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三國] 蜀亡與姜維 [打印本頁]

作者: 一狐狸一    時間: 2024-7-3 05:03 PM     標題: [三國] 蜀亡與姜維

本帖最後由 一狐狸一 於 2024-7-3 05:04 PM 編輯

姜維一直是屬於爭議頗大的人物,除了其多次北伐被認為是窮兵黷武、進而讓蜀漢國力大幅衰退外,陳壽、孫盛、乃至於後來許多尊蜀漢的人對其都不乏批評,甚至有批評其為導致蜀漢滅亡的元兇等等。
另一方面,姜維繼承諸葛亮北伐之志、至死仍忠於蜀漢,與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讓其又獲得另一批人的讚賞,演義繼而將其描寫為諸葛亮死後的繼承人。陳壽儘管在姜維傳中對其有諸多批評,但仍保留了郤正對其的正面評價,表達姜維其人的複雜性。
因為參與過幾次相關討論,因此決定稍微將論點整理一下,分享一點個人想法。

※ 姜維北伐
雖然文學作品中常見有姜維九伐中原之說,演義亦有"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之語。不過細數姜維北伐次數,總共應是十一次、而非九次。十一次看起來雖然非常的多,但可注意的是前面五次是在於蔣琬、費禕掌政時期,後面六次才是在費禕死後由姜維主動發起的大規模北伐。
蔣、費時期的北伐,個人會將其視為"邊境騷擾"、"以守代攻"。蔣琬時期姜維僅"數率偏軍西入",蔣琬自己原先將北伐路線轉往上庸方向,但後來因內外各種原因而作罷,後來蔣琬逐漸病重並交棒予費禕;費禕時期明言方針為"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對姜維頗有制衡,"與其兵不過萬人"。因此這段時期雖然姜維北伐雖也算頗為頻繁、也不算沒有戰果,但可由上述內容得知規模不大、應也沒傷及蜀漢太多國力。
於253年春費禕死後,姜維也並非如演義所描述得就此大權一把抓、而是轉與陳祗合作,陳祗與黃皓表裡掌內、姜維則專心對外執行北伐作戰。也就是說如果聲稱"姜維無視國力的北伐",應是從這個時期算起比較符合定義。不過我們列舉姜維在這段時間的北伐:


一來可以發現對比諸葛亮7年內進攻5次(228~234年),姜維10年內進攻6次其實不到非常嚴重的程度;二來除最後一次原因未知外,姜維大部分進攻曹魏都有趁其內部紛亂才出兵;三來姜維於254年、255年北伐成果都不俗,255年的狄道之戰甚至可說是達到蜀漢北伐最佳的野戰成績(鄧艾言為"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並幾乎達成斷隴。
曹魏方面也因姜維屢犯而受到不少損傷,晉鼓吹即有"姜維屢寇邊,隴上為荒蕪"之語,〈鄧艾傳〉提及"民夷騷動,西土不寧",司馬昭在伐蜀時提到"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並認為"蜀所恃賴,唯維而已",甚至一度想找刺客刺殺姜維。因而個人認為在這些前提下,難以認為姜維北伐單純是"過度頻繁"、"盲目進軍"且"徒勞無功"

