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讀黃春明〈魚〉
[打印本頁]
作者:
yoga690
時間:
2008-11-21 02:45 AM
標題:
讀黃春明〈魚〉
〈魚〉
文本的主要構成因素有三項:情節、人物與對話。本文的情節相當簡單:阿蒼即將「出師」,終於能夠買了一條魚回來,心裡非常高興,但很不幸,魚從腳踏車上掉下來,被卡車給壓碎了,阿蒼非常難過,本文中的人物也只有兩人:阿蒼與阿公。文本最精采的地方,是作者以對話的方式表現了阿蒼和阿公的性格,以及祖孫之間的感情。阿公送阿蒼回師傅家時,我們第一次看到兩人之間的對話,阿公要阿蒼下次回家時帶一條魚回來,就這件事,兩人彼此交談了四、五次,阿公顯然很「單純」,不知道阿蒼「下次回來」是多麼不簡單的一件事,阿蒼又不能一下子讓阿公了解「下次回來」是多麼困難,這一段對話看起來很有趣,有一點喜劇味道。
在長長對話中,我們也看到,他們平常彼此之間似乎很少交談,講話的目的幾乎只是為了表示對對方的關心,大半只是感情的「交流」。因此,我們逐漸了解到,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但是,在「溝通」上,卻有很大的障礙。這種「溝通」上的困難,小說結尾的對話中表現得最清楚。魚全被壓碎了,阿蒼無法讓阿公和弟妹吃到魚,長期的等待之後所帶來的喜悅與勝利感完全化為烏有,變得非常沮喪。這一點,阿公無法理解,阿公先是不相信阿蒼買了魚,後來雖然相信了,但他的「安慰」顯然不能「對症下藥」,而阿蒼則一再表明自己已買了魚,如此才能發洩他失掉魚以後的心情,由此導致兩人的「對喊」,並引起阿公「生氣」,追著要打阿蒼。不過,阿蒼和阿公雖然「難以溝通」,但彼此之間仍然充滿「親情」,因此整篇小說還是具有「溫馨」之感,只是在「溫馨」的本質之下,又潛藏了多少生命中時時可見的「無奈」。
在〈魚〉的故事結尾,阿蒼堅持要祖父相信他實現了對祖父的承諾,記得帶魚回來了,只是魚掉在卡車的巨輪下被碾成一張魚的圖案。黃春明又再度以浪漫的筆法宣染阿蒼精神性的崇高,阿蒼嘶吼著嗓門喊道:「我真的買魚回家了。」立刻在傍晚靜謐的山谷間起了回音「真的買魚回來了。」彷彿是巨人的吶喊,又像是連山川草木都憫其情,為其同聲一吼。
或者說,這樣的吶喊是黃春明影射現代化與傳統,世代與世代間銜接過程中的鴻溝,鑿開了一條深不可測的「不信任」。倘若將「魚」此一物品看作文本中的中心符號,所意涵的是一種山與海的落差,舊世代對於新世代的嚮往,如同阿公因為在山上買魚被騙,所以叫阿蒼從山下買魚回來,畢竟山上買魚太貴,山下買魚可能會比較便宜也比較不會受騙。而「腳踏車」則是新世代回溯舊世代的工具象徵,現代化下並非一朝一夕就讓人生活富裕,在這過程中,卻也讓人消費不起現代化下的產物,如阿蒼省下坐交通車的費用而改騎腳踏車回山上,另一方面也象徵的新世代的茁壯。
這樣的新與舊來往回溯,不正是說明了鄉村與都會、現代與傳統間的一種期盼,可卻這樣期盼卻又因彼此的不信任而終至劃開出一種落差。這樣的落差不就道盡社會、文化轉型流動間,所暗藏的一股洶湧的暗流,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這股暗流所吞噬。從台灣社會,無論是經濟、政治的轉型,總是無法在其轉型過程中暢導出「流變」,而是一種斷代的「質變」,致使許多人不得不跳進懸崖,而被其吞噬。
作者:
freshing
時間:
2008-12-2 07:39 PM
我自己在閱讀這段文本
我非常喜歡黃春明的文章以及筆法
可以了解到孫子跟爺爺之間有著深刻的羈絆卻也有說不出的代溝
充滿無奈和溫馨
體現了人的情緒惆悵多方面的呈現
作者:
覲伈
時間:
2009-2-14 08:48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