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不足,是許多國內外專家認為台灣在這一波失守關鍵因素,因為檢測是唯一可監測病毒在何處、以多快的速度移動的重要工具。在萬華事件前(5月1日),台灣每千人的檢測僅0.02,在牛津大學 “Our World in Data” 的國家中名列倒數。《報導者》取得獨家內幕:指揮中心下有專家半年前即建議快篩試劑整備、並進行大規模感染社區演練,但被指揮中心否決;台灣防疫物資中,完全沒有「快篩」相關品項,以致於如今在疫情爆發後緊急上場救援的國產快篩試劑,存在缺乏大量檢測驗證的隱憂。
這份報告中,詳細分析韓國新天地教會爆發社區感染後的因應作為:2020年2月29日達到當時最高峰、新增909例,韓國政府3天內開設得來速檢疫亭,兩週後即在全國擴設45個、一個半月後高達600個採檢站布建完成,每天檢驗2萬人次,並透過專家審查方式,讓快篩試劑儘速取得EUA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快篩試劑產能從2月底的每日5,000組,4月擴增至10萬組,6月更達到每日50萬組。
「冠狀病毒之父」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受訪時直指,了解社區內病毒流行的情況,對未來擬定防疫策略是非常好的資料,很可惜台灣因為彰化事件後,沒有繼續做下去,導致台灣的防疫策略缺少持續收集的科學證據當參考。他認為,從牛津大學的 “Our World in Data” 可以看出,台灣過去防疫表現出色,但在篩檢太少。該網站統計顯示,台灣在5月初時,每千人採檢僅0.02,相較下,澳洲是37.25。而每千人累積的總採檢數,直到今天(5月20日)台灣也只有13.25,美國是1322.05,新加坡是1891.17,台灣遠遠落後於其他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