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S 瀕海戰鬥艦,造型超酷,基礎概念也很吸引我(當然也有一開始覺得不對勁的地方…輕武裝);亦因此一直關注它的發展。然而想像和紙上是美好的,在現實中走來是殘酷的,發展至今已是勉強入住與原本承諾相距甚遠的,沒有爛尾的「爛尾樓」了,而且還一直天價。
作為第三者,就整個計劃由戰略定位、構思、立項、設計、製造、技術創新及限制;全都有值得反思或借鑑之處,也全都可累牘成書。網上亦資料甚豐,不難找。
不過,本文想分享的是「免費」的問題。沒聽錯,可免費送或賤價平賣。有關流言始於大羊海軍宣佈計劃退役或封存兩艘獨立級、兩艘自由級之前(包括兩級的一號艦) 。當時的傳聞是大羊海軍為了節省資源,應對新戰略需要;大羊海軍不想再浪費資源去保修百病纏身的LCS,亦不想再花大錢去動大手術去糾正LCS的箇疾,又或一筆大錢去強化武裝(Empowerment)LCS。而最後,在國會及民間一遍批評聲浪中,大羊海軍亦只能退役兩級的一號艦。事實上,大羊海軍還在放風,計劃明年3月,將三艘自由級LC-3. LC-7, LC-9退役。
而這傳聞致今仍然不斷,不竟獨立級已建14艘,在役13艘正建另外5艘; 而自由級已建11艘,在役10艘正建另外5艘…無底的錢坑! 對此大羊海軍心裡自然想辦法另謀出路,答案是: 盟邦!
當然看上去功能有點殘缺的艦艇,還要高價轉售,加上令人咋舌的保修及運作成本,怎可能令友邦接受?? 但如果…售價只是一美元甚致免費,又由大羊方送船到買家,且任由改造,那是否又可重新考慮?
尺有所[size=18.6667px]短,寸有所[size=18.6667px]長
1 (待續)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如果我是有餘富的中等國家又有能力處理3000到5000噸的艦船;而大羊朋友又慷慨免費送我LCS。盛情難卻,又悉逢中秋,我是會接受的。反正免費而且要無條件啊!
我會要4艘自由級,1艘獨立級。
[attach]137758323[/attach]
一艘獨立級
獨立級,三體船,艦船研製一路以來的美麗憧憬,據稱好處一大堆。大家期待頂級強國,尖端科技,資源充沛下帶來的材料、技術、工藝的大突破…雖然花上大氣力,可惜最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強差人意;三體的獨立級備受艦體結構的困擾,不斷修補,不斷有此起彼伏的操艦限制,直到2022年,裂縫最少在6艘獨立級上出現。那麼還拿來啥用??當然是學術研究! 在哪方面? 人家怎樣有突破…在哪方面? 人家怎樣仍被限制著,差在哪方面? 錯在哪方面?而路子塞著的原因不是紙上研究報告就可找到全部答案。現在有真實存在的,可讓工程師和學者細細研究的真身,豈可錯過。如丘吉爾所言:聰明人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四艘自由級
[attach]137758333[/attach]
一艘自由級用作探索、研究
1.