不過姜維這樣積極北伐確實對國力損傷頗大,常據所言造成"民嫌其勞"、進而導致國內不論荊州或益州人都對其頗有怨言(注意並不是如很多文章強調只有益州人反對,如廖化、諸葛瞻、董厥等也對姜維表示反對過,且包含譙周在內的反對者所反對的是"過度積極的北伐"而非"不想要北伐")。
個人認為姜維與諸葛亮的差別,主要原因一來是國內政治問題,可注意常常被拿來批評姜維北伐時期國內情勢的"民皆菜色"的時間約為260~261年,其實姜維已經停戰一段時間,但仍有此情況,薛珝正是將原因歸咎於"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表示國內政治無法正常運作、因而就算在停戰期間國力亦難恢復;二來是姜維用兵過度冒險導致經歷了段谷大敗,使得國力較弱、本來就容錯率低的蜀漢內部這才逐漸出現比較明顯的反彈聲音(譙周的《仇國論》亦是在段谷之後的257年所作)。
因此竊以為姜維作為253年後軍事行動的代表人物,對於北伐損傷國力確實要負很大一部分的責任,與陳祗合作、過度冒險而導致大敗、而姜維在積極出兵的同時又無視了國內自身的政治情勢與大敗後的恢復狀況,不過個人認為在這之中的劉禪、陳祗、黃皓等人都須附上一部份的連帶責任。尤其包含陳祗死後姜維逐漸失勢、北伐步調減緩,但國內政治狀況仍無法以此逐步恢復國力,這都顯示蜀漢的國力下降非姜維一人的問題而已,甚至問題很可能不會因姜維不再執行北伐而消失、並以此延長蜀漢的國祚(尤其考量到姜維北伐損耗國力與滅蜀之戰本身直接關係並不大)。

※ 漢中防務與滅蜀之戰
另一個常常對姜維的批評,在於其更動漢中防務,更改重門之計而採用歛兵聚穀之計,有論者認為此舉導致了鍾會得以快速通過漢中、進而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先將姜維更改防務的史料整段附上: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禦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歛兵聚穀,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穀,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却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衞、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

不只今人,自古就不少人對姜維此舉進行批評,《蜀鑑》評為"姜維之亡蜀也"、胡三省評為"自棄險要,以開狡焉啓疆之心"。這些批評者主要批評的點在於認為姜維捨棄險要而放任敵人進入漢中,並以鍾會後來長驅直入作為對應;但《三國志》本文對此紀載明確為"使敵不得入平",而在《華陽國志》則為"聽敵入平",而《資治通鑑》採用後者。
我們考量姜維實際的布置,雖收縮兵力但仍選擇"重關鎮守",並除漢、樂之外在西安等七處立防守據點,雖史料無法一一考據,但目前可知該七處皆全在漢中境內而更靠近隴右邊境。也就表示防線雖有收縮,但並非真的完全撤防而讓敵人長驅之入,因而〈姜維傳〉的"不得入平"應更符合實際配置。而實際上鍾會真正可以長驅直入的原因,是因為蔣舒獻關、儘管如此漢城的蔣斌、樂城的王含與黃金城的柳隱等仍然作為鍾會的絆腳石,令其不得不分散兵力繼續包圍。其實也表示如果陽平關並未獻關的話,鍾會仍很可能就此被擋住、而不會如批評者所言的因姜維更改防務而長驅直入。

且若比較滅蜀之戰時與重門之計,情勢也頗為不同:


而就連滅蜀之戰當時的情勢也與姜維設計漢中防務時頗不相同:
姜維在設計防衛方針時,算不到陳祗死後自己會失寵、算不到自己之後會跑到沓中避禍(而無法在前線指揮)、算不到劉禪會在魏滅蜀之戰第一時間沒有增援、更算不到之後陽平關會不戰而降,而上述幾點幾乎都不是姜維所能預見、或能夠控制的。因此個人認為漢中的失守不完全是因為更換防務的問題(或許會認為重門之計容錯率較低,但在前述這樣不利的條件下,個人認為就算是重門之計也很難應對)。
退一步說,就算在這種多重不利的情況下漢中失守了,姜維仍然透過漂亮的迂迴騙過諸葛緒、並在劍閣擋住鍾會,到最後鍾會"糧運縣遠,將議還歸",表示姜維所構想的"敵攻關不克,野無散穀,千里縣糧,自然疲乏"仍然有達成。
也就是說就算鍾會進犯的規模如此龐大、姜維遇到諸多不利之下漢中失守,如若情勢繼續發展下去姜維仍很可能就此擋下了來犯之敵,那麼要以此說姜維要以此為蜀亡單獨背上責任,竊以為也不太公平。但姜維又無法料到後方鄧艾宛如自殺式的爬山迂迴、馬邈不戰而降獻出江油、諸葛瞻不聽黃崇建議而敗給鄧艾、劉禪先拒絕霍弋的援軍、後又決定不戰而降,這些一連串的骨牌效應才真正最終導致了蜀漢亡國、而這些仍非在劍閣對峙的姜維所能控制的,也難怪姜維軍隊聽到劉禪投降時會"將士咸怒,拔刀斫石"。

