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新研究挑戰月球早期歷史的既定理論
[打印本頁]
作者:
jiunn36
時間:
2024-8-4 09:00 AM
標題:
新研究挑戰月球早期歷史的既定理論
[attach]140303658[/attach]
多年來月球的起源一直有許多的爭論﹐但最近似乎已達成了共識。數十億年前﹐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上了地球﹐撞擊後的碎片凝聚成月球。在接下來的數億年裡新形成的月球緩慢地遠離地球﹐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與公認的模型存在一些令人驚訝的細微差別。
根據目前的理論﹐月球形成於大約45億年前﹐即太陽系誕生後不久。它始於早期地球和火星大小的原行星忒伊亞(Theia)之間的大規模碰撞﹐撞擊將碎片送入地球周圍的軌道﹐最終合併形成月球。有大量證據支持這一理論﹐主要是基於地函和月球岩石成分的異同之處。大部分碎片重新落回地球﹐剩餘很大部分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一部分被拋出地月系統。
[attach]140303659[/attach]
美國內華達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探討撞擊中物質被拋射出去的動力學。月球形成後不久﹐它繞地球運行的距離大約是現在的5%(目前平均距離為384400公里)﹐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效應﹐使月球慢慢漂移到現在的高度。它的表面大部分是熔融岩漿﹐岩漿逐漸冷卻並凝固﹐形成了目前具有地殼﹑地函和地核的月球結構。猛烈的轟炸使月球表面留下了撞擊盆地和隕石坑﹐火山活動導致月海緩慢形成。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略為橢圓形﹐離心率為0.0549﹐呈現不是一個完美的圓﹐在距離地球364397 公里到406731公里之間移動。
在地月系統的早期﹐該系統並不太穩定﹐吸積形成月球過程中的碎片雲粒子的飛行軌道更加不穩定。研究小組指出﹐在所有可能的碎片雲粒子軌道中繞極軌道(polar orbits)上的粒子是最穩定的。他們進一步證明﹐在月球形成後﹐它們就存在於地月雙星系統周圍。由於地月之間潮汐力的相互作用﹐使得地月距離緩慢增加﹐繞極軌道可能存在的空間區域就減少了。研究小組的結論是﹐繞極軌道物質的存在可以驅動地球和月球等雙星系統離心率的增加。如果大量物質進入繞極軌道﹐那麼地月系統的離心率就會增加。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