一艘自由級,用作探索、研究、甚或拆骨;又或真的試用,體驗新的操艦技術及新世代艦船運作模式。
怎樣將艦船研製成本及運作成本壓下,以節約軍費,是不少國家海軍的目標。而專家們發現「人事費」竟是武備全期費用的一大開銷。於是LCS從設計之初強調,可以較少的水手完成相同任務。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但在實際佈署及演習後發現,「僅及」的人手為「損管」(Damage Control) 帶來文件中想不到的難度和挑戰;而「僅及」的人手也令過去可在任務途中,在海上由本艦技術人員自行完成的相對可應付的維修,現在成了艱難甚致不可能的任務。所以,何謂「足夠人手」當中各方面需要的平衡,也是值得體驗,找出答案。
此外近年不少大羊艦船的碰撞意外,也與新的電腦化「操舵/操控系統」有關。筆者不是專家,無法細表,分析。但據一些網文描述,這種改進是希望能令操控船艦更簡易便捷,用電子化取代機械化。用形像一些說法,過去走進航海艦橋看見的舵輪; 現在走進去看見的會是小方向搖桿和輕觸式標板屏幕,有些人甚致說似飛機駕駛艙。但無論如何,掌舵的舵手在適應這類新的「操舵/操控系統」上出了岔子,可能是出於對新系統的操作機制了解不透切,也可能是仍未擺脫舊有操作程序和習慣的影響,結果撞船了。有在撞船意外後,舵手們和他們的上級都表示,明明在過去,舊系統在這種速度和距離下,有足夠時間可減速避開,新系統下卻撞船了! 大家有駕車經驗,你可用剎車腳踏控制車速及剎車,現在沒了那腳踏,改用按鈕…你覺得怎樣?為了將來避免類似意外,大羊海軍成立工了作小組全面檢討新的「操舵/操控系統」,由工程系統到訓練安排及操作條令,一一加以檢視。
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值得體驗、探索的,這些東東在一艘先進科技的3000-4000噸的船艦上是怎的一回事。
(注: 兩級LCS都用上新材料新焊接及鍛煉技術)
另外三艘自由級…改裝
2 (待續)瀕海戰鬥艦的改造增強-原有強項反成了綑龍索。
2
另外三艘自由級用作改裝
自由級採用的是傳統艦型,不是科幻的三體船,可惜仍是百病叢生,醫得頭,腳反跟。那些相互關連又矛盾又錯綜複雜糾纏一起的毛病,想徹底解決,想想也頭痛,十多年來,大羊海軍、國會成立了不少工作小組,提出不少責難及建議,可惜種種毛病和不足仍是沒有根治。因為,一直的期許和夢想,成了綑龍索。
Back to Basic, 回到一些原點, LCS 的原設計及期待中強項
第一, 便宜,立項時如是說。其實大羊製武器一向比較先進精巧怎可能便宜?LCS也絕不便宜。有關大羊武器的「性價比」(Cost Effective) 稍後討論。一個有趣的課題。
第二, 快! 兩級LCS構型和用料雖然不同,但最高都能跑44-47節! 一般軍艦最快30-33節。youtube上有LCS 「陡彎」、「掟彎」(sharp bend/turn) ,youtube上艦長說那像在駕跑車。可以想像一架噸半小貨車玩頭文字D?
第三, 在LCS立項的年代,隱形成了幾乎所有新武器的必備元素。而LCS立項時,要求執行的任務多以靠近海岸為主。為因應反艦導彈泛濫的威脅(特別岸射型),可LCS是同時間因有速度快的要求,LCS不會滿身披甲,於是低可偵測度及「較難以鎖定」-即隱形,成了必然入選的元素,借助「隱形」加強防衛能力。
第四, 模組化的不同任務艙段(例如: 反潛、掃雷、特戰,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 Lego???) 。是否很吸引? 不但增加了可執行任務的彈性,而且在具備多元化的同時,可兼顧針對性,專業性! 此外,這種plug and play艦船,可降低整體所需艦船數目,省錢;又可減低艦船的閒置,增加出海值勤時間。LCS的模組化不同任務艙段概念,那不是德國Meko的模組化造艦或大羊「Striker」裝甲車的概念,而是更進一步。最好的類比是拳師(Boxer) 裝甲車。
「拳師型最大的革新是採用模組化車身─任務艙模組化設計。基本設計乃由一具車體(底盤)外加一具整合於車體後方的任務模組段以及一具駕駛艙模組組成;每個模組設有中央處理單元,只需在現地輸入資訊就能完成變更,幾乎等於隨插即用,因此能在野戰條件下於一小時內完成模組艙段的更換。只要換裝不同的模組段,同一車體能變換為不同功能的車型,具備更好的任務彈性 ;例如,以往12輛不同裝甲車才能擔負的任務,拳師型或許只需要6至8輛底盤與5個多餘的任務模組就能勝任…也因為模組化、標準化,令Boxer更有利於在戰地迅速更換受損模組,或在未來提供升級裝備、性能的擴充空間。
