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醫學與藥物)[牙刷不乾淨 口腔細菌導致罹患「這個癌」醫師說真相][奇摩新聞][113.5.31] [打印本頁]

作者: y8qc2gk91    時間: 2024-5-31 10:09 AM     標題: (醫學與藥物)[牙刷不乾淨 口腔細菌導致罹患「這個癌」醫師說真相][奇摩新聞][113.5.31]

科學家研究揭示一項令人震驚的發現,口腔細菌「具核梭桿菌」竟與大腸癌有關。比較健康大腸組織與大腸直腸癌樣本中的腸道菌群,結果發現「大腸癌樣本」普遍存在大量的「具核梭桿菌」基因,維持口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日刷牙2至3次、正確的刷牙方式,而牙齦流血代表是牙齦發炎警訊,刷乾淨,不發炎自然就不容易流血。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人體的口腔內有700種細菌,是我們人體最複雜的微生物群落之一。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口腔內的微生物群體會影響健康,尤其是罹患系統性疾病的人,例如類風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影響孕婦產生不良的妊娠結果。」
高雄長庚醫院牙科部副部長龍萱:「口腔內的細菌會形成生物膜,附著在牙齒表面,形成牙結石,細菌所分泌的毒素,會引發發炎和免疫反應,進而破壞牙周組織與齒槽骨,而口腔內的細菌更可以透過血液進入我們的身體,尤其是在牙周病的病人,牙周囊袋裡面的牙齦上皮容易破損,讓細菌有機可趁進入血液循環裡面,產生菌血症,細菌趁機定植在身體的其他器官上,例如附著在心臟內膜上引發心內膜炎。」
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主治醫師吳佩儒:「癌症仍然是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殺手之一,全身性發炎會增加癌前病變、惡性病變和癌症發展的風險,而牙周炎會誘導慢性低度全身性發炎,這可能與許多非傳染性疾病的發展或進展有關,但初步證據表明,牙周病和癌症之間還是可能存在關聯,特別是口腔癌、食道癌、消化系統的癌症。」
醫師:「入侵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發炎。」
牙周病相關的細菌,會入侵血管的內皮細胞,刺激細胞產生發炎因子,導致慢性發炎和血管內皮損傷,進而誘發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形成。
彰化秀傳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偉耀:「科學研究發現的菌種,其實幾乎存在每一個人的腸胃道裡面,而且我們的腸道的菌叢,它就像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系,那其實每個人的這個生態系其實是不一樣的,或者是說在不同的一個社經環境的一個條件,那甚至人種的差異,都會有這個不同的一個組成,那所以其實個別的研究,很難歸因於就是,某個細菌會造成大腸癌。」
高雄長庚醫院牙科部副部長龍萱:「大量的研究顯示牙周炎的嚴重程度和牙周的致病細菌,與頸部的動脈血管壁厚度,增加有密切的關係,牙周病患者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較大,因此美國牙周病學會和歐洲牙周病聯盟一致認為,牙周病發炎是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陳周斌:「在臨床上,我們知道他口腔發炎啊,或者是腸道的IBD(發炎性腸道疾病),或者是大腸直腸腫瘤都跟這個菌,或許會有點關係,可以去把你的牙周病,如果有的話,把它解決掉,那或許這個菌種就沒有了,但是,同樣到底是不是真的因為這個菌,種植到腸道去,還是說原來腸道裡面這個壞菌增加了,才造成問題。」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口腔裡有上百種的細菌,不僅會導致牙周病、齲齒,還可能經由傷口及血液循環到全身,引發腦中風心內膜炎,甚至惡化糖尿病、失智,影響新生兒早產等問題。」
彰化秀傳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謝鎔:「這種細菌它是可以去抵禦胃酸的侵蝕,還有適應腸胃道這種低氧的環境,從口腔一路生存到大腸及直腸的,那它們的感染會引起腸胃道的發炎反應,使這個腸壁細胞損傷,那讓更多的細菌入侵大腸的組織,同時也讓這個腸道的細胞免疫功能失調,讓癌化的機率大幅的增加。」
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主治醫師吳佩儒:「維持口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刷牙習慣,是維持口腔健康的不二法門,一日刷牙2至3次、正確的刷牙方式、以及使用正確的工具,包含牙刷、牙線及牙間刷,很多患者會因為牙齦流血,擔心菌血症,而不敢刷牙,其實牙齦流血代表的是牙齦發炎的警訊,刷乾淨、不發炎、自然就不容易流血,不去刷只會造成發炎越來越嚴重的惡性循環。」
醫師:「多攝取蔬果、益生菌,減少腸道發炎。」
醫師提醒,注重平常飲食多蔬果,也可多攝取益生菌,讓體內好菌叢能夠生長出來,抵禦壞菌叢減少大腸腸道發炎,就有機會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