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宇宙的驚喜無限! [打印本頁]

作者: super3g    時間: 2025-1-19 08:06 PM     標題: 宇宙的驚喜無限!

宇宙的驚喜無限!
將COBE上「較差微波輻射計」(DMR)的數據長期疊加,就看到了宇宙背景溫度的微小起伏,紅色代表高溫,該處密度低,藍色代表低溫,該處密度高,密度高的地方也就是「星系的種子」,會吸引周遭物質持續累積,長成今天的星系。

[color=rgba(0, 0, 0, 0.87)]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宇宙學」在學生眼中還是一個笑話,宇宙學家被問到宇宙年齡到底多大?得到的答案是「100 億年 ± 50 億年」,誤差大到你寧願沒問。再問宇宙學家這個膨脹的宇宙未來的命運為何?得到的答案是「如果持續膨脹是+1,臨界膨脹是0,停止膨脹後回縮是-1,經過我們多年苦心研究,得到的答案是0 ± 1!」

[color=rgba(0, 0, 0, 0.87)]另一個笑話更直接:「天堂人滿為患,只好管制進入,有一天三個人在天堂門口排隊,門房將門打開一條縫,說只能進來一個人,你們誰的職業最古老,貢獻最長久,就可以進來。第一位忙說:『我是外科醫生,當年在伊甸園裡有亞當和夏娃,夏娃是亞當的肋骨做的,這個過程一定要經過外科手術,所以我的職業最古老!』第二位插嘴了:『我是園藝學家,在亞當和夏娃還沒出現之前,是靠著園藝學家從一團混亂的宇宙中造出伊甸園的!』第三位冷冷地說:『我是宇宙學家,你們知道當初那一團混亂的宇宙是誰造成的嗎?』」

[color=rgba(0, 0, 0, 0.87)]我剛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念天文,博士班課程中有一門必修的「宇宙學」,授課老師是萊特教授( Edward Wright),但大家都稱呼他的小名奈德(Ned),這位教授年輕又極端聰明,我剛入學,就聽到學長說:「奈德知道一切!」( Ned knows everything! )上了課才知道,他講課的層級簡直就是在雲端,遠高於我們這些菜鳥研究生的智力水平。舉個例子,他說:「宇宙創生的大霹靂,不是從一個點爆發到無限,而是從一個無限爆發到另一個無限!」同學面面相覷,只能怨嘆自己慧根不足。

[color=rgba(0, 0, 0, 0.87)]在我的印象中,「宇宙學」這個研究領域從天馬行空的「盍各言爾志」轉變為可重現、能信賴的「精準科學」,是在1990 年1 月。那一年的冬季美國天文學會在華盛頓特區召開年會,戶外大雪紛飛,室內卻是熱情沸騰,因為四天會議的第三天中午,「宇宙背景探測衛星」(COBE)的研究團隊要報告最新的觀測結果,告訴大家「宇宙是否完美」!

[color=rgba(0, 0, 0, 0.87)]COBE 衛星在會議前的兩個月剛剛發射,要觀測宇宙背景是否是完美的「黑體輻射」。本來這顆衛星早就安排了要搭太空梭升空,由太空人置入軌道,但1986 年1 月「挑戰者號」在升空時爆炸,太空梭機隊全面停飛,澈底檢查潛在危險,這一拖就兩年多,等到1988 年9 月太空梭恢復運作,地面上排隊等待升空的衛星已經比紫南宮過年領錢母的人龍還長。當時我在美國航太總署(NASA)聽到同仁自嘲說:「美國有全世界最棒的太空計畫,不過都還在地上。」排隊的優先順序從軍事衛星開始,COBE 團隊想要盡快發射,負責排班的人卻說:「宇宙也不會跑掉,有什麼好急的?」( The Universe is not goinganywhere. What's the big hurry? )

[color=rgba(0, 0, 0, 0.87)]奈德是COBE 團隊的主要成員,他當時聽了傻眼,知道繼續等下去遙遙無期,就決定拿掉衛星周邊結合太空梭酬載艙的框架,將衛星轉到一個三角洲二號(DELTAII )火箭上,就在1989 年11 月發射。當時COBE 研究團隊壓力無比巨大,因為就在兩年前的1987 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日本名古屋大學剛合作發射了探空火箭,短暫升空去觀測宇宙背景,得到的結果竟然是「不完美」!我的天哪!從希臘哲學家以降,兩千多年來科學家心中一直相信宇宙是「均勻、對稱、和諧,而完美」的,現在發現竟然不是,簡直是晴天霹靂,這個觀測結果踩到了科學家心中的信仰紅線,柏克萊加大聲名顯赫,日本太空界也不常犯錯,因此不願相信這個結果的人都焦急等待著COBE 給出最終答案!