※ 小結
若論大肆北伐損傷國力,個人認為姜維不免必須附上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尤其在無視國內的政局、經濟、損害情況等等仍堅持出兵、甚至很可能導致了國內一部分的厭戰情緒;不過如前所述,個人認為若與國力下降進而導致蜀亡同時而論,姜維只能算其中一環,並不見得需要付上最大的責任。而滅蜀之戰屬於一連串不利於蜀漢的骨牌效應一一發生,竊以為也不太能單就姜維更改漢中防務而導致蜀漢滅亡。
裴松之言"于時鍾會大衆旣造劍閣,維與諸將列營守險,會不得進,已議還計,全蜀之功,幾乎立矣。但鄧艾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旣敗,成都自潰";王夫之云"後主失德而亡,非失險也,恃險也"、"周塞目箝口,未聞一讜言之獻,徒過責姜維";邢巒言"昔劉禪據一國之地,姜維為佐,鄧艾既出綿竹,彼即投降";蒲禹卿言"不取直言,不恤政事,不行王道,不念生民,以至國亡";陸凱言"與奪乖錯,賞罰失所,君恣意於奢侈"等等,大概都說明了亦有論者論述蜀亡國並非完全姜維之錯。更有如呂思勉先生認為蜀漢在蔣琬、費禕時期未因興勢之戰、高平陵之變、蜀漢國力亦尚未衰弱的最佳時機進行大規模北伐,對於蜀漢來說更為可惜。
陳壽雖對姜維頗有微詞,仍在〈姜維傳〉中保留了鍾會、郤正對其的正面評價,《晉陽秋》亦言"蜀人於今傷之"。個人確實也對姜維帶有一點同情之心,尤其在蜀亡之後仍決意復國、以"一桃害二士"之計挑撥了鍾會與鄧艾,最終也為此附上自己的生命,不管怎麼說,這樣的精神都值得敬佩。



作者: 蝶飛龍    時間: 2024-7-3 08:02 PM

其實姜維只是一個武將, 只是將軍, 並不是丞相.
武將的責任便是打仗及保家衛國, 如連國家預算, 內政也要顧及, 便是越權.

內政不修, 民有菜色, 是後主及文臣責任, 干姜維何事?
而且姜維北伐也是群體責任, 一隻手掌拍不響, 如人人都不想打, 跟費禕時限糧限兵便可以了.

蜀亡最大原因還是內政不修及後主完全不作為, 就算沒有姜維北伐, 魏蜀仍是敵國, 魏國仍會南下.
作者: 一狐狸一    時間: 2024-7-3 08:45 PM

蝶飛龍 發表於 2024-7-3 08:02 PM
其實姜維只是一個武將, 只是將軍, 並不是丞相.
武將的責任便是打仗及保家衛國, 如連國家預算, 內政也要顧及 ...

在下同意蜀漢內政很大程度是共同責任問題,而後主的不作為所造成陳祗、黃皓等問題亦是主因。不過姜維雖職責更接近武將、但其實權應不單純只是一個武將。
姜維一開始為倉曹掾,又被拿來與李邵、馬良比較,應是有一定程度的內勤經驗的。後來姜維更與費禕共同錄尚書事,而竊以為這個錄尚書事很可能一直維持到後期大將軍時期、成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只是姜維並未開府、"羈旅托國"而使得朝內也必須有人輔助,所以陳祗為尚書令時,姜維"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反面即是說明若姜維在朝,應還是有機會理朝事的,只不過姜維更傾向選擇軍事、並長時間擁兵在外。
作者: 蝶飛龍    時間: 2024-7-3 09:18 PM

一狐狸一 發表於 2024-7-3 08:45 PM
在下同意蜀漢內政很大程度是共同責任問題,而後主的不作為所造成陳祗、黃皓等問題亦是主因。不過姜維雖職 ...

