人們歡迎的新型樂器。到了本世紀,由于爵士音樂的盛行,薩克管日益成為現代音樂中的重要樂器。




中國音樂人物之最
1.獲奧斯卡音樂獎的第一位中國作曲家
  1988年,舉世矚目的第60屆奧斯卡電影大獎,經過激烈的角逐后,31歲的中國青年作曲家蘇聰,因在影片《末代皇帝》中的出色配樂,而捧得一座金像——奧斯卡最佳音樂獎。這是中國作曲家第一次獲得奧斯卡音樂大獎。
  蘇聰于1982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隨后赴德國西柏林自由大學攻讀比較音樂學博士學位。1985年,蘇聰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參加李斯特逝世100周年國際音樂大賽,他創作的《鋼琴幻想曲》獲得第二名。此后,極負盛名的彼得音樂出版公司特聘他為該公司成員。
2.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音樂家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優秀的音樂家是不計其數的。其中夔稱得上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音樂家。夔生活的年代,相當于我國傳說中黃帝和堯舜禹時代的后期。據《尚書》記載,夔曾擔任舜的樂官。夔原是生活在荒僻邊緣地方的有音樂特長的平民百姓,后被舜破格提拔重用。夔擔任樂官之后,曾親自參與著名樂舞《韶樂》的創作和指揮。相傳這部樂舞一直流傳到1000多年后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孔子聽后贊歎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可見夔的音樂技能之高超。
3.最早創立十二平均律的音樂理論家
  我國明代杰出的科學家、音樂理論家朱載育,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科學理論創立“十二平均律”的人。他的律學著作達17部之多,完整、系統地創造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朱載育考證的律制,在音高上的誤差小,其精確程度使西方的一些音樂理論家也歎為觀止。
4.世界上登台最少的演奏家
  1950年深秋的一個晚上,在中國江蘇無錫的一次文藝晚會上,一位雙目失明、年近花甲的老人,在舞台上演奏了一首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博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演奏者也激動得熱淚盈眶,又加演了一曲《聽松》。他就是聞名中外的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
  阿炳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人。從小酷愛音樂,隨養父華清和道士學習各種樂器,能唱會奏,還能即興編詞創作。因生活所迫流落街頭,后又不幸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手中的二胡琴弦較粗,且繃得很緊,其他人一般是按不動的;他的琴聲高亢而悠遠,演奏別具一格,站著拉或邊走邊拉,將二胡琴筒夾在兩膝間是他常有的演奏姿勢。由于他社會地位低下,雖然演奏技巧很高,卻從來無緣上台表演。這次文藝晚會,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台。(飽經滄桑的華彥鈞在這次演出后不久就與世長辭了)
  1951年,天津人民廣播電台首次播送了華彥鈞的代表作《二泉映月》,1954年又出版了《阿炳曲集》。國慶10周年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將《二泉映月》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作之一送給國際友人。從此,華彥鈞的作品在國外廣泛流傳,並得到很高的評價。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聽了《二泉映月》后,不禁潸然淚下,他深受感動地說;“斷腸之感,這句話太合適了”。





電影音樂之最
1.最早在影片上發聲的電影音樂
  早期的有聲電影是用放映機和留聲機同時工作來發聲的。放映電影時,工作人員必須手持唱機磁頭、眼望銀幕,在需要配樂時立即把唱機磁頭放在唱片上。中國最早的發聲電影,是1930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該片由邵醉翁導演,宜景琳主演。1933年,聯華影片公司攝制了《母性之光》,該片由田漢編劇,聶耳作曲。插曲《開礦歌》的曲調清新、剛健。同時二部合唱形式也第一次出現在電影音樂中。
2.世界上最早的電影音樂
  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變過程。20世紀初,人們逐漸領悟到無聲電影需要用音樂來渲染劇情,也可以以此掩蓋放映機的噪音,于是就嘗試在電影中加入音樂。1900年9月13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政廳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配樂紀錄影片《基督教的士兵》。這部紀錄片長50分钟,由救世軍巴依奧斯克普公司拍攝,為影片配樂作曲的是澳大利亞音樂家R·N·馬卡諾里。1908年11月17日,法國巴黎公開放映的《基斯大公的暗殺》,是世界上最早配樂的故事片。這部影片由卡米尤·桑薩恩斯作曲。
3.最早的立體聲電影音樂
  1932年,巴的電影制片人阿貝爾·甘斯和安德雷·戴布利最早在電影中配上立體音響,從而獲得專利。這是根據甘斯的無聲電影巨作《拿破侖》改編的,該片于1935年在巴黎的帕拉馬溫特影劇院首次放映。
  1941年,迪斯尼制片廠拍攝的動畫片《幻想曲》,首先使用了美國無線電公司和沃爾特·迪斯尼制片廠合作制成的立體聲音樂。影片的音樂由費城交響樂團演奏,雷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揮。
4.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從1934年開始,奧斯卡最佳音樂獎設最佳作曲、最佳配樂和最佳歌曲三項獎。作曲獎授予為大型故事片創作一系列音樂的作曲家,配樂獎不是單純選配現成的樂曲,而是創造性地使用與主題有關的音樂素材;最佳歌曲獎授予為大型故事片創作主題歌的對象。在1942年第15屆奧斯卡頒獎儀式上,美國著名音樂家歐文·伯林擔任了最佳歌曲獎的授獎人。他打開密封名單后,驚愕了一下,隨即笑逐顏開地說:“我很高興能把這個獎頒給這個我久已熟識的家伙。”原來獲獎的正是他為影片《假日旅店》所作的歌曲《白色的聖誕節》,歐文·伯林成了第一位給自已頒獎的人。
5.中國第一部配音電影
  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該片由洪琛(化名莊正本)編輯,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胡蝶主演。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首次放映時,不僅轟動了全國各大城市,而且名揚東南亞各地,上海遠東公司的代表菲律賓影片商,花了18000元才買下了這部影片的上映權。
6.中國最早的電影主題歌
  1929年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電影《野花閒草》中的《尋兄詞》。在電影里穿插歌曲,或者根據電影的主題思想寫成主題歌,對增加氣氛和闡發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尋兄詞》由《野花閒草》的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兩人主唱。盡管《尋兄詞》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微不足道,但由于它是中國第一首電影主題歌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作者: michelle800416    時間: 2010-1-14 12:26 AM

好詳盡的資料喔~
謝謝分享喔~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