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文學小說][快樂的死][卡繆 Albert Camus] [打印本頁]

作者: n120good    時間: 2019-7-29 07:35 PM     標題: [文學小說][快樂的死][卡繆 Albert Camus]

【書本類型】:文學小說
【書名】:快樂的死
[attach]128155040[/attach]
【作者】: 卡繆 Albert Camus
【譯者】:梁若瑜
【ISBN】:9789863440741
【內容】:
一個人要怎麼活,才能快樂的死?
《異鄉人》創作原型 卡繆二十歲的生死學
《異鄉人》作者 存在主義大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首部小說經典問世

  「我確信人沒有錢不可能快樂。就是這樣。我不喜歡方便行事,也不喜歡多愁善感。我喜歡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呢,我發現某些菁英份子,他們有一種精神上的自命清高,以為金錢不是快樂所必要的。那樣很蠢,那不是真的,而且某種程度上,那樣是懦弱的。」

  在一樁精心設計的謀殺案之後,梅爾索獲得了人人羨慕的財富,過著財富與時間都有充分餘裕的生活。然而,梅爾索仍然不幸福。

  不滿足的他,企圖尋找人生下一個快樂的來源。在一生中,一個人如何感覺自我的滿足、生命的喜悅?因為穩定的情感關係、激情的性愛,抑或個人不受拘束的自由?

  一九三八年,卡繆擱置自己的第一本小說《快樂的死》,開始撰寫《異鄉人》。本書直至他逝世後才出版。這本處女作小說富含對大自然栩栩如生的描述和對既有常規的批判省思。主角梅爾索一心追求快樂,哪怕必須以犯罪做為代價。卡繆本身艱困而充滿熱情的青春時期孕育了本書主角的經歷;他的抉擇和省思,也預告了卡繆日後的其他小說和論述。


【讀後感想】:
「快樂需要時間,很多很多的時間,幸福也是,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意志去追求;而時間,被我們對於錢的那種需求偷走了;有錢,就該是我們快樂的時候,不會沒有時間。」- 摘自《卡繆札記 第一卷》快樂的死創作起源

本書是卡繆的小說處女作,下筆時他才二十多歲(但是在他過世後才出版),除了驚訝於他的早慧和才華,更驚於他用如此單純純真的心態面對這個早知道不完美的世界;僅管知道自己還沒找到答案,仍有勇氣提筆寫下作品,並自許透過寫作,可以釐清想法、更靠近自己想要建構的思想理論。

幸福到底是什麼?死亡可不可怕?如果我們無時無刻思索這些大哉問,恐怕沒法好好工作上學、也不用過生活了,哲學家就是替我們思考這類問題,再提出想法(不見得是解答,反倒可能提出更多問題)的賢者。卡繆在這本小說試著提出:幸福快樂、自由、金錢,這三者在人生中的比重或是目的。超級有錢,真的會更快樂嗎?不用上班上學、不受任何拘束,會更幸福嗎?
為了得到幸福快樂,就一定要犧牲自由或是過著窮困的生活嗎?卡繆並沒有回答這些問題,但他提供給我們一個思考的途徑。
卡謬(Albert Camus,1913-1960),一個以荒謬思想聞名於世的存在主義大師。他的名字常和沙特並提,但同樣是法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卡謬於我,一直有著比沙特更多的吸引力。我們該有篇文章專門討論和比較這兩人,因著他們兩人的友誼與共同性,也為了他們兩人的決裂與差異性。

這篇小說是卡謬在20歲時寫成的,但因為不知名的原因,他在完成前停筆,然後開始著手寫就《異鄉人》。和《異鄉人》荒誕冷靜的旁觀態度不同,這本在他死後才得以出版的小說男主角則表現出一種更入世積極的態度。因為快樂「憑的不是放棄的意志,而是追求快樂的意志。」這個對追求快樂的意志與選擇,體現出一種無關道德的道德態度,反映在男主角殺了殘疾之人薩格勒斯以獲得他的財產。同時也反映在他在面對自身死亡的勇敢態度,「毫不欺瞞,毫不退卻,獨自和自己的身體面對面,睜大眼睛直視死亡。這是男子漢的擔當。」

這是為什麼我總說存在主義是太過堅強的。堅強到普羅大眾無法接受這分勇敢。因為存在主義不為個別的人生預設立場,而是要每個個人創造自己的生命意義。這份「創造」推翻了(預設的)目的與意義的可能性。只有個人的創造才能為個人的人生產出意義。人類是脆弱的。方方面面都是。我們需要偶像和信仰,需要一個偉大的人、物或道理來崇拜。推衍可及乃包含所有的靈性事物。

卡謬的荒謬哲學到了他撰寫《瘟疫》一書時顯然有了改變,從虛無主義走向愛、團結與反抗。易言之,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因而讀者不應誤會卡謬在宣揚一種反道德的價值觀。而是對既存價值的反抗與對生命意義的堅定追求。等了多年,這本書終於被譯介進國內,提供我們對卡謬思想更完整的輪廓。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