[attach]137758350[/attach]
不過由於任務模組艙本身不具備支撐整體結構的效果,導致共通底盤需要更大的結構強度,來承受模組艙在戰術運作或遭敵火命中時的因應力,這是導致拳師型重量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wiki)
拳師(Boxer) 裝甲車比同級裝甲車,重幾近一倍(當然強調保護作用也是原因之一),也貴一倍。
而不幸地,同一概念的海上版-LCS,雖然苦苦掙扎前行,LCS 這個原始構思即使投下大錢,一再降低要求,可惜在科技限制下最終還是要徹底放棄「模組艙」概念。於是之前的多用途,少船數,省錢,高佈署率,成了子虛烏有。
*糾纏了十多年,為了用得上LCS,大羊海軍終於放棄模組化,改以不同LCS肩負不同任務,反潛的、掃雷的…可是仍堅持隱型及快速。而堅持隱型成了弄了近十年魚義不能上LCS的原因。
3 (待續)
[attach]137758336[/attach]
1989,表面強大的蘇聯帝國開始瓦解,1990s 大羊海軍的曾經對手已奄奄一息。天空沒有了逆火,而基洛、光榮、Oscar, Akula, Alfa…幾乎從大洋消失。大羊是一個要向納稅人負責的政治社會制度,官僚深明此理,海軍知道沒有了昔日的對手,下一步就會是被要求大削軍費。在新時勢下,海軍要向大眾和國會說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及證明海軍他們值得拿這些經費。
於是「從海到陸」(From Sea to Shore) 海軍戰略出台,當年還出了一本書。洋洋灑灑,娓娓而談,概括而言就是以海制陸。即大羊海軍要保有制海權,而有了制海權,就可透過海洋,投射(project) 力量到陸地從而達到戰略及政治目的...但顯然官、軍、民都知道,大羊已牢牢握有了制海權。議員和市民都在問為何還要大造軍艦? 於是大洋海軍說:
1. 讓企業保持製造海軍艦艇能力
2. 維持及進一步發展海軍科技的研發能力及具前瞻性
3. 雖然已有制海權,但靠近岸邊投射(project) 力量,還是面對很大威脅並
由於海軍大艦,即使派里級,也不適合在近岸執行任務。近岸活動的大羊艦船,將面對敵對武裝的小型潛艇、在岸反艦導彈、水雷、導彈艇、甚致自殺式快艇的威脅。大艦不宜冒險(科爾號事件)而派里級已開始老舊。就是在這種大背境下LCS項目出台。
這就解釋了為何LCS一開始時的輕武裝,她更像一艘特戰支援艦,而不是要取代的派里級的帶刀侍衛角色。因為它的原設計是在海軍已在任務區域,穩穩地掌握了制空權、制海權後,才進入近岸,採取行動。所以LCS沒有神盾,沒有VLS。
事實上,當時已有人批評這種思路有問題,因為重武裝也可選擇怎應對低烈度的衝突,而輕武裝則無法投入高強度作戰。投入大錢,而海軍手上的可選用工具卻少了。而整個假設是:沒有具實力的對手。還有就是LCS要平! 可惜這些假設很快破産。
隨著模組任務艙段研製的滯後,計劃的一再修改,令LCS遲遲才能入役,當第一艘自由級2008下水,人們已發覺LCS的不足(但貴貴);而這不足不單單因為原計劃中的配套未同時上艦,而是它的整體能力,已不能夠自信地完成被指派的任務。所以要求LCS「補強」的呼聲,早在七、八年前已響徹雲霄。隨著時間推展,LCS能力不足以面對眼前戰略挑戰的困局日趨尖銳。然而如前文所述,綑龍索令一切舉步為艱,任務模組、超快、隱形、濱海作戰、反潛、掃雷、支援特戰…
舞台變了! 劇本要改…
綑龍索必須解開棄掉,徹底忘記之前官僚政治的「正字」正確。打仗是冷酷但現實的,一定要腳踏實地。改造的大目標: 令LCS有用! 是現在有用,將來也有用;和平時有用,戰雲密佈時也有用。
1. 而LCS作為一艘船,首先它必須開得動,有合理的航速,航程,油耗及表現可靠、穩定。
2. 下一步就是在現有艦體上改動(不是重構),賦予某種功能,讓它能完成軍事及「準軍事」任務
4 (待續)
本文為jjjsub21 原創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