蜀亡要怪也是怪後主, 陳祗,黃皓等昏君妄臣, 論責任是排隊也論不到姜維.
最奇怪的還是說後主是明君的歪論, 如果後主跟魏文帝, 明帝一樣短壽, 蜀國國祚能更長也說不定.

補充內容 (2024-7-4 11:10 PM):
後主生性軟弱善良, 不好殺人, 也不好權. 身邊是良臣時朝政便好, 身邊是奸臣時, 朝政便差. 基本不理政事.
作者: 蝶飛龍    時間: 2024-7-8 07:52 PM

本帖最後由 蝶飛龍 於 2024-7-8 07:53 PM 編輯
一狐狸一 發表於 2024-7-3 08:45 PM
在下同意蜀漢內政很大程度是共同責任問題,而後主的不作為所造成陳祗、黃皓等問題亦是主因。不過姜維雖職 ...

蜀國最大的問題還是後主本身.
從晉滅蜀後, 羅憲及其舉薦的一堆人材來看, 蜀國人材也算不少, 只是後主治下政治昏亂, 再好的人材也沒有發揮的機會.

又或是費禕沒有突然遇刺, 而是選好了繼任人才死的話, 蜀漢政局應會大不相同.



作者: sexkiller3    時間: 2024-7-11 09:56 AM

姜維的漢中防務我認為是錯誤的. 因為劇本永遠不一定按自己想法而行. 最好例子就是孔明第一次北伐, 想穩打穩進, 最後馬畟一個錯誤而付諸東流. 漢中失守何嘗不是同一道理? 如果蜀漢比曹魏強, 這招關門打狗是沒什麼問題. 反之, 如果蜀漢比曹魏弱,這進取守法 是絕不能出一丁點差錯; 否則很容易會出現不可挽回的局勢.
作者: 一狐狸一    時間: 2024-7-11 12:19 PM

本帖最後由 一狐狸一 於 2024-7-11 12:59 PM 編輯
sexkiller3 發表於 2024-7-11 09:56 AM
姜維的漢中防務我認為是錯誤的. 因為劇本永遠不一定按自己想法而行. 最好例子就是孔明第一次北伐, 想穩打穩 ...

如您所說,馬謖錯誤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但這頂多說選擇馬謖是錯誤的,難道表示第一次北伐本身就一定是錯誤的嗎?如在下於拙作分析關羽北伐時,問題也不是出在關羽北伐的決策本身,而是出在孫劉聯盟的關係以及兩城的不戰而降。同理,在下即是想去除結果論,單就滅蜀之戰漢中失守的真正成因去探討。

首先,姜維之計本就有其合理性,"縱深防禦"、"防守反擊"、"後退決戰"等概念在戰史上本就不算少見,也並沒有要求防守方一定要國力強於對方才可執行,反而正是因為憑藉防守優勢才足以採用此法。單就三國時期的例子:陸遜對劉備的防守反擊、劉備在漢中用防守戰線逼退曹操、張魯單憑陽平關周邊諸圍讓曹操差點決定撤軍、鄭度所提議讓劉備"惡之"的堅壁清野之計等等,雖然不盡相同、卻都算是類似的例子,而這只需要有正常的指揮系統就可成事。

再者,如本文所說,漢中失守本就是在多個姜維意想不到的骨牌效應下才發生的("算不到陳祗死後自己會失寵、算不到自己之後會跑到沓中避禍、算不到劉禪會在魏滅蜀之戰第一時間沒有增援、算不到之後陽平關會不戰而降")。今日就算仍是採用重門之計的王平或魏延,面對三路進發的多點進攻,在王平或魏延本人不在漢中指揮、中央未派支援、關鍵關口不戰而降,竊以為就算仍是重門之計也很難守住。在下本文也說過姜維之計的容錯率應較低沒錯,但是這接連發生的問題顯然已經不是"一丁點差錯"而已了。而且蜀漢明明在漢中沒有人主持、又沒有後續支援下,仍傻傻地執行聚兵歛谷("蜀令諸圍皆不得戰,退還漢、樂二城守"),這才導致這些差錯又進一步惡化。

