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不見得只以手腳無力的症狀表現,許多中風的症狀並不典型,例如以厲害的頭暈、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看不清楚等症狀表現,這些偏盲、暈眩、失語、走路搖晃等症狀,可能都是中風的初始症狀,只要懷疑可能是中風,就應儘速到醫院。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腦中風加護病房主任、臺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鄭建興,曾在接受《好健康》會刊時表示,所謂腦中風,就是供應腦部的血管出了問題,影響到腦神經系統。一般可以分為出血性腦中風以及阻塞性腦中風兩種,出血性腦中風是腦血管的破裂;梗塞性腦中風則是腦血管硬化、阻塞導致缺血,兩種都會對腦神經傷害,導致神經功能受損。根據統計,全台約有20至30萬名腦中風、腦血管病變的病人,每年新增加約6萬名腦中風的病人。
多數的中風患者是腦梗塞,腦梗塞中風約占了75%,腦出血中風占20%至25%。出血性中風的患者雖然比例較少,然而一旦發生卻比梗塞性中風的患者嚴重許多。根據統計,出血性中風發病後3個月的死亡率高達20%至30%,腦梗塞則約5%至10%。
中風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關係密切,其中又以高血壓的影響最大,其次才是高血糖和高血脂,每個家庭應該備有血壓計,常測量血壓,多了解自己的血壓變化。
此外,抽菸、運動量不足、肥胖、心律不整等也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抽菸會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而年紀大、心律不整的患者,特別是心房顫動,若控制不好容易造成中風。
一旦腦部缺血或出血,腦神經就受到破壞。若是梗塞型腦中風,在中風發生後3至6小時內盡速到醫院,有機會接受血栓溶解或血栓移除的治療,接近一半的患者可能恢復到相當不錯程度,即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但還是有一半的患者會留下明顯的症狀,比如走路不穩、偏癱、講話不清楚等,甚至日常生活需要旁人照顧。
過去會聽到中風的黃金急救時間是3小時,是指發現症狀後最好能在3小時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現今的靜脈血栓溶解治療可延伸至4.5小時,但能愈快就醫接受治療,恢復的機會愈高。除了靜脈血栓溶解治療,還可以考慮更積極的動脈內血栓移除的治療,此種治療是以類似心導管的方式,將腦動脈內阻塞的血栓移除或吸出,必須在中風發生後6小時內執行,且需要神經放射介入治療醫師操作,能施作的醫師尚不多,現在需要自費15至20萬元。
若是出血性中風,血塊不大多會慢慢自行吸收,若是血塊較大有可能危及生命,就會考慮動腦部手術將血塊取出,但因傷害已經造成,血塊取出後,患者還是會有部分功能喪失,需要不斷復健才行。
(轉載自yahoo奇摩新聞/2019年6月18日 上午8:27)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01.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