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拳種 [打印本頁]

作者: yukr    時間: 2019-9-22 12:58 AM     標題: 拳種

本帖最後由 yukr 於 2019-9-22 12:58 AM 編輯

有了要好好練拳這個念頭,想要用練拳好好安度晚年以後,這幾天練拳的心境就不太一樣了。

平常練習的定課,主要是轉圈三十圈,兩套先天掌,練完大概半個小時,衣服濕透,剛好有一點點疲倦,覺得是很適度的份量,不會造成壓力。

但有了這個念頭以後,我突然開始擔心,如果我永遠都是練這個分量,我以前學的那些一直都沒有拿出來複習,慢慢地是不是就都忘了。而且,每一種拳就像每一種不同的菜,可以提供不同的營養,我不能永遠都只吃這一道菜,儘管他確實可能是最營養的一道,那也不行,太偏食。

特別是我前一陣子左肩疼痛,一直沒有好,持續練拳也不見好,只想到要讓它自然恢復,一直沒有想過,也許我應該練練別的拳。

於是我突然有了一個靈感,或許我應該練練太極。在身體的活動上,一直做類似的動作,固然會因為熟練而進步,但也可能因為熟練而變得感覺遲鈍或疲乏,失去了靈敏度、靈活性,所以適度地換一種拳來交錯,激活身體的反應,其實是很好的做法。

前幾天試著加了一點形意的五行拳,那是很好的拳種,在練習時身體會有一些力量結構被強化,打起來也舒暢,特別是在有利和無力之間,尋找勁路吞吐開合時的圓整性,感覺其實滿好的,對我受傷的肩膀也有好處。

但有一些感覺,還是只有太極拳做得到,它畢竟慢,而且圓,轉動的角度多,也比較細膩。這些感覺是形意、八卦所沒有辦法替代的,難怪孫祿堂他們把形意八卦練得那麼好,還是一直想練太極,那是有道理的。

我所習練的楊氏太極有八十二招,陳氏太極也有七十二招,兩種拳性質有些不同,能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有些招式略相彷彿,卻又同中有異,在記憶上有時會增加難度,會搞混。不過這一點我已經克服了。就像兩套八卦的先天掌,有些地方相似,有些地方偏又很不一樣,這種部分相似的兩套拳最容易搞混,我去年已經找到方法克服它了,那就是一招一招穿插練,外掌練完練內掌,連著練習的時候,兩掌的區別很容易就在記憶區裡面被區劃出來。也就是說,不要一套打完再打另一套,一種掌法打完直接打另一種掌法,那區別很容易就被清晰化了,自然就容易記住。

太極拳沒有辦法這樣做,因為招式多出了數十倍,但可以用類似的做法,打完一套再打一套,在打這一套的時候,可以想想另一套裡面這一招又是怎麼打,這麼來回往復,自然也就記熟了。

太極拳確實是很偉大的拳種,裡面有很多的好東西,都是不可替代的。而從陳氏太極到楊氏太極,乍看之下好像只是動作簡單化、柔和化而已,但我後來慢慢覺得,不是這樣,楊氏太極它幾乎就是另一種拳,它有它自己的規律和作用,雖然拳理互通,拳經拳論也可以共用,但就是有它自己的特色,有它自己獨到的好處。特別是我若在晚年練拳,身體衰老之後,楊氏太極絕對是最好的不二選擇。

當然陳氏太極也有它的好處,那種橫向撐開旋轉的發勁方式,還是很獨到。特別是在這種一鬆一緊、柔化剛發的練習過程裡,身體會不斷地受到暗示,要去收裹、要去提攝。為了要更好更綿密地發勁,整個身體會一直不斷地包裹起來,尤其是襠部,所謂裹襠、圓襠,會自然地形成,讓身體產生一些微妙的質變,會變得充實起來。

把這兩種太極練過之後,我忍不住就要想起那最獨特最罕見的郝氏太極拳了。郝氏太極的力量結構、用力方式,都是典型的內家,又比楊氏太極、陳氏太極更圓柔、更飽滿,也更鼓盪,既然是跨入道功的橋樑,當然在練習時所產生的身體變化也更為細膩。

在單一拳種裡,專門深入,當然很好。但有時就像上面說的這種情況一樣,能夠用不同的拳種來調和補充,並且深化活化我們對身體的各種感覺和體會,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作者: 5633cc    時間: 2019-9-22 10:26 AM

這就對了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祝您成功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