而個人認為這些都不能單純說是該軍事計畫本身的錯誤。如上一段所說,就算換成別的計畫,就此崩盤的機率也非常大。要以計劃本身責難姜維,頂多說姜維在制定計劃或困於沓中時,並未替其他意外發生時的意外情況下達補救或指令(雖然個人認為連援軍都被中央駁回,很可能這種補救指令也是徒勞無功)。



作者: 蝶飛龍    時間: 2024-7-11 09:32 PM

一狐狸一 發表於 2024-7-11 12:19 PM
如您所說,馬謖錯誤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但這頂多說選擇馬謖是錯誤的,難道表示第一次北伐本身就一定是錯 ...

姜維屯兵沓中在其他統治者眼中很可能已是謀反或擁兵自重的行為.
也只有後主這種零作為的君主才會對此不聞不問.

另一個問題是魏國進行這樣大規模的動員作戰, 姜維事前收到消息, 也有上表提醒, 但後主完全不理.
因此這不能怪姜維吧.

而且就算漢中失守, 姜維最終也把曹魏大軍擋住了.

反是後主在這樣關鍵的情況下, 竟然起用毫無軍事經驗的諸葛瞻領軍對抗,
連鄧艾的3萬孤軍也打不過; 鄧艾這兵力還要是孤軍, 根本沒攻破成都的條件, 但後主卻選擇投降...

這些都是後主的責任, 姜維基本責任不大.


作者: 一狐狸一    時間: 2024-7-12 09:27 AM

蝶飛龍 發表於 2024-7-11 09:32 PM
姜維屯兵沓中在其他統治者眼中很可能已是謀反或擁兵自重的行為.
也只有後主這種零作為的君主才會對此不聞 ...

1. 姜維入沓中是在劉禪眼下、與黃皓妥協後的結果,並非一意孤行。
後主勑皓詣維陳謝。維說皓求沓中種麥,以避內逼爾


2. 沓中先前曾作為前往隴西的跳板,本就是前線作戰之地,而屯兵前線就類似於諸葛亮/費禕屯漢中、蔣琬屯涪,本就是常見之事,而姜維儘管確實有希望握住兵權的用意在(擔心帶兵回成都就被罷黜),在當時名義上亦是屯田,並沒有違背中央意願的進一步行為(在敵國看來亦是如此)。
姜維虐用其衆,曾無廢志;往歲破敗之後,猶復耕種沓中


3. 最嚴重情況,姜維就是類同於劉璋時期的龐羲、李異,確實有擁兵自重之意。但是差別在於,姜維並沒有不聽從中央調遣、中央也並非不信任姜維,關鍵時刻仍然有命令姜維的節制權力。退一步說,如果姜維(包含屯兵沓中的)所作所為真的讓除劉禪外的國內諸人會認為他懷有異心,廖化、張翼、董厥、趙統等也不會受其調度(尤其如董厥還是有意撤換姜維之人)。
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
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劒閣以拒會
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





作者: jason222333    時間: 2024-7-16 09:21 PM

姜維已經很努力了 那樣的環境下 換誰都救不了
作者: vincent銘    時間: 2024-8-11 10:21 PM

姜維北伐都是為了爭取一線生機,當時蜀國是三國之中最弱,也失去了荊州這個最佳進攻點,即使龜縮下去也不見得可以久守,反而會令魏晉有時間養精蓄銳,因此以攻代守也是合理,反正垂死掙扎比坐以待斃更好
作者: 蝶飛龍    時間: 2024-8-12 11:12 PM

vincent銘 發表於 2024-8-11 10:21 PM
姜維北伐都是為了爭取一線生機,當時蜀國是三國之中最弱,也失去了荊州這個最佳進攻點,即使龜縮下去也不見 ...

