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人聊天,對於人的限制特別有感,我好像知道什麼叫做笨了。
笨的人時常都不知道自己笨,尤其是不知道自己笨在哪裡。
因為不知道自己不懂,對於自己的限制無所覺察,對於自己的聰明又過度自信,所以時常陷溺、浸泡在自己思維裡,出不去、看不見,只能自己繼續認定著「自己所以為的樣子」。
人的最大困難,時常就在出不去、看不見,停在一個框框裡。所有自己所認知的「對」,都是這個框架裡面的「對」,而對這個框架以外,則無力想像。
所以笨的人,通常都還覺得自己聰明。想要變聰明,也就更加困難。
因為他所想像出來的聰明,都在這個原來的思想迴路裡面,無論如何努力,都是同一套東西,同一個格局,也是同一個困境。
我們之所以需要書本、文章,或好的師友,就是要透過這種刺激,尋求一種可能,去打破這個原來的框架,改變原來的思考迴路,重整我們看待生命或看待世界的方式。
不過,這些雖然是很好的方式,卻也時常徒勞無功。
這是因為人的腦子對於自己原來的膠著固結、依附太深,就像夏天的蟲要去想像冰塊的存在,先天上就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在失望之餘,懷疑教育沒有用、讀書沒有用,甚至連從師也沒有用。
同理,無論學什麼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有時也同樣無法陶冶性情,同樣無用。
這時候就不得不承認佛教給出的兩條鐵律,一是因果,一是唯心。
所有我們腦子裡生發的任何念頭,阿賴耶識裡的東西,都是果。愚癡者愚癡,靈明者靈明,都是自己累積出來的結果。這就是因果律。
而我們每個剎那裡發出來的念頭、願力,則不斷地在因果律上添加變因。要在因果的道路上形成改變,唯一的辦法是心念的力量夠強。所以說唯心。
這些聽起來好像是宗教哲學的用語,事實上,如果我們細看儒家的政治論和修養論,也都離不開這兩條,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