[color=rgba(0, 0, 0, 0.87)]來到會議的第三天中午,4000 多位與會學者沒有人去吃中飯,大家齊聚會議大廳,等待結果揭曉,聽說會場中賭盤也十分熱絡,沒想到宇宙是否完美也能拿來對賭!報告開始,COBE 科學團隊的負責人馬瑟爾( JohnMather )在萬眾矚目下走上台去,我和他在NASA 的研究室在同一層樓,只隔著幾間辦公室,平常覺得他溫文儒雅、沉默寡言,沒想到這次他站在台上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他拿出透明投影片( 那時還沒有PowerPoint )放上實物投影機的那一剎那,台下瞬間爆出歡呼,久久不息,宇宙果然是完美的!

[color=rgba(0, 0, 0, 0.87)]他放上的那張圖是COBE 上的「遠紅外絕對分光光譜儀」( FIRAS )的觀測結果,圖上許多小小的紅色十字是觀測數據,藍色的實線是絕對溫度2.725K 的黑體輻射曲線,可以看出「觀測數據」和「理論預測」完全相符,誤差只有萬分之一度!觀測數據是如此精確,每個觀測點的「誤差槓」( error bar )比印表機印出理論曲線的粗細還來得小,所以如果按真實狀況印出,在圖上就根本看不到數據點,只會看到一條平滑的理論曲線!從這之後,我就不再拿宇宙學開玩笑了。

[color=rgba(0, 0, 0, 0.87)]COBE的「遠紅外絕對分光光譜儀」(FIRAS)觀測到的的光譜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光譜。實線是絕對溫度2.725K的理想黑體輻射曲線,許多小小的紅十字則是實際觀測到的數據點,可看出宇宙微波背景和理論上的黑體輻射光譜完美相符!

[color=rgba(0, 0, 0, 0.87)]COBE的「遠紅外絕對分光光譜儀」(FIRAS)觀測到的的光譜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光譜。實線是絕對溫度2.725K的理想黑體輻射曲線,許多小小的紅十字則是實際觀測到的數據點,可看出宇宙微波背景和理論上的黑體輻射光譜完美相符!

[color=rgba(0, 0, 0, 0.87)]那天報告結束,與會的科學家見證了歷史,都興高采烈意猶未盡地在會場裡到處聚集討論,我和幾位同學正在說話,看到奈德走過來,我就忍不住問他:「COBE 什麼時候知道宇宙是完美的?」奈德露出一貫溫和淡定的微笑,說:「發射後6 小時。」聽了十分震撼,也就是說衛星剛進入軌道,觀測儀器的窗口一打開就知道了,COBE團隊還能憋上兩個月不說,也真難為他們了!

[color=rgba(0, 0, 0, 0.87)]接下來許多人開始好奇,為何美國和日本兩所名校合作的探空火箭觀測會出錯?後來答案揭曉,原來是科學家過於心急,在火箭升空過程中過早打開觀測窗口,除了觀測到該有的宇宙背景輻射,也觀測到了自己火箭的廢氣!

[color=rgba(0, 0, 0, 0.87)]雖然「完美」是好事,但「我們」就不應該存在了!因為宇宙初始是如此完美光滑,短短138 億年的時間並不夠讓物質各自集中,生出如今這麼多星系來,也就是說,解決了一個問題,卻衍生出另一個問題!科學家的宿命就是不讓自己好過,老是去想一些讓人不安的事。

[color=rgba(0, 0, 0, 0.87)]這個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答,COBE 上的另一個儀器「較差微波輻射計」(DMR),可以「比較」宇宙不同方向的背景輻射「差異」,團隊裡來自柏克萊加大的史慕特教授( George Smoot III )將累積了幾年的DMR 觀測數據疊加之後,看到了背景輻射中的微小「溫度起伏」,這些溫度的差別只有10 萬分之一度,但這些微小起伏的出現,就讓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存在!因為溫度的起伏代表了密度的高低,密度高的地方會吸引周邊的物質聚集,也就是「星系的種子」,隨著時間,物質越聚越多,終於成就了今天這個包含億萬星系的宇宙!發現「完美宇宙」的馬瑟爾,和找出「溫度起伏」的史慕特,共同在2006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可謂實至名歸!

[color=rgba(0, 0, 0, 0.87)]1989年發射的COBE、2001年的WMAP,和2009年的Planck觀測同一個天區的影像比較,技術的進步大幅提升了科學的理解。

[color=rgba(0, 0, 0, 0.87)]科學家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COBE 的高光時刻一過,宇宙學界又開始發射更高解析度的衛星,接下來NASA 在2001 年發射的「威金森微波異向性探測器」(WMAP)和歐洲太空總署(ESA)在2009 年發射的「普朗克探測者衛星」( Planck Surveyor satellite )大幅提升解析率和敏感度,將這個宇宙初始的溫度起伏觀察入微,不單是進一步了解星系生成的過程,也讓我們看到了科技的進展如何提升科學的理解。

[color=rgba(0, 0, 0, 0.87)]台灣大學天文研究所位在校內天文數學館的八樓,當年落成的時候,宇宙學領域的同仁決定將COBE 觀測到溫度起伏的繽紛圖像畫在天花板上,希望訪客抬頭就可以看到宇宙初生時的模樣,沒想到有一天我聽到有人說:「啊你們天文所怎麼看起來好像汽車旅館?」唉,知識真的很重要啊!_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