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從叢林法則走向談判桌! 看斯卡羅,探討羅妹號事件,以文明人的方式解決衝突! [打印本頁]

作者: 0925200    時間: 2021-9-18 10:04 AM     標題: 從叢林法則走向談判桌! 看斯卡羅,探討羅妹號事件,以文明人的方式解決衝突!

從叢林法則走向談判桌!



看斯卡羅,探討羅妹號事件,



以文明人的方式解決衝突!


前言重點介紹


叢林法則就是弱肉強食,



以及用武力捍衛自己生存的地盤而戰!





如果,文明人願意

我們「野蠻人」平起平坐,對等談判。



那我們野蠻人願意先把叢林法則放下,

和你們文明人簽下一份

以和平共存為前提的盟約,彼此和平共處。



在文明進化的過程中,解決衝突的方式,

就是叢林法則走向談判桌!

用顧及雙方利益的協商、談判方式,達成和解。





歷史讓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族群融合和國家衝突談判的議題,

一百多年來,始終是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

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因此,大家都要學習和尊重多元族群的文化,

彼此才能夠和平的共存。



而遇到外敵的入侵來犯,

島上所有的居民,則要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外侮。



就像是斯卡羅番社的頭目卓杞篤的態度一樣,

我們不好戰也不畏戰。

我們嚮往和平,願意跟對岸的朋友坐下來談判。



希望,兩岸的政府高層都能夠做一個文明人,

而不是回到原始社會,

用叢林法則,以武力衝突來解決問題。




正文




1683年,清朝將台灣正式收入版圖!



1683年(康熙22年)施琅攻打台灣,

滅了鄭氏政權(東寧王國),將台灣正式收入清朝的版圖。

之後,設一府三縣。



而台灣由清朝統治的時間,

1683年算起,至1895年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將台灣割讓給予日本為止,共計212年,

是目前為止,台灣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政權。





清朝統治台灣期間,對於原住民的治理!







清朝對於原住民的「理番政策」主要在於安撫和教化。



官府將原住民部族,

分為已歸附的「熟番」和未歸化之「生番」。

(殺害羅妹號船員的原住民就是所謂的生番!)





當地的官府為何處理生番殺人事件,態度很消極?



「羅妹號事件」,美國船員遭到當地原住民的殺害。

「牡丹社事件」,琉球船民被原住民殺害。



當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找清朝政府談判,

質問清朝官員︰生番殺人,貴國政府為何置之不理?



清朝官員都是用這種敷衍的說詞來回覆︰

殺人的生番是化外之民,生番所在乃是化外之地,

是官府所不能管轄的範圍!



清朝官員是以原住民乃「化外之民」,

犯案所在地區是屬於「教化未及之地」,

以此劃清,清朝政府該負的責任。



番社是化外之地?

殺人的生番是化外之民?

皆不受清朝政府管轄?



結果,清朝官員的說詞,

讓外國勢力鑽到空子、有了可乘之機。



既然,生番不是清朝政府的子民,

番社不是你清朝政府管轄的領土,

那麼其他國家都可以派軍隊以武力制裁番社,

進佔無主之地了。



於是,外國勢力不斷的藉著與原住民部落

的文化衝突為藉口出兵,想侵佔台灣的領土!





化外之地的番社,斯卡羅劇中的「瑯嶠」!



現今,屏東恆春地區古稱「瑯嶠」,

自古即有許多原住民族群在此居住。

後來,卑南族人遷來此地,被稱為「斯卡羅」。



清代時期,斯卡羅有十八個番社,

組成一個跨族群的盟邦,被統稱為「瑯嶠十八社」。



斯卡羅一度成為瑯嶠地區勢力最強大的族群。

對於當地的排灣族、閩南

以及客家移民聚落皆有相當的影響力。



羅妹號事件發生當時,

斯卡羅位階最高的大股頭(頭目)卓杞篤,

和李仙得簽訂了「南岬之盟」的和平協議。





我們後人,能夠從154年前



歷史事件學習到什麼?





一、來到蠻荒地帶,只適用叢林法則!



叢林法則︰

獸性在面對生存時的本能,就是弱肉強食,

以及捍衛自己生存的地盤而戰!



古早的原住民,其生存的方式類似動物生存的世界,

所以一切最高的目的,都只是為了生存而已!



(而所謂的文明人,一旦為了爭權奪利,

也會顯現出獸性的一面!)



船難上岸之船員被當地的原住民

視為入侵領地的侵略者,所以遭到殺害。



當不同的族群或不同的人種之間,因為相互的不了解,

缺乏信任感,互動的關係是緊張的。



甚至,彼此的文化、習俗有所對立

雙方的認知都是以自我中心為出發點,再加上排外的敵意,

那麼,暴力的衝突就會一觸即發了!





