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愛與自私 [打印本頁]

作者: yukr    時間: 2024-7-28 12:49 AM     標題: 愛與自私

前幾天孩子的報告裡面,談到了我們的愛是否自私的問題。

從電影裡的班尼諾對阿麗夏,馬可對莉蒂亞,《縮小的情人》裡面艾弗多對他的情人,一直到她對自己每天都要抱著的娃娃,她懷疑,我們所有的愛其實都只是在「滿足自己」。

兩年下來,她們現在的報告水準已經很整齊,每個都有一定水準。近日的報告,我有時候只給予肯定讚美,不太講評了;但有時候也給一些回饋,如果題材很重要,甚至會不由自主地講上半個小時。

她提到的這個「愛是否自私」的問題,就是很重要的題材。

我試著做這樣的回應——

我們的生命所發出來的愛,其實沒有我們的語言裡所分割的那麼清楚,那麼涇渭分明。

小孩子在熱切地投向父母的懷抱時,那個愛想必是無比純粹的了吧?但那裡面其實也有需求,有依戀、攀附,有各種本能的作用在裡面,我們很難割出一種完全純粹無私、完全奉獻的東西,然後才稱之為愛。

同樣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許多面向混在一起的。我們愛孩子,裡面也會夾雜著各種自己難以察覺的東西,孩子做錯事、表現不好,我們為什麼會生氣,那裡面就夾雜了很多情緒,有時候可能真的是虛榮,但也很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擔憂。

事實上,我們對人的情感,不論對誰,都常常受到不同向度的作用,在自己和他者之間來回擺盪,反覆重疊。

愛自己或者愛別人,都是情感的本能作用,在這個來回擺盪的過程裡,鼓盪而出的力量是「仁」,而在自己和他者之間尋求、取得平衡點的力量是「智」。

我們古人所提揭的最高境界,就是「仁智兼盡」。

為什麼呢?愛的力量是來自於我們的本能,在正常的情況下,它就是會鼓盪而出。可是當我們的天秤完全向他者傾斜,失去了自己,這是危險;當天秤完全向自我傾斜,當然也是一種危險。所以我們都需要在這個時候找到適當的平衡點,找到平衡,就是「智」的功夫。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表示所有的愛,本來都沒有對錯,若有對錯,就是這個調節的能力出問題,不是愛本身有問題。

愛自己和愛別人,都不成問題,它也未必要形成非黑即白的對立,人為什麼只能愛自己,不然就是虛偽?又為什麼只能愛別人,不然就是自私?不是這樣的。

我們的愛,本來就在這兩端反覆擺盪,而在這個擺盪中找到平衡,才是我們的功課。把我們所有的愛都單一化、絕對化,非黑即白地尖銳化,反而失去了愛的真相。

我以學生在台上所舉的恐龍娃娃當例子。

學生報告時說,她每天都要抱著恐龍睡覺,把它壓得扁扁的,弄得髒兮兮的,媽媽要把它拿去洗,她「死都不答應」,於是,她覺得自己對恐龍的愛是「非常自私」的。

我說,「你對恐龍的愛是真的,對自己的愛也是真的,只是你找不到平衡而已。我問你唷,你要不要考慮再買一隻恐龍?」

學生在台下反應激烈,「不要,沒有任何恐龍可以替換它!就算一模一樣的恐龍也不行!」

班上響起一片笑聲。

我搖搖頭,說,「不是替換,是你幫它找個伴。你上學的時候,它很孤單,它在家裡看家,它會害怕,是不是需要一個伴?」

學生點點頭,「那我可以接受。」

我說,「再過一陣子,你也可以再買一隻小恐龍,它們可能也需要一個baby。」

班上又響起一片笑聲。

學生點點頭,「這我也可以接受。」

「好,這樣恐龍一家熱熱鬧鬧,就很開心了。在這個時候,如果你讓恐龍爸爸暫時去澡堂洗個澡,洗完澡就回來和一家人團聚,你可以接受嗎?」

學生又點點頭,說「可以。」

「這不就對了嗎?你看,恐龍這就洗澡了。你還是愛著恐龍,但你也不自私了,讓它洗澡了。這是什麼東西發揮作用了呢?」

我轉過身來,指著黑板上的「智」字,「你看,這就是『智』對我們的愛所進行的調節。調節好了,這個仁就不會是自私的,它還是愛,完完整整的愛。」

於是,教室裡有一種奇妙的空氣,大家臉上都漾著微笑的氣息,似乎十分歡喜。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