問題是沒有人搞內政, 經濟搞不上去還年年打仗, 便是窮兵黷武了.
始終姜維只是一介武將, 更是降將, 不可能像諸葛亮那樣內政軍事一把抓.
作者: pcst7    時間: 2024-8-17 04:05 PM

即便姜維不北代,以當時的政局來看,蜀漢的滅亡也是早晚的事
作者: kone5207    時間: 2024-8-25 09:46 AM

以前我也覺得姜維對蜀漢的滅亡有五成左右的責任
但是看過一些說歷史的老師說出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後
我覺得他的責任也只有二成
因為蜀漢的內部問題嚴重到沒人去搞它
他也會自爆的地步
曹魏跟東吳的內政問題可能連蜀漢的一根毛都算不上
從本土派,荊州派外加劉備一開始的人馬
每天都在互相傷害
這種沒大人物壓陣的集團
最後面臨投降也不意外
作者: 一狐狸一    時間: 2024-8-25 10:47 PM

kone5207 發表於 2024-8-25 09:46 AM
以前我也覺得姜維對蜀漢的滅亡有五成左右的責任
但是看過一些說歷史的老師說出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後
我覺得 ...

有關蜀漢內部的"嚴重問題",在下持不同意見。個人認為蜀漢的問題主要在於陳祗以降後方才逐漸累積,加以曹魏在司馬氏逐漸剷除反對勢力後逐步累積國力、進而擴大雙方國力差距後,仍是因為本文中所提滅蜀之戰時的多重骨牌效應下才滅國。真的要比內政紊亂,劉禪至少也不至於如孫皓那般大興土木與對內暴虐,只是一來對於國力遠勝於己的敵國,本來容錯率就較低、二來最重要的軍事統帥姜維被疏遠才被做為目標。

至於蜀漢的派系問題,在下反倒要請問,您所謂本土派/荊州派與劉備的元從這些人,到底有多少真正互相傷害、或互扯後腿的實例?在下於拙作《蜀漢政權的集團與派系》分析過,個人認知反倒與您所認為的相反,即劉備政權、乃至蜀漢的派系問題遠不及魏吳二國嚴重。曹魏在漢魏角力、丕植之爭、司馬氏奪權之爭等等,與東吳的二宮之爭、孫峻/孫綝專政等等中所造成的屠殺甚至內戰,蜀漢都遠遠沒到達那種程度。最嚴重的楊魏之爭,最終也僅禍及魏延一家、而作為蜀漢最極段的唯一例外,與曹魏/東吳上述那些政爭比較下都算小巫見大巫。



作者: 蝶飛龍    時間: 2024-8-25 10:58 PM

一狐狸一 發表於 2024-8-25 10:47 PM
有關蜀漢內部的"嚴重問題",在下持不同意見。個人認為蜀漢的問題主要在於陳祗以降後方才逐漸累積,加以曹 ...

蜀漢最厲害的派系鬥爭應該就是黃酷鬥姜維吧?
否則姜維也不需要屯田避禍.
我覺得沒有做成大規模的政治屠殺也是因為比起孫峻, 司馬帥等, 黃酷並沒有這樣大的政治及軍事實力.
加上黃酷權力也是來自後主, 後主又不喜殺人, 所以蜀漢才沒有魏吳那類大屠殺出現.

話說回來, 蜀亡時姜維已經年過60.
以姜維的歲數, 也保不了蜀漢多少年.
作者: gp03hA    時間: 2024-9-10 10:42 AM

國力已經弱於魏,加上內政不修,經不起大敗更應穩扎穩打,顯然姜維沒想到後方空虛,欠缺整體盤算。
作者: 蝶飛龍    時間: 2024-9-11 09:11 PM

gp03hA 發表於 2024-9-10 10:42 AM
國力已經弱於魏,加上內政不修,經不起大敗更應穩扎穩打,顯然姜維沒想到後方空虛,欠缺整體盤算。 ...

個人覺得不是姜維想不到後方空虛及內政問題, 而是他也沒辦法.
姜維只是一介降將, 能混到軍事最高領袖的地位已是非常不易, 還要管上內政, 怕要被寇上權臣罵名了
作者: djs85707    時間: 2024-9-29 01:05 PM

蜀國最大的問題還是後主本身
人才資源沒有兩國多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