二.人民若沒有政府的保護,



就會受到外國霸權的欺凌!



外國霸權主張的番地無主論,

跟清朝政府治理台灣的消極態度有關!



清朝政府不把未歸化之「生番」當作是自己的子民。

番社之領地,清朝政府也無力和無暇去管。



所以,清朝治理台灣前期,並未把治理好台灣內政當一回事。

後來,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清朝把台灣都給捨棄給了日本。



清朝政府治理台灣,一直以來都有正反兩種聲音。



1683年(康熙22年)施琅滅了鄭氏政權(東寧王國),

將台灣正式收入清朝的版圖。



清朝官員曾經對台灣的棄留進行辯論!



反對者提出對台灣的負面評價:

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裸體文身,不足共守。

日費天府金錢而無益,不如徙其人而空其地矣!



康熙皇帝起初也認為:

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也。



支持留台的施琅在「恭陳台灣棄留疏」中說台灣︰

備見野沃土膏,物產利薄,耕桑並耦,

魚鹽滋生,滿山皆屬茂樹,遍處俱植修竹。

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無所不有。

向之所少者布帛耳,茲則木棉盛出,經織不乏。

且舟帆四達,絲縷踵至,飭禁雖嚴,終難杜絕。

實肥饒之區,險阻之域……



他的意見後來獲得康熙皇帝

和清朝政府的採納,將台灣收歸版圖。



清朝治理台灣時期,

某些清朝政府官員對台灣也有貶抑的言論:

台灣乃海外孤懸之地,易為奸宄逋逃之藪,

故不宜廣闢土地以聚民。

而且住民三年一小叛;五年一大亂,實是管理之困擾。



沈葆楨則提出台灣重要性的言論,

台灣乃東南沿海七省之門戶,

幅員廣袤、千里沃饒,久為他族所垂涎之語。



1895年,甲午戰爭清朝戰敗,

雙方簽訂馬關條約,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



據台灣民間流傳,清朝直隸總督李鴻章在與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商議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時,

為安慰慈禧太后,在奏摺上寫下︰

台灣之地,山不清;水不秀,

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

乃瘴癘之地,棄之不足惜,割之可也!



(據查~在現有清朝官方奏摺檔案、私人文稿函電

及中日雙方甲午戰後的談判文獻中,

均未能見到李鴻章發表這段評語的文字紀錄!)





三、從叢林法則走向談判桌!



羅妹號事件,美國船員遭到當地原住民的殺害。

清朝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責令台灣地方官員

協助美國派駐廈門領事李仙得,準備派兵討伐番社。



被捲入此次紛爭的斯卡羅族群,大股頭(頭目)卓杞篤,

不畏戰的帶領族人,也做好應戰的準備。



若有意來犯的敵人啊!

你們若是帶著自以為是的優越感,

自認為是文明進步的族群或國家。

把我們當成落後地區的住民(所謂蠻夷之邦),

欲以霸權征服與統治。



那麼,就像電影「賽德克巴萊」裡,

原住民頭目對日本侵略者所回應的話︰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

那我就讓你們看看我們「野蠻人」的驕傲!



眼看雙方的戰火一觸即發!

好險!後來雙方願意進行和平協議的協商會談。



如果,文明人願意

我們「野蠻人」平起平坐,對等談判。

那我們野蠻人願意先把叢林法則放下,

和你們文明人簽下一份

以和平共存為前提的盟約,彼此和平共處。



最終雙方簽訂「南岬之盟」的和平協議。

卓杞篤承諾,會保護往後發生船難的

所有歐美人士的生命財產安全。

至此,讓羅妹號事件和平的落幕。



在文明進化的過程中,解決衝突的方式,

就是叢林法則走向談判桌!

用顧及雙方利益的協商、談判方式,達成和解。





歷史讓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看完公視戲劇–「斯卡羅」,回顧了154年前的台灣歷史。  



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

能否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和寶貴的經驗?

如果前人有犯下錯誤,後人能否不再重蹈覆轍,

會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族群融合和國家衝突談判的議題,

一百多年來,始終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因此,大家都要學習和尊重多元族群的文化,

彼此才能夠和平的共存。



而遇到外敵的入侵來犯,

島上所有的居民,則要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外侮。



就像是斯卡羅番社的頭目卓杞篤的態度一樣,

我們不好戰也不畏戰。

我們嚮往和平,願意跟對岸的朋友坐下來協商談判。



希望,兩岸的政府高層都能夠做一個文明人,

而不是回到原始社會,

用叢林法則,以武力衝突來解決政治的問題。





者︰心靈園丁義哥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